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一 内容: 真宗皇帝圣德咸平元年十月己酉,崇政殿视事,至午而罢。 上自即位,每旦御前殿,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审刑院及请对官以次奏事,至辰后还宫进食,少时复出,御后殿视诸司事,或阅军士,校试武艺,日中而罢。 夜则召儒臣询问得失,或至夜分还宫,其后率以为常。 《圣政录》云:『召侍讲、读学士。』按:二年七月,初置讲学士,此时未有。 今改为儒臣,庶不相妨。 十一月戊午,上谓辅臣曰:『国家所谨,俭约为先。 节用爱人,民俗自化。』张齐贤曰:『《书》称大禹克俭于家。 老氏三宝,俭居其一。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 好俭则国有余财,下不僭则家有余赀,自然廉让兴行,盗贼鲜少,蚩蚩之民,登于富寿。 臣等恭闻圣训,期共遵守。』四年八月壬子,上观稼北郊,宴射于含芳园。 都人望见乘舆,抃跃称万岁。 吕蒙正曰:『车驾游幸,百姓欢呼,如此物情,不可强致,盖陛下临御五年,务行仁恤,所以中外感悦。』上曰:『下民但不扰之,自然快乐。』蒙正又曰:『今秋大稔,太平无象,时和岁丰,即为上瑞。』上曰:『朕以边事未宁,劳民供馈,盖不获已也。 苟能选将练兵,驱攘外侮,使不敢侵掠,则近边之民,亦获安泰矣。』十月,上语近臣曰:『近者庆州地再震。 昨司天奏:荧惑犯舆鬼,□秦分野[1],时当有灾。 宜戒边将以静。 且上天垂象示戒,惟虑不知。 今既知之,可不恐惧修省?』知枢密院王继英曰:『妖不胜德。』上曰:『朕何德可恃?』同知枢密院陈尧叟曰:『天文谪见,实欲昭示时君。 楚庄王惧无灾,政恐其获罪于天,弗容自警尔。 今陛下克己爱民,常虑一物失所。 河防十余溢而不决,岁复大稔,此圣德格天所致也。』上曰:『天不欲困生灵耳,岂朕德能感之? 自此益须防戒。 如荆、河比年艰食,灾沴滋甚,尤可恤之。』庚戌,上以陕西二十三州图示辅臣,历指山川险易、蕃部居处,又指秦州曰:『此处在陇山之外,号为富庶,且与西北接畛[2]。 昨已命张雍出守,冀其绥抚有方也。』次复指殿北壁灵州图曰:『此冯业所画,颇为周悉。 山川形势如此,安得智勇之士为朕守之乎?』又指南壁甘、伊、凉等州图及东壁幽州已北图,上曰:『北方所据地,南北千五百里,东西九百里,封域非广也,而燕、蓟沦陷,深可惜耳。』五年十一月壬寅,合祭天地于圆丘,大赦诸路欠咸平四年已前残税、河北河东欠五年贷粮并天下逋负;昇州、广德军率分钱;洪、筠州、临江军酒曲脚钱;婺州竹园虚收孳生竹四十亿六千一百五十一万,悉除之。 六年十一月甲寅,有星孛于井、鬼,大如杯,色青白,光芒四尺余,犯五诸侯,历五车入参,凡三十余日没。 上谓宰相曰:『垂象如此,其咎安在?』李沆曰:『陛下修德布政,实无所阙,恐分野有灾耳。』上曰:『朕德薄致兹谪见,大惧灾及吾民。 密迩诞辰,宜罢称觞之会,以答天谴。』沆曰:『星文变异,陛下克谨天戒,此甚盛德也。 然其咎乃属臣等。 至于寰海上寿,礼不可废。 且边塞未宁,大兵在境,所虑物情罔测。』固请不已,乃许之。 景德四年十一月辛巳,上谓王旦等曰:『昨暮雪降遽止,朕忧其未足,夜分使人于宫庭视之,乃云复降,其势甚密,今果盈尺。 来岁麦苗,应有望也。 朕每念稼穑艰难,尝与邢昺言:力田者多值灾沴。 昺云:民之灾患大约有四,一曰人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牛瘴。 必岁有其一,但或轻或重耳。 