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三十六 内容: 皇女一封拜一皇妹封燕国长公主制建隆元年八月初适米福德再降高怀德王者敦睦九族。 协和万邦。 厚人伦于国风。 考归妹于易象。 皇妹、柔嘉居质。 婉嫕有仪。 动遵图史之规。 步中珩璜之节。 六珈备物。 百两有期。 爰稽妫汭之封。 用锡鲁元之号。 启疆析木。 叶咏秾华。 勉膺汤邑之封。 无忘公言之训。 可封燕国长公主。 皇长女封昭庆公主制开宝三年六月甲戌帝女下嫁。 公侯主之。 易著归妹之文。 书有降嫔之义。 皇长女、柔闲成性。 肃雍著美。 奉图史之明训。 茂桃李之秾华。 爰及有行。 式敷宠命。 筑王姬之馆。 欲允叶于旧章。 启沁园之封。 宜先崇于懿号。 可封昭庆公主。 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 皇女三公主进封国公主制太平兴国元年十月周称下嫁。 聿著召南之诗。 汉重疏封。 大启平阳之邑。 皇长女等、咸资令淑。 特禀贤明。 袭兰茝以腾芳。 奉苹蘩而中节。 珩璜播美。 既有耀于公宫。 脂泽推恩。 宜并升于藩国。 皇长女昭庆公主进封郑国公主。 皇第二女延庆公主进封许国公主。 皇第三女永庆公主进封虢国公主。 郑国公主进封秦国公主制淳化元年门下。 书称厘降。 诗美秾华。 爰思浚哲之朝。 已重肃雍之德。 或封之善地。 式彰帝子之尊。 或赐以嘉名。 是表王姬之贵。 存乎甲令。 非谓私恩。 皇长女郑国公主、婉娩天资。 才明夙赋。 闺门雍睦。 动遵图史之言。 车服有庸。 早荷丝纶之宠。 加以佩环中节。 兰蕙扬芳。 斯为戚里之祥。 光我公宫之训。 今者改元伊始。 覃庆惟新。 别疏锡壤之封。 用示展亲之意。 于戏。 名崇大国。 秩视真王。 锦绣在前。 勿忘组紃之制。 珠玑为饰。 益思焜燿之容。 若然。 则汤沐开封。 自称粉田之赐。 箫韶合奏。 永宜金埒之家。 保此殊荣。 弥高懿范。 可。 许国公主进封晋国公主制淳化元年门下。 朕协和万邦。 敦叙九族。 犬牙麟趾。 内崇磐石之宗。 鲁馆秦楼。 外盛沁园之制。 今属元正改号。 庆泽周流。 宜增汤沐之封。 特降丝纶之宠。 爰询吉日。 宣示明廷。 皇第二女许国公主、禀训公宫。 增华帝室。 贤明婉淑。 允谓于天资。 和顺柔嘉。 皆符于女则。 心游图史。 出言而动有箴规。 誉洽闺门。 举步而不踰珩佩。 而自光膺竹册。 荣赐粉田。 嫔仪焜燿于侯家。 懿范昭彰于戚里。 嘉尔肃雍之德。 钟予慈爱之心。 是命别启真封。 仍疏大国。 车服表王姬之贵。 简编垂女史之褒。 尔其克念组紃。 无忘榛栗。 明珠翠羽。 其戒奢侈之容。 银榜瑶台。 长保崇高之福。 佩服休命。 永涣皇宗。 可。 虢国公主封齐国公主制淳化元年门下。 法天改号。 彤庭列受册之仪。 应历纪元。 率土被如春之泽。 品物既同于美利。 展亲谅叶于至公。 爰推凤綍之恩华。 更显翟车之贵盛。 皇第三女虢国公主、玉田植秀。 银榜联辉。 芬芳岂让于椒兰。 婉淑自光于图史。 言容有则。 非由姆训之功。 礼法无违。 盖禀天资之性。 而自鲁郊筑馆。 沁水疏封。 克彰柔顺之资。 尤著肃雍之美。 徽猷允塞。 懿范日新。 是宜贲以宠章。 峻兹大国。 脂泽别开于善地。 珩璜愈焕于令仪。 尔其恭乃六姻。 懋于四德。 庶叶宜家之咏。 以光内则之风。 勿忘规箴。 永荷休祉。 可特进封齐国公主。 皇第四女蔡国公主进封魏国公主制淳化元年门下。 □□朝元。 四海洽会同之化。 彤庭列仗。 百寮陈蹈舞之容。 □□阳春。 覃兹大庆。 况在睦亲之道。 难稽懋赏之文。 宜锡命于丝纶。 用增荣于里第。 皇第四女蔡国公主、天姿婉淑。 日茂秾华。 载符尧女之祥。 克叶周姬之德。 佩环有节。 清风早肃于公宫。 兰茝腾芳。 令范允符于内则。 自膺厘降。 益显宜家。 纪年方改于嘉名。 大国别封于懿号。 斯为异渥。 用涣徽章。 当更茂于肃雍。 庶永光于图史。 佩服丕训。 钦之诫之。 可。 皇第七妹陈国长公主封吴国长公主号报慈正觉大师制大中祥符二年八月癸卯惇族之仁。 御邦之本。 洪惟列圣。 诞启昌源。 当锡羡之垂祥。 有肃雍之成德。 被服公宫之训。 便蕃封邑之荣。 缅慕真宗。 克隆道味。 协兹雅志。 申以徽章。 皇第七妹陈国长公主、爰自先朝。 特钟慈爱。 出于至性。 不茹荤辛。 资夙习以非常。 悟清几而逈异。 专师冲寂。 深厌纷华。 尤轸圣考之怀。 俾服空王之教。 朕顷侍左右。 尝聆诲言。 早以仲妹之贤。 已达竺乾之旨。 栖心有素。 从欲靡违。 懿兹同气之亲。 能继出尘之迹。 睿训斯在。 钦念惟寅。 屡稽厘降之文。 备形惇谕之意。 而洁斋无改。 至愿弥坚。 期以脩练之勤。 上报劬劳之德。 矧先志之允属。 且素范之不渝。 良难重违。 徒积多尚。 是用择徽名于梵苑。 疏茂渥于脂田。 国邑进封。 禅林锡号。 并伸宠数。 式示褒扬。 可进封吴国长公主、号报慈正觉大师、赐紫、法名清裕。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福国长公主进封邓国长公主仁宗即位门下。 重熙之运。 允洽于亨期。 敦叙之风。 式崇乎至教。 □□眇质。 仰奉诒谋。 方纂绍于庆基。 用均覃于茂渥。 眷无□□外馆。 迺尧族之近亲。 式霈宠灵。 诞敷明制。 福国长公主、兰仪婉穆。 蕙问懿芳。 自毓粹于乾霄。 聿腾英于邦媛。 公宫禀敬。 率循图史之规。 戚苑降嫔。 克茂肃雍之德。 蔼然壸范。 式是天姻。 属当践祚之初。 爰举序亲之典。 惟粉田之增赋。 择大国以疏封。 锡以芝函。 涣于王綍。 适示褒崇之礼。 聿加尊显之称。 于戏。 广爱之仁。 用昭于前训。 既优之泽。 载厚于本宗。 钦此徽章。 外扬懿淑。 可特进封邓国大长公主。 建国长公主进封申国大长公主依前报慈正觉大师制仁宗即位门下。 国家三叶重熙。 万邦承式。 猥惟眇质。 获嗣丕基。 且念夙侍先朝。 恭闻圣训。 惟孝恭可以奉祖考。 惟恩礼可以睦宗亲。 佩服于兹。 造次不忘。 属惟新于景命。 宜特举于徽章。 建国长公主、报慈正觉大师、赐紫、清裕。 宝婺分辉。 绛河禀庆。 肃雍表于贤德。 柔婉彰于令仪。 鉴图史之言。 克成懿范。 习纮綖之艺。 载茂芳猷。 而又靡尚世纷。 深探真谛。 辞疏荣于外馆。 愿栖志于空门。 光景屡迁。 薰修益至。 方均渥霈。 式示褒扬。 发芝检于中宸。 赋粉田于大国。 仍遵彝制。 茂建崇名。 冀体至怀。 荷此成命。 可特封申国大长公主。 依前报慈正觉大师。 鄂国长公主进封冀国大长公主制仁宗即位门下。 王者敦自近之教。 式于万邦。 宣广爱之风。 亲于九族。 粤以凉德。 昭兹庆图。 服宝训之惟明。 湛至和而无外。 乃眷宗属。 首覃茂恩。 率循典章。 诞告徽命。 鄂国长公主、汉闱挺秀。 轩曜分华。 中礼法于天资。 盛言容于阃范。 文祖启运。 □事亲之孝恭。 先圣御期。 应归妹之元吉。 汤沐开赋。 珩璜展仪。 善循四戒之文。 用集六姻之庆。 永言嗣历。 实荷重□。 协于刚近之辰。 霈此褒嘉之数。 进美名于尊显。 易大国以建封。 于戏。 仪服之荣。 