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一百十九 内容: 典礼四南郊二熙宁七年有事南郊御札七月戊戌王者飨帝圜丘。 以虔报本之义。 尊祖清庙。 以将反始之诚。 人道至隆。 国章兹重。 维五圣之故事。 有三岁之亲祠。 朕以不德。 获承先宪。 以时称秩。 其敢怠荒。 且卜天正。 往脩郊类。 庶繇精意之享。 以祈烝民之生。 且诏先期。 用孚群听。 朕以今年十一月己未有事于南郊。 咨尔有司。 各扬厥职。 相予祀事。 罔或不恭。 熙宁十年有事南郊御札七月辛亥燔柴而祭泰坛。 执币以事上帝。 陟配烈祖。 灵承天明。 永惟五圣之谋。 率用三年之礼。 顾朕菲德。 缵时丕图。 亟蒙宗庙之休。 裒对神祇之佑。 屡迪熙典。 汔登至平。 是用卜天之正。 考日之至。 致精而严大报。 向福而芘黎元。 戒以前期。 告于有众。 朕以今年十一月甲戌有事于南郊。 咨尔攸司。 各扬乃职。 协成祀事。 称朕意焉。 元丰六年有事南郊御札七月丁未王者扬烟泰坛。 以致承天之义。 禋鬯清庙。 以严达孝之诚。 永惟五圣之谟。 必躬三岁之祀。 肆惟菲德。 获绍丕图。 赖帝博临。 丰年屡应。 群生和而草木茂。 三光全而寒暑平。 宜卜天正。 恭修郊类。 比对笃周之祜。 以展放唐之文。 特戒先期。 用孚大号。 朕以今年十一月丙午有事于南郊。 咨尔有司。 各扬厥职。 相予祀事。 罔或不恭。 元祐七年有事南郊御札七月戊子万物皆本于天。 顾何以报。 五礼莫重于祭。 所贵者诚。 惟本朝郊禘之文。 有列圣典章之旧。 朕勤遵太母之训。 祗守丕基之成。 八年于兹。 万<宀禹>以治。 深惟菲德之及此。 实由上帝之祐民。 宜修亲享之恭。 以尽钦承之义。 奠玉以致纯洁。 升烟以达高明。 嘉与臣工。 共图熙事。 朕以今年十一月十四日有事于南郊。 咨尔有司。 各扬厥职。 相予禋祀。 罔或不恭。 故兹札示。 想宜知悉。 元符元年有事南郊诏七月己酉朕缵承圣绪。 绍述先猷。 以微眇之身。 托士民之上。 惟德弗类。 荷帝降衷。 锡之元符。 申以景命。 天休滋至。 殆弗克堪。 黎民时雍。 西戎即叙。 协气来应。 丰年屡臻。 永惟方夏之底宁。 寔自穹昊之眷佑。 若稽大报之义。 盖讲宗祈之文。 炀高烟于柴坛。 荐郁鬯于清庙。 庶几祖考之格。 其获明灵之歆。 嘉与臣工。 共图厘事。 亶孚有众。 申戒前期。 朕以今年十一月二十日有事南郊。 咨尔攸司。 各扬乃职。 建中靖国元年有事南郊御札六月甲子敕内外文武臣僚等。 祭莫重于天。 圣人极郊丘之报。 德无加于孝。 王者严宗庙之仪。 朕以眇躬。 获嗣丕构。 茕然衔恤。 逮兹踰年。 钦惟三岁之郊。 每候一阳之应。 稽诸典礼。 不以卑而废尊。 越予冲人。 亦惟事而师古。 矧德弗类。 赖帝降康。 诸夏乂安。 远人款附。 四时不忒。 百谷用成。 若稽先王之猷。 祗遹列圣之训。 顺迎谷旦。 躬飨圜坛。 以致灵承之心。 以祈右序之贶。 用孚大号。 诞告前期。 朕以今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有事于南郊。 咨尔攸司。 各扬厥职。 相予禋祀。 罔或不恭。 故兹札示。 想宜知悉。 政和三年冬至日祀天圆坛御札十月五日朕惟乃圣乃神。 克禋克祀。 举三岁之大典。 不数不疏。 得四海之欢心。 以妥以侑。 肆予菲德。 遵国旧章。 升烟紫坛。 伸昭事上帝之义。 祼鬯清庙。 严衎我烈祖之诚。 宜卜景长。 往修郊类。 俾辑熙于纯嘏。 用敷锡于庶民。 诞告前期。 式孚群听。 朕以今年冬至日祀天于圆坛。 咨尔攸司。 各扬乃职。 相予祀事。 罔或不恭。 故兹札示。 想宜知悉。 宣和元年冬至日祀天圆坛来年夏至日祭地于方泽御札内外文武臣僚等。 朕席累圣之宏基。 抚重熙之昌运。 乾健坤顺。 夙昭眷佑之休。 时和岁丰。 兹极敉宁之效。 布政叶阴阳之序。 率民同道德之归。 遐方慕化而来庭。 逋寇畏威而款塞。 霄宸降嘏。 每从御便之游。 日观迎厘。 荐阅升中之请。 若时报本。 无越亲祠。 其乘二至之祥。 