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四十 内容: 皇女五封拜五衍福公主特改封衍福帝姬制门下。 朕光膺景命。 寅奉丕图。 稽神考之燕谋。 酌成周之盛典。 眷言懿女。 肇易华称。 其孚号于大廷。 以猷告于多士。 衍福公主、分辉宝婺。 毓秀璇源。 迪德有常。 虽未即公宫之教。 率礼不越。 顾已腾中壸之□。 载惟郡国之封。 盖本汉唐之陋。 循沿既久。 □正未遑。 兹诞举于徽章。 宜申加于茂渥。 以笃邦家之庆。 以隆父子之恩。 于戏。 必也正名。 既尽遵扬之义。 庶几广爱。 用昭惇叙之恩。 尚懋柔仪。 永绥纯嘏。 可。 徽福公主特改封徽福帝姬制门下。 朕监成周之隆。 遵昭考之训。 以□□位。 孰先帝女之尊。 以礼称情。 爰举邦彝之茂。 聿新厥命。 诞告于廷。 徽福公主、袭庆璇源。 启封襁褓。 涵姿明润。 蜜瞻日月之华。 秉德粹温。 蚤著瑛瑶之度。 □载颁于令典。 用敷锡于嘉称。 秩视真王。 恩从旧数。 于戏。 有空□竞。 益蕃宫壸之荣。 无疆惟休。 增侈龙光之施。 勉循懿范。 式介纯禧。 可。 显福公主特改封显福帝姬制门下。 朕丕膺令绪。 祗奉燕谋。 眷惟诸女之贤。 以主上公之贵。 虽存故事。 徒袭虚文。 兹诞布于宏规。 宜申加于显册。 显福公主、珠躔挺秀。 璇极分辉。 柔惠夙成。 瑟彼圭璋之质。 英华日就。 煜然桃李之姿。 顷彻初封。 式彰异数。 载念两汉循沿之故。 有惭三代制作之隆。 爰锡恩章。 肇新爵号。 以笃家邦之庆。 以昭教化之原。 于戏。 立爱自亲。 朕敢忘于敦叙。 以名出信。 尔务称于龙光。 尚懋乃猷。 永绥厥福。 可。 顺福公主特改封顺福帝姬制门下。 朕若稽于古。 莫如三代之隆。 训迪厥官。 肇正百王之误。 惟时懿女。 申锡徽名。 爰协休辰。 式孚涣号。 顺福公主、璇源毓庆。 宝婺储辉。 早符莞簟之祥。 克谨珩璜之度。 顷疏茂渥。 既彻初封。 主以同姓之亲。 秩视真王之贵。 虽存故事。 止袭虚称。 兹诞举于宏规。 宜首加于异数。 以隆国体。 以棐民彝。 于戏。 易汤沐之封。 朕既丕承于先志。 异车服之等。 尔其益懋于柔仪。 往对殊休。 永膺多福。 可。 柔福公主特改封柔福帝姬制门下。 朕董正治官。 缉熙先志。 眷惟懿女。 尚仍炎汉之封。 肇易徽称。 悉本成周之制。 爰诹谷旦。 诞告治朝。 柔福公主、毓秀星辉。 储精潢润。 柔嘉自得。 不渝图史之规。 婉娩以从。 靡俟保阿之训。 顷□□□。 □彻初封。 秩视真王。 仪参正后。 载念熙宁之诏。 备□□□□□。 更制新名。 申隆异数。 以笃御邦之庆。 以增考室之祥。 于戏。 器不假人。 庸厚展亲之礼。 名以出信。 益隆报上之心。 其体至怀。 永绥多福。 可。 皇第二十一女特封申福帝姬制门下。 朕躬临熙洽之期。 世格和平之乐。 既受帝祉。 茂膺男子之祥。 虽则王姬。 益卜家人之吉。 爰诹谷旦。 肇锡美名。 敷告治廷。 茂扬休命。 皇第二十一女、钟日月之明润。 禀乾坤之粹纯。 德性生知。 未习公宫之训。 礼容自饬。 无烦阿保之勤。 甫当剪鬌之辰。 已著成人之度。 动合图书之戒。 未疏典册之封。 是用循鲁馆之称。 载稽周制。 鄙沁园之号。 尽革汉规。 眷尔柔嘉。 伸之福禄。 厥惟彝宪。 匪曰私恩。 于戏。 立爱惟亲。 兹广家邦之教。 以仪辨等。 徐观车服之华。 褒对龙光。 永绥寿嘏。 可。 皇第二十二女特封宁福帝姬制政和四年五月二十七日门下。 