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二十九 内容: 亲王四进拜四皇叔頵加恩制元祐元年明堂门下。 王者采儒术以驭神。 缘人情而制礼。 谓远而尊者祖。 故郊以配昊天。 迩而爱者亲。 故祀以侑上帝。 朕宪章往古。 缉熙旷文。 孝奏而至诚通。 灵游而美祥下。 肆颁宠典。 褒进近亲。 某德度粹醇。 才猷明隽。 楚藩季父。 阅义理之多。 东平贤王。 全忠孝之美。 执德以陪眇质。 承意以事东朝。 属卜灵辰。 崇严大事。 首发三钱之赐。 益均五玉之封。 逮此休辰。 敢忘加锡。 载疏圭赋。 申衍井腴。 于戏。 接神因古圣之经。 特拜丰年之贶。 归脤交诸侯之福。 无先尊属之贤。 往承闳休。 永保终誉。 皇叔颢加恩制元祐元年明堂门下。 五礼之别首于祀。 万物之生本乎天。 朕祗遹燕谋。 初绍大统。 迺眷总章之地。 未修严祀之文。 载驰斋车。 拜上神之景贶。 出沛端阙。 洒四海之湛恩。 申颁宠章。 褒进宗戚。 某身端而行治。 履顺而体和。 陪辅先朝。 有韡韡棣华之爱。 表仪公姓。 协振振麟趾之风。 执德以翼朕躬。 制节以循侯度。 属涓吉旦。 祗举宗祈。 方宠奖于皇支。 首渥优于尊属。 允图嘉迹。 增锡宠名。 载彻之田。 嘉乐厥福。 于戏。 咏我将之什。 式符周室之文。 歌大泽之诗。 期底汉庭之盛。 尚资夹辅。 协致丕平。 皇弟某加恩制元祐元年明堂门下。 君子之于亲。 主夫笃敬而已矣。 仁人之于弟。 莫如友爱之胥然。 朕祗帅诒谋。 获承洪绪。 奉祠阳馆。 昭答三神之厘。 还御端闱。 大敷四海之泽。 眷言介弟。 敢后宠章。 某毓庆紫庭。 凭晖璇极。 聪哲成于异禀。 岐嶷得乎自然。 锡壤制名。 浸被先朝之遇。 胜衣进拜。 早承长乐之颜。 昨朕缵图。 叙亲锡命。 已侈殿邦之寄。 用安盘石之宗。 属卜秋霜之辰。 涓严世室之享。 有华邦典。 申衍井封。 兹示沉恩。 并为异数。 于戏。 汉优帝子。 宠以茅土之封。 唐厚天伦。 比乎羽翼之辅。 往承宠渥。 益介寿康。 皇弟俣加恩制元祐元年明堂门下。 朕祗遹旧章。 肇称吉礼。 奉罍真馆。 所以感格于高灵。 奠玉合宫。 所以仪刑于前烈。 咨访儒术。 包举艺文。 眷言介弟之贤。 宜被宠章之拜。 某承华霄极。 托秀天渊。 庄重见于夙成。 聪哲由于自得。 黼衮赤舄。 早膺成国之封。 鸾旂雕戈。 参秉元戎之寄。 属福禄之来下。 惟庆赐以遂行。 宪汉庭左戚之文。 广周室尚亲之泽。 申颁多邑。 用强本宗。 于戏。 骍骍角弓。 雅以刺怨。 振振麟趾。 风以咏歌。 往服徽章。 益延茂祉。 皇弟偲加恩制元祐元年明堂门下。 朕罹国多艰。 绍帝明命。 祈年拜况。 所以格三神之欢。 推父比天。 将以教诸侯之孝。 特下告庭之命。 进褒同气之贤。 某气函清明。 性包岐嶷。 閟宫锡羡。 齿长信诸孙之游。 朱芾承荣。 有先朝少子之爱。 向图夹辅。 已预疏封。 锡之上宰之章。 宠以元戎之寄。 今缘禋祀。 复示褒嘉。 侈鲁侯之土田。 强周邦之屏翰。 于戏。 出则衔恤。 方深何怙之悲。 烝也无戎。 宜厚孔怀之爱。 往承神贶。 益介寿祺。 皇弟佖加恩制元祐元年明堂门下。 朕祇遹燕谋。 初绍天统。 爰卜肃霜之旦。 躬修陟配之祠。 度九尺之筵。 钦拜上神之贶。 进三牲之食。 肆扬文考之功。 乃眷同生。 宜班褒典。 某出神明之胄。 承帝祉之光。 既寝既兴。 亶有占梦之吉。 克岐克嶷。 卓有成人之风。 向临定其号名。 已差量于功次。 属缉肇禋之典。 兼隆睦族之恩。 衍以爰田。 陪之真赋。 以昭异数。 以协慈怀。 于戏。 汉策三王。 因以胜衣而锡位。 唐褒十节。 不待出合而启封。 往承神厘。 益遐寿祉。 皇弟似加恩制元祐元年明堂门下。 朕宪章往古。 缉熙旷仪。 燕及皇天。 仿玉带上图之制。 率见昭考。 隆永徽专配之文。 申锡命书。 褒优同产。 某性函聪哲。 气亶中和。 锡羡璇源。 鬯荷乾坤之施。 启封珠襁。 寖承日月之光。 属履秋霜之辰。 大修世室之享。 诞敷庆泽。 遍奖近亲。 宜遹旧章。 进荒多邑。 以强屏翰。 以侈龙光。 于戏。 合礼文以事鬼神。 