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一百二十五 内容: 典礼十明堂二赦文皇祐二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亥门下。 朕恭绍淳烈。 显绥庶邦。 懋维礼乐之原。 缅遵圣孝之节。 洪惟事天四祭。 而上辛雩禘。 间或躬行。 奉郊三年。 而大神祖宗。 顷崇并侑。 宪矩若稽于盛古。 革因昭迪于本朝。 惟时总章。 未展严报。 矧文考之肇志。 顾冲德之燕承。 当讲阔仪。 遹图熙事。 属方隅泰定。 敛穑阜成。 祥应屡臻。 和气周洽。 荷幽明之叶佑。 答高厚之锡康。 是用沿酌旧章。 参求博议。 式涓路寝。 以奠合宫。 裒对二灵。 陟配三后。 宾以太微之坐。 陪以赤县之祗。 币玉普登。 精纯咸荐。 四海来职。 六乐具修。 越前款于琳宫。 后祗祼于清庙。 逮兹宗祀。 率庆休成。 被神贶以无垠。 掞国容而有体。 既膺丕嘏。 乃御端闱。 嘉与万方。 同均介祉。 <宀禹>县之欢交感。 雷雨之施流行。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并飨帝亲。 既尽诚于大祭。 均敷庆惠。 宜涣号于溥天。 尚赖三事宗工。 百执列位。 罄乃众志。 弼予一人。 永孚于休。 同底于治。 嘉祐七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亥门下。 朕承三圣之基。 履四海之贵。 深惟持国之日久。 益念为君之道难。 有临德之勤。 庶以图天下之佚。 无奉养之靡。 庶以资天下之丰。 兢兢万几之惟微。 勉勉前事之所戒。 倚以左右辅弼之正。 予敢有弗钦。 事于上下神祇之明。 予敢有弗肃。 属九谷登富。 三辰昭华。 象来桂海之祥。 尘绝玉关之警。 有邦之应。 于朕岂功。 恭念为天之子者。 必修报本之禋。 为人之子者。 必怀追养之慕。 重循菲德。 屡缉旷文。 顷按明堂之图。 如古路寝之制。 载经斯室。 载度斯筵。 直大火之骍芒。 乘季秋之肃气。 物无上帝之称。 非躬祠不足昭虖虔。 圣惟文考之尊。 非严配不足尽虖孝。 于是备法物之驾。 服大冕之章。 格灵娭于真庭。 款清德于太宇。 还祗宗祀之举。 具饬纯诚之将。 迺神光陆离。 烛于荐鬯之夕。 嘉气休晏。 被于钦柴之时。 亶丕事之告成。 敢蕃厘之专乡。 宜敷廷涣。 以契天心。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承神之胙。 既均煇翟之微。 荡俗之瑕。 涣若风霆之布。 盖礼钜则泽之博。 孝至则劝以遐。 尚赖秉文之英。 经武之杰。 厉同寅于王室。 恢大治于邦图。 共荷无疆之休。 亦膺无穷之问。 熙宁四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卯门下。 王者尊亲之礼。 莫隆于昭配之严。 圣人飨帝之诚。 莫善于灵承之实。 朕席五圣之丕绪。 荷二仪之眷休。 永念守成之难。 敢忘小毖之义。 曷尝不体一元而端本。 饬五事而承天。 内屏游畋之娱。 外亲保惠之政。 选任贤哲。 付以辅相之宜。 登吁俊良。 责以事功之效。 既黜陟以三考。 又平成其九功。 五年于兹。 百度咸若。 尚且虑一夫之弗获。 虞庶事之未康。 每形引咎之言。 深轸遇灾之惧。 天监明德。 民怀至仁。 阴阳和平。 华夏温晏。 底此休功之盛。 