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六十 内容: 宰相十进官加恩别使二向敏中进官制天禧元年八月壬申上法台耀。 式崇宰司。 所以刑四方之风。 叙百官之职。 永怀眷奖。 属在老成。 揆兹灵辰。 锡以徽数。 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向敏中。 应期良佐。 命世宏材。 绵历两朝。 践扬二府。 蕴哲明之德。 式是民瞻。 告良显之谋。 亮于邦采。 协赞斯久。 燮谐实多。 方切倚毗。 久宜崇进。 升峻资于右揆。 兼荣秩于东台。 监总信书。 陪增多邑。 冠于鼎席。 咨乃栋臣。 益懋嘉庸。 辅宣至化。 可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加食邑食实封如故。 丁谓进司徒兼侍中制乾兴二年二月仁宗即位门下。 王者丕承宝业。 总揽懿纲。 必资同德之贤。 式赞代工之治。 眷惟元宰。 早佐先朝。 属缀衣之在庭。 奉眇躬而纂绪。 上遵于遗旨。 下副于群心。 克竭明诚。 茂宣忠力。 敢缓报功之典。 聿隆加等之恩。 申锡命书。 告于列辟。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食邑七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八百户丁谓。 星辰异禀。 公辅宏材。 执德不回。 蹈礼居正。 精诚可以断大事。 懿文可以润鸿猷。 惟圣考之知臣。 列台司而论道。 嘉言罔伏。 尽献替之宜。 故事奉行。 叶简易之理。 矧复领师傅之重。 训寡昧之姿。 善诱居多。 蒙益滋甚。 方勉亲于庶务。 宜首举于徽章。 是用进地官之崇名。 升左相之贵位。 加其阶级。 增以户封。 于戏。 才大者任崇。 勋高者赏重。 斯为彝制。 允叶至公。 往惟钦哉。 永辅休运。 可特授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兼侍中、依前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晋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功臣、勋、封、如故。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冯拯司空兼侍中制同前门下。 古之绍皇图、立民极者。 必有柱石之佐。 以翊邦家之隆。 况予冲人。 夙荷丕训。 自膺储两之重。 即奉宾师之贤。 日闻茂规。 动有成范。 迨兹缵服。 敢忘报功。 乃择刚辰。 告于群辟。 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魏国公、食邑七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八百户冯拯。 道冠先觉。 器涵元和。 潜识究于几神。 敏行臻乎律度。 弼亮文考。 勤劳王家。 研百虑以求中。 讲四维而端本。 两府之剧。 交修于善经。 兆民所瞻。 克扬于洪化。 睹灵台之戢刃。 从乔岫之绳金。 明略有融。 昌期允协。 洎先帝勤思妙道。 颐养大廷。 乃眷眇躬。 俾参庶务。 实以三槐之杰。 兼于六傅之崇。 内则陟降延英。 尽弥纶之业。 外则雍容博望。 极箴诲之宜。 协比采寮。 靖恭夙夜。 辨璆琳于火烈。 识松柏于岁寒。 讫当仍几之辰。 咸受缀衣之命。 辅予翼室。 袭此鸿基。 昭顺变之礼容。 涣维新之号令。 万邦允哲。 丕绩茂焉。 是用俯叶佥同。 博询典制。 秩优平土。 位进纳言。 畴食赋之增封。 赐铭勋之美号。 聿崇廉级。 上应阶符。 于戏。 三圣垂休。 二仪储贶。 编甿品物。 怀禹德以寖深。 列位群司。 仰萧规而克一。 嘉与元老。 勤思永图。 克宣至仁。 以润天下。 可特授守司空、兼侍中、依前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魏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散官、勋、如故、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冯拯加恩制十月二十七日门下。 赏功褒德。 有国之大猷。 送往事居。 为臣之亮节。 其有位隆台衮。 望重搢绅。 缀帷扆之訏谟。 奉寝园之彝制。 竭诚匪懈。 率礼无违。 遽上封章。 愿辞大任。 