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十四 内容: 皇太后二听政真宗丧服臣寮请皇太后处分军国事表不许批答览表具之。 衅祸自天。 先帝厌代。 攀号殒越。 触地无容。 虽理命之行。 已闻诞告。 而机务之重。 岂暇亲临。 遽览露章。 愿遵遗旨。 言念忠恪。 徒增叹嘉。 所请宜不许。 第二表不许批答览表具之。 先帝升遐。 率土号慕。 况在寡德。 岂任哀摧。 眷惟辅弼之贤。 咸膺顾托之重。 夙宵勤瘁。 中外谧清。 而荐上封章。 恳陈末命。 愿从听览。 实所未遑。 省阅再三。 愧叹无已。 所请宜不许。 第三表许批答览表具之。 先圣贻谋。 嗣君缵历。 缅惟辅佐。 属任忠贤。 乃眷眇躬。 曷任机务。 而疏封三上。 中外一辞。 俾预政经。 仰遵遗训。 昌言无极。 申谕不遑。 斯用勉从。 良增愧恧。 所请宜许。 皇太后降军国政事进入文字手书乾兴元年二月癸亥中书门下牒枢密院。 今月二十四日准皇太后手书。 赐丁谓以下。 近以衅罚所钟。 攀号罔极。 上赖邦家积德。 皇帝嗣徽。 中外一心。 永隆基构。 先皇帝以母子之爱。 有异常伦。 所以遗制之中。 权令处分军国事。 勉遵遗命。 不敢固辞。 然事体之间。 宜从允当。 自今已后。 中书枢密院军国政事进呈皇帝后。 并只令依常式进入文书印画。 在内庭亦不妨与皇帝子细看览商议。 或事有未便。 即当与皇帝宣召中书枢密院详议。 如中书枢密院有事关机要。 须至奏覆。 即许请对。 当与皇帝非时召对。 即不必预定奏事日限。 盖念先朝理命。 务合至公。 其于文武大臣。 内外百辟。 推诚委任。 断在不疑。 缅料忠贤。 各怀恩义。 必能尽节。 以佐昌朝。 顾予菲躬。 得守常典。 兴言及此。 五内伤摧。 故兹示谕。 咸使知悉。 宰臣等请皇太后五日一次坐朝不许批答乾兴元年二月览表具之。 昨者猥蒙遗制。 俾预政经。 勉用率循。 良增愧恧。 以大邦之累盛。 加四海之同文。 其在事机。 不无繁委。 每于宫掖。 详览奏封。 得与嗣君。 预伸谋议。 适观抗疏。 备述昌言。 期徇良规。 亲临便殿。 载与嘉话。 诚所未遑。 庶叶至怀。 且仍旧式。 所请宜不许。 第二表不许批答七月二十七日览表具之。 宝绪方隆。 茂规咸在。 每于宫壶。 详阅政经。 必循诒燕之谋。 庶叶讲求之式。 荐观奏牍。 恳冀亲临。 诚所未遑。 但增多尚。 所请宜不许。 第三表许批答七月二十三日览表具之。 昨膺付托之重。 领机务之繁。 眷乃嗣君。 助其为治。 顾惟寡昧。 靡克遑宁。 日月不居。 俄更素律。 夙宵自励。 无爽大猷。 而卿等屡上封章。 备陈恳悃。 以为小大之政。 必在于亲临。 承弼之言。 免烦于中覆。 庶遵先旨。 亦叶前规。 坚确不回。 忠恪斯见。 勉从勤请。 良用愧怀。 所请宜许。 宰臣等上皇帝乞皇太后五日一次坐朝表允批答乾兴元年七月省表具之。 昨者先帝登遐。 冲人缵服。 仰承遗命。 诞告群方。 允赖母仪。 兼总军国。 上缘慈训。 过执劳谦。 久未遵行。 实增哀惧。 卿等克当大任。 祗率圣言。 恳拜封章。 备陈谠议。 已蒙告谕。 勉徇勤诚。 嘉与忠贤。 同此欣庆。 所请宜允。 真宗大祥后皇太后赐宰臣等手书天圣二年二月癸酉皇穹降祸。 先帝上升。 日月靡留。 祥祭云毕。 百身莫赎。 五内已摧。 言及于兹。 号殒无诉。 所幸三边彻警。 五谷丰登。 此皆上灵垂休。 及宗庙储祉。 贤能尽力。 中外协心所致也。 载念天下至广。 万务至繁。 吾以受先圣顾托之深。 皇帝春秋之富。 助成治道。 用乂苍黔。 期见抱孙之欢。 永遂含饴之乐。 如马邓流芳册书。 此吾之志也。 更赖三事庶尹。 百工群司。 勉悉厥心。 同底于道。 皇太后权同听政制嘉祐元年四月己卯朕承大行之遗命。 嗣列圣之丕基。 践祚之初。 衔哀罔极。 遂罹疾恙。 未获痊和。 而机政之繁。 裁决或壅。 皇太后母仪天下。 子育朕躬。 辅佐先朝。 练达庶务。 因请同于听览。 蒙曲赐于矜从。 俾缓忧勤。 冀速康复。 将来听政日。 请皇太后权同处分。 皇太后第一次付中书门下还政书嘉祐八年四月十六日辰时。 