朕膺溥临之命。 纂累洽之图。 将受厥明。 屡协□宫之祝。 乃安斯寝。 嗣占右帨之祥。 诞告治廷。 式孚群听。 皇第二十二女、濯潢流之秀。 疏星极之辉。 蚤惠夙成。 瑟彼英华之粹。 覃訏日就。 煜然文采之华。 未即教于女师。 已服勤于姆训。 甫十旬初晬之吉。 侈三日剪鬌之仪。 考图徵章。 褒时缛礼。 异车服之节。 亚□□后之尊。 徽脂泽之封。 视以真王之秩。 用敦皇绪。 俾厚民风。 于戏。 王假有家。 方茂荣怀之庆。 天被尔禄。 永绥寿嘏之纯。 □□□□□。 □承燕誉。 可。 皇第二十三女特封保福公主制政和四年四月六日门下。 立爱惟亲。 式本御家之治。 以名为表。 莫严辨位之仪。 眷帝位之方隆。 嗣王姬之载育。 诹辰协吉。 敷策扬廷。 皇第二十三女、膺莞簟之殊□。 蕃壸闱之显福。 柔明蚤惠。 婉嫕夙成。 被秾兰茞之华。 洵美瑛瑶之度。 实訏异禀。 在傅弗勤。 聿当初晬之期。 爰举始封之制。 诞昭徽数。 侈亚后之丰章。 商锡新称。 协有周之旧典。 以尚荣怀之庆。 以闳敦叙之休。 于戏。 礼重剪羁。 相德容之有俶。 诗言衣裼。 饬内行以无违。 进席龙光。 永绥寿恺。 可。 嘉福帝姬特进封嘉德帝姬制政和五年四月二十八日门下。 礼本于昏。 兹实明伦之重。 名以出信。 是惟立爱之先。 眷予元女之贤。 蚤即公宫之教。 将备脩于嘉事。 其商赉于丰章。 猷告治廷。 亶敷载册。 嘉福帝姬、端庄而婉懿。 淑慧而温恭。 祥发日月之明。 禀异乾坤之正。 潢流席庆。 兹秾桃李之华。 俶极承颜。 浸服组紃之训。 谨女图而自饬。 肃珩佩以无哗。 议年甫迨于胜笄。 揆德克闲于执盥。 比求良席。 爰得勋门。 载涓请吉之期。 尽具纳成之典。 肇疏园之宠。 既参褕翟之辉。 光筑馆之行。 宜大粉田之渥。 仰惟前代。 于棐民彝。 肆启命字之严。 尽黜裂封之陋。 申朌显号。 用相柔仪。 于戏。 致枣栗之虔。 往迪家人之吉。 视衿鞶之戒。 毋忘宗事之脩。 其益懋于言容。 以永绥于寿祉。 可。 皇第二十四女特封荣福帝姬制政和五年九月十一日门下。 上天之载。 有蕃传类之休。 女子之祥。 嗣协宜家之吉。 将诞敷于显祚。 其顺考于丰章。 涓选刚辰。 式孚列辟。 皇第二十四女、禀令仪之静婉。 躬柔度之端良。 设帨于门。 蚤袭椒涂之懿。 载衣之裼。 具昭莞寝之华。 德容发于震夙之初。 惠问成于覃訏之始。 娈彼潢流之秀。 煜然天纪之辉。 方卜□于保阿。 已弗勤于傅御。 三月之末。 爰当翦鬌之期。 九十其仪。 用兆结缡之祉。 商锡王姬之制。 允厘公馆之称。 表实定名。 设仪序位。 佩之带玦。 等异数于真王。 锡以乘车。 亚祲威于正后。 则笃其庆。 永孚于休。 于戏。 古我先王。 时若棐民之化。 有齐季女。 克成治内之风。 尚勉蹈于徽猷。 思辅成于淑质。 往绥燕誉。 以介寿臧。 可。 荣福帝姬特进封荣德帝姬制政和六年二月二十三日门下。 朕仰惟前代。 若昔大猷。 重嘉礼以厚人伦。 为国始本。 虽王姬而执妇道。 作民孚先。 名既正于疏封。 恩亦隆于筑馆。 诞扬明册。 播告庶工。 荣福帝姬、淑性惠温。 柔度燕婉。 华秾桃李。 质粹琼琚。 保傅不勤。 幼而循图史之戒。 组紃既习。 长则有家室之归。 维昏姻之及时。 实风化之正始。 逮兹下嫁。 岂曰贵骄。 奠鴈甫期。 知龟筮之协告。 施衿示训。 亲盥馈以教恭。 车服有行。 典章增贲。 我图懿范。 更锡美称。 用昭慈爱之怀。 肆显肃雝之德。 师言维穆。 庭涣匪私。 