宜降畴庸之命。 且旌崇让之风。 具官冯拯。 道业渊冲。 性质严重。 言惟有信。 动不违仁。 逮事先朝。 荐升宰府。 弥纶事典。 克坚夙夜之心。 亮采邦家。 靡渝金石之操。 洎冲人之纂绪。 道末命以扬廷。 中外晏然。 繄乃之力。 一昨因山展礼。 同轨戒期。 实摠使权。 聿终襄事。 永念匪躬之效。 敢忘进律之文。 美号褒功。 俾增于异数。 爰田食采。 更益于真封。 于戏。 当万邦咸乂之辰。 乃百度惟新之始。 咨尔元老。 罄其嘉猷。 永辅昌期。 同底于道。 可特授依前守司徒、兼侍中、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魏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保节佐理功臣、散官、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杜衍加恩制庆历四年十一月南郊门下。 朕祗饬斋辂。 躬款泰坛。 昭事天明。 交修地察。 侑升二后。 宾筵万灵。 昭銮次于都畿。 钦柴燎于霄极。 越惟隽辅。 相我盛容。 方录解严之勤。 畴先鬷假之懿。 用信赏典。 以告治朝。 具官杜衍。 清明以和。 练达而敏。 有罔伏之亮。 奋于知思。 有含章之美。 发于事业。 向图元祀之毖。 允赖若时之庸。 假节大廷。 告谥慈祐。 奉瑶册而虔巩。 秘金镇之邃严。 而又率吁逌司。 奉行故典。 牲牷肥腯。 玉毙精纯。 接神明以歆馨。 塞穹壤而凝祐。 遂颁大庆。 胥洽众欢。 永言皤发之良。 钦从属车之至职劳而赏。 惟敏则功。 宜增号表之荣。 仍崇阶等之贵。 广开厥邑。 优实乃租。 于戏。 灵眷备成。 恩章差沛。 所期君臣有以相戒。 休恤有以无疆。 熙其未明。 开其未睹。 俾乂予治。 聿臻尔猷。 可。 韩琦依前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恩制嘉祐四年祫享门下。 春秋大事。 载合食之文。 建武旧仪。 有亲祠之典。 朕永追来孝。 邈企前徽。 因时物成。 考古祫祭。 具法物之驾。 款神祖之廷。 仪采焜煌。 牲玉纯洁。 殊方底贡。 群岳入陪。 诚志孚通。 圣灵开飨。 遹成熙事。 诞赋祥厘。 翼我盛容。 时惟茂宰。 爰畴尔赏。 式告于朝。 具官某。 秉志忠纯。 蹈道夷正。 居然时杰之望。 司我大政之均。 有惟深之明。 以通于众志。 有咸德之美。 以弼于朕躬。 而自奉高矢谟。 先庚孚号。 总乃容台之议。 协于斋殿之恭。 率吁群工。 拱侍祼献。 明发不寐。 朕深惕然之思。 鬷假无言。 尔有禺然之色。 自郁酒之云盥。 讫丹燎之既升。 率履弗违。 右飨如答。 至阳显见。 积晦开消。 还御端门。 饮至太寝。 益以褒功之号。 拓兹衍食之封。 实赋有加。 异数斯在。 于戏。 相予肆祀。 既格于休嘉。 勉尔亮工。 益思于辅拂。 时惟良显。 往其懋哉。 韩琦授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仪国公加食邑实封制宋祀嘉祐七年门下。 朕按奉高之仪。 思承上帝之福。 咏我将之什。 知配文王之功。 诹辰季秋之良。 尽志孝飨之事。 应一郊之定卜。 躬三岁之宗祈。 于时陈物采于国中。 接神明于堂上。 璧玉温洁。 粢盛令芳。 灵光烛于大廷。 休气蒙于重宇。 畴相丕祀。 力陈远驭之图。 若岁为霖。 可以济天下之旱。 如易占筴。 可以判天下之疑。 责大而智愈深。 事昭而精犹勉。 乃先庚之诏。 靡物备而不然。 虽自昔之文。 或礼阔而不讲。 使朕得□六天之对。 款七庙之灵。 辑于昭旷之仪。 顾匪烈文之辅。 兹庸锡之名壤。 建尔上公。 寖广奉田之腴。 复敦真食之赋。 汝为汝听。 汝劳汝嘉。 于戏。 在福不敢康。 盖天有难忱之命。 于德如不及。 盖民无常怀之心。 虽朝廷之甚休。 益君臣之相敕。 宜兴盛治。 允答灵歆。 可。 宋大诏令集卷第六十一宰相十一进官加恩别使三韩琦受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加食邑实封制嘉祐八年四月十二日门下。 王者绍景运之序。 履皇极之尊。 永惟置器之难。 属在佐王之略。 眷夫上宰。 翼我先朝。 适及委裘之辰。 肆予奉瑁之始。 决策宗社。 贯心神明。 逮躬丕务之咨。 敢后元勋之奖。 首敷邦涣。 诞告朝伦。 具官某。 器博而适时。 道闳而济民。 禀星辰之精粹。 会日月之休明。 历宣外劳。 更倚二柄。 蹈夷险之一节。 寄安危之大机。 仰文考之知贤。 选时髦而登用。 维召公之托。 尝闻顾命之言。 维汉相之谋。 终应大横之兆。 