盖侔于藩戚。 肃雍之道。 可厚于人伦。 无忘令猷。 式保隆懿。 可特进封冀国大长公主。 封福康公主制宝元二年九月己亥朕蒙天之祐。 纂皇之图。 多庆发于邦家。 燕谋及于孙子。 爰颁徽册。 以告治廷。 皇长女、挺邦媛之英。 钟皇室之庆。 蚤知柔顺之节。 能远骄华之风。 教乎公宫。 将习组紃之事。 主之同姓。 未疏汤沐之田。 宜锡美名。 且旌贤度。 于戏。 王姬有等。 本著召南之诗。 皇女皆封。 盖用汉家之制。 往祗宠命。 自宪箴言。 可封福康公主。 封崇庆公主制同上朕绍休圣图。 尊履帝极。 实承积累之绪。 以享众多之祥。 载揆嘉辰。 诞敷休命。 皇次女、秉柔婉之庆。 赋秾华之容。 虽粤在于妙年。 已蚤成于淑范。 宜疏汤沐之奉。 庸副车服之华。 庶厚人伦。 匪专私爱。 于戏。 考西京之故事。 皆主于上公。 援唐室之近仪。 更赐之美号。 兹为殊渥。 以懋芳规。 可封崇庆公主。 皇第三女封安寿公主制庆历二年五月癸卯朕膺淳耀之烈。 承燕翼之休。 惟懿主之挺生。 实皇支之多裕。 载涓吉旦。 孚告大廷。 皇第三女、毓粹仙宗。 储辉宝婺。 方居妙岁。 以就令猷。 宜疏汤邑之恩。 以茂公宫之德。 于戏。 仪服之盛。 远摹汉章。 称号之嘉。 近讲唐制。 兹为光宠。 永怀福厘。 可封安寿公主。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皇第四女封宝和公主制庆历三年八月乙未朕履皇极之尊。 经人道之大。 庆流天绪。 式见本枝之蕃。 礼主国公。 用昭车服之等。 匪扬赞命。 曷穆化风。 皇第四女、懿质自持。 芳仪日至。 虽越在于妙岁。 已积流于惠声。 宝婺占祥。 既协天孙之象。 沁园疏宠。 未开帝女之封。 宜择美名。 诞朌显册。 于戏。 事当师古。 盖通酌于前规。 教务。 因亲。 匪专留于私爱。 往绥柔度。 永格多休。 可封宝和公主。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皇第八女保慈崇祐大师幼悟封邓国公主仍旧师号制庆历五年四月辛卯朕执契当天。 膺图纂极。 荷高穹之孚佑。 席厚德之流光。 蕃衍开祥。 早洽公宫之庆。 柔明就德。 宜疏封国之荣。 皇第八女、保慈崇祐大师幼悟。 懿度夙成。 童心早断。 彼月斯主。 上分宝婺之辉。 与佛有缘。 遂向金仙之教。 超然觉路。 摄以戒珠。 车服之华。 虽不施于鲁邑。 空色之盛。 顾无累于竺园。 宜考旧章。 用加美称。 于戏。 度门示法。 本由清净之源。 人道因亲。 必属孝慈之性。 按图善壤。 比秩诸王。 服是宠灵。 副予仁爱。 可特封邓国公主。 仍旧保慈崇祐大师。 及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邓国公主进封齐国长公主制庆历五年四月己酉朕膺天地之休。 席祖宗之庆。 眷惟爱主。 实振柔仪。 既启秩于公宫。 宜增封于大国。 庶崇命数。 庸合典章。 皇第八女、保慈崇祐大师、邓国公主、器质清夷。 资怀敏慧。 当妙龄之资始。 固姆训之未参。 亟劭清规。 愿游觉路。 绮纨无以被其体。 珠玉无以怡其颜。 而生自宫闱。 庆联庙社。 宜解竺园之号。 益疏东海之疆。 以正邦仪。 以隆人道。 于戏。 惟至亲之性。 有深爱之怀。 服是休嘉。 副吾保养。 可进封齐国长公主。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皇长女福康公主进封兖国公主制嘉祐二年六月丙寅门下。 天道之美。 