降到御宝劄子令撰。 当日未时却于通进司进入。 不曾降出。 吾奉先帝之制。 托嗣君之孤。 当莅祚之初辰。 结念亲之永慕。 茕然在疚。 浩弗能支。 因露言于禁中。 请同政于天下。 重以猝遭家难。 俯徇群情。 维庙社之储灵。 复乾祗之荐祉。 皇躬加裕。 邦统有归。 宜遵还辟之文。 以副承祧之望。 矧祖宗之有成宪。 辅弼之有嘉谋。 勉用持循。 释吾忧负。 今来皇帝已遂康复。 更不同听政事。 故兹示谕。 当体此怀。 付中书门下。 皇太后第二次付中书门下还政书治平元年五月十一日未时。 通进司降到御宝劄子令撰。 当夜三更却于通进司进入。 日者昊天不吊。 先帝上宾。 遽扬末命之言。 乃结未亡之痛。 而皇帝践阼之始。 衔哀过情。 忽传诏于外庭。 请预闻于庶政。 载念承邦之重。 累申还辟之文。 皇衷未回。 群、听犹郁。 顾人子之诚虽至。 然国家之事靡安。 况日听治朝。 躬发神明之断。 出驰禁跸。 众闻舆马之音。 百姓莫不交欣。 三灵以之荐祉。 吾尝视前史之戒。 思累圣之图。 将退饬于母仪。 庸进强于君德。 从容房闼。 不□□□□权同政事。 候皇帝康复日如旧。 今岁两曾降手书还政。 辅臣等并于皇帝御前纳下。 今日圣躬已安好。 其军国事更不同处分。 故兹示谕。 宜体至怀。 付中书门下。 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诏元丰八年二月乙未朕膺昊穹之眷命。 缵列圣之丕图。 夙夜精勤。 兴居爽豫。 永惟四海之广。 虑壅万微之繁。 皇太后德盛母仪。 道隆坤载。 圣性聪哲。 达于几深。 仰叩慈仁。 许同听断。 庶专调护。 早遂康和。 应军国事。 并皇太后权同处分。 候康复日依旧。 皇太后手书付三省吾德薄。 不敢上同明肃、宣仁。 而远戒前代称制终身之失。 自同听断。 夙夜靡遑。 不欲候□□殿殡礼毕。 遂即退处。 皇帝圣孝。 坚请再三。 仍以山陵事重为言。 故兹黾勉。 有愧于心。 止俟将来神主祔庙。 便遵此制。 吾意已决。 可令中外闻知。 皇太后手书付三省元符三年六月癸亥吾权同听断。 本非吾志。 艰难之初。 欲止不敢。 黾勉于兹。 日计一日。 苟可得已。 宜不待时。 乃者皇帝以大行山陵事重为请。 故候祔庙礼毕。 即遂退处。 今皇帝圣智日跻。 万务益习。 仁明睿断。 裁决中理。 海隅苍生。 咸被德泽。 吾用慰心。 顾复何虑。 况山陵营奉就绪。 引发有期。 或不知止。 则岂不蹈古人所戒。 而失复子明辟之义哉。 可不俟祔庙。 止俟灵驾发引。 罢同听断。 布告中外。 咸使闻知。 皇太后罢同听断诏元符三年七月丙寅朕奉皇太后手书。 可不候祔庙。 止俟灵驾发引。 罢同听断。 朕以眇身。 获承大宝。 实赖皇太后仁圣。 敉宁万邦。 遽奉玉音。 靡遑安处。 涕泣拜请。 至于累旬。 虽盛德徽猷。 度越今古。 顾惟不类。 惧弗克胜。 圣志莫回。 未知攸济。 勉遵慈训。 深惕于怀。 布告中外。 咸使闻知。 皇太后罢同听断德音元符三年七月癸酉门下。 朕奉承圣绪。 追述先猷。 仰恃母仪。 共安天下。 皇太后深诫称制终身之失。 确遵复子明辟之言。 荐降手书。 期罢同政。 超今冠古。 夐不可俦。 遗大投艰。 惧弗克任。 既莫回于圣志。 思有显于慈亲。 永惟此心。 未知攸称。 岂特用三牲之养。 固当奉四海之欢。 用伸锡于涣恩。 俾益孚于慈德。 应四京诸道云云。 于戏。 宥过无大。 式于九围。 立爱惟亲。 加于百姓。 咨尔中外。 咸体朕怀。 礼仪建万安宫奏咸平二年中书门下上言。 圣人之德。 莫大于尊亲。 帝母之尊。 备存于典制。 皇太后辅佐先帝。 母仪万邦。 虽极尊之称。 已光于坤德。 而异宫之义。 未叶于礼文。 谨按汉制。 皇太后称长乐宫。 又按唐史。 穆宗郭太后。 居兴庆宫。 号兴庆太后。 恭宗王太后。 居义安宫。 号义安太后。 武宗萧太后。 居积庆宫。 号积庆太后。 今皇太后宫室之制。 有所未备。 岂可使六宫瞻仰。 俯同家人之仪。 三朝庆贺。 犹阙奉觞之地。 臣等不胜大愿。 伏请命有司为皇太后建宫立名。 