敢言能飨。 归脤膰而亲兄弟。 兹曰大公。 往承闳休。 益茂尔禄。 皇叔扬王颢改封徐王制元祐三年八月己卯周分玉以致邦。 乃亲于叔。 汉裂疆而疏爵。 其大者王。 矧予帝族之尊。 维尔宗藩之长。 进褒大国。 敷告广朝。 皇叔、永兴凤翔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兼凤翔牧、上柱国、扬王颢。 地维茂亲。 属为诸父。 夙宏胆略。 望推赵郡之光。 恩重礼尊。 世慕东平之比。 贤人之德亲久。 天下之义阅多。 内强辅于本根。 身兼履于将相。 间于两社。 位在三分。 优萧侯而勿名。 益鲁地以示广。 江湖吴越。 亦既保于南疆。 海岱淮徐。 其克乂于东土。 盖名隆者封愈大。 而能至者数弥加。 于戏。 明帝始终。 有如沛献之法度。 成王左右。 无若周公之勤劳。 庶几于今。 不愧于古。 厥服朕命。 惟肩乃心。 可特授依前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兼凤翔牧、赐赞拜不名、充永兴凤翔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改封徐王。 勋食邑实封如故。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皇弟佶加恩制元祐四年明堂门下。 朕惟成王尚幼。 而绍文武任姒之业。 时其诸弟之贵。 则有邗晋应韩之封。 皆克保邦。 以辅王室。 今予仲叔之众。 咸训祖考之谋。 方宗祀于天人。 以陟配于上帝。 礼成弗越。 孝思无穷。 爰因降福之多。 以均同气之盛。 皇弟、镇宁军节度、澶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澶州诸军事、澶州刺史、上柱国、遂宁郡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一千九百户某。 资性之粹。 克孝于家。 典学之初。 弗烦于傅。 观其师礼之意。 既有成人之才。 受册苴茅。 已赐盟于如砺。 备仪出合。 终有赖于维城。 朕方推神之休。 布泽于下。 岂兹贵介之弟。 而有或遗。 宜增多户之封。 并衍真封之赐。 于戏。 富而知稼穑之事。 则富可保。 贵而知君臣之节。 则贵可全。 授爵既全于四方。 推恩岂后于群辟。 祗服明训。 其永有词。 可特授依前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澶州诸军事、澶州刺史遂宁郡王、充镇宁军节度。 澶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勋如故。 皇弟似加恩制门下。 朕明发而兴。 有怀文武之烈。 孝爱之广。 施及兄弟之亲。 兹择季秋之良。 躬展总侑之祀。 升章烈考。 昭配昊天。 执币以前。 忾然如在。 念遗意之所属。 顾同气之当先。 皇弟、集庆军节度。 亳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亳州诸军事、亳州刺史、上柱国、普宁郡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似。 幼有岐嶷之姿。 长见肃雍之美。 克勤朝夕。 既已无违于家。 日亲诗书。 知其有志于学。 爵分茅土之贵。 任兼将相之荣。 身能处之不骄。 人亦期之可久。 宜益旧封之广。 仍加真食之多。 于戏。 显宗之于东平。 下腰腹之诏。 明皇之于隆庆。 叹羽翼之诗。 朕既无间于伯仲之间。 尔亦无忘于孝友之行。 外以事国。 内以显亲。 可特授依前云云。 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勋如故。 皇弟偲加恩制门下。 古者教成于家。 治定于国。 九族既睦。 万邦咸和。 今予季弟之亲。 未遑就傅之礼。 追先帝眷怀之深意。 推东朝鞠育之异恩。 锡命之隆。 可后于众。 