济下而光明。 王化之行。 繇中而洽被。 唐尧有厘降之典。 召南载肃雍之诗。 范俗崇风。 于是乎在。 国家庆灵凭厚。 德教深长。 迪厥真源。 育兹懿主。 仪我皇室。 繄于舅门。 待年及于有行。 涓日伸其诞告。 皇长女福康公主、闲和居德。 秀映栖神。 聪悟之姿。 匪繇于外奖。 徽柔之性。 乃蹈于自然。 朕怀先后之慈。 笃外家之爱。 将敦美化。 是选密亲。 教著沁园。 尊人伦之妇顺。 恩加渭水。 广天下之孝思。 是用详按旧章。 稽合嘉礼。 爰筑其馆。 载肃之车。 卜以仲秋。 祉兹元吉。 向班初册。 尝择其名。 未拓膏腴。 尚阙汤沐。 进开曲阜之国。 衍食龟阴之田。 仪服有光。 号名增重。 于戏。 贵宜□降。 富勿期骄。 尚怀图史之言。 缅念衿褵之戒。 往服休宠。 永绥寿昌。 可特进封兖国公主。 仍令所司备礼册命。 册长女兖国公主文维嘉祐二年。 岁次丁酉。 七月乙亥朔。 二十三日丁酉。 皇帝若曰。 二姓合好。 肇正人伦。 诸女毕封。 著于典册。 风化自出。 物采有庸。 惟皇度衷。 稽谂故实。 揆古厘降。 锡命是彝。 咨尔长女福康公主、慧悟哲温。 柔嘉敏达。 夙凭诒翼之庆。 祗蹈婉和之箴。 徽智天成。 韶华日茂。 曏胙国邑。 期之寿康。 而夷亮自持。 庄靓愈恪。 肃侍左右。 勤孝尽恭。 承颜愿色。 纯至非勉。 寔繄能养。 乃底燕宁。 朕缅慕先慈。 参询福耦。 谋及外党。 得兹善逑。 枚卜休辰。 申宠褒数。 益以东鲁之地。 广以龟蒙之疆。 服尔盛仪。 率遵旧典。 今遣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王尧臣。 枢密副使、礼部侍郎田况。 持节册命尔为兖国公主。 尔其钦师内范。 敷绎令猷。 动监图史之规。 时禀衿褵之戒。 懋乃懿躬淑德。 祗服祖宗之攸训。 永流惠声。 不其猗欤。 皇第九女封福安公主制嘉祐五年正月甲寅门下。 朕稽有国之彝章。 著皇女之称谓。 取其主以同姓。 所以见王体之尊。 必也锡之美名。 所以彰礼命之宠。 载涓吉日。 敷告在廷。 皇第九女、岐嶷之姿。 有生知之异禀。 柔顺之质。 得天性之自然。 方严保傅之规。 以养肃雝之德。 仰遵旧典。 褒以徽章。 嘉乃妙龄。 盛我仪服。 考佥言而惟允。 非予意之敢私。 于戏。 隆仁恩以厚亲。 兹惟教爱。 习图史而循法。 繄乃夙成。 祗若训言。 往膺涣命。 可特封福安公主。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主者施行。 皇第十女封庆寿公主制同上门下。 诗纪王姬之盛。 车服之制甚严。 汉优帝女之仪。 汤沐之封并列。 盖敦国体。 以厚人伦。 惟始被于宠章。 常推择于嘉号。 载稽成宪。 诞告外廷。 皇第十女、宝婺分辉。 仙源袭庆。 天姿异禀。 温而有仪。 姆教不烦。 生而知善。 方居妙岁。 蔚有令猷。 仰承燕翼之谋。 膺兹蕃衍之祉。 俾新礼命。 式示褒崇。 于戏。 宠秩既崇。 在乎有德。 名称甚美。 享乃多仪。 祗服茂恩。 勿忘明训。 可封庆寿公主。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主者施行。 皇第十一女封永寿公主制嘉祐六年三月壬寅门下。 朕闻帝女之号。 本主以上公。 王姬之仪。 才下于一等。 古有成训。 今庸可私。 皇第十一女、瑶姿琼质。 内蕴自天之温。 兰英茝华。 居怀香国之懿。 言皆无择。 行不忘恭。 疏润宝源。 诞秀冲魄。 蹈珩璜之素矩。 服图史之前箴。 谅席蕃衍之祥。 能挺柔明之美。 