标题: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三 内容: 徽宗皇帝编类元符章疏元符二年三月。 先是,中书舍人曾肇入对,言:『以舜继尧,所守一道,然犹明四目,达四聪。 及禹继舜,亦拜昌言。 在汉,宣帝始亲政事,诏臣民上书去其副封,以防壅蔽。 唐太宗初即位,孙伏伽以小事谏太宗,厚赐勉之,以诱言者,至于本朝,可谓平治,而祖宗以来,数诏百官,使以次对。 神宗举而行之于熙宁之初,以兴起事功,为后世法。 臣愿陛下远观舜、禹、汉、唐之所行,近迹神考之故事,修转对之制,下不讳之令,明诏百官,下及民庶,使得极言时政协委员【杰按:此处应是打字错误,衍"协委员"三字】,无有所隐,然后陛下择其善者而从之,且报之以赏,大则加之爵秩,小则赐之金帛。 其言不足采,若狂诳牴牾者,一切置之,不以为罪,庶以鼓动天下敢言之气,纾发郁抑堙塞之情。 当今先务,无易此者,惟陛下亟行之。』是日,诏送三省。 辛卯,诏曰:『朕以眇身,始承大序,任大责重,罔知攸济。 永惟四海之远,万几之烦,岂予一人,所能遍察? 必赖百辟卿士,下及庶民,敷奏以言,辅予不逮。 矧太史前告,天将动威,日有食之,期在正月。 变异甚钜,殆不虚生。 夙夜以思,未烛厥理,将以弥纶初政,消弭天灾,自非药石之规,孰开朕德? 况今周行之内,人有所怀,刍荛之中,言亦可采。 凡朕躬之阙失,或左右之忠邪,政令之否臧,风俗之美恶。 朝廷之德泽,有不下究;闾阎之疾苦,有不上闻,咸听直言,毋有忌讳。 朕方开谠正之路,消壅蔽之风,其于鲠论嘉谋,惟恐不闻,而行之惟恐不及。 其言可用,朕则有赏;言而失中,朕不加罪。 朕言惟信,非事空文。 尚悉乃心,毋悼后害。 应中外臣寮以至民庶,各许实封言事,在京于合属处投进,在外于所在州军附递以闻。 布告迩遐,咸知朕意。』中书舍人曾肇之词也。 四月癸丑。 先是,中书舍人曾肇言:『伏思上书之人所言不一,其泛论大体、指陈利害、事干有司者,即乞降付政府,委官看详。 有可施行,旋具闻奏。 如此,则圣诏之出,不为空文,施之国家,固非小补。 惟陛下留听。』是日,以奉议郎郑敦义为承议郎,左班殿直高士育为承务郎,韶州仁化县令鹿敏求为承事郎。 赐太学上舍生何大正同进士出身,及开封府进士吕彦祖并为初等官。 大正,真州司法参军;彦祖,淄州司户参军。 敦义、士育、敏求仍令閤门引见上殿,皆以应诏上书可采,故赏之也。 崇宁元年八月乙丑,臣寮上言:『臣闻爵人于朝,与士共之。 刑人于士,与众弃之。 二帝三王之御天下,不易此道。 伏见前日诋讪先朝、动摇法度、罪不容诛之人,比者追贬而显黜之,皆板镂所陈章疏,且颁降手诏,著所以罪之之由,俾中外洞知本末,此真与众弃之之美意也。 臣愚尚以为陛下践阼之始,渊默不言,尝开献书之路,而以书献者,有自布衣取甲科以令百里,或加秩一等,或解武弁而寄寺、监、丞、簿之禄。 天下之士,不知彼所论列为何等语言,往往怀疑,迄今不释。 欲望出其所上封事,布之四方,果其言有补国是,则至公之议,帖然自厌。 脱或志在觊望,倖侥名器,无忠嘉一定之论,有奸俭两可之语,附下罔上,累光烈而害初政,则于此时,岂可以置而不问? 如以臣言可采,望早赐施行。』诏:『除郑敦义、江绎外,鹿敏求追所授承事郎,降充簿尉;高士育追所授官,依旧左班殿直;吕彦祖追所授官,何大正追所赐出身及所授官,并不得应举。』《实录》无此。 