皇弟、武成军节度、滑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检校太尉、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上柱国、祁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偲。 生而惇大。 长则惠和。 气亶清明。 有室家君王之喜。 心怀恂达。 知师保教训之方。 乃者择季秋之良。 终宗祀之礼。 事天所以报本。 严父所以显亲。 罄海<宀禹>之人。 孰非付托之重。 念天伦之戚。 永怀顾属之隆。 宜因庆赐之行。 并衍封食之锡。 于戏。 父兄皆万乘之富。 岂其患贫。 爵禄既五等之尊。 贵于能降。 罔恃得之之易。 当念守之之艰。 满而惧倾。 高则不坠。 可依前云云。 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如故。 皇弟祁国公偲开府仪同三司制元祐八年六月己未宝玉展亲。 爱莫先于兄弟。 车服彰德。 命用锡于公侯。 朕稽古大猷。 监先成宪。 推恩同气。 孚号在廷。 皇弟、武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祁国公偲。 禀庆仙源。 承华宝萼。 孝悌得于天性。 聪哲见于夙成。 均爱东朝。 方胜衣而趋拜。 请肄外傅。 已敬业而乐群。 是用仍秩上公。 视仪三事。 以重本支之势。 俾兼将相之荣。 因右辅之节旄。 加爰田之井赋。 于戏。 亲之欲贵。 虽有国之旧章。 位不期骄。 乃先王之明训。 尔其务学时敏。 作德日休。 知稼穑之艰难。 永思克俭。 守富贵于长久。 自牧以谦。 尚有令闻。 对兹嘉命。 可特授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 除皇叔颢守太师改封冀王加恩制门下。 周尊公旦。 倚为四辅之师。 汉重王苍。 位处三公之上。 及我仁祖。 加礼荆王。 顾惟冲人。 敢后叔父。 诞敷明训。 播告治廷。 皇叔、永兴凤翔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兼凤翔牧、上柱国、徐王、食邑一万四千五百户、食实封四千九百户、赐诏书不名颢。 禀训英皇。 同气神考。 仁义根于天性。 孝友冠于人伦。 昔在先朝。 蚤膺异数。 迨宣后九年之政。 无爱子一毫之私。 追惟崇庆之功。 罔极昊天之报。 方毕太宫之祔飨。 莫先尊属之褒嘉。 是用登拜师垣。 仍联使节。 彻彼徐土。 受兹冀方。 内奖皇家。 外绥侯服。 进陪多赋。 衍食真封。 于戏。 并建亲王。 实为社稷之卫。 益强藩屏。 用承祖考之休。 膺典册之光。 介寿祺之祉。 式昭令德。 无愧前人。 可。 皇弟佖加恩制绍圣二年九月明堂门下。 朕稽用上仪。 载称嘉飨。 率见昭考。 靡胜怵惕之怀。 亲兹同生。 肆有褒康之福。 其孚大号。 以诏备官。 皇弟、山南东道节度、襄州管内观察处置桥道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襄州诸军事、襄州刺史、上柱国、大宁郡王、食邑八千户、食实封二千五百户佖。 席庆休明。 受姿肤敏。 亲之欲贵。 蚤疏大国之荣。 粲然有文。 已有成人之度。 既自勤于学殖。 方有赖于宗强。 爰修毖祀之文。 式广因亲之爱。 畴其采邑。 衍此真封。 恩非予私。 神亦尔祉。 于戏。 非彝勿用。 康叔所以屏周。 大雅不群。 河间所以藩汉。 往钦时命。 尚远乃猷。 可。 皇弟俣加恩制同上门下。 朕灵承大神。 陟配昭考。 相祀仪而蒇事。 皆以和来。 推惠术以及人。 必繇近始。 皇弟、定安军节度、定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上柱国、咸宁郡王、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二千三百户俣。 禀柔嘉之令则。 席蕃衍之多祥。 幼闻诗礼之言。 