语年虽妙。 推德已隆。 用烦庆言。 申锡嘉称。 于戏。 上智攸禀。 虽本于生知。 内则所储。 尤资于克念。 益循图史之戒。 前伫声诗之华。 往服茂恩。 聿光徽范。 可特封永寿公主。 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 皇第十二女封宝寿公主制同上门下。 朕闻自家所以刑国。 治内本乎先亲。 况天挺王姬。 邦善封典。 举循厥旧。 今也惟时。 皇第十二女、储光婺躔。 肖顺坤极。 未览古而知教。 虽尚幼而好仁。 在姆弗劳。 处躬不怠。 德范已就。 褒册难稽。 是用涓选休辰。 焜照蕃渥。 顺格景风之懿。 播闻秾李之华。 商锡嘉名。 护成淑质。 于戏。 周推车服之懿。 汉启脂泽之荣。 匪曰亲私。 系乎治体。 无替前习。 更伫来恩。 可封宝寿公主。 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 宋大诏令集卷第三十七皇女二封拜二岐国公主进封越国长公主制治平门下。 朕宅天景命。 绍国洪图。 外则正朝廷之仪。 以经夫丕治。 内则慎骨肉之序。 以灿虖至恩。 庸一风化之归。 敢私名分之宠。 岐国公主、钟先帝之爱。 列贵主之尊。 被女德之肃和。 饬妇言之柔靖。 鲁郊筑馆。 早符下嫁之祥。 沁水疏园。 遂享絫封之赋。 方布休于群位。 宜展睦于至姻。 更荒大国之田。 益贲皇家之裔。 虽稽旧典。 盖协佥言。 于戏。 报极劬劳。 痛昭陵之晚笃。 义深友爱。 慰长乐之晨颜。 勉辑芳猷。 往钦茂数。 可。 宝寿公主进封顺国长公主制英庙门下。 朕握元符以建中天之统。 合茂族以厚万国之风。 矧惟同气之亲。 钟在先朝之爱。 流徽载册。 □告敷朝。 宝寿公主、仪度夙成。 聪明日就。 衍于皇裔。 实为邦媛之长。 主以上公。 蚤锡天孙之号。 奄罹钜痛。 适履妙龄。 追膝下之素游。 发禁中之永慕。 顾膺圣历。 义笃人伦。 □□爱于友怀。 宜躐荣于邦数。 胙封名壤。 德播秾华。 于戏。 古有□女之图。 既饬以组紃之事。 上承文母之训。 又勉以苹藻之仪。 尔祉是绥。 厥休惟永。 可。 皇长女封德宁公主制英庙门下。 朕荷九旻之顾。 奉四圣之图。 恭陟厥后之尊。 大纂有邦之庆。 盖化行虖中则治之本。 思发于近者爱之隆。 既展睦于皇宗。 矧钟慈于天性。 稽我成宪。 岂云私亲。 皇长女、秉幽靖之仪。 赋柔明之德。 神祚衍于遐派。 天资茂于芳年。 有勤浣服之工。 尝揽绘图之戒。 肆鸿休之丕冒。 宜徽称之肃成。 方主以同姓之贤。 复视以真王之秩。 可钦匪宠。 可慎非猷。 于戏。 美王姬之华。 昔起召南之咏。 建帝女之号。 近尊唐室之彝。 勉流淑声。 永保隆福。 可。 皇长女德宁公主进封徐国公主治平降王师约门下。 周美王姬之华。 下正后之一等。 汉推帝女之宠。 主同姓之诸公。 故至爱形而九族欢。 内则正而四海顺。 乃眷公宫之懿。 适从世阀之逑。 宜合丕彝。 用孚群听。 皇长女德宁公主、仙支袭庆。 邦媛流徽。 钟天性之深慈。 躬女图之茂矩。 幼而勤组紃之习。 亦既饬妇事之脩。 长则有室家之归。 将以经人伦之始。 维衿鞶之有命。 维车马之有行。 卜仲冬之嘉辰。 祉大易之元吉。 琼华在著。 已戒齐风之醨。 粉水疏园。 莫如徐国之乐。 侈燕谋于皇裔。 充美化于民闾。 显锡徽章。 大旌柔度。 于戏。 前揽唐家之制。 盥馈不可以阙供。 近稽仁庙之抚。 冠服乃从于少损。 盖肃雍者贤之检。 俭约者古之师。 其体至怀。 自膺长誉。 可。 顺国长公主进封冀国大长公主制神庙 仁宗十二女门下。 