载秩一纯之荐。 祓紫陔而事上帝。 肃方泽以对桑林。 假于太宫。 前谨祼将之奉。 佑我烈祖。 并严陟配之常。 用仰达于精诚。 庶函蒙于丕况。 诞敷大号。 明戒先期。 以今年冬至日祀天于圆坛。 来年夏至日。 祭地于方泽。 咨尔攸司。 各扬乃职。 相予肆祀。 罔或不恭。 故兹札示。 想宜知悉。 建隆四年南郊改乾德元年赦天下制十一月门下。 朕自三灵眷命。 五让兴邦。 躬亲罔惮于万几。 德教将加于四海。 岁时屡稔。 华夏大同。 干戈渐偃于灵台。 文轨皆通于象阙。 俗阜而南薰风竞。 刑清而贯索星稀。 仰观则日月丽天。 俯视则龟龙在沼。 加以物无疵疠。 民乐雍熙。 盖元穹垂祐于皇家。 非凉德自隆于昌运。 繇是考百王之旧制。 遵千古之宪章。 坠典必修。 无文咸秩。 洁牺樽而谒清庙。 披大裘以郊上元。 万乘云屯而在途。 千官星拱而就列。 公侯助祭。 共江汉以朝宗。 钟鼓在悬。 与风雷而相薄。 百灵受职。 群后受厘。 明德既馨。 神心有答。 非烟塞望以呈瑞。 嘉气浮空而袭人。 民具尔瞻。 礼无违者。 乃回金辂。 乃御应门。 律具协于黄钟。 日正临于甲子。 顺三元而更始。 庆万汇之咸亨。 而又藩岳勋臣。 宰衡庶尹。 外达蛮貊。 内暨缁黄。 谓予历数在躬。 以应天广运顺其美。 谓予温恭允塞。 以圣文神武成其功。 兼至德之鸿名。 尽哲王之能事。 物议斯允。 予衷莫违。 宜覃旷荡之恩。 用慰黎元之望。 可大赦天下。 改建隆四年为乾德元年。 云云于戏。 崇德报功。 取天地无私之象。 眚灾肆赦。 推雷雨作解之恩。 更赖中外大臣。 佐佑厥辟。 必使万邦黎献。 尽跻仁寿之乡。 百姓昭明。 致我勋华之上。 布告亿兆。 咸使闻知。 乾德六年南郊改开宝元年赦天下制十一月门下。 我国家受天景福。 率土咸宾。 声明洞照于万方。 德教咸加于四海。 风雨顺而年岁稔。 干戈戢而刑政清。 域中共庆于小康。 海外咸钦于至化。 朕顾惟寡昧。 祗奉元穹。 荷上帝之垂休。 致中原之大定。 遂发诚意。 再举旧章。 恭陈告谢之仪。 仰答自天之祐。 羽卫森罗而在野。 王公肆类而在庭。 六乐无不调。 五礼无不备。 躬奠玉爵。 陟配紫坛。 具物荐诚。 神心昭格。 非烟塞望以呈瑞。 嘉气浮空而降祥。 宜与寰区。 同兹胥悦。 象纬既还于彩仗。 鸡竿大举于鸿恩。 当玉历之惟新。 与苍生而共庆。 尽日月照临之内。 罔间幽遐。 极车马混同之邦。 咸均雨露。 庶成端拱。 永洽可封。 可大赦天下。 改乾德六年为开宝元年。 自今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昧爽已前天下犯罪人云云于戏。 皇王报本之义。 乾坤助顺之祥。 既举彝章。 谅无阙政。 更赖中外宣力。 将相同心。 保黎庶之乂安。 致边隅之宁静。 扶持景运。 翊亮皇猷。 长怀鱼水之欢。 共乐太平之化。 布告亿兆。 咸使闻知。 开宝四年南郊赦天下制十一月门下。 我国家膺上天之景命。 洽四海之欢心。 车书大同。 声教遐被。 爰自尘清五岭。 浪静南溟。 开万里之封疆。 致兆民之苏息。 山川克复。 日月光华。 风雨顺时。 岁年大稔。 朕君临天下。 道莅人寰。 致率土之同清。 自元穹之垂贶。 于是恭循典礼。 亲执豆笾。 当爱日之迎长。 罄虔诚而告谢。 群后执圭而肆觐。 神郊备物以陈仪。 柴燎既升。 乾光下烛。 瑞气浮空而不散。 生民鼓舞以同欢。 宜覃作解之恩。 用洽自天之庆。 可大赦天下。 云云天地垂休。 所以祈开泰皇王报本。 所以告成平。 盛礼行而人神协和。 庆泽流而寰海胥悦。 文武列位。 将相具僚。 同心同德以逢时。 尽节尽忠而宣力。 宜勤翊亮。 共致太平。 开宝九年西京南郊赦天下制四月门下。 我国家受命开基。 化民育物。 荷乾坤之垂佑。 致文轨之大同。 内则朝政雍熙。 外则武功震耀。 洎西川克复。 五岭荡平。 被声教于寰瀛。 纳生灵于富寿。 唯有江表。 未息埃尘。 暂劳动于六师。 寻廓清于一境。 数千里风霾既殄。 百万家生聚知归。 苏其久困之民。 布以惟新之化。 非冲人之克乂。 皆上帝之储休。 