率予昭考之行。 兴言考思。 未举宗祀。 爰择季秋之吉。 以代至日之禋。 敕四海之职、以相其仪、致九州之味、以备其荐。 远述周公之志。 近循仁祖之规。 按合室之古图。 仍路寝之时制。 裒对上帝。 将以示民之有尊。 宾延五精。 不忘报祖之由出。 况乃款谒清庙。 奉祠紫宫。 爰称秩于无文。 率先期而致告。 礼乐明备。 上有以怀柔百神。 天人协和。 下得以缉熙纯嘏。 非予一人之能飨。 惟尔万方之绥成。 宜均福厘。 广逮臣庶。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亲严之飨。 由憯怛于朕心。 在宥之恩。 推爱慈于天下。 庸示更新之令。 期臻耻格之风。 尚赖左右宗工。 中外多士。 同济泰宁之治。 永享无疆之休。 元丰三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二十二日辛巳门下。 朕承五圣积累之基。 接千载神灵之统。 顺迪古训。 惠绥黎元。 玩心于几微。 储思乎昭旷。 夙兴夜寐。 永惟二帝之盛时。 日就月将。 思继三王之绝业。 然而礼残于商周之后。 乐失于韶濩之余。 究观本原。 寖紊彝制。 祀事习行、而怙于舛误。 祠官妄举、而阔不讲修。 迺者刺六经之文。 采诸儒之议。 祓饰陋典。 发挥祲容。 祗奉乎天地神祇之尊。 答扬乎祖宗功德之懿。 于时五韪来叙。 三农屡丰。 星氛弭消。 民气休静。 乃涓路寝之室。 乃度崇堂之筵。 诹季秋之灵辰。 备庶物之美报。 念神莫帝之大。 肇新专飨之仪。 念人莫亲之隆。 载陈严配之礼。 于是驾斋辂之洁。 建鸾旗之华。 被衮冕以款琳宫。 执鬯圭以祼清庙。 还登阳馆之陛。 大奏我将之诗。 文物灿庭而辉煌。 璧玉烂席而华绚。 昭事上帝。 克禋克祀而精意通。 燕及皇天。 如几如式而美祥下。 凄然凉露之感。 肃然荣光之临。 岂朕眇冲。 敢私贶施。 垂恩隤祉。 既膺自天之降康。 荡垢涤瑕。 嘉与含生而均庆。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德隆报薄。 无馨气以动于神明。 享厚施丰。 有膏泽以洽于黎庶。 保乂中外。 辑宁邦家。 尚赖三事协恭。 群公输力。 如股肱之卫予体。 如符契之合予心。 岂独一时、天人助信顺之至。 又将百世、君臣同福禄之多。 元祐元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六日门下。 圣人之德。 无以加孝。 帝王之典。 莫大承天。 朕以眇眇之身。 茕茕在疚。 永惟置器之重。 惕若临渊之深。 承明继成。 思有以迪先王之烈。 绍志述事。 未足以慰天下之心。 仰繄母慈。 总揽政体。 缉熙百度。 和乐四方。 赖帝况临。 浃富宁乂。 三陲之兵靡警。 万邦之年屡丰。 庶几大同。 光嗣成美。 深惟六圣之制。 必躬三岁之祠。 维兹肇禋。 属予访落。 丧有以权而从变。 祭无以卑而废尊。 钦言总章。 古重宗祀。 以教诸侯之孝。 以得万国之心。 我享维天。 下武式文王之典。 大孝严父。 孔子谓周公其人。 追惟先猷。 尝讲兹礼。 包举儒术。 咨诹搢绅。 刺六经放逸之文。 斥众言淆乱之蔽。 嘉与四海。 灵承一天。 革显庆之并尊。 隆永徽之专配。 成于独断。 畀予冲人。 遵遗教于前。 著成法于后。 涓选吉日。 裒辑上仪。 奉罍琳宫。 奠玉路寝。 神之吊矣。 燕及皇天。 谁其配之。 既右烈考。 于时夙斋辂之驾。 