故能若性。 躬践孝恭之行。 是谓因心。 虽未列外朝之班。 而已疏王爵之贵。 若时熙典。 获祐皇天。 永念维城之宗。 式蕃归脤之福。 因其旧履。 陪厥新封。 受祉既多。 承休无斁。 于戏。 振振以厚。 麟趾所以咏歌。 骍骍其翩。 角弓所以怨刺。 予既隆于惇叙。 汝其励于操修。 克尽乃心。 永绥厥位。 可。 皇弟似加恩制同上门下。 朕大飨季秋。 昭配神考。 肃恭盛礼。 蠲洁孝思。 当屏息以周旋。 如躬闻于謦欬。 顾惟同气。 益感深思。 方沛茂恩。 必先诸弟。 式敷大号。 以告治廷。 皇弟、集庆军节度、亳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亳州诸军事、亳州刺史、上柱国、普宁郡王、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二千三百户似。 分派天潢。 育材帝武。 出神明之胄。 固岐嶷之夙成。 蹈训诲之规。 宜聪明之浚发。 蚤膺封爵。 方励操修。 属当熙事之成。 宜被宠章之渥。 载疏户赋。 并衍真封。 于戏。 习以为常。 戒之在早。 仁人之于其弟。 固止尚恩。 君子之于立身。 是惟秉礼。 益茂矜毖。 永底寿康。 可。 皇弟佶加恩制同上门下。 朕祗事合宫。 肃见昭考。 仰视榱桷。 俯瞰豆笾。 忾然如存。 中心摧咽。 推之同气。 其如慕思。 方庆泽之流行。 宜褒嘉之首及。 皇弟、镇宁军节度、澶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澶州诸军事、澶州刺史、上柱国、遂宁郡王、食邑八千户、食实封二千五百户佶。 受材惇大。 毓德粹和。 秉遗训于先朝。 自成令器。 迩师儒于朱邸。 方事通经。 蚤锡王封。 始开郡邸。 肃祗庆典。 载衍户封。 用侈恩荣。 匪私近密。 于戏。 祀膰之锡。 考礼意于周邦。 磐石之宗。 本大封于汉室。 益恭宠数。 永弼丕平。 可。 皇弟偲加恩制同上门下。 朕祗率臣工。 载称宗祀。 百礼既至。 以见神明之交。 万福攸同。 宜先兄弟之爱。 疏荣有典。 出命于朝。 皇弟、武成军节度、滑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上柱国、祁国公、食邑五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九百户偲。 生而顺祥。 迪是猷训。 在宗载考。 蚤疏大国之封。 就学愈明。 日广多闻之益。 既懋饬躬之志。 庶几成德之风。 方因明禋。 与民大庆。 肆推优宠。 以协师言。 申衍本封。 载陪采邑。 用广惇宗之爱。 宜昭驭贵之公。 于戏。 岂无他人。 莫如同气之戚。 无作匪德。 用永承家之休。 往服朕言。 尚鸿尔庆。 可。 皇叔颢加恩制同上门下。 朕祗循典礼。 莫重于亲祠。 缵绍庆基。 益敦于孝治。 爰用季秋之月。 肃临布政之宫。 交举上仪。 大颁庆赐。 惟予仲父。 敢后宠章。 涓日之良。 敷廷以告。 皇叔、永兴凤翔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兼凤翔牧、上柱国、冀王、食邑一万五千二百户、食实封五千二百户、赐诏书不名颢。 粹和义肃。 惇大方严。 蹈信履仁。 惟先王坟典之习。 制节谨度。 阅天下义理之多。 昔友悌于先朝。 每推异数。 洎秉德以陪朕。 愈恪彝仪。 益隆体貌之崇。 其安步趋之节。 敦陪户赋。 衍食真封。 于戏。 德爵尊三。 更茂强高之齿。 亲贤莫二。 允膺进律之文。 顺履考祥。 用休终誉。 可。 除皇叔冀王颢特授依前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充淮南荆南节度使进封楚王加食邑实封勋如故制绍圣二年十月十八日门下。 施有所隆。 惟竭情可以论报。 诚之既至。 非及物不足为仪。 朕祗遹诒谋。 寅恭御历。 荷崇庆之佑。 功孰大于九年。 奉徽音之容。 教式刑于四海。 巍乎莫或名其德。 惕然何所谕其思。 眷予叔父之贤。 志切亲闱之慕。 