以称陛下奉养慈颜。 孝治天下之意。 诏曰可。 仍上宫名曰万安。 命妇见皇太后仪式诏礼仪院劄子奏。 准遗制。 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 今参详内外命妇。 今后凡遇入内见皇太后。 欲望内中别设客殿延见。 除长公主并亲王夫人已上。 许殿上起居。 其余亲族命妇。 并依班次序立于殿下起居。 仍于宫庭量地之宜。 内外命妇各设幕次。 不得取便于内中交杂往还。 其班序次第。 及殿庭收接文字。 亦乞专委自来合属职掌之人。 依此编排管勾。 其命妇或有陈乞表状。 便于当职人处通下。 即不得辄自将表状升殿唐突。 务要整肃。 如有违犯。 并须具事由。 奏取圣旨指挥。 及乞下入内内侍省。 内东门晓示。 各令知委。 并下南宫、北宅、并诸宅院勾当使臣等。 依此取进止。 已降敕命依奏。 宜令入内内侍省遍行指挥。 并劄付内东门司晓示。 天安殿发皇太后册诏天圣二年九月甲午朕奉膺眷命。 获守宗祊。 期德洽于民心。 在孝治于天下。 恭惟皇太后祗膺遗训。 总览鸿机。 邦国用康。 品物咸乂。 将举泰坛之类。 宜尊册宝之名。 躬率群僚。 式扬盛烈。 比览攸司之草具。 乃于便殿以陈仪。 情礼未安。 臣庶何仰。 宜临正宁。 恭上徽称。 将来朕以天安殿发册于文德殿上。 皇太后受册于崇政殿。 尊崇皇太后仪范诏治平元年五月顷以嗣承大统。 方执初丧。 过自摧伤。 遂婴疾恙。 皇太后尊居母道。 时遘家艰。 悯予哀荒。 俯徇诚请。 勉同听览。 用适权宜。 赖保护之勤劬。 获清明而康复。 恭惟坤德之至静。 实厌事机之久烦。 殆此弥年。 荐承谋诲。 顾寔烦于庶政。 难重浼于睿慈。 然而方国多虞。 则能济天下之务。 惟时无事。 亦宜享天下之安。 先民有言。 无德不报。 虽日奉三牲之养。 未足尽于欢心。 而刑于四海之风。 必务先于孝治。 惟是事亲之礼。 盖存有国之规。 当极尊崇。 以称朕意。 应合行仪范等。 令中书门下密院参详以闻。 尊崇皇太后典礼诏朕祗膺宝图。 夙赖慈荫。 方决策艰难之际。 实先定于睿谟。 及临朝恭默之初。 复仰烦于懿政。 虽明智之自得。 避成功而不居。 亟下手书。 退安房闼。 岂惟前世母后之罕及。 抑亦自古圣贤之所难。 至仁大恩。 盛德钜美。 无物以称。 非言可宣。 朕日至寝门。 躬修子道。 殚四海之备养。 得万国之欢心。 夫惟有天下之功。 固享天下之报。 兴言典礼。 未及尊崇。 肆命辅臣。 裁度彝制。 上以彰母仪之盛。 下以广孝治之风。 颁之有司。 昭示永世。 皇太后出入仪卫。 恭依礼部太常寺增定。 余依治平元年五月十七日慈圣光献皇后故事施行。 违豫皇太后不豫降死罪已下赦咸平六年十二月戊寅门下。 朕自诞膺骏命。 嗣守鸿图。 翼翼小心。 兢兢驭朽。 寤寐求理。 六载于兹。 致<宀禹>县之底宁。 赖祖宗之垂贶。 而皇太后适当寒冱。 偶爽康和。 朕躬侍起居。 亲调药饵。 精勤备至。 请祷弥多。 而未获痊平。 颇深忧惕。 祈上元之福祐。 宜大赉于寰区。 可赦天下。 云云于戏。 旷荡之恩。 爰敷于遐迩。 恳祷之至。 冀获于感通。 用慰虔诚。 以臻繁祉。 皇太后寝疾赦天下普度僧尼制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朕膺列圣之鸿图。 抚万方之亿众。 逖守前王之格训。 内承哲后之深慈。 夷忧交欢。 昆虫遂性。 皇太后受先帝之定保。 佑冲人之向明。 仗台辅之协谋。 御宸闱而听政。 而旰吴靡暇。 忧劳所侵。 发于腠理之微。 浸成寒暑之疾。 朕仰禀懿诲。 恭侍睟颜。 日至寝门。 亲尝药剂。 遍询于良苦攻治。 并走乎上下神祗。 稍获安和。 更资护助。 且念寰海至广。 休戚殊途。 犯法冒令者多。 迁善远罪者寡。 以至婴离者未解。 向隅者可伤。 或尚隶遐陬。 或未离谪籍。 将以涣散幽冤之志。 介延丕祉之祥。 非大施旷荡之恩。 何以召和平之气。 且复以植福之趣。 能仁所宗。 特推雨露之荣。 广度苾蒭之侣。 并发乎朕志。 上奉乎母仪。 心虔切而弗遑。 泽滂沲而曷恡。 夫圣职教化。 