于戏。 化行周南。 朕则厘女士而以道。 贵惟帝子。 尔其循法度以宜家。 永保令仪。 自膺庆誉。 可。 崇福帝姬特进封崇德帝姬制宣和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门下。 周适王姬于诸侯。 首论肃雝之德。 唐尚公主于五品。 间行盥馈之仪。 眷予季女之贤。 将有勋门之降。 宜昭宠数。 用告荐绅。 崇福帝姬、发丛霄璇玉之祥。 分宝宿天孙之庆。 静专出于德性。 婉娈茂于天姿。 间阅诗书。 雅有宫庭之训。 自知纺绩。 不烦傅姆之勤。 桃李之华而归以时。 条梅有实而迨其吉。 瑟琴静好。 宜其家人。 凤凰和鸣。 予得吉卜。 乃考始笄之故事。 有光外馆之攸行。 宠申帝女之封。 贵比真王之秩。 结衿鞶而既戒。 当远去于亲闱。 躬苹藻以荐羞。 尚恪修于妇事。 于戏。 毋以贵而废舅姑之恭顺。 毋以富而忘杼轴之艰难。 馆陶求郎。 上之有请谒之戒。 窦主踰制。 下之有奢靡之讥。 能迪予言。 则为尔福。 可。 皇第二十九女封令福帝姬制宣和门下。 受祉而施于子。 有开女梦之祥。 立爱而始于家。 克迪民彝之厚。 朕荷天右序。 锡祚炽昌。 聿生姬德之音。 实衍邦祺之盛。 宜孚诏号。 用告朝绅。 皇第二十九女、毓粹星潢。 承休霄极。 蕴徽柔之则。 袭芬润于芳兰。 擢岐嶷之姿。 敷秀华于秾李。 将惠姆师之淑训。 寖昭壸室之令仪。 朕惟有天下者、务亲其亲。 为人父者、必幼吾幼。 爰侈占蛇之庆。 载为剪鬌之容。 假太龟之神。 肆涓辰于谷旦。 佩辟邪之绶。 乃商赉于嘉名。 式隆天性之恩。 以正人伦之本。 于戏。 诗著国风之义。 德专美于肃雝。 礼存内则之言。 教莫先于婉娩。 永绥寿嘏。 益协荣怀。 可。 皇第三十女特封华福帝姬制门下。 考室占女子之祥。 载羡蕃昌之盛。 唐棣喻王姬之德。 亶昭徽美之声。 仰帝极之申休。 玩坤元而得索。 协稽旧典。 诞举茂恩。 揆以刚辰。 告于外寝。 皇第三十女、分辉宝婺。 毓秀仙源。 亶聪慧以性成。 钟静柔而敏达。 瑶瑛温润。 蕴四德以中存。 桃李秾华。 称六珈而□□。 俯届十旬之晬。 将严右鬌之仪。 备展情文。 具形宪度。 朕方受天多祜。 流祚无疆。 则百斯男。 正显本支之盛。 有齐季女。 允谐千亿之诜。 爰因幼幼之慈。 式厚亲亲之惠。 商嘉名而□实。 焕新礼以增荣。 物陈亚后之崇。 秩等真王之峻。 以增皇绪。 以辅民彝。 于戏。 象服是宜。 勉慎言容之习。 彤管有炜。 务遵图训之规。 益介寿祺。 永光懿范。 可。 皇第三十一女特封庆福帝姬制门下。 朕端眷命于璇霄。 绵鸿休于宝绪。 乃生女子。 衍流祚类之昌。 以明人伦。 宏阐化风之穆。 推御邦而厚本。 叙施德以疏荣。 登告群工。 丕扬显册。 皇第三十一女、韶姿夙茂。 懿度天成。 设帨于门。 应享占于虺梦。 载衣之裼。 称柔饰于鞶丝。 娈彼惠温。 华然淑秀。 如习公宫之范。 靡烦傅姆之规。 外馆重嘉。 已兆结缡之始。 午覊谨晬。 先陈剪鬌之文。 酌汉朝帝女之封。 考周室王姬之号。 车服异等。 备参褕翟之华。 汤沐多租。 大启粉田之渥。 以名为表。 立爱惟亲。 绥其福履之光。 侈乃室家之庆。 盖循彝宪。 岂曰私恩。 于戏。 教婉娩以字笄。 其寖承于令训。 执肃雝而成德。 尚终迪于芳猷。 永对渥慈。 益膺繁祉。 可。 昌福帝姬特进封成德帝姬制宣和五年六月四日门下。 正男女以合二姓之逑。 聿时循于嘉事。 因父子以惇九族之爱。 用畴协于彝章。 