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一百二十二 内容: 典礼七南郊五建中靖国元年南郊改来年崇宁元年赦天下制十一月丁丑门下。 朕绍膺宝命。 祗遹鸿图。 躬节俭以御邦。 本宽仁而敷政。 维先训是式。 惟师虞是从。 永言继序之囏。 克谨持盈之戒。 荷皇天之降祐。 蒙列圣之贻谋。 方夏人宁。 蛮夷宾服。 三时不害。 六府孔修。 建皇极而王道明。 即康功而民志惬。 以迪纯熙之运。 以刑平富之风。 岂朕德之能胜。 繄帝临之下属。 肇称禋祀。 祗答闳休。 是用参酌上仪。 铺昭广典。 奉神考初行之志。 绎绍圣申讲之文。 符蒇事于皇祇。 先致飨乎穹昊。 迺候景涓日。 饬躬致虔。 祼清庙以肃将。 款圆坛而拜享。 侑我烈祖。 秩于百神。 礼严钦翼之容。 乐被雍和之奏。 苍璧既奠。 紫烟其升。 乾象粹清。 灵心嘉向。 和气洋溢。 景光陆离。 瑞庆大来。 俾缉熙于纯嘏。 膏泽并下。 用敷锡厥庶民。 豫建新元。 诞扬涣号。 可大赦天下。 云云仍自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崇宁元年。 于戏。 洁诚拜贶。 永祈申命之休。 肆宥均厘。 时乃配天其泽。 尚赖成德之彦。 正事之臣。 率黎献以协衷。 敛庶明而懋绩。 赞我溥将之绪。 迄兹涣泮之猷。 崇宁三年南郊赦天下制十一月二十六日门下。 祼献清庙。 所以承祖宗之灵。 禋祀紫坛。 所以答乾坤之贶。 朕骏膺宝命。 重受厖禧。 丕宣文武之光。 尽缉熙丰之典。 取士于学。 稽古建官。 亮采百工。 庶几三代。 凡厥盛王之式。 率由昭考之行。 而九庙垂休。 两仪协佑。 生民底乂。 年谷屡丰。 修德锡符。 上粲玑衡之政。 铸金象物。 下隆鼎鼐之基。 疵疠聿消。 雨旸咸若。 兹岂眇躬之能假。 时惟上帝之弗违。 是用奠玉阳邱。 莅牲泰畤。 严配烈祖。 对越皇天。 于时圭景晏温。 璇穹登监。 二端立而礼无不洽。 六乐变而物罔不兴。 灵心载嘉。 精意咸享。 受兹殊福。 岂予一人之敢私。 锡厥庶民。 思与万邦而共庆。 我有涣号。 扬于端闱。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作善降之百祥。 既茂膺于纯嘏。 惟天佑于一德。 可共翼于丕平。 尚赖三事股肱。 百辟文武。 咸励同寅之业。 永底无疆之休。 大观四年南郊改来年政和元年赦天下制十一月三日门下。 朕绍膺骏命。 祗奉燕谋。 永惟置器之安。 常轸临渊之虑。 躬揽万务。 兹越十年。 荷上帝之降康。 底群生之咸遂。 礼制乐作。 仁洽道丰。 抚五纬以宣精。 翕九河而顺轨。 干戈弗试。 囹圄屡空。 同云应尺泽之祈。 甘露协中台之瑞。 三登既格。 六府允修。 昭受闳休。 敢忘大报。 是用率循彝典。 称秩上仪。 乘景至之熙辰。 备星陈之法驾。 祼献清庙。 初蠲饎以揭虔。 谒款紫坛。 遂钦柴而展采。 推本烈祖。 对侑昊穹。 表洁纯牺。 荐诚苍玉。 于时协气充塞。 高灵宴娭。 肃然精意之通。 纷若美祥之下。 惇崇元祀。 属熙事之涓成。 申宥眚灾。 宜湛恩之诞布。 可大赦天下。 云云朕奉承圣绪。 遹追先猷。 荷穹昊之休。 蒙宗庙之佑。 昭事有翼。 夙夜惟寅。 中外靖绥。 年谷登稔。 礼乐明备。 百志用成。 嘉与多方。 布新显号。 可以来年正月一日改元政和。 云云于戏。 一人有庆。 既敷锡于蕃厘。 