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五十四 内容: 宰相四进拜四章得象兼枢密使制庆历二年七月戊午朕祗绍丕图。 勤求至治。 永惟皇王之道。 爰立辅相之官。 镇抚四夷。 宰制群类。 而兹疆场之事。 乃专枢宥之司。 非通筦于冢卿。 曷统一于机务。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特进、行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京兆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章得象。 懿文华国。 深识达神。 宽裕表于性情。 诚明彰于术业。 矧夫密勿之地。 本总绥于四夷。 弼谐之臣。 固倚平于万事。 宜正使名之重。 以符邦体之隆。 实赋爰田。 并申褒异。 于戏。 政有未乂。 允咨黄发之谋。 知无不为。 更励素丝之节。 往服休命。 勿忘钦哉。 可特授依前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吕夷简罢判密院除兼枢密使制庆历二年九月门下。 朕以建置二府。 分掌万机。 体貌所加。 等威宜峻。 其有台庭元老。 王国荩臣。 适畴总领之能。 遂颁崇拜之典。 累辞涣汗之渥。 益谅由衷之言。 冲逊弥高。 褒显惟允。 具官吕夷简。 器怀端实。 识虑渊深。 自参赞于朝权。 皆练达于世务。 夙契股肱之咏。 克副师尹之瞻。 今以疆场未宁。 屯戍犹广。 矧居首相之位。 克副基命之司。 膺此宠名。 示于优待。 安石庙堂之量。 镇靖攸先。 山涛帷幄之筹。 祗勤匪懈。 能崇廉逊之节。 更增简注之怀。 曲狗乃诚。 特颁恩制。 列于枢府。 改赐使名。 内辑朝猷以夔龙之道。 外严边琐以良平之谋。 克念远图。 方俟成绩。 于戏。 军国之要。 展经济者藉宏材。 富贵之崇。 畏盛满者向多福。 著美当代。 弼予一人。 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许国公、功臣、散官、勋、食邑、实封、如故。 吕夷简守司空加恩军国大事与中书门下密院同议制庆历三年三月戊子朕览前史之载。 见大臣之为。 进而尽忠。 靡不流利泽之益。 老而谢事。 亦足厉廉耻之风。 维时上宰之贤。 式符高谊之举。 推忠协谋经邦同德守正亮节佐理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一万七千六百户、食实封六千九百户吕夷简。 器识沈雅。 风猷隽明。 一登治朝。 三贯台席。 间属疆场之用武。 兼总枢机而制谋。 劳于夙宵。 婴此疹疾。 遣上医而加视。 赐优告以就宁。 封章继来。 诚请弥确。 虽闵劳以官职之务。 且不敢忘故旧之臣。 俾命上公。 以宪百辟。 于戏。 委远时柄。 既遂冲高之怀。 赞襄国猷。 尚图忠益之补。 勉绥福履。 用副宠光。 可特授守司空、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仍改赐推诚保德翊戴亮节宣忠崇仁协恭守正功臣。 每有军国大事。 与中书门下、枢密院同议以闻。 章得象进首相制庆历三年三月戊子朕听览万机。 维御群品。 询谋辅弼。 和同天人。 矧登冠于百寮。 方审图于一德。 爰诹刚日。 以告治廷。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特进、行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京兆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户章得象。 学洞精微。 性资沉密。 居然廊庙之器。 职在钧衡之司。 励精力以缉朝纲。 稽猷训以经世务。 清浊不可以澄挠。 重轻不可以低昂。 向以敌人犯边。 王师在野。 爰兼枢筦。 以会兵机。 旋陈宏济之词。 居多暗合之论。 兹用擢首台铉。 进都冬卿。 文馆之华。 爰田之赋。 并兹命数。 式是注怀。 于戏。 若涉川。 尔为舟楫之济。 若作室。 尔为垣墉之茨。 勉恢盛猷。 勿替前烈。 可特授行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晏殊拜集贤相制同上古之有天下者。 曷尝不畴之庶工。 审求良弼。 剸属时柄。 协宣化风。 朕承三圣之休。 总万机之要。 爰立作相。 必惟其人。 推忠佐理功臣、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行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临淄郡开国公、食邑九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七百户晏殊。 文经朝猷。 器适时用。 夙事圣考。 见知冲人。 向以储禁之师臣。 委知枢密之武事。 忠劳形于夙夜。 谋略制于边陲。 宜正台铉之司。 尚参兵幄之议。 益升华于书殿。 更衍食于真封。 虽倚大谋。 且旌旧德。 于戏。 百官各称其位。 万物各得其宜。 是谓天子之毗。 非曰宰相之任。 勉图丕绩。 式副群瞻。 可特授依前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杜衍集贤相制庆历四年九月甲申朕绍膺圣图。 迄兹二纪。 惟贤是择。 阅相攸难。 曷尝不审其材猷。 察其识望。 其责任也重。 其注意也深。 庶几得人。 辅予不逮。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枢密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京兆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杜衍。 道大而正。 德简而廉。 感会亨辰。 便蕃膴仕。 昌言可以赞道。 