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三十二 内容: 亲王七进拜七皇长子桓特授太保依前武昌军节度使定王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朕绍隆丕绪。 祗遹先猷。 欲训迪于有官。 肆式序于在位。 参稽于古。 肇新一代之仪。 是正厥今。 首重三公之号。 眷言元嗣。 宜易崇称。 其孚告于治朝。 以诞扬于显册。 皇子、武昌军节度、鄂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鄂州诸军事、鄂州刺史、上柱国、定王、食邑八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八百户桓。 温文性禀。 聪哲天成。 气函钟律之和。 体毓圭璋之粹。 闻诗学礼。 已在傅而克勤。 视膳问安。 每承颜而有裕。 自甫胜于趋拜。 既申锡于褒封。 彻以土疆。 建之旄钺。 然念真王之贵。 尚仍六职之称。 轻重靡伦。 循沿未革。 兹惟前代。 首用新书。 盍加峻于民瞻。 俾升华于帝保。 元衮赤舄。 并增槐鼎之光。 淑旂绥章。 用壮藩维之势。 礼先列辟。 庆叶新元。 以示慈爱之私。 以副荣怀之尚。 于戏。 本支百世。 斯首叙于隆恩。 祚嗣万年。 其永绥于吉禄。 往钦时命。 益懋乃猷。 可。 皇子楷特授太保依前镇东军节度使嘉王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朕祗绍先猷。 缉熙庶治。 永念官仪之重。 尚多时制之循。 以三事之崇资。 袭六官之旧秩。 正名稽古。 悉更唐汉之余。 分职图功。 上协商周之盛。 眷言贤嗣。 宜涣褒章。 载揆刚辰。 申告列位。 皇子、镇东军节度、越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越州大都督、上柱国、嘉王、食邑七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五百户楷。 凭晖霄极。 毓秀璇源。 挺岐嶷之粹资。 蕴中和之全德。 蚤从外傅。 乐循为善之方。 日侍内朝。 懋著承颜之美。 自及胜衣之拜。 已疏裂壤之封。 兹顺履于新元。 方肇颁于丕宪。 盍先列辟。 俾易隆称。 其升帝保之华。 以侈天支之贵。 维衮及绣。 益增台铉之华。 锡山与田。 兼贲王藩之旧。 以怀宁于屏翰。 以笃庆于家邦。 于戏。 百禄是遒。 斯对扬于新渥。 景命有仆。 益迓续于丕基。 往服训言。 永绥寿嘏。 可。 皇子枢特授检校太保依前开府仪同三司集庆军节度使建安郡王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稽古建官。 亦因时而用义。 循名责实。 俾分职以懋功。 涣然三代之纯。 允副一隆之治。 宠均众子。 猷告庶工。 皇子、集庆军节度、亳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亳州诸军事、亳州刺史、上柱国、建安郡王、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户枢。 璇萼储辉。 瑶房挺秀。 诚和本乎自度。 庄重赋于天资。 禀训日严。 克迈诗书之教。 疏荣时茂。 蚤膺茅土之封。 兼将钺以董师。 视台仪而备物。 每怀谦畏。 弗替践修。 朕谨始岁元。 大熙国典。 易旧称于掌武。 视峻职于经邦。 式协新书。 有华近著。 于戏。 朝廷尚爵。 丕昭董正之规。 父子主恩。 宜厚褒崇之数。 往惟祗命。 益以永年。 可。 皇子杞特授检校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山南东道节度使文安郡王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朕绍休七圣。 图治万几。 将明作于有功。 庶遹追于来孝。 肆总齐于位序。 惟古之师。 因是正于官名。 自今以始。 盍首褒于良嗣。 俾祗奉于新书。 皇子、山南东道节度、襄州管内观察处置桥道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襄州诸军事、襄州刺史、上柱国、文安郡王、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户杞。 柔惠夙成。 温文自得。 蚤叶熊罴之卜。 寖凝圭璧之姿。 列壤锡封。 夙厚褒崇之典。 胜衣进拜。 弥彰辅翼之贤。 兹顺新元。 肇颁茂宪。 宜升陪于帝保。 俾参视于公联。 淑旂绥章。 益侈将坛之宠。 赤芾金舄。 用华王社之荣。 以厚民彝。 以昭邦采。 于戏。 兹率厥典。 既更三事之称。 先齐其家。 庸授多男之职。 往膺宠渥。 永介寿臧。 可。 