四事之害,旱暵为甚。 盖田无畎浍,悉不可救,所损必尽,即《传》所谓天灾流行、国家代有者也。 昺久居田里,尤熟农事,自云验之多矣。 比岁稼穑屡稔,朕常以灾沴为虑。 兼闻今年宿麦甚广,得此时雪,农家无冬旱之忧也。』遂赐近臣饮于中书,又宴馆阁官于崇文殿。 上作《瑞雪》诗,令三馆即席和进,两制次日来上。 圣学咸平元年正月,上访群臣通经义者,判国子监李至以直讲崔颐正对。 上曰:『朕宫中无事,乐闻讲论。』因命颐正于后苑讲《尚书·大禹谟》,赐五品服。 他日,谓辅臣曰:『颐正讲诵甚精,卿等更于班行中选经明行修之士一二人,具以名闻。』自是,日令颐正赴御书院待对,讲《尚书》至十卷。 咸平六年闰三月,诏三馆写四部书二本来上,一置之禁中之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清楼,以备观览。 七月,上幸国子监,召学官崔偓佺讲《尚书·大禹谟》。 还,幸崇文院,登秘阁,观太宗圣制墨迹,恻怆久之。 赐秘书监祭酒以下器币。 偓佺,颐正弟也。 丙午,置翰林侍讲学士,以兵部侍郎杨徽之、户部侍郎夏侯峤、工部郎中吕文仲为之。 置翰林侍读学士,以国子祭酒邢昺为之。 初,太宗命文仲为翰林侍读,寓直禁中,以备顾问。 然名秩未崇。 上奉先志,特建此职,择老儒旧德以充其选,班秩次翰林学士,禄赐如之。 设直庐于秘阁,侍读更直,侍讲长上,日给上食珍膳,夜则迭宿,令监馆阁书籍。 中使刘崇超日具当宿官名,于内东门进入。 自是多召对询访,或至中夕焉。 景德二年四月戊戌,幸龙图阁,近臣毕集。 阅太宗御书,又观诸阁图画。 阁藏太宗御书五千一百十五卷轴,下设六阁:经典阁三千七百六十三卷,史传阁八千二十一卷,子书阁一万三千六十二卷,文集阁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阁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图画阁一千四百二十一轴、卷、册。 上曰:『朕退朝之暇,无所用心,聚此图书,以自娱耳。』四年三月,上召辅臣登太清楼,阅视太宗御书。 又至景福玉宸殿、翔鸾仪凤阁。 玉宸乃上宴息之所,中施御榻帷帐,皆黄缯为之,无文采之饰。 殿东、西聚书八千余卷。 上曰:『此惟正经、正史屡校定者,小说他书不与焉。』大中祥符四年九月丙子,秘书监向敏中等请集御制藏于馆阁,从之。 仍诏不得与太宗御集同处。 于是内出杂文篇什付敏中等,各以类分,其继作即续附之。 天禧元年二月辛卯,召太子中允、直龙图阁冯元讲《易》于宣和门之北阁,侍制查道、李虚己、李行简与焉。 自是听政之暇,率以为常。 因数访大臣能否,而行简无所怨昵,必尽称道其长,人推为长者。 天禧四年十一月戊午,上御龙图阁,召近臣观圣制文论、歌诗。 上曰:『朕听览之暇,以翰墨自娱,虽不足垂范,亦平生游心于此。』丁谓等言:『圣制广大,宜有宣布。 请镂板以传不朽。』许之。 遂宴于资政殿。 庚申,内出圣制七百二十卷示辅臣。 壬戌,宰相等言:『圣制已约分部秩,望令雕板摹印,颁赐馆阁及道释经藏、名山胜境。 乃命内臣规度禁中严净之所,别创殿阁缄藏。』诏可。 寻于龙图阁后修筑,命入内都知张景宗、副使都知邓守恩管勾,是为天章阁。 仁宗乾兴元年三月丙子,赐群臣御飞白书各一轴。 上始未尝好为飞白书,一日至真宗灵御前,见所陈飞白笔,遂取而试书,体势遒劲,有如夙习,因以分赐焉。 戊寅,中书请自禫祭后,只日于崇政殿或承明殿视事,双日如先帝故事,前后殿皆不坐。 诏双日虽不视事,亦当宣召近臣入侍讲读,冀不废学也。 政迹至道三年十二月。 国初罢节镇统支郡,以转运使领诸路事。 