今者卜首夏之良辰。 就西都之正位。 备其燔燎。 洁以豆笾。 躬申告谢之诚。 用达恭虔之志。 奠玉之盛仪既毕。 普天之庆泽方行。 宜覃旷荡之恩。 用表混同之化。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牲牢报本。 所以答天地之殊休。 雷雨行恩。 所以答华夷之大庆。 御凤阙而风云助顺。 揭鸡竿而士庶同欢。 眷惟文武之具僚。 并效忠勤之亮节。 佐我隆平之运。 寔多翊戴之劳。 方切注怀。 更宜宣力。 布告中外。 咸使闻知。 太平兴国三年南郊赦天下制门下。 王者负扆居尊。 继天垂统。 顺三灵之眷命。 契万国之欢心。 宵衣旰食以忘疲。 恤物爱民而为念。 自临宸极。 再易炎凉。 朝政允厘。 嘉谷屡稔。 四海尽同于文轨。 九州重正于封疆。 顾菲薄以何功。 赖穹昊之降佑。 爰循旧典。 亲祀上元。 献琛而率土皆来。 执玉而诸侯毕会。 风云助顺。 羽卫增华。 庆皇祚之昌隆。 见礼容之繁盛。 而又三公庶尹。 中外具僚。 同倾爱戴之心。 奉我厖鸿之号。 亿兆之愿。 岂独在予。 宜覃大赉之恩。 用洽可封之化。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郊天祀地。 牲牢已荐于至诚。 布惠行恩。 雨露均沾于万汇。 洒渥泽而瑕疵尽涤。 出缧囚而囹圄皆空。 凡诸有位之臣。 体我无私之意。 更资忠力。 共赞皇图。 寰区克致于太平。 竹帛永光于千古。 布告中外。 咸使闻知。 太平兴国六年南郊赦天下制十一月门下。 王者继统垂尊。 握图临极。 法二仪而行化。 亲万务以忘劳。 兢兢如涉于大川。 荡荡期臻于至化。 日慎一日。 于兹六年。 八纮之文轨大同。 四序之阴阳不忒。 兵锋偃戢。 年谷顺成。 苏杭千里之土疆。 尽归临照。 汾晋一方之生聚。 顿愈疮痍。 边陲载息于战尘。 宇宙但凝于和气。 顾惟凉德。 享是丰功。 盖穹昊之降灵。 兼祖宗之垂祐。 虔伸大报。 特备严禋。 被衮冕以降圆坛。 荐牲牢而飨上帝。 而又中外列辟。 文武庶寮。 复以徽名。 加于眇质。 尊崇之号。 念何德以克堪。 亿兆之心。 须抑情而从徇。 祇膺典礼。 良用兢惭。 宜覃作解之恩。 用洽普天之庆。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玉帛荐诚。 已陈于盛礼。 云雷覃庆。 咸被于殊休。 效忠良者悉与旌酬。 负瑕衅者皆从涤荡。 百神受职。 万国来庭。 当景运之昌隆。 见礼容之繁盛。 风云荐瑞。 士庶同欢。 更资有位之臣。 共赞无私之化。 各宣忠力。 永辅皇家。 布告寰区。 咸令知委。 太平兴国九年南郊改雍熙元年赦天下制十一月门下。 惟皇抚运。 树鸿业于中区。 惟辟奉天。 表至诚于大报。 既谨就阳之礼。 宜章及物之恩。 用庆昌期。 式符前典。 朕自膺宝运。 嗣守瑶图。 九载于兹。 一心无怠。 虽寰区既乂。 敢忘于旰食宵衣。 而风雨不迷。 屡睹于年丰俗阜。 加以非烟甘露。 雰霏继洒于人寰。 瑞兽珍禽。 驯扰咸归于御苑。 四塞之干戈自息。 八方之文轨大同。 集是丕休。 匪由凉德。 斯盖元穹之所降鉴。 清庙之所储祥。 朕所以躬事禋燔。 告谢天地。 千官景从。 陪玉辂以拱宸。 诸侯骏奔。 叩元坛而助祭。 矧乃文物大备。 声明孔修。 当六变以升闻。 荷百神之昭格。 纯嘏之锡。 岂独在予。 思与万邦。 同兹大庆。 仍改纪元之号。 遐均作解之恩。 可大赦天下。 改太平兴国九年为雍熙元年。 云云于戏。 景运方隆。 荷乾坤之眷祐。 彝伦式序。 在刑政以交修。 更赖文武荩臣。 方岳庶尹。 各伸乃力。 共泰吾民。 无使撀壤之谣。 独美唐尧之代。 可封之俗。 但称虞舜之朝。 凡在含灵。 知予厚意。 发布时间:2025-11-19 00:24:53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3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