天鉴诚明。 允期精意之获申。 所冀维祺之来顾。 可大赦天下。 云云于戏。 惟孝者德之本。 将以悦千里之人。 作解者吉之苻。 于以济□□之象。 期尔百官之同志。 共祝万寿之无疆。 粤乃具僚。 宜体兹意。 皇太后不豫德音门下。 朕以眇躬。 获承大宝。 祗□慈训。 克济艰难。 皇太后久积忧勤。 寖兴疾疹。 虽晨夕左右。 亲侍药石。 殆逾旬浃。 未获康和。 宜推及物之恩。 益介万年之福。 应四京诸道。 云云于戏。 致四海之养。 方思竭于□□。 膺万寿之祺。 盍导迎于和气。 冀图休应。 昭格善祥。 遗令遗诰昭宪皇太后遗令生死者人之常道。 脩短者天之定数。 考终为福。 其又奚悲。 予年过六旬。 比多衰病。 家国之故。 忧劳积念。 自春及夏。 风气频作。 针石备至。 有加无瘳。 将尽天年。 宜申理命。 皇帝天资仁孝。 亲侍医药。 衣不解带。 涉于数旬。 重念军国事繁。 人神所托。 勉思远大。 无过哀毁。 予瞑目之后。 宜以宗社为心。 更赖群臣。 共与开释。 皇帝成服。 三日听政。 以日易月。 一依旧制。 在京文武臣僚。 十三日而除。 诸司长官以上。 近臣列校。 朝晡临于宫庭。 其余职官临于宫门外。 诸道州府长吏以下三日释服。 军人百姓。 不用缟素。 沿边州府。 不得举哀。 释服之后。 勿禁作乐。 园陵制度。 务从俭省。 勉从予志。 勿用烦劳。 皇太后遗诰景德元年四月内外文武臣僚等。 日月运行。 春秋代谢。 人生定分。 天道难知。 予自去冬。 婴兹疾疢。 百药无效。 四体积羸。 有加无瘳。 迫于大限。 宜申治命。 用示所怀。 皇帝至孝至仁。 克勤克俭。 躬亲侍奉。 旦夕煎调。 忧积于容。 衣不解带。 然而天位至重。 君临事繁。 必思军国之大纲。 无执庭闱之近礼。 所宜自勉。 弗用过哀。 更赖股肱近臣。 共为开释。 皇帝成服之后。 三日听政。 服纪以日易月。 一依旧制。 在京文武群臣。 十三日而除。 文武百寮诸司官长及近臣观察使已上临于宫庭。 自余职官临于宫门外。 诸路官吏以下三日释服。 军民不用缟素。 沿边不得举哀制服。 释服之后。 勿禁作乐。 园陵制度。 务在省俭。 勉从予志。 勿事烦劳。 皇太后遗诰明道二年三月乙未吾受遗先朝。 保助今圣。 绵历十载。 忧勤一心。 以南面之母仪。 承天下之荣养。 皇帝深于孝爱。 济以睿明。 吾得以罄竭所怀。 翊怀庶务。 凉暄所薄。 腠理失和。 皇帝药必亲尝。 衣不解带。 而吾大期之迫。 积疾无瘳。 以耆暮之年。 见升平之运。 获从先帝。 宁魄九原。 质于常情。 夫复何恨。 皇太妃与吾同事先帝。 并佑圣躬。 宜尊为皇太后。 皇帝听断朝政。 一依祖宗旧规。 如有军国大事。 与皇太后内中裁制。 内外诸军将士。 并与特支。 在京文武臣僚。 并外处管事臣僚。 并与支赐。 皇帝宜念宗庙社稷之重。 毋过哀伤。 更赖股肱近臣。 共为宽释。 成服之后。 三日内听政。 服纪以日易月。 在京文武官。 十三日而除。 诸司官长及近臣观察使以上临于宫庭。 其余临于宫门外。 诸道州府长吏以下三日释服。 军民不用缟素。 沿边不得举哀。 释服之后。 勿禁作乐。 园陵制度。 务遵俭省。 勉从吾志。 勿事烦劳。 皇太后遗诰建中靖国元年正月甲戌吾胄于相门。 作配神考。 逮事英祖。 母仪三朝。 惟社稷是忧。 惟臣民是恤。 积勤遘厉。 累月弗瘳。 皇帝天性诚孝。 夙宵左右。 衣不解带。 药必亲尝。 禳禬消除。 靡所不至。 间虽小愈。 卒至弥留。 然生必有终。 天地之道。 脩短之际。 亦数之常。 昨遭时艰。 亲决大策。 属以圣意勤请。 与闻政机。 曾未逾年。 遽复明辟。 既从容东朝。 以享天下之养。 而拥佑仁圣。 以为天下之福。 年垂耳顺。 往从裕陵之游。 静惟迺心。 尚复何憾。 皇帝以宗社大计为念。 无过哀伤。 更赖臣邻。 共与开释。 仍追尊故皇太妃为太后。 其典礼并依章懿皇后故事。 成服之后。 三日内听政。 服纪以日易月。 在京文武百官。 十三日而除。 诸司长官及近臣观察使以上临于宫庭。 其余临宫门外。 诸道州府长吏以下三日释服。 军民不用缟素。 缘边不得举哀。 