庶政惟和。 其永绥于极治。 尚赖辅弼励相。 官师交修。 增隆不拔之基。 益固无疆之祚。 政和三年南郊赦天下制十一月六日门下。 朕承列圣之丕基。 奉至尊之休德。 继志述事。 持盈守成。 躬揽万机。 兹踰一纪。 荷皇天之垂佑。 浃函夏之底宁。 年谷屡登。 雨旸式叙。 遐迩请命。 川岳效珍。 禹功无滥溢之灾。 尧瑞告平成之治。 永惟多祜。 诞集冲人。 属三岁之亲祠。 刺六经而定制。 率时昭考。 钦修特祀之尊。 若昔大猷。 尽正相沿之陋。 乃斋居于路寝。 乃朝献于殊庭。 得四表之欢心。 骏假于庙。 乘一阳之至景。 大报于郊。 对越昊穹。 佑我烈祖。 陶匏象性。 牺牷贵诚。 奠苍璧以礼神。 秉元圭而拜贶。 器协商周之旧。 乐兼韶濩之纯。 紫烟燎而爟火升。 美光属而风马下。 礼仪既备。 知帝顾之弗违。 福禄来崇。 岂朕躬之专享。 宜敷涣号。 溥洽群伦。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申命用休。 俾戢熙于纯嘏。 配天其泽。 用敷锡厥庶民。 尚赖同德荩臣。 秉文多士。 咸克励翼。 永保隆平。 政和六年冬祀赦天下制十一月十日门下。 朕绍膺景命。 嗣守丕基。 尊临九有之师。 亲揽万微之务。 翼翼敢忘于夤畏。 兢兢常谨于继承。 躬宵旰之勤。 以图天下之乂。 轸渊冰之虑。 以保天下之安。 属者百谷顺成。 五纬来叙。 干戈载戢。 囹圄屡空。 元命之辰。 九天占南极之瑞。 诞弥之旦。 三山纪黄流之清。 乐作而羽鹄翔。 鼎定而庆云集。 名山显位。 蕲封禅者亿万人。 绝域殊方。 来臣妾者十一国。 有邦之应。 于岂朕功。 仰念物生本乎天。 惟圣人为能飨。 人道先乎祖。 虽天子必有尊。 迪惟古训之循。 实重国阳之报。 固尝辨二至之吉礼。 庶乎革合祭之非。 奉上帝之徽称。 盖以正异名之失。 兹协丰年之屡。 载迩至日之长。 乃建鸾旗。 以侈神降之休。 乃执大圭。 以严紫坛之荐。 于时歌昊天成命之诗。 奏圜钟六变之乐。 奠璧以致蠲洁。 升烟以达高明。 克禋克祀而精意昭。 来假来飨而珍符下。 肆戢熙于纯嘏。 以敷锡于庶民。 其播大猷。 用推广泽。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报本反始。 得万国之欢心。 荡垢涤瑕。 对三灵之蕃祉。 尚赖股肱良弼。 屏翰隽臣。 益殚忠荩之图。 光辅隆平之运。 同底于道。 永孚厥休。 宣和元年冬祀赦天下制十一月九日门下。 观会通以行其典礼。 允符昌运之隆。 美盛德而告于神明。 兹迪精禋之飨。 朕肇膺骏命。 嗣守鸿基。 抚九有之嘉师。 开万邦之寿域。 兢业克艰于底乂。 夤威罔怠于求端。 聿承燕翼之谋。 裒对溥临之贶。 属者道源阐教。 帝祉迎厘。 农扈载谣。 黍稷报千仓之庆。 时堂御历。 玑衡瞻七政之齐。 氐羌款塞以咸宾。 狴犴空囹而不式。 荣河顺纪。 乔岳锡符。 丹阙琼台。 屡下丛霄之跸。 彤乌秀草。 丕昭炎德之祥。 永惟奕世之休。 罔匪自天之祐。 爰申毖祀。 以答真祺。 是用测嶰籥以迎长。 备鸾舆而展采。 羽林绮列。 辟五门象魏之严。 法驾星陈。 正六引旗章之度。 夙祗清庙。 恭骏崇坛。 耨玉籍以奉粢盛。 载谨丰年之报。 洁宫蚕而修币□。 用永端命之祈。 景钟导和乐之音。 嘉秠荐太尊之齐。 纯精昭格。 肸蚃潜通。 月璧星珠。 纷燎烟而上彻。 云车风马。 歘飙驭以来临。 肆均拜胙之禧。 式霈涤瑕之宥。 