其合、别未有定制。 京西或为两路;河北既分南路,又分东西路;陕西分为陕西河北、西南两路,又为陕府西北路;淮南分为西路;江南分为东、西路;荆湖两路或通置一使;两浙或为东北路,其西南路实兼福建;剑南初曰西川,后分峡路,西川又分东、西路,寻并之。 是岁,始定为十五路,一曰京东路,二曰京西路,三曰河北路,四曰河东路,五曰陕西路,六曰淮南路,七曰江南路,八曰荆湖南路[3],九曰荆湖北路[4],十曰两浙路,十一曰福建路,十二曰西川路,十三曰峡路,十四曰广南东路,十五曰广南西路。 咸平二年三月戊辰,荆湖南、北路始置两使。 凡租税,有谷、帛、金铁、物产四类。 谷之品七,一曰粟,二曰稻,三曰麦,四曰黍,五曰稌,六曰菽,七曰杂子。 布帛丝绵之品十,一曰罗,二曰绫,三曰绢,四曰纱,五曰絁,六曰绸,七曰杂折,八曰丝线,九曰绵,十曰帛。 金铁之品四,一曰金,二曰银,三曰铁腊,四曰铜铁。 物产之品六,一曰六畜,二曰齿革翎毛,三曰茶盐,四曰竹木麻草萏茭,五曰果药油纸薪炭漆蜡,六日杂物。 至道末,岁收谷二千一百七十一万七十余石,钱四百六十五万贯,绢一百六十二万余疋,绸絁二十七万二千余疋,丝线一百四十一万余两,绵五百一十七万余两,茶四十九万斤,刍茭三千万围,蒿二百六十八万围,薪二十八万束,炭五十万秤,鹅翎杂翎六十一万余茎,箭于八十七万只,黄蜡三十余万斤,此皆逾十万数者,他不复纪。 咸平二年七月,宰相张齐贤请给外任官职田。 诏三馆、秘阁检讨故事,申定其制,以官庄及远年逃田充,悉免其税。 佃户以浮客充,所得课租均分,如乡户例。 州县长吏给十之五,自余差给。 其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防御、团练州三十顷,中上刺史州二十顷,下州及军、监十五顷,边远小州、上县十顷,中县八顷,下县七顷。 转运使、副使十顷,兵马都监、监押、寨主、厘务官、录事参军、判司农寺,比通判、幕职之数而均给之。 初,三司欲令职田户依例输纳,虞部郎中杜镐等言:推寻故事,历代并无输税之文。 乃止。 三年十二月。 河北、河东强壮,自五代时瀛、霸诸州已有之。 是岁,始诏河北民家二丁、三丁籍一,四丁、五丁籍二,六丁、七丁籍三,八丁以上籍四为强壮,五百人为指挥,置指挥使。 百人为都,置正副都头二人、节级四人。 所在置籍。 择善射者第补校长,听自置。 马胜甲者,蠲其户役。 寻募其勇敢团结附大军为栅官,给铠甲。 此据《两朝兵志》,《实录》无之。 团结勇敢附大军,《志》又在明年,今亦附见。 四月九月庚寅,诏陕西民家出一丁,号保毅军,给资粮,与正兵分戍守城垒,遣御史吴蒨与转运使同主其事。 凡得六万八千七百九十五人。 其缘边军士先选中者,并升为禁军,号保捷。 咸平元年,初置秦州极边保毅,事见年末吴蒨奏所请保毅军数。 《实录》在明年正月己酉,今并书。 景德二年七月甲子,诏复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武足安边洞明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才任边寄等科,令尚书吏部传告诸路,许文武群臣、草泽隐逸之士来应,委中书门下先加考试,如器业可观,具名闻奏。 时上谓寇准等曰:『方今文武多士,岂无材识优异未升进者耶? 至于将帅之佐,尤难得人。 前代试以制策,观其能否,用求实材,亦为国之远图也。』因出唐朝制科之目,采其六用之。 三年正月,始置常平仓。 先是,言事者以为水旱灾沴有备无患,古有常平仓,今可复置。 