释服之后。 勿禁作乐。 园陵制度。 务从俭省。 勉从吾志。 勿事烦劳。 余依慈圣光献皇后故事施行。 宋大诏令集卷第十五皇太后三谥议明宪皇太后谥议建隆二年六月乙卯臣闻谥所以知行。 号所以表功。 功大者播之无穷。 德厚者传之不朽。 惟诗人之咏。 本王化之基。 姜嫄发后稷之祥。 太姒兴武王之业。 祖宗之庆。 今古相沿。 恭惟大行皇太后沙麓储灵。 涂山孕粹。 恢张阴教。 表正人伦。 化行而九族惟和。 法正而六宫承式。 事光彤史。 美溢椒涂。 母仪方耀于庶邦。 仙驭遽闻于厌世。 袆衣褕翟。 即成原庙之游。 蜃辂龙輴。 将祔霸陵之寝。 葬期定谥。 斯曰旧章。 谨按谥法。 照临四方曰明。 圣善周达曰宪。 请上尊谥曰明宪皇太后。 诏曰。 恭依典礼。 元德皇太后谥议咸平元年正月己巳恭惟皇太后沙麓储祥。 河洲袭庆。 早服姆师之训。 茂扬邦媛之风。 言德具修。 图箴是宪。 爰被长秋之选。 克彰象服之宜。 志在进贤。 恩均逮下。 服浣濯而崇俭。 谨珩璜而慎仪。 协赞戚藩。 表正帷壶。 兆殊祥于申甲。 扬淑问于涂山。 庆奉天飞。 荣疏封邑。 主帝闱之阴教。 载女史之徽猷。 奄忽不停。 光仪永谢。 皇上由震宫而毓德。 升皇极以缵戎。 祗荷庆灵。 永怀顾复。 孝思罔极。 典册备陈。 稽文母之功。 早参于十乱。 遵帝喾之制。 夙正于四妃。 爰加长乐之称。 以报昊天之德。 易名斯在。 节惠可稽。 谨按谥法。 茂德丕缵曰元。 忠和淳淑曰德。 请上尊谥曰元德皇太后。 庄献明肃皇太后谥议臣闻生被大名者德之盛。 殁膺大谥者行之高。 顾善恶之敢私。 在古今而难废。 若乃帝母之节惠也。 议之于官府。 考之于朝廷。 书之于册宝。 读之于寝庙。 上之于梓宫。 藏之于金匮。 勒休垂世。 不亦重乎。 恭惟大行皇太后宅心静专。 敦厚敏惠。 被遇先帝。 正位中宫。 左右陈图史之言。 春秋奉苹藻之事。 岂惟内正于阃则。 抑亦外刑于国风。 历岁滋深。 流闻曷已。 及乎膺道扬之终命。 申燕翼之远谋。 协佑嗣皇。 交修一德。 爰临禁殿。 共对迩臣。 咨询贤能。 讲求机务。 仁泽布洽而百物遂。 圣烈昭施而三灵怀。 于是奉将嘉□。 □课太室。 于以申进养。 于以谢成功。 皇帝荷恩慈之极深。 恭□孝之□道。 因展成于大祀。 常再荐于徽称。 震诞纪辰。 会朝讲事。 未尝不躬陪秘幄。 祗率群臣。 祝万寿以称觞。 奏九韶之备乐。 兹诚尽天下之养。 极人道之尊。 至于问疾宫闱。 遍尝药石。 夜不遑寝。 昼不解衣。 覃恩宥于多方。 走禬禳于群望。 方循陔而竭力。 遽陟屺以缠哀。 乃命有司。 制旧典。 隆致丧之盛礼。 上表行之尊名。 谨按谥法。 履正志和曰庄。 聪明睿智曰献。 无幽不察曰明。 威德克就曰肃。 伏请上尊谥曰庄献明肃皇太后。 庄懿皇太后谥议伏以至恩大德。 欲报罔极。 时则有追册之命。 鸿名显号。 欲传无穷。 时则有诔谥之典。 故爱申而天下勤。 事顺而后王法。 念亲思孝。 庸可后乎。 伏惟追尊皇太后早事先帝。 久参内治。 躬履勤俭之度。 天资慈仁之性。 发殊祥于吉梦。 毓嗣圣于昌辰。 自玉几兴言。 龙輴戒御。 往奉园寝。 迄还宫闱。 顾礼节而莫逾。 贵远处而弗竞。 方列四妃之位。 未正三宫之名。 忽遘沉痾。 遽弃荣养。 帷<巾荒>尽饰。 既安殡于近原。 陵域载营。 将祔迁于新兆。 皇帝结寒泉之永慕。 释彤管之遗音。 爰命迩臣。 俾论节惠。 谨按谥法。 履正志和曰庄。 温柔圣善曰懿。 伏请上尊谥曰庄懿皇太后。 庄惠皇太后谥议名以宾实。 谥以考行。 古今之通义也。 矧极天子之孝。 致四海之养。 旌慈仁之烈。 答爱育之德。 不亦义之大乎。 伏惟保庆皇太后柔顺含章。 淑明成裕。 袭赤泉之遐胄。 流太姒之徽音。 维俭约之是敦。 维谦祗之是履。 宽而逮下。 动必得中。 外族无假借之私。 公室尽恩勤之意。 自家刑国。 表里肃然。 在昔永定登真。 实参付托之重。 大明继照。 每怀顾复之恩。 皇帝爰自缵承。 早从依怙。 是用追长乐之往制。 揭保庆之尊名。 亲倚之隆。 皇情斯厚。 方且怡神黄老。 比寿松乔。 弗虑弗图。 光灵倐閟。 