诞扬涣号。 敷告多方。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佑烈祖以格皇天。 予惟克迈乃训。 绥多福而熙纯嘏。 邦其永孚于休。 尚赖辅弼同夤。 官师励翼。 共浃无为之化。 茂隆累洽之图。 宣和四年冬祀赦天下制门下。 事上帝而怀多福。 非禋祀不足以昭报本之诚。 绍大业以绥四方。 非升侑不足以极奉先之孝。 朕荷三灵之储祉。 奉列圣之诒谋。 制治保邦。 克懋盈成之训。 立政造事。 敢忘继序之思。 弥文鉴虞夏之隆。 成宪复熙丰之旧。 百度惟正。 庶绩其凝。 士迪典常。 尽革朋淫之习。 民兴淳朴。 式符道纪之昌。 人傒志以丕钦。 天鉴诚而孚佑。 清台观象。 瑞占七政之齐。 阳馆颁常。 运协四时之序。 雨泽应期而播润。 河宗听命以回流。 农扈奏功。 黍稷嗣丰年之庆。 燕民效顺。 封疆归舆地之图。 刑清而囹圄屡空。 物遂而动植咸若。 验诸福之毕至。 岂成功之敢居。 恭念祭不欲数者礼之经。 物无以称者天之德。 肇卜迎长之旦。 聿修肆类之仪。 簠簋豆笾。 秩九州之嘉荐。 旗常警跸。 俨八卫之祲容。 庶邦虔贡以骏奔。 多士秉文而显相。 稽鲁人先□之义。 以前飨于太宫。 歌周王成命之诗。 肆灵承于有昊。 衎我烈祖。 遍于群神。 礼三献而精意昭。 乐六奏而灵斿下。 祥光旁烛。 景贶备臻。 修德锡符。 已应克诚之享。 行庆施惠。 用均拜胙之禧。 嘉与万方。 共膺纯嘏。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百神受职。 知帝命之不违。 五福锡民。 浃海隅而丕冒。 尚赖忠良修辅。 文武协恭。 益坚励翼之忠。 永底辅宁之治。 爰咨尔众。 咸体朕怀。 宣和七年南郊赦天下制十一月十九日门下。 皇武肇禋。 是创万年之业。 文明制礼。 爰厘二至之祠。 朕恭承休光。 永念丕绪。 衎我烈祖。 实赖贤能之众多。 格于皇天。 当由闾里之安乐。 整饬百度。 抚绥兆民。 神明享持守之诚。 华夏乐忧勤之政。 属者多稼彻燕云之野。 齐民安海岱之区。 远人慕义而玉帛来。 川后畏威而波涛弭。 荷天休之震动。 莫不率从。 奉王业之艰难。 庶无罪悔。 是用诞举丰年之报。 肃迎景至之期。 吉事有祥。 先致殊庭之荐。 大礼必简。 并严清庙之承。 焜煌千乘万骑之容。 终始七戒三斋之德。 迺洁盛于阳馆。 遂祗事于泰坛。 风马云车。 仰百灵之眷顾。 星珠月璧。 知四海之清明。 其锡繁禧。 用宏大赉。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荐馨香之治。 盖承九庙垂裕之休。 施旷荡之恩。 更应一阳发生之候。 尚赖官师协德。 黎献输忠。 共扶不拔之基。 永笃无疆之庆。 杂诏合祭天地诏元祐七年九月戊戌国家郊庙时祀。 祖宗以来。 命官摄事。 惟三岁一亲郊。 则先飨清庙。 冬至合祭天地于圆丘。 元丰间。 有司援周制。 以合祭不应古义。 先帝诏定亲祠北郊之仪。 未之及行。 是岁郊。 不设皇地示位。 而宗庙之享。 率如权制。 朕以凉昧。 嗣承六圣休德鸿绪。 今兹禋礼。 奠币上帝。 祼鬯庙室。 而地示久未亲祀。 矧朕方修郊见天地之始。 其冬至日南郊。 宜依熙宁十年故事。 设皇地示位。 以严并贶之报。 仍令有司择日遣官奏告施行。 厥后躬行方泽之祀。 则修元丰六年五月之制。 俟郊礼毕。 依前降指挥。 集官详议亲祠北郊事及郊祀之岁、庙飨典礼以闻。 