皇子栩特授检校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安康郡王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朕绍承先志。 董正治官。 规恢万世之摹。 稽协三王之训。 以名为表。 秩位序而程能。 以礼称情。 涣恩章而赐命。 皇子、彰武军节度、延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上柱国、安康郡王、食邑五千四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栩。 仁明异禀。 聪智夙成。 蚤分日域之辉。 弥笃仙源之庆。 班朝备物。 均宰路以疏荣。 宅土开疆。 胙王封而赐履。 兹布始和之治。 肇颁更制之文。 视保职以参华。 袭公圭而诏位。 增崇屏翰。 大庇本根。 于戏。 据旧鉴新。 式固邦图之永。 因心广爱。 用昭天性之隆。 往哉惟休。 尚有多祉。 可。 皇子棫特授检校太保开府仪同三司淮南节度使济阳郡王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朕诞膺骏命。 克绍先猷。 永念官称之名。 或违位序之实。 乃稽参于古训。 允厘百工。 俾祗奉于新书。 以垂万世。 眷言贤胄。 用锡殊荣。 皇子、淮南节度、扬州管内观察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上柱国、济阳郡王、食邑五千四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棫。 气禀中和。 才兼敏茂。 蚤袭璇源之庆。 屡膺金路之封。 礼仪躬行。 寖懋诗书之训。 谦恭自抑。 居无富贵之骄。 属茂制之肇更。 宜华资之申锡。 爰正主兵之任。 以陪上保之联。 命服九章。 参贰公台之峻。 元戎十乘。 仍兼王社之崇。 方顺履于岁元。 用显扬于庭涣。 以彰休宠。 以示慈怀。 于戏。 八柄以驭其臣。 盖本朝廷之政。 多男而授之职。 盍隆父子之恩。 往服褒嘉。 益绥寿祉。 可。 皇子构特授检校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镇海军节度使广平郡王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尧典咸熙于庶绩。 允厘始自乎百工。 周礼董正于治官。 承德盖先于六服。 朕因时用义。 惟古是师。 参稽总核之方。 骏惠缉熙之绪。 礼繇近始。 命以时敷。 皇子、镇海军节度、青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上柱国、广平郡王、食邑五千四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构。 毓庆紫庭。 凭辉璇极。 日新其德。 浸茂于天成。 时敏厥修。 匪资于师训。 蚤建斋旄之重。 仍纡公衮之华。 饬行弥恭。 承颜靡懈。 兹绍休于烈考。 式诞布于宏规。 视班三事之崇。 易称五兵之旧。 以蕃王室。 以协邦经。 爱不我私。 义惟情称。 于戏。 名以出信。 宜益懋于永图。 位不期骄。 尚克祗于乃服。 永绥吉禄。 宜副慈怀。 可。 皇子材特授检校太保镇安军节度使魏国公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朕遹追来孝。 董正治官。 将图各迪之功。 俾助惟和之政。 乃眷经邦之俊。 久仍掌武之崇。 率由旧章。 务循名而责实。 式序在位。 庶宿道以向方。 属诞布于新书。 益首加于哲嗣。 皇子、镇安军节度、陈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持节陈州诸军事、陈州刺史、上柱国、魏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材。 天潢钟润。 宝萼分辉。 蚤膺受社之荣。 寖懋禔身之美。 居仁由义。 靡闻在傅之勤。 阅礼敦诗。 克迈趋庭之教。 比稽古训。 更定官仪。 其参上保之资。 以固藩维之势。 命之圭冕。 益昭公衮之崇。 锡以山川。 仍席邦封之重。 以申异数。 以协隆恩。 于戏。 化以职成。 既因时而训迪。 施由亲始。 肆申命于褒嘉。 往服徽章。 益绥多福。 可。 皇子模特授检校太保武胜军节度使镇国公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朕以德诏爵。 以能懋功。 丕昭烈考之谟。 饬正治官之典。 惟三公之坐论。 上应中阶。 监二代之弥文。 垂休万世。 诞扬显册。 褒进嗣贤。 