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四十三 内容: 宗室三封拜三皇伯宗谔加恩制郊祀门下。 朕载禋紫坛。 先见清庙。 举柴扬燎。 以格上帝之歆。 归祚受厘。 以孚同姓之爱。 越敷丕号。 申诏大廷。 皇伯、具官宗谔。 庄重醇深。 简温直亮。 传谋彝鼎。 奉栒邑之雕戈。 视秩衮衣。 赐韩侯之赤舄。 属我圜丘之祀。 眷言伯父之贤。 协成宗祈。 预有显助。 方普均于惠术。 宜肆衍于徽章。 于戏。 对天地之休。 敢不恭于严祀。 推骨肉之义。 敢不粲于至恩。 其懋壮猷。 以膺宠命。 可。 皇伯宗旦复崇信军节度使知大宗正事如故制熙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门下。 法始于贵。 所以殴驭于群臣。 恩展于亲。 所以敦叙于九族。 眷惟伯父。 右我王家。 方授钺以率官。 宜告廷而发号。 皇伯、推诚保顺功臣、降授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持节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知大宗正事、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二百户、食实封二千五百户宗旦。 诚忱庄厚。 肃哲粹和。 躬忠义不疚之资。 履爵齿兼尊之宠。 洊分帅阃。 浸衍井封。 隐若翰藩。 外以承宁于方镇。 端如圭表。 内以纠正于宗支。 繇狂孽之干诛。 絓典刑而褫服。 属更肆眚。 首用疏荣。 俾还西将之严。 载抚东随之旧。 斋旄故在。 诏綍惟新。 于戏。 粲骨肉之恩。 式孚于朕志。 长富贵之守。 当慎于尔终。 往肩宠光。 以永终誉。 可。 皇伯祖承选特授依前检校工部尚书充保大军节度使加食邑食实封余如故熙宁十年二月二日门下。 帝尧睦族。 将以变黎民之和。 成周尚亲。 盖以御外侮之至。 永惟列圣之矩。 参用先王之模。 崇建宗枝。 收功于作捍之际。 付畀斋钺。 厌难于未然之前。 肇临颁命之辰。 播告在廷之听。 皇伯祖、彰武军节度、观察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承选。 器闳而识远。 体庄而用周。 裒术学以裕其心。 斥玩好以抗其志。 承贤王之后。 早闻善继之声。 处留务之荣。 洎无负贵之累。 终始一节。 周全十年。 宜旌拜于将坛。 用严庄于帅律。 既衍爰田之入。 又陪真户之输。 维嘉老成。 兹茂宠数。 于戏。 爵以德授。 宁资汗马之劳。 国以宗强。 实赖拥旄之辅。 祗膺殊渥。 益懋壮猷。 可。 皇伯宗谊特授依前检校右散骑常侍充昭化军节度使加食邑食实封余如故制熙宁十年二月二日门下。 国家若稽先王。 统御重器。 观舜族之睦。 则广敦叙之仁。 念周京之强。 则崇屏翰之势。 故能宴衍而德泽洽。 维持而王功成。 涣发至恩。 诞敷群听。 皇伯、淮康军节度观察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五百户宗谊。 智虑肤敏。 器怀闳深。 乐诗书浩博之求。 斥舆服侈靡之好。 逮事先帝。 已峻廉车之荣。 暨予冲人。 进膺留务之拜。 信厚一节。 岁华十周。 乃眷宣劳之多。 未加褒礼之渥。 宜图茂烈。 稽合陟文。 转淮西之旌旗。 总汉阴之节钺。 既衍爰田之入。 复陪真户之输。 并疏宠光。 庸示优异。 于戏。 礼重伯父。 盖推宗属之贤。 史美宗英。 实首多闻之学。 勉蹈前绩。 以迪吉祥。 可。 皇伯祖承裕特授依前检校工部尚书充宁武军节度使加食邑食实封散官勋封如故制熙宁十年八月一日门下。 教民睦者。 莫如宗族之爱。 安王室者。 必先形势之强。 永惟五圣之抚。 若稽三代之制。 崇建屏翰。 付畀节旄。 以折天下之冲。 以成天下之化。 皇伯祖、定武军节度观察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八千二百户、食实封二千七百户承裕。 器怀闳旷。 业履粹纯。 孝友自其性成。 道术得之学力。 越升留务。 屡易岁阴。 有天属之尊。 而处之不骄。 飨禄赐之重。 而守之以约。 籍列汉亲之近。 望高秦邸之英。 宜进陟于帅坛。 俾夹隆于王业。 既衍爰田之入。 兼陪真食之封。 公族多贤。 固如麟趾之厚。 元戎对掌。 益茂棣华之荣。 于戏。 戚而不见殊。 无以昭仁孝之美。 贵而不能降。 无以保爵禄之崇。 勉图淑声。 钦服休命。 可。 皇伯宗朴进封濮阳郡王制熙宁十年九月甲戌朕绍帝统绪。 思皇本支。 以仁展亲。 盖厚善藩之卫。 以礼合族。 矧惟伯父之贤。 尊之欲其同于家。 贵之欲其异于国。 涣发大号。 明扬广朝。 皇伯、推诚保顺翊戴功臣、彰德军节度、相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上柱国、濮国公、食邑六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宗朴。 行履温恭。 资函信厚。 阅天下之谊。 敏而多闻。 求河间之书。 慎以寡过。 肃将金钺之重。 参视衮衣之华。 德誉弥充。 世宠宜绍。 是用锡左貂之新服。 兼著隆名。 彻磐石之旧疆。 且班崇爵。 爰田茂衍。 真赋载加。 无封尔邦。 不显予命。 于戏。 齿滕侯以长。 示无周后之盟。 约刘氏而王。 永有汉存之国。 其共乃位。 以服朕言。 可特授依前检校尚书左仆射、兼侍中、使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彰德军节度、相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进封濮阳郡王、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四百户。 