罢议合祭诏元祐八年四月丁巳朕闻五帝不相沿乐。 三王不相袭礼。 世有损益。 因时制宜。 惟我祖宗。 严奉郊庙。 当遣官摄事。 皆考合于前文。 惟奠玉亲祠。 自裁成于大礼。 每以三岁。 对越二仪。 咸秩百神。 大赉四海。 迄先帝元丰之末。 讲方泽特祭之仪。 盖将补一代之阙容。 振百王之坠典。 朕惟菲德。 嗣守丕基。 列圣已行。 谨当遵奉。 先朝未举。 惧不克堪。 是以昔岁仲冬。 竭诚大祀。 神祇飨答。 祖考燕宁。 前诏有司。 载加集议。 犹欲咨度诸儒之论。 稽参六艺之文。 然理既不疑。 则事无可议。 断自朕志。 协于佥言。 祗率旧章。 永为成式。 今后南郊合祭天地。 依元祐七年例施行。 罢礼部集官详议。 冬祀执元圭御笔手诏政和三年十月五日朕若古之训。 惟天为大。 举天下万物。 无以称之。 故先王以类而求。 祀于圆丘象其形。 奠以苍璧象其色。 冬日之至取其时。 大裘而冕法其幽。 而未有以体其道。 夫天元而地黄。 天道也。 朕荷天顾諟。 锡以元圭。 内赤外黑。 尺有二寸。 旁列十有二山。 盖周之镇圭。 有法乎是。 祗天之休。 于以昭事上帝。 而体其道。 过周远矣。 将来冬祀。 可搢大圭。 执元圭。 庶格上帝之心。 以敷佑于下民。 永为定制。 赐与加赐辅臣亲王文武臣僚内外诸军将士诏天圣二年十一月己亥迺者因长至之吉。 拥万灵之祥。 发宝册于大庭。 奉鸿名于慈极。 载惟菲德。 亦徇群情。 稽列圣之弥文。 享一王之殊号。 兹为盛礼。 式焕休辰。 应辅臣、亲王于南郊所赐外。 各加一千。 文武百僚因郊得赐者。 亦给之。 内外诸军将士。 并与大特支。 陪祠召河阳三城节度使守太傅检校太师兼侍中致仕曾公亮武宁军节度检校太师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致仕富弼太子太师致仕张昇太子少师致仕赵概赴阙南郊陪位诏熙宁十年朕展采圜丘。 祗见上帝。 相我大事。 属在群公。 矧惟老成。 宜有显助。 勉兴就位。 以称朕心。 赐王安石免陪位诏元丰敕。 朕获典天神。 三就郊见。 而在外元老。 乃以疾辞。 不能相予之祀。 虽怀之怃然。 顾不得不听也。 可免赴阙陪位。 故兹诏示。 想宜知悉。 太师致仕文彦博陪祠诏元祐七年八月朕严郊丘。 执圭币。 肇禋于上帝。 眷惟显相。 莫重乎师垣。 秉德论道。 弼亮四世。 左右我祖考。 燕及皇天。 勋在王室。 贲于帝师。 归老而家。 兹或弗与。 乃心缺然。 谓遗旧德。 何如强起陪朕。 同寅熙事。 毋以劳为辞。 太子少师宣徽南院使致仕冯京陪祠诏同上朕丕承休烈。 肇修郊飨。 小大之臣。 罔不夙夜。 协衷同恭。 以佑我熙事。 至于疎逖。 亦怀骏奔。 矧惟耆德。 弼谐文武。 有劳乎先世。 告老谢事。 休佚中都。 夷旷裕康。 可弗与乎。 厥惟勉起。 相予肆祀。 仪刑在列。 毋或惮劳也。 太子少傅致仕韩维陪祠诏同上朕祗率训典。 齐于郊宫。 以飨上帝。 必赖秉文之臣。 肃雍在列。 以相厥事。 乃眷耆贤。 归老辅邦。 先帝青宫之旧寮。 定命黄扉之宿德。 对越之际。 而弗豫焉。 其如尊贤重故之义何。 勉力承命。 陪朕咸休。 发布时间:2025-11-19 20:13:05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3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