因心追远。 有恻于上心。 考行易名。 式扬于坤范。 谨按谥法。 维德端严曰庄。 慈惠远识曰惠。 伏请上尊谥曰庄惠皇太后。 钦慈皇后谥议三月壬申宰臣韩忠彦。 率群臣请追尊皇太后谥号于太庙。 议曰。 臣恭以奉先追远。 天子尽于事亲。 表行易名。 圣人何以加孝。 仰稽成宪。 俯酌群言。 丕阐清芬。 永贻后世。 臣谨拜手稽首。 昧死上议。 臣闻道与世而升降。 礼制情而节文。 自周之兴。 始行纪谥之法。 逮汉而降。 方有追册之仪。 历代莫不共由。 先王未之或改。 载简编而弗泯。 升郊庙以无惭。 孝子慈孙。 岂贵三牲之养。 丰功盛德。 永冀万年之观。 于皇治朝。 顺考旧典。 抚隆平之休运。 怀顾复之深恩。 载恻渊衷。 式钦承于先训。 爰崇显号。 庸昭示于至公。 以诏无穷。 以垂不朽。 洪惟神考。 克绍宝图。 有虞舜之风。 以厘二女。 有文王之化。 以刑四方。 修明阃仪。 登进邦媛。 是生圣子。 来应昌辰。 伏惟皇太后令质粹和。 懿姿淑茂。 恭俭成于所性。 柔嘉得于自然。 动容周旋。 默中珩璜之节。 夙夜儆戒。 肆观图史之规。 替隆教于紫庭。 蔼芳声于彤管。 尊敬阿保之训。 被服浣濯之衣。 缵女工而不违。 化妇道以无斁。 雝穆而敦逮下之惠。 信顺以体资生之仁。 形梦日之嘉祥。 协祠禖之终吉。 允昌国祚。 诞育圣躬。 贻社稷无疆之休。 慰华夷胥徯之望。 永裕之仙游忽远。 仪坤之正位未隆。 舟藏壑以密移。 驹过隙而难驻。 天长地久。 结遗恨以何穷。 日往月来。 想徽音而莫睹。 皇帝绍膺骏命。 嗣守庆基。 极孺慕以奚从。 感色养而弗及。 念之不见。 弥深陟屺之哀。 维以永伤。 更甚茹荼之苦。 臣敬遵故事。 纪遗芳而传史牒。 涓谷旦以告庙祧。 臣谨按谥法。 威仪悉备曰钦。 敬事节用曰钦。 一心均爱曰慈。 能以仁教曰慈。 皇太后体该众美。 性蕴先知。 名之可言。 乃其仿佛。 德之所被。 无以形容。 永对天地之休。 敬承祖宗之命。 恭上尊谥曰钦慈皇后。 礼毕。 列名奏上之。 奉敕。 恭依。 谥册元德皇太后谥册维咸平三年岁次庚子。 三月戊寅朔。 二十日丁酉。 孝子嗣皇帝臣某。 伏以孝莫大乎显亲。 德莫厚于追远。 生有懿范。 未正于尊称。 殁有徽章。 式光于幽壤。 易名考行。 斯为旧典。 仰承鞠育之重。 永怀霜露之叹。 敢叙罔极。 以明孝思。 恭惟皇太后德合先朝。 功存内治。 肃穆以奉上。 闲和以逮下。 珩璜中节。 车服有仪。 循法度以饬躬。 励慈俭以垂训。 辅佐之美。 流咏乎声诗。 婉淑之誉。 传芳于国史。 音容早谢。 日月云迈。 高禖之祀。 余庆发祥。 长乐之宫。 慈颜永隔。 藐是眇质。 绍隆宝图。 居万乘之尊。 有四海之富。 而劬劳莫报。 茹慕增感。 呜呼。 为天下母。 弗能享三牲之膳。 为天下君。 弗能奉一日之欢。 风树不止。 悠悠彼苍。 而况尧母之门。 巍然空在。 仪坤之庙。 阙而未立。 是用申明。 诏下有司。 务依故实。 式展情礼。 佥谓后妃之制。 简牍具存。 以子贵者春秋之明文。 加皇太者秦汉之故事。 所宜按周公之谥。 旌文母之贤。 远询仲子考宫之仪。 近取照成祔葬之礼。 玉衣象服。 备物如式。 九原可作。 保斯印绶。 百代不刊。 永光载籍。 谨遣摄太尉、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张齐贤。 奉玉册玉宝。 上尊谥曰元德皇太后。 伏惟神灵降格。 膺兹典礼。 上配圣考。 在天照临。 保佑冲人。 享国长久。 庙貌烝尝。 世世勿绝。 呜呼哀哉。 明德皇太后谥册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 八月癸丑朔。 十二日乙丑。 孝子嗣皇帝臣某。 谨再拜稽首上言。 伏以奉先追远。 人子之大猷。 考行易名。 格言之彝训。 仰怀顾复之重。 莫伸孺慕之心。 思极尊称。 以光懿范。 恭惟大行皇太后涂山协庆。 沙麓储祥。 配乾居尊。 俪日垂照。 而自佐佑先帝。 雍容内朝。 周旋合于声诗。 造次循于法度。 母仪万物。 二纪于兹。 