元符三年四月十七日,敏求自仁化令特改承事郎;士育以左班殿直特换承务郎;大正以太学上舍生特与赐同进士出身,为真州司法参军;彦祖亦补初等官,为福州司法参军。 士育、敏求仍召对。 九月癸巳,降授朝议郎、提点淮南东路刑狱钟正甫为金部员外郎。 正甫于元符末应诏上书,第为正上第一人,故擢用之。 《实录》载正甫除金部外,它书不载。 正上乃检《会要》增入,或削去。 是月己未,诏中书省开具元符臣僚章疏姓名如后:正上(六人):钟世美  乔世材  何彦正  黄古俊  邓洵武  李积中正中(十三人):耿 毅 宗 雨 李 申 俞 贲 蒋静叶 承  张景仁  冯 懈  孙 览  张 揚萧拱辰 张彦逸 刘 泾正下(二十二人):许奉世  宇文邦彦 吴 珪  李 籍 廖彦正单 暐  曾 仁  王 宁  李景直  王 瑜黄 适  邹子济  李彦远  尹复溱  辛之武陈南夫  祝 向  曾 谠  王景行  陈之立周 熊  范 峒邪上尤甚(三十九人):范柔中  邓考甫  封觉民  李 新  吴 朋衡 钧  胡端修 赵令畴 周 谊 安信之孙 琮  高公应  郭执中  王 察  赵 峋李 杰  李 贲  石 芳  吴安逊  朱 绂周永微  杨 琳  金 极  张 集  吕谅卿苏 炳  鲜于绰  黄 策  高 渐  王 吉张 夙  王 贯  葛茂宗  曹 盖  赵天佐衮公适 洪 羽 柴 衮 刘 谓邪上(四十一人):梁 宽  曹兴宗  谢 潜  许安修  罗鼎臣于 肇  黄 迁  刘吉甫  王公彦  莫仲正杨 肋  许尧辅  胡 良  李 修  黄安期梅君俞  沈 千  张 居  黄 才  寇宗颜曹 盥  林 肤  葛 辉  逢纯熙  王 交张 溥  胡 潜  刘 勃  陈 唐  董 祥陈师锡  王 守  蒋 津  高遵恪  王 阳张 裕  王 极  侯显道  周遵道  宋寿岳扈 充邪中(一百五十):赵 越  朱光裔  王忠恕  刘质夫  邓允中王 岐  谢悰  苏处厚  高公湜  吴 伟江 询  刘 冲 萧 刓 刘 戣  宋勋年吴文规  张 琮 狄 瑾 郭 時  杨 令刘 宪  张 宷  任宝贤  任伯雨  苏大本沈 街[1]  王 箴  陈师锡  王 发  吕 陶李 浩  王 履  陈师道  上官公裕  刘天启张 耒  史彭年  梁俊民  黄 谹  李 赓李 昇  杨 植  薛 逢  梁景初  李 霪张 戴  耿 毅  刘 涣  李 平  刘 廓李孝迪  陈中夫  张永弼  张 戭  李良翰窦 诵  黄安期  孙大临  张 恕  宋 宷马 衷  高 定  唐 耜  富 开  鲜于绰韩 英  范 谔  陈象古  王天常  宁祖武李 干  翁 升  邵伯温  张上行  韩安岳商师申  宇文譓  李知远  吴 瑰  潘见素苏之悌  张 苏  李 闳  衡 石  祁彭年陈 喆  叶世美  孙 琮  毛 随  杨敦仁檀 固  许广渊  李云从  夏侯景仁 唐广仁许 劭  高徽  杨 明  郭简修  黎 延孙秉善  陈 昇  朱 曾  陈炎  段 察武仲荀  姚 讽  王望之  李由颐  苏 迥段 黉  冯百药[2] 陈良能  王 迥  赵孝立宋之珍  楚兴宗  陈【■靡彡】  李晋裕  冯千里高士戬  韩 晞  王彦升  张 确  刘 奕王中师  范 埴  贺昌辰  张 及  张 铎鞠 铎  鞠嗣复  贾公裕  裴迪祖  王 祐梁安国  晁说之  王奥之  刘经国  倪直孺王夷约  杨天惠  刘 觉  陈 策  李处仁朱 恪  路昌衡  