皇伯宗谊拜使相封濮国公制熙宁十年十月癸巳周用宗而强。 过历之休孚于永。 汉以族为辅。 异姓之势不能陵。 朕躬大器之承。 宪前王之度。 思进褒于尊属。 俾翼卫于王家。 扬于大廷。 诏尔群听。 皇伯、昭化军节度、金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金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宗谊。 质粹而履顺。 居安而节和。 自乐诗书之闻。 泊无富贵之习。 拥妫城之钺。 已宣屏翰之勤。 考濮邸之藩。 益茂忠嘉之望。 宜膺宠数。 用穆师言。 进加上宰之章。 申锡陪京之壤。 有华其佩。 视揆路之班。 载淑其旂。 侈元戎之贵。 衍之多邑。 益以真封。 泽虽甚蕃。 德亦惟称。 于戏。 追累圣之烈。 知亲亲之不可忘。 念贤王之勋。 知承承之不可忽。 勉图永誉。 以迪多祥。 可特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金州诸军事、金州刺史、昭化军节度、金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封濮国公、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皇伯宗晖淮康军节度使濮国公制元丰元年二月甲寅御侮尚亲。 先王未之或改。 折冲授钺。 天下所以久安。 眷惟尊属之贤。 蚤有皇支之誉。 具敷褒律。 以告治廷。 皇伯、邕州管内观察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邕州诸军事、邕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四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宗晖。 器宇闳深。 履尚方重。 诗书自乐。 慕汉邸宗英之闻。 孝友夙成。 有濮园天性之爱。 爵隆而无负贵之累。 禄厚而怀约己之风。 升拜廉车之崇。 益增公族之重。 是用畴庸躐等。 辨域展图。 付名部之整军。 奉贤王之明祀。 维衮及绣。 视上公之仪。 锡山与田。 壮元戎之寄。 兼陪真赋。 庸示宠章。 于戏。 亲亲主恩。 非异数无以昭其意。 继继在德。 维嗣训可以孚于休。 更恢远猷。 以称茂渥。 可特授依前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淮康军节度、蔡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封濮国公、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二百户。 皇伯宗谔检校司空移镇进封豫章郡王制元丰元年四月乙丑为人主者。 广骨肉之爱。 有天下者。 先形势之强。 长万夫而易旄。 冠二等以疏爵。 大褒迩属。 孚告明廷。 皇伯、推诚保德翊戴功臣、集庆军节度、亳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亳州诸军事、行亳州刺史、上柱国、虢国公、食邑九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宗谔。 资厚体庄。 履和蹈顺。 遐哉神灵之胄。 展矣肃哲之风。 夙总戎旃。 身愈隆而能降。 参纡宰韨。 位益高而不危。 斋钺未更。 瑞圭既告。 其保宏父。 以帅南方。 且宝玉之分于周。 厥亲者曰伯。 矧土疆之制于汉。 其大者惟王。 茂图尔能。 丕显予命。 既陪敦于邑赋。 复增实于邦租。 兹惟隆名。 不曰异宠。 于戏。 毋独斯畏。 翰虽在于大宗。 岂无它人。 佽莫如于同姓。 惟懋以蕃王室。 惟慎以承天休。 钦哉汝谐。 允若朕训。 可特授司空、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行洪州刺史、充镇南军节度、洪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进封豫章郡王、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四百户。 皇伯宗晖拜使相制元丰二年七月庚辰朕若稽前王。 慎柬列位。 亲贤并建。 所以强本支。 内外相维。 所以壮形势。 眷我伯父。 是惟宗英。 扬于大廷。 诏尔群听。 皇伯、淮康军节度、蔡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濮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宗晖。 谦恭而有常德。 沉静而无流心。 乐闻诗书。 多阅义理。 处易佚之地。 而不以居养移其性。 怀易盈之气。 而不以富贵骄于人。 好礼得东平之风。 慕贤踰江夏之美。 淮康仗钺。 誉望著于蕃宣。 濮国奉祠。 勤劳见于夙夜。 宜甄成德。 丕锡殊休。 进联揆路之荣。 增视宰衡之峻。 敦加多邑。 兼衍真封。 庸穆佥言。 并昭异数。 于戏。 惟礼义可以固重禄。 惟忠信可以保令名。 勉迪善猷。 益隆隽望。 可特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 濮国公、淮康军节度、蔡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发布时间:2025-11-18 22:18:06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3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