朕仰承上帝之休。 衍有公宫之懿。 比拂龟而得吉。 将执盥以教恭。 孚告治朝。 诞扬显册。 昌福帝姬、柔明远识。 温惠令资。 储辉宝婺之躔。 肖静坤舆之体。 言容兼淑。 秾如唐棣之华。 法度有持。 动成佩玉之儆。 少而饬组紃之事。 长则奉图史之规。 靡由在姆之勤。 盖禀自天之美。 议年斯及。 于礼有行。 乃卜庆门。 肇新外馆。 诗陈下于正后。 焕其车服之仪。 史载主以上公。 黜彼情文之陋。 视真王、则亲之欲其贵。 著成德、则名之必可言。 商此徽称。 蔚为异数。 于戏。 内和理而家可久。 宜思戴氏之经。 幼习贯而性自然。 无替贾生之说。 惟衿鞶是戒。 惟苹藻是循。 副予慈怀。 绥尔寿履。 可。 杂诏公主行舅姑礼诏治平二年二月壬辰朕尝侍先帝左右。 恭闻德音。 以本朝旧制。 士大夫之子。 有尚帝女者。 辄皆升行。 以避舅姑之尊。 习行既久。 义甚无谓。 朕常念此。 寤寐不平。 岂可以富贵之故。 屈人伦长幼之序也。 可诏有司革之。 以厉风俗。 朕开喻之始。 钦仰称叹。 至于再三。 不幸先帝后婴疾疹。 其议中寝。 朕躬承遗旨。 敢不遂行。 中书门下议降诏有司。 以发扬先帝盛德。 诏曰。 盖圣人制礼。 造端乎夫妇。 所以正人伦。 先王立教。 莫善于孝悌。 所以厚风俗。 王姬下降。 旧典有仪。 其于舅姑。 当行盥馈。 然历代相沿。 习为矜汰。 至于乱昭穆之序。 废长幼之节。 是为作法于凉。 何以使民。 先皇帝暇日。 尝以为言。 欲加申饬。 俾成礼顺。 旋属违豫。 未遑著于令也。 末予冲眇。 肇服休命。 德音在耳。 曷敢昏逾。 率循大卞。 盍先遗志。 岂曰善继。 用彰我昭考垂宪。 足以贻谋后世者。 其体兹旨。 令有司案典礼奉行。 仍令陈国长公主行舅姑之礼。 王师约更不升行。 改公主名称御笔手诏比览神考实录。 在熙宁初。 有诏厘改公主郡县主名称。 当时群臣不克奉承。 以至于今。 比诏有司。 祇若先志。 循沿既久。 莫能董正。 稽考前王。 周称王姬。 见于诗雅。 姬虽同姓。 法古立制。 宜莫如周。 今帝天下。 而以王封臣。 可改公主为帝姬。 郡主为宗姬。 县主为族姬。 仍以美名二字。 易其国号。 内两国者以四字。 降黜皇女兖国公主降封沂国公主制嘉祐七年二月壬子陈车服之等。 所以见王姬之尊。 启脂泽之封。 所以昭帝女之宠。 兹唯亲爱之攸属。 时乃风化之所关。 与不能安谐于厥家。 则何以观示于流俗。 兖国公主、生而甚惠。 朕所钟爱。 故于外家之亲。 以求副车之配。 而保傅无状。 闺门失欢。 历年于兹。 生事弗顺。 达于闻听。 深所骇然。 虽恩义之常。 人所难断。 至于赏罚之际。 朕安敢私。 宜告大廷。 降徙下国。 于戏。 尔惟肃雍以成美德。 惟柔顺以辑令名。 及其恪思。 庶承来福。 可降封沂国公主。 赠典皇妹故道士七公主仍赐号清虚灵昭大师赐紫法名志冲制门下。 先亲立爱。 有国之彝章。 渗泽漏泉。 饬终之厚礼。 载优赠恤之典。 用推惇叙之恩。 皇妹、故道士七公主、宝婺分辉。 天枝发秀。 夙禀柔嘉之质。 逈怀喆惠之心。 爰自妙龄。 即依道范。 遽宾仙而长往。 俄早世以缠悲。 岁籥屡更。 音容永谢。 宜举追褒之命。 庶申轸悼之怀。 赋邑脂田。 特开于大国。 徽名懿号。 并法于真都。 尚冀营魂。 歆兹异数。 可特追封卫国长公主。 仍赐号清虚灵昭大师。 赐紫。 法名志冲。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主者施行。 