岂无异数。 可致此怀。 诹日考良。 告廷敷命。 皇叔、永兴凤翔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兼凤翔牧、上柱国、冀王、食邑一万九千五百户、食实封五千五百户、赐入朝不趋、诏书不名颢。 宅心冲毖。 行己孝恭。 久承训于慈仁。 每禔身于法度。 以师垣一品之贵。 兼雍州两镇之崇。 爵列真王。 赐推重礼。 而造次不闻于踰矩。 傍徨有见于缠哀。 奄及祥除。 肆加典册。 宜易冀方之号。 特赐楚国之封。 申衍赋田。 增荣守牧。 于戏。 王风被化。 已高麟趾之时。 舆地相图。 莫如鹑尾之分。 衮衣绣裳。 聊以藩其饰。 路车乘马。 适足昭其文。 惟河间大雅之心。 有东平为善之乐。 其安宠禄。 永介寿康。 可。 皇弟佶两镇封端王制绍圣三年三月辛亥建贤立德。 内以惇兄弟之亲。 班爵序朝。 外以正君臣之分。 推恩同气。 申命大廷。 皇弟、镇宁军节度、澶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澶州诸军事、澶州刺史、上柱国、遂宁郡王、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二千八百户佶。 席休显之祥。 迪中和之性。 克己而不诎于贵。 砺行而不危于高。 朱芾斯皇。 早兆室家之庆。 介圭入觐。 将严表著之趋。 永惟燕翼之贻谋。 是笃友恭之大义。 莫远具尔。 有崇禁邸之开。 备言燕私。 尚迩慈闱之问。 畴其爵邑。 建尔国家。 画东吴之大邦。 宠之两组。 裂南海之奥壤。 胙以真王。 盖有天下者恩之隆。 而为人长者义之尽。 于戏。 毋作匪德。 毋用匪彝。 其尚肩于乃心。 以克绥于燕誉。 往服朕命。 永孚于休。 可特授依前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苏州润州诸军事、苏州润州刺史、充平江镇江等军节度、苏州润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进封端王、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皇弟佖两镇封申王制朕统承圣绪。 念立爱以惟亲。 祗遹先猷。 在因心而广孝。 眷言同气。 将列外朝。 孚告庶工。 诞扬休命。 皇弟、山南东道节度、襄州管内观察处置桥道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襄州诸军事、襄州刺史、上柱国、大宁郡王、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二千八百户佖。 为国懿戚。 受天美才。 德既茂于间平。 地实亲于鲁卫。 在宗载考。 是当志学之年。 率礼不愆。 早著成人之度。 序贤班爵。 齿逮奉朝。 开国建家。 义当出合。 永念燕谋之锡。 岂胜孝友之情。 胙茅社于大邦。 留邸第于中禁。 外以隆强干之辅。 内以叙本支之恩。 兼两镇之节旄。 备三公之衮绣。 启开元之观。 相辉棣鄂之华。 承长乐之颜。 未远彩衣之戏。 于戏。 在昔周家之盛。 有若申伯之贤。 诗雅所歌。 方册具在。 用图居于兹土。 无专美于前人。 尚远乃猷。 往绥厥位。 可特授依前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 持节陈州邓州刺史、充镇安武胜等军节度、陈州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进封申王、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仍并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发布时间:2025-11-18 21:31:38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