朕承帝祚之休。 则知继继之所以重。 经人道之始。 则知亲亲之不敢遗。 发大政于初朝。 录群宗于旧牒。 化行编宇。 惠本皇闱。 顺国长公主、性嶷而色恭。 德专而言靖。 躬霄明之盛则。 慕彤史之遗芳。 盖先朝同气之亲。 有慈寿少女之爱。 虽汤沐之赋、蚤视真王之所封。 而车服之容、不以贵主而自侈。 肆纂承之未类。 惧尊遇之靡昭。 重缘访落之谋。 诞锡扬言之册。 既加之长号。 又益以大名。 载疏连土之腴。 式副诸姑之宠。 于戏。 王姬亚后。 本召南之正风。 帝女开田。 用西京之故事。 往膺嘉数。 思广徽音。 可。 徐国公主进封陈国长公主制神庙门下。 朕承天纂极。 虽赖祖宗之休。 经国范民。 奚先族属之爱。 维是颁常之始。 矧予同气之亲。 敷告治廷。 嗣朌显册。 徐国公主、体专正悫。 德懋柔明。 蚤佩箴管之仪。 知女工之无不至。 时观葅醢之奠。 知妇事之无不虔。 比从筑馆之行。 每念结褵之训。 应天飞于神运。 孚邦号于涣风。 载荒南国之腴。 且拟沁园之盛。 化维近始。 爱实中流。 于戏。 表鲍女之宗。 嘉外事之所不及。 抑馆陶之子。 戒内谒之不可兴。 勉迪前规。 永绥令福。 可。 宝安公主进封舒国长公主制门下。 汉推女爱。 皆主上公之隆。 尧广族恩。 遂变黎民之睦。 顾荷先谟之托。 敢忘近属之褒。 适临政几。 诞朌廷涣。 宝安公主、生知淑训。 日就芳仪。 维越在于妙年。 已积流于惠问。 永念先帝。 实深天性之情。 载惟冲人。 □辑邦风之美。 方鸿恩之冒物。 因厚意以展亲。 虽无分玉之华。 亦有加田之宠。 锡之大国。 盖拟诸王之封。 益以长名。 □□同气之属。 以孚至化。 以应前彝。 于戏。 慰长信之慈。 惟孝爱所以刑国。 考大家之诫。 维骄盈不可仪人。 往承之休。 益懋尔祉。 可。 祁国长公主进封卫国长公主制熙宁三年四月辛巳门下。 帝妹中行。 易象赞其元吉。 王姬下嫁。 召南美其肃雍。 命服亚正后之尊。 主礼用上公之贵。 宠光之盛。 维昔而然。 矧同气之至亲。 推异数而何爱。 祁国长公主、席灵长之绪。 承浚哲之祥。 禀乾坤之粹和。 钟日月之明润。 渊懿可度。 柔嘉有章。 志女功而忘劳。 承师教而不倦。 今玉笄在首。 厌翟戒涂。 方结帨于皇家。 将执笄于士族。 宜疏沫土之邑。 俾适富平之孙。 庸展茂恩。 诞孚醲化。 于戏。 琴瑟静好。 式昭和乐之音。 雷风顺承。 是为常久之道。 勿以夫家之平素。 有亏妇德之听从。 祗服训词。 永绥福履。 可进封卫国长公主。 皇第二女封宝庆公主制仁笃于亲。 时方底风化之美。 事师于古。 众不以名分为私。 适揽近司之陈。 且旌皇女之号。 靡颛予爱。 用迪厥彝。 皇第二女、庆发温潢。 秀生紫掖。 如素舒之秋耀。 如秾李之春华。 未举公宫之仪。 已昭贤女之范。 将辅成于淑质。 宜商锡于美名。 加之以褕狄之衣。 副之以辟邪之玉。 虽曰命上公之主。 不敢拟半楚之封。 然而秩视真王。 礼参正后。 兹为人子者贵之尽。 亦有天下者亲之隆。 匪扬大谟。 曷穆群听。 于戏。 皇室多祉。 嗣膺百世之昌。 天孙下游。 更洽三宫之慰。 益勉柔度。 进服殊休。 可封宝庆公主。 皇第三女封淑寿公主制熙宁八年十二月己丑书纪钦哉。 厘降垂芳于尧典。 诗歌秾矣。 肃雍流美于召南。 乃知皇女之崇。 厥有圣经之载。 朕承积累之庆。 集众多之祥。 宜推广于爱慈。 用宠嘉于称谓。 诹是谷旦。 敷于治廷。 皇第三女、毓秀仙源。 分辉宝婺。 恭顺不违于姆教。 懿柔寔禀于天资。 虽当龆齓之初。 已觌言容之婉。 列侯视秩。 