故蜀国长公主追封越国长公主赐谥贤惠制敕。 生有封爵之荣。 殁有赠襚之宠。 迺国常典。 施诸贵近。 况在先帝之中女。 寔朕同气之至亲。 奄忽沦亡。 可无褒恤。 某、少而蕴慧淑之资。 弗勤于保傅。 长而成肃雍之美。 是宜于室家。 车服亚王后而增辉。 国邑视公侯而不侈。 朕嘉乃淑德。 茂乃懿范。 将极宠数。 以熙长乐之爱。 不幸婴疹。 夭于盛年。 悲动慈闱。 痛均手足。 不有追贲。 曷纾朕怀。 兹用申敕有司。 择壤地之大者、莫如越。 以加汝封。 稽参谥法。 明德有诚之谓贤。 柔质慈仁之谓惠。 以易汝名。 庶几休声。 可□诏世。 汝有知也。 尚克歆承。 可。 故鲁国大长公主赐谥贤懿追封荆国大长公主制敕。 先王制礼。 文以称情。 永惟贵主之尊。 奄及追命之际。 兴言痛悼。 用贲诸幽。 具位、生有令仪。 席庆皇祖。 肃雍之美。 协于声诗。 遭命不淑。 以至大故。 盖王姬之车服。 下后一等。 而不系其夫。 其位高者其享厚。 其情至者其文缛。 贵贵亲亲之义也。 改封大国。 被以休名。 殁而有知。 尚克膺此。 可。 越国贤惠长公主追封大长公主制敕。 王姬之贵。 而能执妇道以成肃雍之美。 朕尝闻召南唐棣之诗矣。 永惟皇祖之庆。 笃生淑女之贤。 赋命不融。 中道而没。 哀荣之典。 兹何敢忘。 故越国贤惠长公主、袭宠宫庭。 生知礼义。 仪降王后、有车服之荣。 德配君子。 称室家之懿。 逮兹享帝之泽。 推余尊祖之诚。 大长之称。 宠荣斯极。 追锡成命。 以贲九泉。 神宗第九女赠蔡国长公主追封兖国长公主制敕。 王者惇同气之戚。 厚追往之恩。 岂独致亲亲之私。 所以风示四方。 助成世教也。 神宗皇帝第九女、赠蔡国长公主、钟祖宗之庆。 袭神明之胄。 贵为帝子。 蚤慧夙成。 方奉宫闱之欢。 未膺车服之宠。 奄先物化。 寖历岁时。 朕纂服之初。 茕茕在疚。 手足之爱。 尚慰予心。 尔生不辰。 墓木已拱。 想念畴昔。 音容邈然。 申锡密章。 进荒大国。 庶几窀穸。 识此哀荣。 可。 故燕国长公主追封唐国长公主赐谥贤穆制朕惇叙天伦。 兴崇孝治。 永念昭考。 笃生淑女之贤。 载惟眇躬。 实深同气之爱。 遽闵告终之讣。 敢忘追恤之恩。 故燕国长公主、禀资柔明。 毓德专静。 蚤合勋门之好。 率循妇职之恭。 虽脂泽之封。 蚤视真王之秩。 而车服之等。 靡矜贵主之尊。 言常协于箴规。 事必稽于图史。 谓膺上寿。 永巩繁禧。 何期盛年。 奄至大故。 宜极哀荣之典。 用伸痛悼之怀。 陟疏名邦。 仍锡美谥。 冥灵弗昧。 宠渥是歆。 可特追封唐国长公主。 赐谥贤穆。 故熙福公主追封华国公主制先王立爱以隆亲。 莫先于天性。 君子缘情而制礼。 岂吝于恩章。 眷予幼女之姿。 并毓灵源之粹。 宜膺寿祉。 忽遘沦亡。 爰加赠饰之章。 庸示褒荣之典。 故熙福公主、秾华日茂。 慧淑性成。 年未及笄。 已久流于芳誉。 命有所制。 嗟奄夺于妙龄。 肆追锡于愍书。 用曲伸于慈念。 胙之名国。 启以新封。 尔尚不忘。 歆此徽数。 可特追封华国公主。 晋国长公主不起罢承天节上寿诏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辛巳惟妹之亲。 爱均于同气。 终天之诀。 哀切于深衷。 属以诞节届辰。 庶邦毕会。 有司献议。 愿罢乐悬。 在于朕心。 亦所未忍。 俾停展礼。 用表追怀。 其日群臣上寿。 宜令权罢。 宋大诏令集卷第四十一宗室一封拜一皇叔德文忠武军节度使加恩制门下。 