盖怀先见者识之邃。 决至虑者材之英。 天扶不拔之基。 神赞非常之辅。 是用进文昌之卿序。 正黄闼之台符。 隆以封爵之文。 益之户田之赋。 以蕃尔数。 以懋尔庸。 于戏。 天视靡私。 居饬有邦之畏。 民心曷戴。 一归厥后之仁。 念先猷之弗敢康。 顾成业之不可恃。 益经茂烈。 用佐昌图。 可。 曾公亮特进兼礼部尚书加恩制嘉祐八年门下。 自昔继体守文之君。 承祧践祚之始。 必赖辅弼。 共宁邦家。 况予冲人。 惟德不类。 仰惟托付之重。 俯念奉称之难。 方倚谋猷。 以隆政道。 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庐陵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一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曾公亮。 履道冲素。 秉德温恭。 才适世务之周。 器包王佐之略。 而自辅佐先帝。 干翼本朝。 远图是经。 大事能断。 中外咸乂。 社稷以安。 逮于凭几之辰。 矧在受遗之列。 共推眇质。 获纂庆基。 任莫重焉。 礼无违者。 稽旧章之顺变。 孚大号以维新。 报德褒功。 于是乎在。 紫微右掖。 贰卿居献替之崇。 文昌中台。 八座司出纳之命。 衍加真食。 增益户封。 仍峻崇阶。 并隆宠数。 于戏。 我国家四圣相继。 百年于兹。 恩德结于民心。 声教衍乎方表。 粲典章而具在。 顾持守以维艰。 嘉与忠贤。 奉若成宪。 守而勿失。 永孚于休。 可。 韩琦进右仆射制治平元年闰五月戊辰无德不报者。 古人之甚重。 有功而赏者。 当国之所先。 况乎辅弼之良。 尝任社稷之寄。 岂无异数。 于昭大猷。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卫国公、食邑九千七百户、食实封三千四百户韩琦。 天资惇惇。 世济英敏。 擢自先帝。 付于冲人。 藩邸侧微。 首与建储之义。 宫车出驾。 复推定策之忠。 寻属过哀之所伤。 在于机务而咸发。 乃能励一德以无懈。 底庶工之允修。 逮兹平康。 寔用嘉叹。 进升右相。 兼领东台。 重启多封。 益陪真赋。 于戏。 书载伊尹。 勋格于天。 史称霍光。 义形于主。 今朕所得。 宜无愧焉。 可特授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卫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曾公亮进户部尚书制同前在昔公旦之辅成王。 子孟之立昭帝。 皆承统绪之正。 且无疾疚之忧。 而其史册之所传。 有丹青之不泯。 顾予贤弼。 克迪贤良。 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特进行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庐陵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曾公亮。 才猷靖深。 性资端雅。 能任经术。 以断国论。 天意与子。 预定大谋。 上心察臣。 令受遗诏。 重惟嗣位之始。 加以积哀之伤。 中外事为。 罔或不济。 惟德之报。 此焉其期。 是用仍西省之秘严。 兼地官之长率。 陪敦多邑。 增衍爰田。 于戏。 社稷之功。 与古无愧。 廊庙之器。 惟时所瞻。 勉祗宠休。 以副朕意。 可特授依前行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韩琦受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魏国公加食邑实封功臣制治平二年郊门下。 朕考成命之颂。 以报天地之仁。 奏兴安之歌。 以咏祖考之德。 维燎升而至精荐。 维祼行而至孝通。 顾国事之大不敢康。 本神惠之至不敢爱。 矧予秉德之辅。 固有相祠之劳。 宜蠲嘉辰。 首告列位。 具官某。 笃亮纯正。 靖庄简夷。 辞气涵和。 社稷之计已定。 诚明孚达。 阴阳之变已调。 追言圣考之知。 肆及冲人之造。 属肇躬于元祀。 实总使于先期。 钟石在廷而译谐。 笾簠在席而嘉洁。 感灵观之右答。 底熙典之备成。 上功太常。 既为一代之宠。 析土全魏。 又继前人之休。 广爰田之载腴。 陪真赋之载厚。 蕃庸尔数。 庸畅尔猷。 于戏。 上下合祛。 日格群厘之贶。 左右同体。 益图永世之宁。 往服茂章。 聿绥纯履。 可。 