将遵汉室之仪。 美名受封。 爰考唐家之制。 于戏。 淑者善之义。 期正德之温纯。 寿者福之先。 庶椿龄之长远。 勉服明训。 对予懋恩。 可特封淑寿公主。 邠国大长公主进封鲁国大长公主制门下。 周美王姬之华。 为之筑馆。 汉推帝女之宠。 主以诸公。 宜沿旧典之常。 褒显尊属之懿。 诞扬明命。 播告大廷。 邠国大长公主、邦媛嗣徽。 天支毓秀。 钟仁祖之深爱。 服东朝之诲言。 居守图史之规。 动循环佩之节。 维中行之协吉。 宜异数之有加。 疏封大邦。 更易旧邑。 率西水之土。 虽曰邠荒。 保东方之田。 莫如鲁乐。 惟德是称。 既克佩车服之华。 率礼而行。 又将成室家之美。 尚膺长誉。 以蹈训辞。 可特进封鲁国大长公主。 仍令所司备礼册命。 冀国大长公主进封魏国大长公主制王姬有行。 成周隆车服之饰。 帝女下嫁。 西汉疏汤沐之封。 永言贵主之贤。 盖有诸姑之重。 礼将严于筑馆。 义敢后于进邦。 敷告治廷。 肆扬赞册。 冀国大长公主、柔明蚤就。 婉懿自持。 实先帝同气之亲。 膺东朝少女之爱。 而能问图史之诫。 佩箴管之仪。 将从合好之行。 以侈宜家之吉。 选勋门之裔。 得汾阳之善逑。 赋连土之腴。 荒大名之迩服。 如月几望。 在钓惟缗。 爱自中流。 化由近始。 于戏。 诵昭陵之圣。 知教德之夙成。 追光献之慈。 嗟结褵之何及。 往膺嘉数。 茂协多祥。 可特进封魏国大长公主。 魏国大长公主进封楚国大长公主制元丰八年门下。 朕钦奉诒谋。 获绍大统。 承祧继序。 方怀翼翼之心。 经国范民。 宜广亲亲之教。 粤惟帝子。 夙表天姻。 载揆嘉辰。 肆颁明制。 魏国大长公主、席皇支之庆。 擅尊属之贤。 言动协于箴规。 功绪符于图史。 宜春启馆。 亶承仁祖之休。 沁水疏园。 浸被先朝之眷。 属守成之伊始。 宜锡命以有加。 易北道之名区。 启南郊之善壤。 载蕃异数。 申贲隆名。 以茂龙光。 以华汤沐。 于戏。 周崇懿戚。 固以大姬为贤。 唐叙近亲。 必以襄城为法。 往膺优渥。 永介寿康。 可特改封楚国大长公主。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主者施行。 淑寿公主进封温国长公主制元丰八年门下。 膺图践祚。 不敢忘继继之难。 惇俗范民。 莫若厚亲亲之爱。 矧下配天之泽。 宜先同气之贤。 播告治朝。 肆颁显册。 某、承华帝系。 毓秀天渊。 聪悟见于少成。 婉嫕由于自得。 泽雷兴象。 位已光于中行。 莞簟既安。 祥遂符于吉梦。 属缵乾飞之运。 大敷涣散之恩。 即浙水之奥区。 疏永嘉之成国。 以昭惇叙。 以协荣怀。 于戏。 锡以长名。 本汉廷之故事。 封之真户。 亦唐室之远猷。 往承其休。 益介而寿。 韩国大长公主进封周国大长公主制元丰八年门下。 仁始亲亲。 先王未之或改。 体崇贵贵。 天下不以为私。 方总览于政机。 宜颁敷于恩典。 兴言帝子。 席庆皇枝。 稽合旧章。 肆颁褒律。 某、聪哲明远。 柔闲静专。 被昭陵覆育之仁。 有光献顾复之爱。 如月几望。 虽乘贵宠之行。 在钓维缗。 式茂雝和之德。 应乾飞之洪绪。 命涣散之庬恩。 易梁地之奥区。 荒周邦之善壤。 以隆尊属。 以迪大名。 于戏。 南平肃恭。 遂成有国之美。 汉阳勤约。 迄为近戚之师。 往服宠光。 永膺福祉。 皇第四女进封康国长公主制元丰八年门下。 朕荷天之统。 缵国之图。 朌布湛恩。 周流于四海。 惇崇大号。 钦奉于两宫。 永言贵主之贤。 早侈皇枝之绪。 申颁赞策。 用迪旧章。 某、毓秀温潢。 承晖太极。 教未亲于保傅。 