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九十五 内容: 军职一刘延翰加恩制郊门下。 王者光昭大业。 肆类上元。 就阳既谨于严禋。 允膺丕应。 率土用均于霈泽。 谅表宠章。 其有望重帅坛。 力扶王室。 早茂拱宸之绩。 方隆誓岳之功。 宜命加恩。 式符进律。 具官刘延翰。 冲星利器。 逐电奇踪。 阅礼乐而敦诗书。 共推良将。 执干戈而卫社稷。 佥谓纯臣。 勋高而益务持谦。 忠懋而惟思效用。 一昨扈随銮辂。 整天仗于圆丘。 巡抚神京。 静皇居于双阙。 万旅禀如霜之命。 九衢无出轨之尘。 予嘉乃劳。 故有兹命。 是用进崇阶而驭贵。 加实赋以推恩。 厚增食采之封。 俾预燔柴之庆。 仍改褒功之懿号。 谅畴竭节之深诚。 朕之宠绥。 斯亦至矣。 尔之忠荩。 无忘勖哉。 可。 米信检校太傅加恩制端拱元年二月十六日耕籍门下。 我国家举百王之坠典。 兴千载之昌期。 躬祀先农。 以祈嘉谷。 蒇事于天地社稷。 寅供于醴酪粢盛。 陟青坛而既毕盛仪。 回玉辂而爰覃庆泽。 况乎勋旧。 岂恡恩荣。 扬于公朝。 告尔有位。 忠果翊戴功臣、彰武军节度、延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持节都督延州诸军事、行延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江夏郡开国侯、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三百户米信。 早彰劲节。 夙蕴纯诚。 虎牙标御侮之材。 燕颔得封侯之相。 入参禁卫。 肃师旅以无哗。 出总蕃宣。 恤黎民而有裕。 开玉帐而静论韬略。 横雕戈而动著风棱。 方当行庆之辰。 岂恡惟新之泽。 进功臣之美号。 视帝傅之崇资。 真食增荣。 井田加赋。 并为优渥。 足表眷怀。 于戏。 加地进律之文。 我斯行矣。 劝农勉人之术。 尔宜励焉。 将隆三代之风。 宜致九年之积。 举兹丕训。 告尔守臣。 可。 傅潜进开国公加恩制淳化元年门下。 朕自祗膺大宝。 幸致小康。 况当元会之辰。 思布阳春之令。 上以答昊穹之眷命。 下以契亿兆之欢心。 冀与物以惟新。 爰更凤历。 思法天而行道。 勉受鸿名。 宜覃出綍之恩。 以及拱辰之列。 具官某。 神资正气。 天赋纯诚。 咸推勇敢之方。 妙得韬钤之诀。 荷风云之际会。 益罄忠勤。 执鞭弭以周旋。 尤增翊戴。 爰自握兵禁籞。 建节藩垣。 弥彰尽瘁之诚。 愈得临戎之要。 肆覃大庆。 宜举徽章。 进公爵之殊荣。 益井田之异数。 于戏。 砺山带河之誓。 尔既钦承。 加地进律之文。 予何爱恡。 愈宜励翼。 以答宠光。 可。 戴兴加恩制淳化元年门下。 朕恭承景命。 钦若昊天。 三元推献岁之辰。 万汇应惟新之令。 顺时行庆。 允洽于太和。 惟帝念功。 克符于茂典。 是降出纶之命。 用伸加地之恩。 具官某。 智合孙吴。 才称颇牧。 禀峒山之粹气。 授黄石之奇书。 而自擢以将材。 命之侯爵。 坚大节而确如金石。 挺英姿而森若松筠。 统我虎貔。 卫予宫禁。 闻夙夜之无懈。 见始终之不渝。 勤劳可嘉。 光宠何恡。 是以益其真食。 增以户封。 用旌武卫之劳。 仍进国公之秩。 于戏。 尽忠者为臣之令范。 赏功者为国之旧章。 钦惟稽古之文。 岂有至心之愧。 服我休命。 尔惟戒哉。 可。 米信依前马步军指挥使田重进依前步军指挥使并进封郡公加恩制雍熙南郊门下。 禋天祀地。 帝王行昭事之文。 舍爵策勋。 将相受畴庸之命。 羽卫方回于天仗。 庆恩寻被于人寰。 其有早陟将坛。 方司禁旅。 慷慨立忠贞之节。 骁雄成战伐之勋。 爰卜刚辰。 俾膺并命。 具官米信。 诚坚铁石。 气励风霆。 八阵成图。 洞识孤虚之变。 万夫观政。 同推智勇之材。 具官田重进。 道合孙吴。 名齐卫霍。 辕门示暇。 咸惊射戟之能。 玉帐论兵。 不废投壶之礼。 加以留心政典。 宣力邦家。 张皇我六师。 佐佑我大礼。 出警入跸。 肃静而纤尘不飞。 同寅协恭。 斋戒而大神来格。 臣诚若此。 朕甚嘉之。 是命并锡恩华。 咸增爵邑。 俾易功臣之号。 仍新驭贵之阶。 于戏。 节钺之权。 朝廷所重。 惟谦和可以保禄位。 惟信义可以答神明。 勉思带砺之言。 勿坠典谟之训。 可。 高琼进封郡公加恩制淳化四年门下。 朕以庆寰<宀禹>之混同。 荷乾坤之佑助。 属兹献岁。 