皇子、武胜军节度使、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持节邓州诸军事、邓州刺史、上柱国、镇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 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模。 性赋温良。 生资肃哲。 志拳拳而乐善。 躬抑抑以隆谦。 分阃授师。 坐拥南阳之节。 苴茅赐履。 遥临朔塞之疆。 兹肇举于新规。 用均颁于渥命。 荣参保职。 宠袭公圭。 允协朝经。 增华位序。 于戏。 循名责实。 交修总核之原。 存爱理亲。 益厚盘维之固。 往绥福履。 茂对龙光。 可。 皇子植特授检校太保定武军节度使吴国公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政和三年正月六日门下。 朕绍休圣绪。 若昔大猷。 永惟故事之修。 允赖臣工之助。 眷时有位。 或未协于官称。 肇正新名。 实仰稽于古训。 宜举邦彝之茂。 用褒天属之贤。 皇子、定武军节度使、定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持节定州诸军事。 定州刺史、上柱国、吴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植。 毓秀璇源。 绵芳宝萼。 聪哲实由于学致。 温文皆出于性成。 属在幼龄。 已茂禔身之美。 荐膺休命。 益彰事上之恭。 适顺岁元。 特敷廷涣。 易主兵之重任。 陪上保之崇资。 赤舄绣裳。 兼侈国封之大。 雕戈犀节。 并昭阃制之权。 用增固于宗藩。 期共承于王室。 以隆化本。 以厚民风。 于戏。 御于家邦。 盖自允厘之效。 施于孙子。 弥昭夹辅之勋。 祗服命书。 永绥荣禄。 可。 皇子朴特授检校太保镇洮军节度使雍国公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同上门下。 朕若稽古训。 茂昭垂世之休。 遹骏文谟。 肇正有官之治。 既因名而辨位。 宜涣号以申恩。 褒进嗣贤。 亶孚众听。 皇子、镇洮军节度、熙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持节熙州诸军事、熙州刺史、上柱国、雍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朴。 性函聪哲。 德茂渊冲。 夙开帝武之祥。 浚发仙源之润。 玉符颁瑞。 保全雍之山川。 金钺授师。 总临洮之节制。 笃孝恭而承志。 敦诗礼以懋恭。 属兹谨始之元。 诞布惟新之典。 荣联三事。 视班保职之崇。 位冠庶工。 作屏帝支之盛。 允为异数。 式副慈怀。 于戏。 言顺则事成。 效既兴于礼乐。 身端而行治。 诚益励于猷为。 惟克钦承。 永绥誉处。 可。 皇子<木咢>特授检校太保横海军节度使冀国公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门下。 朕因时以正官治。 敦爱以叙人伦。 稽古御今。 祗奉保邦之训。 惟名与器。 踵为砺世之规。 兹诞布于新书。 用推褒于哲嗣。 涓辰涣号。 其听无哗。 皇子、横海军节度、沧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上柱国、冀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木咢>。 秉德粹夷。 受才肤敏。 密拱乾坤之施。 蚤凝金玉之姿。 开国承家。 彻信都之乐土。 拥旄植纛。 制横海之全师。 每敦率履之恭。 弥笃鸣谦之行。 属兹更制。 益峻视班。 参华保职之崇。 增焕公圭之重。 允资亲屏。 式协邦荣。 于戏。 钦乃攸司。 宜茂本根之庇。 锡兹纯嘏。 永孚祚嗣之休。 惟命其承。 师志毋怠。 可。 皇子栻特授检校太保静江军节度使广国公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门下。 朕图任众材。 攸明庶政。 务循名而责实。 因考古以验今。 肇正官称。 革百王之流弊。 肆更位序。 新一代之弥文。 盖敷号于朝伦。 用隆恩于天属。 皇子、静江军节度、桂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保、持节桂州诸军事、桂州刺史、上柱国、广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栻。 绵荣宝系。 袭庆璇源。 美追麟趾之振振。 荣继棣华之韡韡。 未亲师训。 已隆礼义之端。 自启邦封。 益懋谦恭之美。 属颁丕宪。 宜异群工。 易旧秩于主兵。 视峻秩于上保。 路车乘马。 愈增帅节之雄。 衮衣绣裳。 仍拟台衡之贵。 并推异数。 用协新元。 以茂本支。 以强藩屏。 