曾公亮除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英国公加食邑实封功臣制治平四年门下。 大火基宋。 实开五圣之符。 六龙乘乾。 遂继中天之运。 乃眷近弼。 荐更三朝。 元勋冠于百僚。 利泽施于万世。 载涓谷旦。 敷告治廷。 具官某。 学通天地之微。 谋合圣贤之举。 包刚柔于九德。 固夷险之一心。 蚤膺皇祖之求。 爰履公台之位。 有皋夔之论。 能变尧民于时雍。 有丙魏之声。 不改汉家之故事。 肆我文考。 遗予冲人。 咨顾命之老臣。 辅初政于天下。 重宣至策。 终仰丕成。 进首中台之班。 往专东省之务。 既疏荣于公社。 益躐数于爰田。 功之所加。 宠不敢后。 于戏。 恐德弗类。 念高宗之未言。 俾民不迷。 系尹氏之素力。 共祇天鉴。 永佑邦休。 可。 曾公亮进左仆射封兖国公加恩制治平四年九月壬寅上天之縡。 运四时不能以全功。 睿主之谋。 统群物不能以独化。 矧予眇德之御。 方揽万机之难。 实仰成于辅臣。 以经起于邦治。 爰旌丕烈。 庸告群伦。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英国公、食邑九千一百户、食实封三千户曾公亮。 明允笃诚。 温恭迪启。 动合圣贤之检。 言形社稷之忠。 蚤遘圣期。 遂宜台路。 子孟之承宣帝。 预定于大谋。 召公之保三朝。 率躬于一德。 乃眷积勤之旧。 未昭报礼之隆。 其总揆于中台。 益侈封于大国。 加以爰田之类。 陪之真户之输。 诞惟宠章。 优我茂宰。 于戏。 王命山甫。 悉是百辟之瞻。 天锡鲁侯。 祚尔千龄之福。 更恢远略。 永弼昌图。 可特授。 行尚书左仆射、依前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封兖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曾公亮授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鲁国公加食邑实封功臣制熙宁二年门下。 夫物生本夫天。 人道始于祖。 故有天下不可不严大报。 为人子不可不怀孝思。 朕肇禋紫坛。 光荐清庙。 诞举合祛之事。 遹骏定配之彝。 继资显相之臣。 有若元勋之考。 宜告烈位。 以涣丕谟。 具官某。 躬咸德之良。 履上宰之任。 运理群物。 人厚衣食之原。 填抚四夷。 时无兵革之气。 乃候景初至。 因丘自圜始。 朕既执祼玉以见宗祖。 又将涤牲币以事天地。 而上下莫不有嘉德。 内外莫不有欢心。 高灵鉴观。 休应显见。 兹庸加尔以太常之功号。 锡尔以东鲁之大邦。 而复益以爰田。 衍之真赋。 并躐宠名之异。 以彰贤业之隆。 于戏。 考越绋之文。 知尊祀之不敢废。 修归脤之礼。 顾神惠之不敢专。 往承天休。 更起予治。 可。 王安石进左仆射制熙宁八年六月辛亥三经义成周公之制礼乐。 位斯贵于一时。 孔子之删诗书。 道盖尊于万世。 惟三经之甚奥。 旷千载以难明。 若咨宗师。 爰建义训。 果成编于至当。 足贻惠于将来。 参详窜定之劳。 并霈迁官之赏。 唱导主张之任。 宜加异数之文。 属兹良辰。 告迺庶位。 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特进、行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五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王安石。 识贯古今。 术该圣贤。 服仁义以维其功。 仗公忠而奋其节。 觉斯民也。 任同伊尹之心。 如苍生何。 居起谢安之志。 入筹当世之务。 辟至治于无穷。 出纳圣人之书。 彰微言于不朽。 质旧说之难到。 正先儒之未安。 理既炳于丹青。 义可刊于金石。 览观具悉。 开发洪多。 是用升左揆之荣班。 兼东台之要职。 仍陪封邑。 并示褒恩。 于戏。 斥乎异端。 功已齐于荀孟。 见于行事。 名当迈于皋夔。 往懋訏谟。 辅成美化。 可特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译经润文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发布时间:2025-11-18 23:15:18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3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