朕仰绍鸿烈。 惟怀永图。 每纠宗族之恩。 畴先伯叔之懿。 用推厥爱。 以展予亲。 具官德文。 道与粹和。 天畀宗谨。 有言而践百行。 含章而畅四肢。 早建将牙。 兼穆台铉。 邦洽斯誉。 神劳以祥。 岁艾而精明不衰。 爵隆而悔吝弥远。 比询朝论。 已启王封。 尚图久劳。 更膺异奖。 改疏假璧之奥。 进服温貂之华。 仍广辕畴。 以大租入。 于戏。 脩人道之睦。 我惟惇叙。 阅天下之理。 尔实老成。 益美翰垣。 参重宗稷。 秉德陪义。 是惟显哉。 可。 皇兄允让宁江军节度使加恩制门下。 礼重祭膰。 宠伯仲之国。 诗标常棣。 广亲族之爱。 稽古敦睦。 朕能行之。 具官某。 器令而周。 志和而立。 懿作休德。 奋为嘉猷。 早秉中权之雄。 复正大宗之领。 协我公姓。 光于前人。 间侍郊宫。 参献彝瓒。 服攸箴而惟谨。 摄尔仪而罔愆。 向者已徇朝言。 特疏王爵。 载惟褒渥。 尚慊成劳。 俾眎秩于台阶。 且仍华于将阃。 优实多户。 并示隆恩。 于戏。 武穆文昭。 其流斯远。 元戎茂宰。 注意所兼。 尔其浚明日孜。 蹈道时敏。 钦助予治。 丕缵肤功。 可。 皇兄允弼武康军节度使加恩制门下。 朕惟一二兄弟。 屏捍吾家。 每推骨肉之爱。 以强本根之托。 矧在尔属。 早休厥声。 适及刚辰。 进膺异数。 具官允弼。 甚德而度。 参仁以和。 居贵而罔流心。 训恭而远祇悔。 间陪郊献。 佐庀宗司。 抑抑攸仪。 举皆率履。 绰绰斯裕。 内无违言。 成于叙亲。 时乃修职。 比者虽疏王爵。 未厌宠名。 宜停后务之烦。 俾领元戎之制。 增食爰赋。 兼实干封。 于戏。 磐石而宗。 寄莫重焉。 捍城于国。 义莫先焉。 何壮非猷。 何顺非迪。 仍畅折冲之远。 姑隆绥族之恩。 往惟懋哉。 显对嘉命。 可。 皇弟允良安德军节度使加恩制门下。 尧惇茂族。 于变时雍。 周建懿亲。 时庸展爱。 朕参式先宪。 褒序吾宗。 佥同公言。 诞举恩册。 具官允良。 气韶质美。 冯信厚之余。 体和履顺。 远冲孺之习。 早经留务。 常止上都。 以尔考有叔父之尊。 帝室之屏。 勋昭彝器。 庆裕后昆。 向嘉冢嫡之承。 已畴王爵之显。 断自予志。 申付节旄。 因见官仪。 衍实封祉。 于戏。 古有谟训。 汝其念闻。 夫宠不期骄而骄从。 谦不待益而益务。 脩也可以思永。 慎也可以寡尤。 移孝图忠。 钦服兹命。 饬躬靖位。 往即尔藩。 可。 皇弟允迪安静军节度使加恩制门下。 朕闻立爱莫先于亲。 繁支实庇其本。 每念攸训。 匪伊异人。 用推惇序之仁。 期光夹辅之体。 具官允迪。 承焘天祐。 衍庆宸孚。 举动严方。 趋尚闲敏。 思长富贵之守。 寖安朝夕之虔。 向留使华。 允穆公路。 顷以王邸徂谢。 予怀悼惊。 念其堂构眷深。 乔梓义重。 维城有寄。 墨绖还朝。 载隆近属之恩。 俾领中军之节。 仍增邑食。 且实户封。 于戏。 乃考之忠勋。 四邦是式。 乃兄之光宠。 十乘有仪。 尔偕厥荣。 毋或滋怠。 钦即殊奖。 祇励厥猷。 可。 皇弟允良加恩制郊祀门下。 朕率祖宗之常。 谨郊庙之飨。 迎日涓选。 薰燎告成。 衍三灵之欢豫。 肆万民之庆眚。 既饮其至。 因赉尔劳。 矧一二兄弟之亲。 参陪夙夜之恪。 宜缛恩典。 以宠懿藩。 具官允良。 履尚详华。 机采明悟。 世不忘于济美。 孝乃移于事君。 王社以光。 帅节云重。 向因侍祀。 弥见协恭。 阗然阳气之休。 襜如盛。 服之美。 我礼尤具。 惟神克歆。 特缘膰胙之颁。 