奠圭壁而礼百神。 爰择刚辰。 降丝纶而宠群后。 况予信近。 岂恡恩荣。 忠果雄勇功臣、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归义军节度、沙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沙州诸军事、行沙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渤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四百户高琼。 直气干霄。 丹诚贯日。 以英雄而自负。 励忠孝以立身。 遇云龙千载之期。 居貔虎万夫之长。 养勇誓平于劲敌。 操心自合于神明。 一昨清庙宿齐。 紫坛肆类。 尔则训齐禁旅。 警卫宸居。 顾忠力以尤多。 在褒崇而岂恡。 是用进其公爵。 益以户封。 扬于广庭。 告诸有位。 尔其感兹殊宠。 益懋奇功。 保终始之令猷。 敦君臣之至分。 更练龙韬之谋略。 伫图麟阁之仪刑。 服我训词。 永锡繁祉。 可。 王超进殿前都指挥使加恩制淳化四年正月二十七日门下。 稽古前王。 创业垂统。 法昊穹之悬象。 置藩卫之亲军。 以奉宸居。 以威天下。 总兹禁旅。 属在勋臣。 殿前都虞候、河西军节度、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师、使持节凉州诸军事、行凉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七百户、食实封八百户王超。 天赋韬钤。 神资智勇。 刚毅能断。 深沉有谋。 负攻战之良材。 契风云之嘉会。 自升戎级。 益励纯诚。 入则司拱极之严。 出则受殿邦之寄。 功既高而不伐。 禄愈厚而能谦。 戴君若皇天。 抚士犹赤子。 向者恭承朝旨。 暂驻边方。 镇右地而屹若长城。 秉亮节而皎如秋日。 塞垣罢柝。 时乃之功。 朕爰念勋勤。 特疏宠泽。 俾践天兵之将领。 靡更藩服之节旄。 井赋功臣。 并为优渥。 汝宜祗荷明命。 昭宣令猷。 叶佥议于云台。 增警严于徼道。 佩服成训。 永孚于休。 可。 戴兴加恩制淳化四年正月二十七日门下。 外殿侯藩。 必先于贤杰。 内严禁卫。 允赖于忠良。 其有旄钺分忧。 遥振抚绥之举。 腹心是寄。 久彰训练之功。 宜因行庆之辰。 特授惟新之泽。 忠果雄勇功臣、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起复冠军大将军、右金吾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检校太尉、使持节同州诸军事、同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谯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戴兴。 圭璋挺秀。 礼乐腾芳。 韬钤洞黄石之书。 忠孝得神人之助。 而况早攀鳞翼。 奋捧日之纯诚。 仍总虎貔。 集拱辰之懿绩。 昨从郊禋之礼。 颇伸武备之雄。 得不旌彼勤劳。 加之渥泽。 俾增崇于井赋。 仍更益于真封。 尔其卫社弥坚。 事君愈至。 垂功名于不朽。 保富贵于长年。 兹为令图。 勿坠明训。 可。 李继隆加恩制同上门下。 朕上奉天休。 下敷邦教。 是以朔当献岁。 展孝飨于閟宫。 心膂之臣。 邦国是赖。 内则训齐武士。 仗作帅之才。 外则藩屏皇家。 法建侯之象。 峻升台位。 以重帅垣。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镇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傅、兼御史大夫、陇西郡开国公、上柱国、李继隆。 珠纬纯精。 金方劲气。 智穷韬略。 学富缣缃。 蕴孙吴料敌之机。 有卫霍捍边之效。 地联勋戚。 志笃谦恭。 总护师营。 已重殿邦之寄。 兼荣相印。 用光熙载之猷。 繄乃宗臣。 镇于近辅。 往践厥位。 时惟钦哉。 可依前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州刺史、镇安军节度等使。 傅潜检校太傅移镇加恩王超检校太傅移镇加恩制至道三年四月九日真宗即位门下。 