请于京东西、河东、陕西、江淮、两浙计户口多少量留上供钱,自千至二万贯,令转运使每州择清干官主之,专委司农寺总领,三司无得辄用。 每岁夏秋,准市估加钱收籴。 贵则减价出粜,俟十年有增羡,则以本钱还三司。 诏三司集议,请如所奏,而缘边不增置。 于是司农官吏创廨舍,藏籍帐,度支别置常平仓案,大率万户岁余万石,止于五万石,或三年以上不经粜,则回充粮廪,别以新粟补之。 四年七月癸巳,复置诸路提点刑狱官。 先是,上出笔记六事,指其一谓王旦曰:『勤恤民隐,遴柬庶官,朕无日不念也。 所虑四方刑狱官吏未尽得人,一夫受冤,即召灾沴。 今军民事务虽有转运使,且地远无由知。 先帝常选朝臣为诸路提点刑狱,今可复置,仍以使臣副之。』先命中书、枢密院择官具名进内。 上曰:『河北、陕西地控边要,尤须得人,取性度平和有执守者。』故亲选太常博士陈纶、李及,自余拟名以闻,咸引对于长春殿,遣之所至,专察视内禁审详案牒,州郡不得迎送。 聚会所部,每旬具囚系犯,由讯鞠次第申报,常检举催督。 在系久者,即驰往案问。 出入人罪者,移牒覆勘,劾官吏以闻。 诸色词诉逐州断遣不当、已经转运使披断未允者,并收接施行。 官吏贪浊弛慢者,具名以闻。 敢有庇匿,并当加罪。 仍借绯紫,以三年为任,增给缗钱如转运使之数。 内出御前印纸为历,书其绩效,中书、枢密院集其名,代还考课,议功行赏。 如刑狱枉滥、不能摘举官吏旷弛、不能弹奏务从畏避者,置以深罪。 八月壬寅。 自罢兵之后[5],议者颇以国马烦耗,岁费缣缯,虽市得尤众,而损失亦多。 知枢密院事陈尧叟独谓:『群牧之设[6],国家巨防。 今愚浅之说以马为不急之务,则士卒亦当遣而还农也。』作《群牧议》以献[7],勒石大名监。 乙巳,制群牧制置使,命尧叟兼之。 尧叟初为群牧使,及掌枢密,即罢其任。 于是内侍副都知阎承翰为都监。 尧叟自陈职居近密,而与承翰联事,合避物议。 上曰:『国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总领,不可避也。』尧叟寻以本司事多,请但署检,其帖牒委使、副、判官印署施行。 从之。 寻又增置判官之员。 增置判官在九月丁亥,今并书之。 咸平元年七月。 先是,有诏诸路课民种桑枣。 广西转运使陈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 昔云八蚕之绵,谅非五岭之俗。 度其所产,恐在安南。 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耳。 麻苎所种,与桑柘不殊。 既成宿根,旋擢新干矣。 枝叶裁茂则刈获是闻,周岁之间三收其苎。 复因其本十年不衰,始离田畴,即可纺绩。 然布之出,每端止售百钱,盖织者众而市者少故也。 有遗利而民艰资。 今臣以国家军须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苎,以钱盐折变收市之。 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疋。 自朝廷克平交广,布帛之供,岁止及万,较今所得,何止十倍其多? 今树艺之民相率竞劝,杼柚之功日以滋广。 欲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诸县令、佐依例书历为课,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 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溥。』诏从之。 二年四月。 