清节可以服人。 久在内枢。 实济丕务。 宜参谋于鼎路。 仍总画于机庭。 夫外恢经武之方。 内擅富民之术。 倚乃元老。 辑于显庸。 既兼书殿之荣。 迨疏公爵之贵。 参之功效。 增以户封。 并为孚号之华。 式副礼贤之举。 于戏。 法天之象。 以正位于三阶。 秉国之钧。 以财宜于万物。 往体厚遇。 益宣盛猷。 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进封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贾昌朝拜集贤相制庆历五年正月丙子国家致理兴化。 欲侔三代之隆。 选众举贤。 审求四辅之望。 适登庸于骏德。 宜诞告于治廷。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枢密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行尚书工部侍郎、上柱国、常山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贾昌朝。 学际几微。 行归纯直。 露门劝讲。 每陈道义之言。 紫掖下书。 多摹训告之体。 乃尹神圻之剧。 乃专宪府之严。 曾未累年。 复更二府。 矧定谋于枚卜。 特正命于中阶。 进兼书殿之华。 尚筦枢庭之务。 用人之速。 近岁罕阶。 于戏。 仰法乾台。 以运四时之化。 坐司宰席。 以裁万物之宜。 无使邴魏姚宋专美于前世也。 可特授依前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 贾昌朝拜昭文相制庆历五年四月戊申朕奉若天命。 抚宁中枢。 眷惟神务之难。 实重台衡之寄。 其有左右一德。 表仪群伦。 宜敷告于治廷。 庸冠升于宰路。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常山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贾昌朝。 方严迪志。 亮肃存诚。 学贯变通之源。 辞搴质文之粹。 早逢昌会。 寖陟要涂。 进不越于数年。 位已更于二府。 魏相之总众职。 辑其大经。 巫咸之乂王家。 孚以纯德。 方仰成于鸿业。 俾进践于台司。 肆临褒拜之辰。 并举便蕃之数。 于戏。 阴阳未豫。 实繄邦论之和。 股肱惟良。 乃起帝歌之载。 勉恢闳略。 终致丕平。 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陈执中拜集贤相制同前朕统御幅员。 靖绥生齿。 眷言调燮之任。 实赖谟明之良。 爰择隽髦。 用登衡弼。 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 参知政事、上柱国、颍川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 食实封三百户陈执中。 材资鲠亮。 德范纯深。 推忠先帝之朝。 进服冲人之御。 清规表乎百辟。 厚望镇于一时。 总临边琐之冲。 参贰政涂之访。 有金石之为操。 无毫厘之近私。 宜升四辅之班。 式应具瞻之望。 况枢廷之憺威武。 书殿之萃艺文。 虽属兼材。 盖昭殊渥。 于戏。 如堂远地。 亦既隆人主之尊。 若舟涉川。 岂不赖丞相之济。 往服兹训。 茂经迺成。 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陈执中进昭文相制庆历七年二月乙未朕若古先王。 旁求硕辅。 以托四海之重。 以寄万机之繁。 眷倚既殊。 授受匪易。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陈执中。 器怀沉特。 材用敏长。 绍名臣之世家。 为先帝之策士。 一言诒万世之福。 直道贯三代之行。 肆朕纂临。 遂参显用。 如国宝玉。 能庇患灾。 若时元龟。 坐判凝结。 固朝廷之风采。 实方夏之表仪。 向者擢自近司。 进联宰席。 万事不理。 繄胡广之能言。 四夷未宁。 藉陈平之多知。 宜冠阶符之贵。 且仍卿贰之崇。 陪赋褒功。 并隆徽数。 于戏。 王业之重。 非贤士无以共承。 国论之难。 非独见之所能尽。 朕用丞相。 不在兹乎。 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守正佐理功臣。 文彦博拜集贤相制庆历八年闰正月戊申膺重任者。 必励许国之忠。 建奇功者。 必峻登贤之赏。 其有早毗大政。 夙负伟才。 自奋临戎之行。 遂成荡寇之略。 宜揭显命。 以告大廷。 推忠佐理功臣、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轻车都尉、平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文彦博。 器业异伦。 智谋适用。 有强明果断之才。 而济之以温裕。 有周通敏洽之识。 而辅之以端方。 自班政涂。 浸发贤蕴。 向以与政之地。 深念择人之难。 采西南之治声。 陪左右之几论。 属凶徒构孽。 孤垒偷生。 巢幕之势虽危。 拒辙之狂尚肆。 始定恢于圣策。 往即殄于妖氛。 赏而缓功。 庸何以劝。 宜升台席之贵。 更陟中台之荣。 兼书殿之美资。 行辕田之真赋。 褒功驭贵。 并示优崇。 于戏。 舍爵策勋。 已奉谋于太室。 代天理化。 终济治于王家。 其懋乃猷。 用祗攸训。 可特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开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发布时间:2025-11-18 22:57:47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3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