九族用亲。 六宫是式。 猥以冲昧。 祗荷宗祧。 夤奉宝图。 继体宸极。 桥山送往。 常积于孝思。 长乐问安。 方荣于色养。 每尊清净之教。 敢忘黄老之言。 痛圣善之长违。 念风树以增感。 昊天罔极。 远日有期。 爰命有司。 畴咨故实。 节以一惠。 式扬盛烈。 今袆褕将秘。 龟筮同寅。 典礼具存。 明灵如在。 是用定议宗庙。 告谥几筵。 谨遣摄太尉、吏部侍郎、平章事毕士安。 奉册宝。 上尊谥曰明德皇太后。 伏惟神鉴昭格。 体兹至公。 配圣考以在天。 享鸿名于永世。 腾休简册。 茂扬耿光。 亿万斯年。 垂裕无极。 谨言。 庄献明肃皇太后谥册维明道二年岁次癸酉。 九月。 癸亥朔。 八日庚午。 哀子嗣皇帝臣某。 伏以致孝之本。 莫大于显亲。 敦化之方。 莫先于追远。 矧荷明辟之重。 刑四海之风。 追维鞠养之仁。 永怀孺慕之感。 不诔大行。 何以昭众听。 不镂显策。 何以信后来。 恭惟大行皇太后沙麓开祥。 涂山钟粹。 本静专以法地。 体柔明而配天。 动遵珩佩之仪。 言合图史之训。 以任姒之德。 助治于周家。 以阴马之贤。 翼隆于汉室。 而自受遗先帝。 称制从宜。 保佑菲躬。 尊临天<宀禹>。 风教被乎蛮貊。 仁泽及乎昆虫。 九庙展祠。 六宫承式。 焦劳一纪。 覆育万方。 兰殿问安。 适供于孝养。 椒涂沦景。 奄遘于内艰。 羽卫戒期。 至灵协吉。 用举追崇之礼。 式申顾复之恩。 爰诏有司。 俾刺容典。 乃铺景铄。 载扬淑声。 祗荐大名。 以应丕则。 谨遣摄太尉具官张士逊。 奉册宝。 上尊谥曰庄献明肃皇太后。 伏惟尊灵降格。 膺兹典礼。 幽赞丕祗。 对越鸿休。 庙祏烝尝。 永永无极。 庄懿皇太后谥册维明道二年岁次癸酉。 九月癸亥朔。 十三日乙亥。 孝子嗣皇帝臣某。 伏以奉先追远。 本孝治之笃终。 述行表功。 示礼章之荣后。 故生未盛其位。 则殁有尊其称。 仰惟慈覆之重。 早兴孺慕之感。 念报罔极。 式严追礼。 恭惟皇太后轩星储景。 层沙证期。 俪轨先朝。 协华椒掖。 行与道合。 位以德升。 动循珩佩之音。 居服保阿之训。 外履质约。 袿裳无文。 中存礼闲。 玩好不饰。 兰仪玉度。 六列以为表模。 椒问辉章。 四教于是领略。 天隆其祐。 神表惟祉。 载诞孤蒙。 属当统业。 积善有报。 垂裕无疆。 一纪于兹。 四方用乂。 方期顾复。 永奉恩严。 岂谓景命靡融。 忽宾霄极。 悠悠苍昊。 诚难堪哉。 况夫君临四海。 母托万邦。 而欢嘉未伸。 音旨俄隔。 劬劳永感。 终天曷穷。 顷虽荐号閟宫。 厝神净界。 礼分未称。 心焉如摧。 今园寝告成。 龟繇协吉。 时宰庶尹。 儒宗礼官。 考仪缃图。 探烈彤史。 咸以谓纪谥之法。 实自宗周。 追荣之典。 盖本炎汉。 敢稽往典。 虔易大名。 谨遣摄太尉具官张士逊。 奉宝册。 上尊谥曰庄懿皇太后。 伏惟明灵如在。 鸿典是膺。 上从圣真。 阴佑皇序。 祔飨清庙。 与邦家无穷。 庄惠皇太后谥册维景祐四年岁次丁丑。 正月甲戌朔。 十七日庚寅。 孝子嗣皇帝臣某言。 伏以敦仁厚爱。 抚育之恩深。 尊位大名。 推崇之礼备。 缅思慈己之重。 追述累行之节。 垂之徽册。 表乎公议。 恭惟保庆皇太后河汾遗胄。 岷蜀遥源。 早翊赞于先帝。 常参听于内治。 时修苹藻之事。 动鉴箴图之诫。 简狄佐喾。 象应四星。 女英嫔虞。 道存二典。 被文考之末命。 增皇太之尊称。 拥卫眇躬。 绍承丕祚。 阴教既洽。 孝享是承。 协恭母仪。 谒款世室。 副祎重翟。 服御以光。 璋瓒玉齍。 裸荐有序。 克成从献之义。 用达追养之心。 逮夫专侍瑶齐。 遂受琮镇。 避巨名之尊奉。 辞岁计之供须。 誉蔼紫闱。 音播彤史。 当锡神祉。 以均邦祚。 而昊穹不吊。 凶咎奄钟。 荷顾复之恩。 每怀欲报。 致踊哀之痛。 永感不忘。 亟下诏书。 咸告中外。 禁声乐。 加服纪。 所以申哀素也。 陈龙軿。 饰凤辒。 所以严备物也。 祔山兆。 升閟宫。 所以建陵庙也。 订宝谥。 勒金册。 所以昭德号也。 有司定论。 庶尹同辞。 皆谓严正齐恭之诚。 慈哲宽裕之范。 积实于既往。 流芳于将来。 