周 鼎  李 圭  陈 缜邪下(三百一十二人)王 革  张 諟  朱 肱  钱 升  杨忠信王 收  李 庚  刘端彦  梁 兑  张 睿傅 耆  王 伟  赵茂曾  杨致祥  董 丕竹 璟  郑 纲  党 钧  任日新  赵齐贤苏尧臣  高 复  任仲奇  闾邱陞  陈 琰[3]陈 皋  成彭年  梁 薿  陈 琳  王 瞍乔天锡  丁执善  何宗翰  卞 京  李知章范子修  李 援  徐 瑛  王 觊  毛叔度吴 倚  方 适  林 定  谭 极  黄 同傅希宠  王彦弼  王师正  刘知至  刘 寀李 程  马 牧  任 邕  窦 护  黄汝方宋 适  张 誉  杜之邵  王 时  马 恕孙 发  李彦弼  倪直孺  杨 韶  王 箴邓安正  黄正一  吴光美  李公夤  徐公宣杨 直  聂敏修  吴 昺  崔 陟  徐 诜谢 愔  周 邠  高 临  李志忞  萧景修徐 俯  季孝常  范百亿  何 权  宇文辉俞次契  宁宗杰  魏 镗  李羲叟  苏之■【山弟】时君陈  张 照  李 茂  安 潭  魏 介章 讽  江 楶  陈 邕  林崇旦  陈 京陆 涣  裴保淳  程之才  余 卞  吕 蕡魏 富  陆彦述  支 詠  刘 勃  费勉中马永逸  董 义  辛春卿  毛 撝  黄叔靖陈 C   杨 洵  郑子渊  傅 烈  盖士宏耿居正  毛 完  薛 睿  黄 讽  聂思孝杨 明  宁 凤  舒洪中  洪 刍  武仲询向 湜  徐 愈  王 骥  陈 力  阎 建孟 道  张 友  刘 跂  汪 忱  李 寿邵 秬  胡 盘  熊俊民  崔 鶠  向 询黄应求  刘仲昕  司马宏  黄 熙  孟完旦张元矩  唐嘉问  曾 峄  范子丹  江汝言冯正卿  王 涛  刘 思  徐大经  吕元中吴文规  杜 颖  柴 羲  卞 议  欧阳旻尹 翊  胡 沔  孙大临  葛敏修  叶 薿钱大中  燕景贤  任唐悫  张 硕  陈诲李庭坚  史唐陈  杨 居  陈 升  黄子宁赵 晞  张 沆  王 彦  富 纯  江 洵刘 溥  吴 环  史保躬  赵丕远  王 涟姜蹈中  朱 绘  西门聿  赵 襄  马 洙张 济  朱 恪  李 黯  文嘉谟  上官彝孙 曾  潘 琮  黄 权  胡 庶  程 俱马待问  李 翦  周希尹  燕 默  萧拱辰傅 宁  郑少微  王知常  郝宗臣  林 骈郑 语  刘 宽  杨容之  施 迈  高公从陈师锡  何景甫  范 埙  张庭玉  唐 靖张 朴  赵 衡  王 适  曾 绎  刘 蒙毛 求  盖 荐  李敦常  张 直  杨瑰宝李处诲  晁咏之  宋由正  陈 中  逢纯熙张 珙  史彭年  李 机  杨 禾  梁 鼎高公杰  赵子涣  家 愿  王 箴  陆表民杨 杰  白 镇  衮公适  苏象先  高 渐赵 岯  郭永年  杨 传 朱行中  王 注滕 友  侯晋卿  周 锷  毛直友  范世文苗 蓁  赵 渥  王景行  谢学廉  李世基陈 悫  窦 卞  孟长民  周 种  阎 崇郭奉世  薛 及  任有功  徐商美  宇文湛刘文美  上官均  张 沔  王公彦  贾休复宋直方  乔 甫  高士丕  江 伟  刘鼎臣常徽猷  何 爽  韩升卿  何大受  陈修己贺 霖  张彦逸  俞 唐  马希道  蒲 俊刘 爽  秦 宪  蒋 琳  方 鼎  胡慎修冯正雅  张 元  勾居体庚子,赠宣德郎钟世美为右谏议大夫,录其子为郊社斋郎。 