被衮冕之章。 备庶物之微。 追三牲之养。 灵斿而风马下。 孝奏而日月光。 惕然履霜。 讵胜凄怆之意。 僾然出户。 如闻叹息之音。 秩祐赉我思成。 侍臣助予恻楚。 既迄成于熙事。 敢专飨于闳休。 宜布湛恩。 以暨诸夏。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汉廷祀帝。 著于即祚之踰年。 唐室施仁。 固以御门之吉日。 盖礼盛者文缛。 泽大者流长。 尚赖文武之英。 屏翰之隽。 协恭政治。 以辅邦国。 元祐四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巳门下。 治人莫急于重祭。 严父莫大于配天。 昔者周公。 祀明堂而致孝。 鸿惟仁祖。 抚路寝以尊亲。 参合古今之宜。 兹谓情文之尽。 肆我昭考。 称秩彝祠。 周爰群策之长。 专崇一帝之配。 圣作明述。 事并功偕。 稽吕令之文。 则飨以秋季。 案鲁经之载。 则日用吉辛。 允协灵心。 奉为常宪。 朕纂图宸极。 承训慈闱。 事举于中。 礼循其旧。 向讲亲祠之制。 一遵先圣之谟。 对越上神。 翕受纯嘏。 五韪来备。 三稔于兹。 属方隅之底宁。 嘉河流之顺复。 物无疵疠。 民用平康。 荷穹昊之降休。 致函生之蒙祉。 复会一郊之岁。 前询七数之谋。 而乾象垂文。 辰集房心之次。 朝仪取法。 是为政教之宫。 适及其时。 兹用展采。 陈千乘万骑之仪卫。 极四海九州之贡羞。 盖欲有以致其严。 犹惧无以称其德。 前期戒众。 各扬职以尽恭。 先甲端诚。 集中虚而思道。 始钦柴于真馆。 旋备物于大庭。 作主有神。 席与亲而并飨。 奠匏及瓒。 荐暨祼以交行。 一纯罄而高明歆。 四气和而诸福应。 有司已事。 祝嘏既告以孝慈。 与物惟新。 风霆爰布于号令。 式均惠泽。 溥被敷天。 可大赦天下。 云云延州要藩。 上郡旧境。 皇朝建彰武之节。 以开帅庭。 先帝宠三爵之封。 以赐朕履。 惟山川之严峻。 本土俗之敦厖。 宜加府号之称。 用旌受命之地。 延州升为延安府。 云云于戏。 合内朝之祀事。 既因锡羡以推仁。 得万国之欢心。 又将使民而致孝。 盖布德行惠者。 非贤罔乂。 任大守重者。 惟后克艰。 尚赖文武荩臣。 股肱硕辅。 共底缉熙之治。 庶几忠厚之风。 咨尔群伦。 其体朕意。 绍圣二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亥门下。 顺考礼经。 莫先于祭典。 遹遵成业。 盖重于孝思。 朕以眇躬。 获承休德。 访予落止。 奉长信于帘帏。 始初清明。 绍先朝之矩矱。 不懈于事。 惟既乃心。 延登隽良。 修饬治具。 每怀兢慎。 惧忲盈成。 方海<宀禹>之晏宁。 亦雨旸之顺序。 心存偃伯。 诚在劭农。 十有一年。 允厘庶务。 岂朕寡德。 致此休嘉。 洪惟祢宫。 垂兹佑助。 益励从先之志。 适丁亲祀之期。 配帝飨亲。 用周公之故事。 明堂路寝。 协仁祖之宏规。 月用季秋。 日维辛吉。 备千乘万骑之仪卫。 先有事于琳宫。 极四海九州之贡羞。 用亲祼于太室。 骏奔扬职。 肸蚃荐诚。 一纯罄而高明歆。 四时和而福禧应。 有司已事。 庆熙洽之告成。 与物惟新。 布惠和而肆眚。 式扬大号。 爰及敷天。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毖祠总章。 所以告诸侯之孝。 推恩绵宇。 所以致天下之和。 更赖三事协恭。 