谁曰不然。 斯为允矣。 谨遣摄太尉、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 奉册宝。 上尊谥曰庄惠皇太后。 伏惟庆灵垂鉴。 蕃数是膺。 归安仙园。 敷佐皇极。 歆岁时之常祀。 媲宗社而长存。 钦慈皇太后谥册维建中靖国元年岁次辛巳。 三月壬戌朔。 二十二日癸未。 孝子嗣皇帝臣某谨稽首再拜言曰。 臣闻慎终追远。 前圣之格言。 立爱惟亲。 先王之猷训。 维末小子。 未堪多难。 悼菲质之靡依。 痛慈颜之永隔。 有怀顾复。 曷报劬劳。 欲申终慕之情。 必尽钦崇之礼。 是诹谷旦。 敬上尊名。 恭惟追尊皇太后体道思齐。 含章履正。 柔嘉播乎德范。 温惠本乎天资。 中环佩之节。 动仪乎紫庭。 奉图史之规。 美溢乎彤管。 辅佐先帝。 诞生冲人。 爰自潜藩。 入缵大统。 天地神祗。 罔不祗协。 社稷宗庙。 咸以康宁。 推原庆灵。 自我圣母。 而上寿未究。 淑命弗融。 奄捐盛时。 浸阅华岁。 园寝在望。 音徽如存。 不待承东朝之颜。 不及享四海之养。 昊天罔极。 空勤报德之诚。 春露既濡。 深结怆心之感。 顾久稽于位号。 兹未慊于诚怀。 属慈德之上宾。 形于遗命。 惟章懿之故事。 具在有司。 是用镂玉牒之鸿休。 铺椒涂之懿铄。 聿严昭荐。 式慰孝思。 方将启在浚之灵宫。 祔维嵩之吉宅。 日先其远。 龟告厥犹。 役徒繁兴。 功绪丕作。 始因山而戒旦。 终复土以有期。 仗卫肃其前驱。 箫笳凄以徐引。 念之不见。 往宁体于皇堂。 忾然有闻。 旋升神于清祏。 于是群工庶尹。 博士诸儒。 考协前古之遗文。 讨论一代之成宪。 咸以谓谥者所以迹行。 号者所以表功。 义有受成。 名无浮实。 节惠之法。 厥惟旧哉。 其祗率于彝章。 用褒嘉于徽称。 谨遣摄太尉、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臣韩忠彦。 奉玉册玉宝。 上尊谥曰钦慈皇太后。 伏惟昭鉴在上。 膺兹钜典。 永锡祚裔。 垂裕家邦。 于万斯年。 配天无疆。 呜呼哀哉。 钦成皇太后谥册维崇宁元年岁次戊午。 某月朔。 某日甲子。 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曰。 夫谥者行之迹。 号者功之表。 历稽前代。 厥有成宪。 盖生而飞英声。 腾茂实。 既有以闻于一时。 殁而施尊名。 隆徽称。 又将以诏于万世。 况先朝淑哲。 奄忽大故。 方慎终追远。 恻怛震悼。 异宠彝章。 腆缛辉焕。 爰命有司。 若稽往制。 约以节惠。 庶几形容于万一也。 恭惟追尊皇太后柔嘉靖正。 体仁毓和。 昔在神考。 聪明睿智。 励精庶政。 教化雍穆。 德行陶渍。 关睢之风行。 家人之道正。 当是时。 皇太后赞熙内治。 协相椒阃。 寤寐思服。 夙夜警戒。 辅佐忧勤。 受祉上帝。 衍庆螽斯。 笃生哲宗。 涂山简狄。 丕耀并丽。 元丰之末。 裕陵上宾。 宣仁垂帘。 当是时。 皇太后妇职允修。 皇姑是尊。 崇庆慈德。 朝夕祗顺。 承颜问安。 孝恭匪懈。 拥佑天下之主。 有鞠育顾复之恩。 而不矜其功。 虽三亚坤元之位。 有舆服仪卫之宠。 而不自挟其贵。 谦冲静默。 得于诚性。 终始全粹。 无有间言。 绍圣之初。 哲庙亲政。 发焕睿断。 起废兴坏。 丕变治功。 宪度典章。 复还熙宁元丰之盛。 是时皇太后助绍隆之志。 有启迪赞道之益。 阴功隐德。 人所不知。 休烈盛美。 盖有不可得而名言者矣。 谓宜炽福禄。 昌寿考。 以长享西宫之养。 而为四海之所矜式。 遐龄未究。 淑命弗融。 因山有期。 龟筮既吉。 兹用博访于卿士。 受成于祖宗。 表行易名。 以惬舆议。 当神灵之心。 而诒不朽之传。 谨遣摄太尉某官。 奉册宝。 谥曰钦成皇太后。 光灵如存。 淑问不息。 膺兹钜典。 懋昭厥德。 对越清庙。 永无纪极。 呜呼哀哉。 发布时间:2025-11-18 20:46:27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