世美元符末任福建路提举常平,因日食应诏上书,乞复熙宁、绍圣政事,以销天变。 至是追赠。 诏旨载世美书甚备。 按:癸已先书降授朝请郎钟正甫为金部员外郎,以元符末上书,第为正上第一。 注云:或削去,与此何如? 十一月甲辰,诏曰:『元符之末,下诏求直言,盖欲广朕闻见,裨益政治。 比以所上章疏付之有司,考其言邪正。 今具名来上。 其间昌言谠议,指陈阙失,皆有所嘉纳,不能释手。 至其言当于理,又陈父子兄弟继述友恭之义者四十一人,悉加精擢,用劝多士。 内有附会奸慝、诬毁先帝政事者,总百四十人。 然言有浅深,罪有轻重,取其诋讥谤斥言之尤甚者三十八人。 览之流涕,弗忍再观。 得罪宗庙,朕不敢贷,可责逐远方。 次等者四十一人,其言亦多诋讥,各与等第降官,责远小处监当,以戒为臣之不忠者。 勘会邪上尤甚系范柔中等三十八人,内郭执中已除名勒停,吴朋、王古已身亡,朱纮致仕老疾。 邪上次等系梁宽等四十一人,内陈唐、扈充、许安修已身亡,刘吉甫系承务郎致仕。』诏范柔中等并特勒停,永不收叙,朱纮免羁管外,余分送逐处羁管:范柔中,雷州。 邓考甫,筠州。 封觉民,简州。 李 新,遂州。 衡 钧,淄州。 胡端修,广安军。 赵令畴,蔡州。 周 谊,郴州。 安信之,同州。 孙 琮,荆门军。 高公应,随州。 郭执中,成州。 王 察,深州。 赵 峋,处州。 李 杰,唐州。 李 贲,单州。 石 芳,曹州。 吴安逊,濮州。 周永徽,眉州。 金 极,庐州。 张 集,潍州。 吕谅卿,亳州。 鲜于绰,河阳。 黄 策,登州。 高 渐,抚州。 张 夙,广济军。 王 贯,棣州。 梁 宽  曹兴宗  陈师锡  刘 勃  黄安期沈 千  罗鼎臣  高遵恪各降两官。 宽等六人并添差监当,鼎臣、遵恪仍致任。 于 肇  黄 迁  莫仲正  许尧辅  杨 朏胡 良  李 修  梅君俞  张 居  黄 才寇宗颜  曹 盥  林 肤  葛 辉  逢纯熙王 交  张 溥  胡 潜  董 祥  蒋 津王 守  王 阳  张 裕  王 拯  侯顾道周遵道  宋寿岳  谢 潜  王公彦二十九人并冲替,系私事理重,仍不得改官。 《实录》无此段。 此据诏旨及《宣和录》二年九月十三日。 可考。 陈唐崇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五年正月十七日当考。 许安修崇宁五年正月十七日。 二年九月庚寅,诏应上书邪等人,知县已上资序,并与宫观、岳庙,选人不得改官,及不得注县令。 丙申,诏建中靖国元年及元符末奸党,并合焚毁文字等,并并元祐(已下并见《元祐党》)。 校勘记[1]沈街 原本『街』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二○补。 [2]冯百药 原本作『冯伯药』,据本书卷二一四『选人轻第二等』条改。 [3]陈琰 原本『琰』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二○补。 《长编拾补》原注: 『已见邪中。』 发布时间:2025-11-24 20:32:24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3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