先是,左正言耿望知襄州,建议襄阳县有淳河,旧作堤截水入官渠,溉民田三千顷;宜城县有蛮河,溉田七百顷,又有屯田三百余顷。 请于旧地兼括荒田,置营田上、中、下三务,调夫五百筑堤,仍集邻州兵,每务二百,荆湖市牛七百头分给之。 上曰:『屯田之废久矣,苟如此,亦足为劝农之始。』今望躬按视。 即以望为右司谏、直史馆、京西转运使,与副使朱台符并兼本路制置营田事。 是岁,种稻三百余顷。 望初请以大理寺丞武程总营田务事。 程上疏言其不便,诏移程于它郡,别选官代之,俟异日务成,较其利害,取进止,行赏罚焉。 汝州旧有洛阳南务,遣内园兵士种稻。 雍熙中,以所收薄,且扰人,废之赋贫民。 于是从台符之请复置。 募民二百余户,自备耕牛,就置团长,京朝官专掌之,垦六百顷,导汝水浇溉,岁收二万三千石。 耿望除右司谏、直史馆、京西转运使,与副使朱台符兼制置营田,乃此月丙子。 今并书之月末。 耿望,未见。 十月。 先是,福建路不置惠民仓。 库部员外郎成肃以为远俗尤宜存抚,请增置焉。 戊午,诏从肃请。 丙午,令诸路转运司申淳化惠民之制,岁丰熟则增价以籴,饥歉则减直而出之。 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丙辰,上作文武七条,赐文臣任转运使以下至知县者,武臣任部署以下至巡检者。 赐幕职州县监务官《戒励敕》[8]。 上谓宰臣曰:『群臣奏事,朕以职业戒之,因念汉制刺史以六条,武臣有诸葛亮七戒。 朕今参求要道,以儆励君臣。 又思先朝以《儒行篇》赐近臣,今可以并赐一轴。』咸平二年五月丁酉[9],以殿中丞鄄城马元方权户部判官,从户部使陈恕所奏也[10]。 元方尝建言:『方春民乏绝时,请预给库钱,约至夏秋,令输绢于官。 公私便之。』朝廷因下其法于诸道,今预买绢盖始此。 《马元方传》:户部使陈恕奏元方为户部判官,元方言:『方春民贫,请贷库钱。 至夏秋,令以绢输官。』行之,公私果便,因下其法诸路。 按:元方以户部判官在咸平二年五月,后知徐州,景德元年十一月为梓州路转运使。 本传、附传皆同。 范镇《东斋记》云:太宗时,马元方为三司判官。 建言:『方春民乏绝时,预给库钱贷之。 至夏秋,令输绢于官。 预买绢盖始于此。』镇所记与《元方传》同,今从之。 王辟之《渑水燕谈》独云[11]:祥符初,王旭知颍州,因岁饥,出库钱贷民,约蚕熟,千输一缣。 其后李士衡行之陕西,民以为便。 今行天下,于岁首给之,号『和买绢』。 或曰:预买始于旭也,今不取。 又按『实录』,大中祥符三年闰二月己未,河北转运使李士衡言:本路给诸军帛七十万,民间罕有缗钱。 常预假于豪民,出倍称之息,及期则输赋之外,先偿逋员,以是工机之利愈薄。 请令官司预给帛钱,俾及时输送,则民获利而官亦足用。 从之。 仍令优与其直。 士衡正传、附传皆云:因诏推其法于天下。 范仲淹作《李士衡神道碑》亦云:为河北转运使,建言:民乏泉货,每春取绢直于豪户,其息必倍。 本道岁给诸军帛七十万疋,不足则市于民。 请使民预受其直,则公私交济。 制从之。 今行于诸道。 盖马元方任三司实创此议,虽布其法于诸道,有即奉行者,亦未有即奉行者。 及李士衡在河北,复以为请,始行于河北,然诸道亦未遍。 其后左藏、內藏库灾,又特行于京东西。 范仲淹所谓『今行于诸道』者,盖指景祐间也。 行于京东西,乃祥符九年春。 大中祥符四年六月甲子,监察御史张廓上言:『天下旷土甚多,请依唐宇文螎所奏,遣官检括土田。』上曰:『此事未可遽行。 然今天下赋税不均,富者地广租轻,贫者地蹙租重,由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兹大弊也。』