将帅之材。 古今攸重。 建旌旗而清绝塞。 出定封疆。 总貔虎以卫宸居。 入亲旒扆。 咸宣武力。 斯谓殊庸。 我有将臣。 宜膺并命。 忠果雄勇功臣、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武成军节度、滑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傅潜。 崆峒挺粹。 沙漠驰声。 善射则双带两<革健>。 勇战则独当一队。 书于青史。 自负威名。 忠果雄勇功臣、殿前都指挥使、河阳三城节度、孟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持节孟州诸军事、行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王超。 铁石为心。 风雷作气。 料敌则县知千里。 突围则不限数重。 画像凌烟。 可侔飞将。 而皆卑以自牧。 常务于谦恭。 知无不为。 罔辞于寇难。 当此缵承之始。 收其尽瘁之劳。 明示优恩。 特加异数。 三帅进秩。 十乘启行。 移土地于壁田。 换节旄于汶水。 崇阶驭贵。 奉邑增封。 分而授之。 并为茂宠。 于戏。 上事先帝。 已彰佐命之功。 迨予冲人。 更赞守文之运。 高官重赏。 我无恡焉。 潜可阙宋大诏令集卷第九十六军职二李继隆高琼并检校太傅移镇加恩制同上门下。 周道兴隆。 申伯遂荒于南土。 汉文缵绍。 宋昌寻掌于卫兵。 一以图伯舅之勋。 一以劝良臣之效。 朕仰遵遗制。 获嗣鸿基。 战兢若履于冰渊。 夙夜思崇其屏翰。 既得人而斯盛。 俾建社以为宜。 允叶至公。 乃敷明命。 忠果雄勇功臣、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邠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邠州诸军事、行邠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李继隆。 文武兼备。 智勇俱高。 营平之克定羌戎。 山西上将。 葛亮之自方管乐。 天下奇才。 忠果雄勇功臣、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保大军节度、鄜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上柱国、渤海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户高琼。 劲正不欺。 骁雄有识。 毕万之凡经七载。 动有成功。 李广之善抚三军。 众皆乐用。 而自擢居十乘。 分总六师。 安民而洽著休声。 荡寇而举无遗策。 眷是勋绩。 宜加宠荣。 朕以曹杜奥区。 淮阳重镇。 允谓股肱之郡。 实资心旅之臣。 分命统临。 必能惠养。 升太傅之位。 所以重其威。 迁特进之阶。 所以驭其贵。 仍加邑赋。 俾耀侯藩。 于戏。 爵人于朝。 予用遵乎赏典。 受命于庙。 尔宜树彼风声。 彰厥永图。 以蕃王室。 继隆可阙王超加恩制咸平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郊祀门下。 朕承二圣之洪基。 心惟负荷。 举三年之大礼。 志在亲行。 升紫坛而享百神。 御层楼而宣肆赦。 抃贺称庆。 恩煜有光。 眷惟肘腋之臣。 方委腹心之寄。 特加异宠。 用奖殊勋。 忠果雄勇功臣、殿前指挥使、天平军节度、郓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郓州诸军事、行郓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王超。 勇可斗雷。 威能缚虎。 太公韬略。 早通金匮之书。 葛亮征行。 自有木牛之利。 昨以阊阖风至。 太白星高。 当霜郊隼击之时。 布云阵鱼丽之势。 尔能登坛誓众。 举帜麾兵。 五申而万骑争趋。 再鼓而六师知止。 旌旗蔽野。 士庶荣观。 暨朕将适行宫。 致斋清庙。 夙夜戒严而整肃。 往来翊卫以寅恭。 时惟乃功。 国有上赏。 适隆注意。 并示徽章。 已增奉邑之封。 仍益真食之数。 于戏。 中权虎旅。 密侍龙庭。 雄棱为诸将之先。 福禄冠重侯之右。 心欲小而胆欲大。 