德深协于柔嘉。 立爱先朝。 眷特隆于天性。 承颜长乐。 意祗顺于母仪。 肆予缵承。 聿怀褒显。 诞敷徽典。 申锡长名。 载荒康国之腴。 以拟诸侯之秩。 泱泱汶水。 未修筑馆之文。 奕奕汉仪。 光启疏园之泽。 往膺茂渥。 益介繁禧。 皇第八女进封沂国长公主制元丰八年门下。 爱之欲其贵。 是为天下之同心。 授之不以私。 盖有先王之故事。 兴言帝子。 毓秀皇支。 方均践祚之恩。 特下告廷之命。 某、性兼聪悟。 体备柔嘉。 秾李咏于召南。 明光见于汉水。 未即公宫之教。 已流中壸之声。 方绍述于先猷。 敢愆忘于大卞。 特颁徽策。 申锡长名。 载荒沂国之封。 且拟沁园之盛。 佩之紫绶。 同度数于诸侯。 锡以乘车。 亚威仪于正后。 于戏。 言饰其馆。 未修东鲁之文。 将胜于衣。 永奉西朝之眷。 勉躬柔度。 用对殊休。 皇第十女进封德国长公主制元丰八年门下。 朕诞膺骏命。 肇临庶邦。 斟酌百王之旷文。 遵循六圣之大典。 眷言贵主。 毓秀皇闱。 申锡宠章。 具孚群听。 某、性包聪悟。 体协柔嘉。 席长大之庆源。 挺少成之令誉。 兰芬玉振。 亶符考室之占。 日晖月明。 首兆后庭之训。 属纂承于洪绪。 思颁布于庬恩。 载疏北国之腴。 用契先朝之爱。 该循旧典。 匪曰私恩。 于戏。 徽册维新。 正启开元之封户。 长名加锡。 将主同姓之诸公。 往迪恩辉。 益遐寿祉。 皇第十九女进封嘉国长公主制元丰八年门下。 钦奉燕谋。 绍承大业。 答扬帝训。 永惟负荷之难。 眷与天伦。 思极褒嘉之意。 其孚正号。 以诏治廷。 某、体聪悟之姿。 席灵长之绪。 禀乾坤之全□。 钟日月之盛明。 有桷其楹。 首兆彤闱之庆。 载衣之裼。 早开右帨之祥。 方兹缵承。 越有褒序。 以厚同生之爱。 以荒成国之腴。 进以长名。 蕃之异数。 于戏。 阙卫国长公主进封冀国大长公主制门下。 朕荷二仪之休。 承六圣之业。 涣湛恩于万国。 隆懿号于两宫。 永惟贵主之贤。 保有皇支之宠。 载颁新命。 以告治廷。 卫国长公主、性备柔嘉。 德兼专靖。 有宝慈季女之爱。 寔先朝同气之亲。 中以贵行。 亶荷休明之烈。 宛然左辟。 不忘法度之循。 庆属承祧。 恩先叙族。 诞颁徽册。 易沫土之奥区。 申锡大名。 荒冀郊之美国。 特蕃异数。 良协慈衷。 以穆民风。 以陪汤赋。 于戏。 琴瑟静好。 夙闻和乐之音。 车服秾华。 允称肃雝之德。 往承渥命。 永介繁禧。 可特进封冀国大长公主。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主者施行。 温国长公主进封曹国长公主制元祐七年二月日丙寅降周制王姬。 下于重翟之一等。 汉封帝子。 主以同姓之诸公。 维尊贵而有行。 顾肃雝之甚宠。 人伦伊始。 风化所基。 仰怀谋烈之休。 祗率典常之旧。 前期筑馆。 兹命有家。 温国长公主、储宝婺之灵辉。 侔素舒之华耀。 柔嘉为德。 生资浚哲之祥。 淑慎有仪。 居迪宝慈之训。 夙启兰陵之大邑。 将驾金根之右騑。 忠贤之家。 莫如□乐。 汤沐之赋。 其以济阳。 于戏。 常卦长阴。 相与协雷风之象。 召南妇道。 彼秾如桃李之华。 凤凰于飞而和鸣。 琴瑟在御而静好。 永维尔室之燕誉。 益重我邦之荣怀。 可特进封曹国长公主。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发布时间:2025-11-18 21:55:17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