王旦等曰:『田赋不均,诚如圣旨。 但改定之法,亦须驯致。 或命近臣专领,委其择人,令自一州一县条约之,则民不扰而事必集矣。』天禧四年九月,诏翰林侍读学士张知白、玉清昭应宫副使林特、三司使李士衡、龙图阁学士陈尧咨、枢密直学士薛映、李及、马元方、张士逊、兵部侍郎马亮、给事中李应机、王随、右谏议大夫段煜各举常参官堪钱谷任使者二人[12]。 工部尚书晁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晏殊、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户部侍郎李维、知制诰李谘、宋绶、张师德各举文誉优长履行清洁者二人。 给事中乐黄目、孙奭、右谏议大夫赵稹[13]、龙图阁待制李虚己、李行简、少府监薛颜、太常少卿赵湘各举可守大藩者二人。 知制诰祖士衡、钱易、知杂御史刘煜[14]、直龙图阁鲁宗道、冯元各举堪御史者二人。 诸路转运使副、劝农使各举幕职州县官堪知县者二人。 限十日内具名以闻。 不强仕大臣景德四年六月癸丑,以枢密直学士、户部员外郎刘综知并州,同管勾并代兵马事。 初,上谓冯拯等曰:『太原地控北门,今边境虽安,并要大臣镇抚。 如张齐贤、温仲舒皆可任,但以其尝历枢近,受命之后,或有固辞,又须改易。 宜召至中书询问,愿则授之。』及召齐贤问之,对曰:『并州重镇,兼领雁门兵马,朝廷腹心之寄也。 但前知荆南、青社,皆是内地,尚为近臣所谗,欲置于旷败。 今若守边镇,领武事,安敢自保无过耶? 然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异时有急难之地,敢不尽力?』复召仲舒问之,对曰:『藩方重镇,非敢有辞。 但任尚书班已十年,又晚有嗣息,年皆幼稚。 若得改官端揆,许挈家以往,赐以都部署添给,敢不承命?』拯等以闻。 上曰:『齐贤言为人所谗,斯过矣,是皆不欲往也。 勿强之。』乃命综焉。 枢密直学士、吏部侍郎张咏疡生于头,颇妨巾栉,求知颍州。 上以咏公直有时望,再任益部,显著声绩,不当莅小郡,令中书召问,将委以青社及真定,使自择。 咏辞不就。 又问金陵,咏欣然请行。 辛酉,以咏知昇州。 十月,以工部郎中、直史馆马亮为右谏议大夫、知广州。 亮自昇州代还,表言松贾在淝上,求典庐、寿州,以便营奉。 及请对,但曰:『如国家必有驱策,岂敢以私自便?』属初平宜贼,上问以桂、广之政,亮曰:『高谨微、高绅皆循谨,非岭外之才。 宜审择其人,如张咏、刘综可也。』上曰:『咏有疾,不可远适。 综在并门,寄任已重。』初欲命杨覃知广州,上察亮愿行,乃谓宰相曰:『亮之干敏,不下覃也。』故授亮。 由兵部员外郎改官才数日,擢升谏垣,以重其命。 景德三年七月,知益州张咏岁满。 朝议欲以兵部员外郎、直史馆任中正代之。 中正前知梓州,又新自契丹使还,上恐其惮于远适,令中书召问。 中正曰:『益部重地,国家委使,敢不竭诚以报?』上嘉其自效,壬寅,擢拜枢密直学士、工部郎中、知益州。 九月,雄州团练使何承矩以老疾,累表求解边任。 上令自择其代,承矩荐安抚使李允则。 丙寅,即命允则知雄州兼安抚使,改授承矩齐州团练使,便道之任。 大中祥符三年,昇州民以知州张咏秩满,愿借留,即授工部尚书,令再任,仍赐诏奖焉。 八月庚戊,御史中丞兼工部侍郎王嗣宗罢为耀州观察使[15]、知永兴军府兼兵马部署。 上将西幸,以京兆重地,思得大臣才兼文武者镇之,因谓宰相曰:『嗣宗常自言知武事,可授兼军[16],使当此任,宜先召问,观其意。』既而嗣宗愿奉诏,即命之,又作诗赐焉。 善任藩方长吏咸平三年四月。 