战必胜而攻必取。 勉成勋效。 佐我皇家。 惟予功臣。 何假训励。 可。 高琼开府仪同三司制门下。 朕当太平之运。 伸报本之诚。 谒清庙而享祖宗。 登紫坛而祀天地。 千祥萃止。 大庆攸宜。 爰均雨露之新恩。 用宠公侯之贵位。 忠果雄勇功臣、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彰信军节度、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曹州诸军事、行曹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渤海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高琼。 风云交感。 金石为心。 未驾廉车。 便拥临戎之节。 自提将印。 亟成卫社之勋。 斩馘献俘。 神勇冠三军之众。 攻城略地。 战机符八阵之图。 太宗委遇以非常。 凉德倚毗而斯至。 早临代郡。 最悉边陲。 军井未成。 何尝先饮。 匈奴未灭。 不以家为。 鴈门之烽燧收光。 虎帐之威名自远。 书功竹素。 画像云台。 暨再统天兵。 控临河朔。 韩信立斋坛之上。 大振军容。 条侯屯细柳之营。 别严兵法。 今以方覃兑泽。 再念雄风。 其增食采之封。 更益前茅之气。 将令有众。 上重元戎。 于戏。 职在安边。 名高宿将。 据鞍矍铄。 当思马援之贤。 仗策麾军。 更励辛毗之德。 永全功烈。 长享崇高。 可特授阙王汉忠加恩制同上门下。 苍璧黄琮。 取象以礼乎天地。 云门太簇。 成声而乃降神祇。 受厘适及于人伦。 覃庆是均于天下。 其有崆峒勇锐。 江汉英灵。 授圮桥黄石之书。 遇光武赤伏之谶。 高攀鳞翼。 克致天飞。 书功已列于旂常。 进律优分于阃寄。 告于有位。 用表无私。 忠果雄勇功臣、殿前都虞候、威塞军节度、新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新州诸军事、行新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王汉忠。 敌受万人。 言成三阵。 神功善射。 石似虎以潜通。 高义疎财。 金在橐而必散。 顷分朝寄。 久次边庭。 士寒而无恡鲜衣。 天雨而犹未张盖。 加以伐谋制胜。 整暇为容。 祭遵每雅歌投壶。 羊祜常轻裘缓带。 宽惟得众。 猛不残人。 斯为社稷之忠臣。 岂限诗书之上将。 克贞师律。 镇守北门。 式遏寇戎。 绝闻南牧。 烽烟罢警。 亭障无虞。 属兹庆赐之辰。 宜宠崇高之位。 爰田奉邑。 并示殊荣。 于戏。 伊吕萧曹。 孙吴卫霍。 皆由文武。 立大功名。 惟俊杰之用心。 乃古今而无间。 景行先哲。 企而及之。 又何烦于我训也。 可。 傅潜开府仪同三司加恩制同上门下。 天子六师。 战士鼓熊罴之气。 将军三令。 阵图分鹅鹳之形。 铄威武者乃可训齐。 兼智勇者方能统御。 朕之上将。 佥谓得人。 忠果雄勇功臣、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忠武军节度、许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使持节许州诸军事、行许州刺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傅潜。 德比藩篱。 忠为甲胄。 长风破浪。 多陈决胜之言。 骏马如龙。 每励追奔之志。 搜万骑而军中有礼。 总连营而众且无哗。 早成戡定之勋。 佐我隆平之运。 昨以辍从左广。 受寄北门。 以信义守疆场。 烽烟不动。 以恩威抚吏士。 甘苦皆同。 宛符卫霍之贤。 并合孙吴之法。 不矜不伐。 让诸将以分功。 且战且耕。 务屯田而兴利。 机宜动得。 武略斯全。 爰因类帝之辰。 大洽溥天之庆。 宜加宠命。 用奖元侯。 多增井赋之雄。 更益师坛之峻。 于戏。 料敌宜审。 在三思而后行。 用法惟明。 期一成而不变。 慎守盘盂之戒。 永光带砺之言。 位列公侯。 长保富贵。 可。 康保裔特进加恩制同上门下。 文言示训。 通三为王者之称。 列宿腾光。 太一乃将星之号。 推毂既闻于往语。 凿门伫委于专征。 久立殊庸。 属兹覃庆。 用奖元戎之寄。 宜加异数之恩。 