首笃鄂跗之爱。 进加功号。 兼拓爰封。 且询中石之规。 更增多户之实。 于戏。 自天介祉。 既辑于上仪。 为国懋能。 敢私于同姓。 往祇异数。 勤劭壮猷。 可。 皇弟允良特授特进依前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华原郡王充奉宁军节度使加恩制嘉祐元年恭谢朕沿康复之庆。 荐昭报之忱。 合祀乾祗。 大陈牲玉。 先期袚乎路寝。 申诏约乎圜丘。 礼文昭明。 仪体简大。 既执量币。 获侑祖宗之灵。 复因祭膰。 以亲兄弟之国。 盖合扬于贶施。 用均布于福厘。 矧尧之变时雍。 始于睦族。 而周之厚民德。 繇厥睦亲。 式是仁恩。 扬兹庆号。 具官某。 资质淑茂。 体行端庄。 令问夙昭。 善猷允履。 戚藩云建。 使节是持。 按图所封。 载择膏腴之地。 班槐就列。 兼崇台宰之仪。 入侍斋祠。 居奉朝请。 有庄恪之敏。 得肃雍之称。 朕享告成。 尔庸惟穆。 既饮斯至。 乃泽厥劳。 郑伯列于郏郊。 滕侯先于异姓。 班兹盛策。 进以崇阶。 仍增井牧之封。 益宠云台之号。 并为异数。 用洽至恩。 于戏。 讫是上仪。 布兹大喜。 群工庶尹。 既国典之是孚。 至戚密亲。 在家情之允洽。 益慎尔德。 以对厥休。 可。 皇弟允初建节制嘉祐五年以前五月二十八日门下。 爵赏当功。 则为善之劝广。 名器不假。 则至公之道存。 然而隆恩睦亲。 所以厚乎风俗。 建侯作屏。 所以捍于王家。 非余敢私。 乃国旧典。 具官允初。 质性纯茂。 禀乎天资。 学问发明。 由于师训。 惟我叔父。 时为贤王。 缅怀遗烈之存。 属乃克家之善。 自被蕃宣之寄。 久参朝请之联。 宜从留务之繁。 进委临戎之重。 节旄并建。 井赋兼增。 佥谋克谐。 宠数惟渥。 于戏。 干戈卫社。 内有宣勤夙夜之臣。 甲胄在躬。 外有奋力行伍之将。 尔其念宴安之怀毒。 知富贵之难居。 戒损于满。 而罔敢自骄。 劳身以谦。 而克保其位。 无忘勉励。 往服恩荣。 可特授依前检校尚书右仆射、使持节耀州诸州事、耀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感德军节度使、耀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仍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二百户、散官、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皇弟允初特授特进依前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感德军节度使加恩制嘉祐四年祫享百世必祀。 德厚者流光。 三岁乃祫。 文繁则礼缛。 朕训四海之孝。 合七世之灵。 因时永怀。 备物亲享。 祲容粲若。 宝镇在焉。 来九服之朝。 用六代之乐。 于时藩岳伯舅。 二三弟兄。 助祭在兹。 侍祠有恪。 嘉享云究。 庆赐遂行。 具官某。 体韵详和。 性质淳固。 本贤王之后。 资圣源之先。 遥制侯藩。 委高牙之重。 宿留京邸。 奉介圭之朝。 能纂善猷。 绰有淑问。 自惇宗之讲祀。 繇奉常以肄仪。 结佩入斋。 展軨从跸。 清庙在望。 极骏奔之恭。 朱芾侍祠。 有肃雍之美。 朕以皇祖右飨。 大嘏告慈。 熙事备成。 景福来格。 还衡肆眚。 进律畴庸。 乃眷戚藩。 