初,供备库副使李允则知潭州,将行,上召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道卿家世。 今以湖南属卿。』允则至潭州,除三税,假民官竹为屋,请以家财为质,发廪贱粜,奏罢新募兵出戍。 于是民列允则治状,诣安抚使者请留。 使者以闻,诏书奖嘉。 及召还,连对三日。 上曰:『毕士安不谬知人矣。』六年四月庚午,徙知益州、西上閤门使马知节知延州,兼鄜延驻泊部署。 知节在益州,有讼龙骑卒谋变者,枝引千数。 知节密捕其党,按实,止诛为魁者七人,余悉不问。 请择廷臣省吏部送上供,三岁一代,而较其课。 承寇乱之后,戢兵抚俗,甚著威惠。 然疾恶太过,兵民有犯,多徙配它境,人颇怨惧。 朝议务安远俗,恐知节不协蜀人之情,以其素有武干,故移守西边,仍手诏谕以委属之意。 成都阙守,朝议难其人。 上以工部侍郎、知永兴军府张咏前任在蜀,为政明肃,勤于安集,远民便之。 甲申,加咏刑部侍郎,充枢密院学士、知益州。 民闻咏再至,皆鼓舞自庆。 景德四年九月辛巳,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王济改工部郎中,出知杭州。 上面加慰谕,仍戒以朝廷阙失,许密疏上言。 吴越尚华靡,济矫以质素,用瓦缶木杓为犒设之具,吏民窃哂之,济不为变。 上初与宰相议择官,王旦曰:『天下重地为朝廷屏翰者,不过二一十州。 若皆得人,则镇抚有方,威惠兼著,小寇不能为患。』上深然之。 时薛映知杭州,岁满议择其代,冯拯曰:『余杭比诸道易治。』上曰:『方面之寄,古诸侯也。 常时无事,则为易治。 吴人轻巧,苟备豫非常,安可谓之易也? 如宜州,止因刘承矩虐用其下,聚为寇剽,延及他境。 若长吏得人,岂致是耶?』因阅班簿,指孙仅、王济,谓王旦曰:『二人孰优?』旦曰:『济有吏干,可副是选。』十月,诏翰林学士晁迥等各举常参官堪知大藩者二人。 上亲阅班簿,择朝臣有公望者,得迥等五十人,令保任焉。 十一月辛未,擢右正言、知制诰孙仅知永兴军,代四方馆使孙全照也。 先是,上谓王旦等曰:『藩方长吏,尤在循良。 全照驭下峻急,当择其代。 如边肃、孙仅,谁可授此?』冯拯曰:『仅尝佐京府,熟于民政,可用也。』从之。 仅纯厚长者,为政颇宽。 赐诏书戒渝。 大中祥符八年七月庚午,徙知昇州、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薛映知扬州;给事中马亮为工部侍郎、知昇州;以吏部员外郎、知制诰李迪为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 上谓辅臣曰:『大藩长吏,尤难其人。 要在洞达物情,遵守条教,爱民抑暴而已。 吏或廉而肆虐,或察而滋章,或急掊敛以为公,或旷职务以力恕,如此则何由致治耶?』大阅咸平二年八月丙寅,大阅。 先是,诏有司择地于含辉门外东武村为广场。 乙丑三鼓,殿前侍卫马步诸军二十万分出诸门,迟明乃绝。 上按辔出东华门,宗室、近臣、尚书、侍郎、御史中丞、给谏、上将军、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并赐戎服以从。 上至行营,诸军陈于台前,左右相向,步骑交属,诸班卫士翼侍于台后。 有司奏成列,上升台东向,召从臣观之。 殿前都指挥使王超执五方旗以节进退,又于两阵中起候台相望,使人执旗以应之。 初举黄旗,则诸军旅拜;举赤旗,则骑进;举青旗则步退[17]。 每旗动则鼓作,鼓作而士噪,皆三跳而后退。 次举白旗,则诸军复再拜,呼万岁。 有司奏阵坚而整,士勇而励,欲一再举。 上曰:『可止矣。』