忠果雄勇功臣、侍卫亲军都虞候、彰国军节度、应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应州诸军事、行应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康保裔。 气劲金方。 威宣玉塞。 趫捷咸推于飞将。 机钤早得于神姝。 贾勇争雄。 道左则曾攻霹雳。 先登骇众。 城头则立取蝥弧。 战争绵历以居多。 临莅周旋而试可。 政如河内。 令肃条侯。 国家方毕于严禋。 茅土并加于霈泽。 况于宿旧。 何恡恩华。 既增奉邑之封。 仍益真食之户。 俾其优厚。 称乃崇高。 于戏。 刑马誓功。 诚信著于天下。 椎牛飨士。 畏爱洽于军中。 霍去病不以家为。 马伏波老当益壮。 孤虚阵法。 更成偃月之功。 燕虎奇姿。 将画凌烟之像。 永光信史。 佑我丕图。 可。 葛霸特进加恩制同上门下。 克昌洪绪。 属车书混一之期。 昭祀严禋。 纳宗祀无疆之庆。 而有早居边鄙。 久勤戎旃。 捍防克建于勋庸。 旌劝特加于命数。 忠果雄勇功臣、殿前都虞候、保顺军节度、洮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洮州诸军事、行洮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葛霸。 性惟忠实。 气负雄棱。 早激励于壮图。 获遭逢于先帝。 擢居近卫。 荐领观风。 属朕纂临。 尤深倚注。 爰诞敷于恩遇。 特宠授于节旄。 俾分军旅之权。 出奉疆场之寄。 克贞师律。 善运兵钤。 遥张犄角之威。 式遏控弦之卒。 方覃庆赐。 宜示恩华。 特加多邑之封。 式耀元戎之贵。 仍疏真食。 兼进崇阶。 于戏。 十乘启行。 是人臣之极致。 四裔无侮。 仗将帅之宣威。 佩服宠光。 勿忘功业。 可。 高琼检校太尉加恩制门下。 朕肃陈羽卫。 亲祀圜丘。 前则有华盖钩陈。 后则有千乘万骑。 虽牲牢玉帛。 助祭分命于儒官。 然戈甲旗旌。 警扈实繁于武校。 成兹大庆。 宜举新恩。 忠果雄勇功臣、殿前都指挥使、彰信军节度、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使持节曹州诸军事、行曹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渤海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高琼。 时会风云。 志如霜雪。 先朝骁将。 代邸虎臣。 通金匮玉版之书。 布龙翼鸟云之阵。 委之兵柄。 周旋能得于士心。 付以藩条。 远迩共钦于仁政。 自移左广。 入典中军。 北落师行。 人皆整肃。 西山将出。 敌畏强明。 荣褒翊戴之勋。 特锡优隆之命。 成予大礼。 乃时之功。 是宜加掌武之官。 广疏封之壤。 式昭异渥。 更锡真封。 于戏。 善则称君。 忠臣美事。 老当益壮。 前哲嘉言。 廉颇强饭以忧时。 马援据鞍而报国。 切宜师范。 副朕倚毗。 可。 葛霸检校太傅加恩制同上门下。 伏旌钺以统戎。 所以专其威柄。 盟山河而锡社。 所以重其侯封。 矧先朝佐命之臣。 总亲卫骑军之任。 属因行庆。 允协推恩。 忠果雄勇功臣、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感德军节度、耀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耀州诸军事、耀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九百户葛霸。 忠厚为人。 英果致用。 灭烟尘而誓志。 乐战斗以图勋。 摧锋陷坚。 不俟大黄之弩。 横行深入。 宁环武刚之车。 卧罴出守于边城。 射虎气吞于贼境。 乃者禋燔展礼。 大驾纂严。 整羽卫以无哗。 扈钩陈而尤肃。 大祀云毕。 宠泽斯行。 特升为傅之资。 仍加食赋之秩。 于戏。 外宣师律。 内握兵权。 非宿将之雄材。 岂二柄之兼授。 勉于训练。 更懋功名。 副我深诚。 伊乃良帅。 可。 发布时间:2025-11-18 23:51:27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3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