百官修职。 共申励翼。 永底丕平。 大观元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二十八日门下。 帝为大神。 非精禋无以获其格。 亲则皇考。 非专飨无以极其严。 鸿惟本朝。 上稽周室。 宗祀明堂而致孝。 规图广殿以陈仪。 时选杪秋之良。 卜用维辛之吉。 协灵心而昭事。 崇侑食以来宁。 肆于菲躬。 绍乃大统。 发挥古训。 率循旧章。 礼缉熙丰之讨论。 乐用崇观之制作。 虽度筵犹因乎路寝。 而均律已得乎中声。 矧故事之维醇。 抑嘉祥之滋至。 钜河澄彻。 咸壤丰登。 王德洽而狴犴清。 壬人退而蛮夷服。 顾惟寡昧。 底兹乂安。 实赖谟烈之燕诒。 与夫昊穹之眷佑。 念无得而施报。 在荐诚而必躬。 是用朝献殊庭。 祼将太室。 还登阳馆之陛。 大奏合宫之歌。 骏奔之多士秉文。 显相之群公咸一。 故明灵昭格。 贶施衍蕃。 祝嘏并告乎孝慈。 风马胥来而肸蚃。 既多受祉。 诞膺帝命之休。 用锡庶民。 钦敷时敛之福。 扬于端阙。 赉尔多方。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信顺之助。 丕应乎天人。 祭祀之泽。 均覃于海宇。 茂尔臣民之赉庆。 笃予邦国之荣怀。 尚赖德惠流行。 垢瑕掩涤。 小大尽输于忠义。 迩遐咸奋于事功。 永底丕隆。 并绥茀禄。 政和七年宗祀赦天下制九月六日门下。 祗承于帝。 膺骏命者必昭大报之诚。 对越在天。 竭孝思者必谨肇禋之举。 乃眷度筵之制。 久隳考室之文。 若有大猷。 称秩元祝。 规天矩地。 遹追三代之隆。 负阴抱阳。 裒对一堂之上。 八牖以达八方之气。 四阿以施四序之和。 丕应旁臻。 珍祺绍至。 灵台底历。 星占出柳之符。 农扈储祥。 鬯协维秠之瑞。 帝省山、则隆栋来于云壑。 岳修贡、则文石拟乎龟书。 方程属植之功。 已考司空之辟。 是繄神策。 匪直人谋。 爰熙太室之崇。 大飨肃霜之吉。 有尊祢庙。 严配昊穹。 四海会同。 用继皇祐肇基之志。 五位时序。 益增元丰垂裕之光。 工祝告亲制之辞。 备乐奏躬修之律。 骏奔在廷者、皆知秉德。 祗栗于位者、无有违心。 苾苾芬芬。 齐诚允格。 洞洞属属。 神保是修。 方钜典之涓成。 既繁禧之显被。 其敷惠术。 诞霈恩纶。 内均四守之微。 外浃万邦之众。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上天孚祐。 获承帝亲并享之休。 下国骏厖。 敢后福禄攸同之锡。 畴咨遐迩。 共对荣怀。 陪祠召文彦博明堂陪祠诏朕将以季秋。 大飨于明堂。 宗祀神考。 以配上帝。 惟卿旧德。 夹辅四朝。 国之耆贤。 其来显相。 二都密迩。 无惮少劳。 明堂大礼。 可赴阙陪位。 召韩维王存明堂陪祠诏朕将以季秋。 大飨于明堂。 宗祀神考。 以配上帝。 惟卿旧德。 尝列近司。 嘉与寅恭。 显相熙事。 克副虚伫。 无惮少劳。 明堂大礼。 可赴阙陪位。 允太师致仕文彦博免陪祠绍圣二年十月壬子兹朕大飨合宫。 昭配圣考。 嘉与股肱旧臣。 协相盛礼。 剡章来上。 告以罢癃。 其即所安。 体兹眷注。 可免赴阙陪位。 发布时间:2025-11-19 20:20:43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3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