于戏。 朝廷既正。 申严总核之方。 父子主恩。 宜厚褒嘉之典。 往惟祗服。 允迪吉康。 可。 皇子榛特授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福国公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门下。 朕丕厘帝命。 遹骏先猷。 属四海之乂安。 缉熙百度。 稽三代之制作。 董正治官。 矧夫位序之崇。 尚习循沿之陋。 聿新邦纪。 褒进嗣贤。 诹协刚辰。 诞扬涣号。 皇子、建雄军节度、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持节晋州诸军事、晋州刺史、上柱国、福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榛。 资纯茂以夙成。 性温恭而自度。 周家强干。 早开南国之疆。 汉戚捍藩。 坐镇临汾之节。 每循循而饬行。 躬翼翼以承颜。 令则弥彰。 幼仪弗惰。 方训百工之治。 莫高三事之联。 视保职以参华。 袭公圭而懋宠。 以隆藩辅。 以协荣怀。 于戏。 必也正名。 允迪圣谟之盛。 慎乃在位。 益孚宗屏之休。 往服至恩。 永绥遐福。 可。 皇子椿特授检校太保庆源军节度使庆国公勋食邑食实封如故制同上门下。 朕若稽治古。 训迪前王。 惟赞道之隆资。 仍主兵之旧号。 官职相序。 更修一代之仪。 名实既隆。 用革百王之弊。 眷言贤嗣。 宜易崇称。 乃先丕号之孚。 以穆路朝之听。 皇子、庆源军节度、赵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持节赵州诸军事、赵州刺史、上柱国、庆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椿。 分辉璇极。 钟庆珠源。 卓为异禀之英。 绰有成人之度。 承颜翼翼。 行弥著于恪恭。 为善孳孳。 学已通于伦类。 适颁茂宪。 首涣褒章。 陪上保之峻联。 易右资之崇秩。 高牙大纛。 益昭帅阃之雄。 赤舄桓圭。 兼视台衡之贵。 义遵时制。 恩协慈怀。 以光帝胄之祥。 以壮宗藩之势。 于戏。 官正则治。 既申讲于新书。 辅用必强。 盖大封于众子。 往钦优渥。 以介寿康。 可。 皇第二十三子梴特授检校少保武康军节度使相国公食邑食实封制政和四年十一月六日门下。 朕诞受丕基。 茂膺骏命。 于穆不已。 仰承列圣之休。 申锡无疆。 昭格多男之庆。 爰制名于外寝。 用敷号于明廷。 皇第二十三子梴。 帝武发祥。 天材育粹。 性禀五行之秀。 气兼四序之和。 浸扬载路之声。 绰有超人之度。 逮晬辰而剪鬌。 择刚日以按图。 授武康之全师。 彻彰德之乐国。 节旄斋钺。 壮徒御于将坛。 赤舄桓圭。 备威仪于公衮。 视班联于亚保。 敦井赋于爰田。 以资屏翰之强。 用侈神明之胄。 于戏。 亲贤并建。 时莫重于周盟。 子孙皆封。 世必从于汉约。 若古有训。 非予敢私。 其祗服于恩荣。 以永绥于祉福。 可。 皇第二十四子樾特授检校少保平海军节度使瀛国公食邑食实封制政和五年七月二十一日门下。 受帝祉而施于子。 圣人所以承佑命之休。 教民睦者始于亲。 王者所以假御家之庆。 肆朕缵服。 若古有为。 嗣膺考室之祥。 用协锡封之典。 作猷外寝。 诞告庶工。 皇第二十四子樾。 蕴聪智之少成。 赋纯和之异禀。 毓秀后星之润。 乘晖太极之严。 以赫厥灵。 夙蹈履钦之吉。 乃安斯寝。 允符梦兆之占。 当保负之攸初。 迪幼仪之既备。 挺然岐嶷。 惠彼覃訏。 兹临剪鬌之时。 其宪有邦之则。 维制名者人治之大。 而序爵者天下之公。 顺考九仪。 式敷四履。 授律晋江之奥。 相攸瀛海之崇。 宣大将之威。 拥鈇钺车旗之盛。 备上公之礼。 异带裳幅舄之华。 视亚保以班朝。 畴爰田而食赋。 克昌厥后。 永孚于休。 于戏。 载锡之光。 其尔与听朕教。 自求多福。 罔不在厥初生。 肆惟德性之修。 期尚荣怀之渥。 以绥燕誉。 茂介寿祺。 可。 皇第二十五子楧特授检校少保武安军节度使惠国公食邑食实封制政和五年九月二十日门下。 朕保国乂安。 荷天佑序。 降康锡羡。 益藩衍于本支。 裂壤疏封。 用安强于宗社。 诞锡休命。 敷告治朝。 皇第二十五子楧。 庆发仙源。 祥膺帝武。 之屏之翰。 繄四国之于蕃。 维熊维罴。 协大人之占梦。 气禀清明之粹。 识全岐嶷之姿。 弄以半圭。 佩之朱芾。 绰有超人之度。 难稽赐履之荣。 遵承典彝。 肇启民社。 出少府之节。 殿此大邦。 按司空之图。 胙之乐土。 陟贰公之峻秩。 视三事之缛仪。 并给户租。 兼隆井赋。 备加宠数。 庸慰慈怀。 于戏。 易著建侯。 靡有亲贤之异。 礼称就傅。 徐观德业之成。 茂对恩光。 永绥寿祉。 可。 发布时间:2025-11-18 21:42:16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