益开土宇。 仍进表功之号。 更升躐等之阶。 恩礼之隆。 固先于异姓。 名数之懋。 滋表于展亲。 于戏。 承积累之祥。 膺节制之重。 斋祠□奉。 灵宠荐加。 益慎尔猷。 往服朕命。 皇兄允弼依前检校尚书右仆射充宁国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北海郡王加恩制嘉祐四年祫享门下。 稽若先王。 制兹大祫。 谓四时之常祭。 未极孝思。 约一闰之小成。 诞为精厚。 朕详案旧礼。 考卜孟冬。 驾言属车。 登享祖庙。 行践朝之礼。 歌长发之章。 惟时亲贤。 豫我祠祀。 尽肃雍之美。 同凄怆之怀。 亦既解严。 宜有褒赏。 用敷渥典。 式告大廷。 具官某。 地则茂亲。 时惟明德。 系二南之化。 躬两汉之风。 表仪王家。 有严重之质。 导训宗子。 得祗穆之和。 兼徽台司。 开赋王社。 宿邸弥谨。 奉朝滋恭。 而自先甲肇禋。 中严始事。 率郇滕之诸国。 逮鲁卫之密亲。 侍斋幄之深。 从昭銮之近。 太室戾止。 广乐绎如。 奉亚祼之升。 极其恭志。 正赤舄之履。 亶无流心。 祖宗格思。 祝嘏告止。 歆乃孝享。 赐朕祥厘。 膰肉是颁。 用先兄弟之爱。 芳酒斯举。 以泽公侯之勤。 优衍采田。 益畴真食。 仍加功号之美。 并昭名数之华。 国典攸宜。 家情允洽。 于戏。 同寅恤祀。 既获无疆之休。 夹辅慎徽。 益保有终之吉。 往钦厥命。 永孚于休。 宗实起复依前右卫大将军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制嘉祐七年十月壬辰先王纠合宗族。 而分职以治之。 所以严宗庙。 宗庙严则礼俗成。 天下治。 其事岂可轻哉。 皇侄、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宗实。 惠仁孝恭。 忠信纯笃。 故迁厥位。 以修予宗正之官。 亦先王治亲之意也。 士之欲施于政。 未有不学而能者。 学所以修身也。 身修则无不治矣。 朕言惟服。 尔往懋哉。 可起复。 依前右卫大将军、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 皇叔允良检校太保兼中书令泰宁军节度使襄阳郡王加恩制嘉祐八年四月十二日英宗即位门下。 朕以眇躬。 奉承鸿绪。 在哀荒之罔极。 方震悼以交深。 然以庆泽之行。 国体惟旧。 惇叙之典。 王政所先。 乃眷亲贤。 首加恩礼。 载涓吉旦。 诞告治廷。 皇叔、推诚保顺同德亮节守正翊戴功臣、彰信军节度、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兼侍中、使持节曹州诸军事、行曹州刺史、上柱国、华原郡王、食邑一万二千七百户、食实封肆千户允良。 蕴信厚之姿。 席本支之庆。 乐于为善。 贵而无骄。 粤自先朝。 夙膺异数。 位尊王爵。 地重戚藩。 荣兼斋钺之雄。 进服温貂之贵。 属纂承之伊始。 宜尊显之有加。 是用极令品于西台。 易节旄于东鲁。 苴茅建社。 据襄沔之雄。 论道经邦。 视保空之重。 仍加真食。 增衍户封。 并示宠休。 务隆褒渥。 于戏。 神器之重。 方愧于传归。 磐石之隆。 更资于夹辅。 永绥厥位。 不其盛欤。 可。 发布时间:2025-11-18 22:07:33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