遂举黑旗以振旅。 军于左者,略右阵以还,由台前出西北隅;军于右者略左阵以还,由台前出西南隅以归。 上御东华门阅诸军还营,顾谓王超曰:『士众严整,行阵练习,卿之力也。』丁卯,近臣、诸军将校、内职皆赐饮,诏大阅所践民田蠲其租。 大酺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乙丑,天书降。 戊辰,大赦,改元。 诏东京赐酺五日,以二月一日为始。 己丑,应致仕官并许赴都亭驿,酺宴御楼日,合预坐者亦听。 朝官已辞未见,皆令赴会。 凡赐酺,命内诸司使三人主其事,于乾元殿前筑土为露台,半门扉,上设教坊乐,又骈系方车四十乘,上起采楼者二分,载钧容直。 开封府复为棚车二十四,每车连十二乘为之,皆驾以牛,被之锦绣,萦以彩矧,分载诸军、京城妓乐。 又于衢中编木为栏处之。 徙坊市邸肆对列御道,百货骈布,竞以彩幄镂榜为饰。 上日御乾元门,召京邑父老分番列坐楼下,传旨问其安否,赐以衣服、彩帛。 若五日,则第一日近臣侍坐,特召丞郎、给谏,上举觞,教坊乐作,二大车自昇平桥而北,又有旱船四挟之以进;棚车由东西街交骛,并往复,日再焉。 东距望春门,西连阊阖门,百戏竞作,歌吹腾沸。 宗室诸亲、近列、牧伯洎旧臣家,官为彩设棚于左右廊庑下。 士庶观者,驾肩叠迹,车骑填溢,欢呼震动。 第二日,宴宰相、百官于都驿亭,宗室于亲王宫。 第三日,宴宗室、内职于都亭驿,近臣于宰相第。 第四日,宴百官于都亭驿,宗室于外苑。 第五日,复宴宗室、内职于都亭驿,近臣于外苑。 上多作诗赐令属和,及别为劝酒诗。 禁军将校日会于殿前马步军之廨。 二月壬辰朔,上御乾元殿观酺,诏诸营教阅、诸司工作各赐假一日。 校勘记[1]□秦分野 《长编》卷四十九作『秦分野』,其墨丁不知何字,姑存。 [2]西北 《长编》卷四十九作『羌戎』。 [3]荆湖南路 原本作『荆河南路』,据《长编》卷四十三《宋史·地理志》一改。 [4]荆湖北路 原本作『荆河北路』,据《长编》卷四十三《宋史·地理志》一改。 [5]自罢兵之后 按:此节《长编》卷六十六在景德四年八月甲辰,不在壬寅。 [6]群牧之设 原本作『群牧之说』,据《长编》卷六十六改。 [7]牧议 原本『议』字作墨丁,据《长编》卷六十六补。 [8]监务官 原本作『物务官』,据《长编》卷七十二改。 [9]咸平二年五月 按:此一节插在大中祥符二年至四年之间,疑为错简,似当移至『咸平二年四月』一节之后。 [10]户部使陈恕 此当作『盐铁使陈恕』。 《会要·食货》三三之二三:『(咸平元年十月十八日)盐铁使陈恕以为(江淮盐法)非便。』又《长编》卷四十五:『(咸平二年十一月戊申)盐铁使陈恕为随驾转运使。』恕自咸平元年至二年一直任盐铁使,此处不当为产部使。 [11]王辟之 原本及《长编》卷四十四均脱『之』字,今补。 [12]段煜 原本『煜』字作墨丁,据《长编》卷九十六补。 [13]赵稹 原本作『赵植』,据《长编》卷九十六、《宋史》卷二八八《赵稹传》改。 [14]刘煜 原本『煜』字作墨丁,据《长编》卷九十六补。 [15]工部侍郎 原本作『户部侍郎』,据《长编》卷七十四、《宋史》卷二八七《王嗣宗传》改。 [16]知武事可授兼军 原本作『知武军可授□□』,据《长编》卷七十四改补。 [17]青旗 原本作『青骑』,据《长编》卷四十五改。 发布时间:2025-11-22 22:06:22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3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