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十二 内容: 太皇太后下谥议慈圣光献谥议元丰二年十一月壬辰右臣伏奉敕命。 差撰大行太皇太后谥号文。 臣退而考按国朝故事。 祖宗诸后谥号皆二字。 惟章献明肃皇后以四字。 即具奏禀奉御宝批付臣曰。 先帝以宗子入继大统。 嗣位之初。 哀毁过度。 感疾逾年。 军国机务。 无所禀决。 人情恟惧。 神器震摇。 赖大行太皇太后聪明睿智。 权宜裁处。 于是中外妥定。 宗庙获安。 逮皇躬康宁。 匪由人言。 即诏复辟。 退飨东朝之养。 十有七年。 以慈为宝。 拊子育孙裕如也。 功德盛大。 振古无有。 今以四字为谥。 大惧未足形容万一。 姑循故事而已。 宜以四字定谥。 臣再拜稽首奉诏。 于是有司择日。 集百官于太庙。 以请大行太皇太后尊谥。 臣谨昧死上议。 窃推迹上世。 虞夏以前。 质胜文隐。 未有谥号。 以名配位。 死生同称。 降及于商。 虽有成汤之号。 而其传盖略。 无得而稽焉。 迨周公旦。 相武贻宪。 作为谥法。 以迹行表功。 实往名归。 大细相称。 而后百王遵之。 莫或废失。 故生有丰功盛德。 殁有大名显号。 于以发挥光烈。 垂耀后世。 盖其为法。 下不得诔上。 求诸典礼。 后之谥必请于庙。 所以质诸神明。 示天下以至诚大公之极。 非臣子之敢专也。 恭惟仁祖道侔乾坤。 德配尧禹。 天既启以太平至治之运。 乃作之合。 以助成关睢麟趾之化。 是以大行太皇太后应运挺生。 赋畀笃厚。 超绝今昔。 聪明睿智之性。 慈仁恭俭之行。 天成生知。 不习而至。 养德闺门。 则有窈窕之淑闻。 俪体宸极。 则有思齐之徽音。 辅佐君子。 朝夕忧勤。 有卷耳之志。 被服浣濯。 躬俭节用。 有葛覃之本。 爱均嫔庶。 有樛木之逮下。 化行隐远。 有兔罝之好德。 退抑戚属。 而饬之以恭谦。 惠哀鳏寡。 而振之以衣食。 教内修乎闱闼。 治外刑于邦家。 安止乎礼义之宫。 嬉息乎艺文之囿。 炜炜乎惟兹以论后妃之德。 固已极矣。 无以复加矣。 然犹未足以仿佛盛美万分之一也。 若乃嘉祐之末。 仁祖春秋既高。 皇嗣未立。 中外凛凛。 人怀不宁。 已而英宗入居东宫。 国本既建。 天下之心泰然。 虽仁祖圣断不惑。 早定大计。 实由大行太皇太后先知达识。 力赞以成。 及英宗即位之初。 哀毁成疾。 于是权宜听政。 庙社以安。 亦既复辟。 退处东朝。 委远功名之隆。 优游妙道之域。 悟性命之理。 通死生之变。 不访乎崆峒而得治身之要。 不登乎姑射而知凝神之方。 盖正位宫闼垂五十载。 受遗两世。 母仪三朝。 渊默而无为。 飨四海之养者十有七年。 皇帝仁孝纯至。 恩义致隆。 咨务谈经。 问安视膳。 尊奉报称。 在礼无违。 今明诏之所发挥。 皆本诸至诚大公之极。 斯足以照映前古。 光辉无穷。 记曰。 文王无忧。 以其有王季为之父。 武王为之子也。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 仁祖以为夫。 英宗以为子。 皇帝以为孙。 圣神相承。 源深流远。 以此较彼。 文王为不足侔矣。 臣历观载籍之传。 任姒于周。 有内助之效。 而无闻于社稷之功。 马邓在汉。 有关政之勤。 而不知乎道德之奥。 犹且流声雅颂。 腾芳简编。 举以概今。 不其狭欤。 呜呼。 羲轩以前。 既不可得而考。 其可考者。 自三五以来。 后妃之美。 未有如大行太皇太后仁功圣德之盛。 昭天漏泉者也。 是宜为宋文母。 以诏于万世。 谨按谥法。 爱民好与曰慈。 能以仁教曰慈。 通达先知曰圣。 穷理尽性曰圣。 和宁百姓曰光。 格于上下曰光。 聪明睿智曰献。 博闻多能曰献。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包括众美。 以集大成。 神明之所顾歆。 天地之所合契。 宜以祖宗之命。 奉上尊谥曰慈圣光献。 宣仁圣烈谥议元祐八年十一月乙酉翰林学士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顾临奏奉诏。 以今月九日。 集官太庙。 请大行太皇太后谥。 曰宣仁圣烈皇后。 俾臣考谥撰议。 以备玉册易名之大典。 臣稽首再拜。 谨昧死上议。 洪惟大行太皇太后考高楚王。 武烈王之孙也。 妣镇国太夫人曹氏。 武惠韩王之孙也。 武惠事太祖太宗。 削平僣伪。 混一区宇。 有慈惠不杀之仁。 武烈事真宗。 有见危致命协策平难之义。 二人咸有大勋劳于太常。 兹所以发祥演庆。 诞降睿圣。 配英皇。 生神考。 保佑圣孙。 德备道隆。 巍巍乎其极三后之崇也。 方英皇龙蟠濮邸。 乃公姓承华履泰之时。 历数冥会。 天作之合。 夙夜相与稽求经训。 博观史氏历代之载。 乐将终身焉。 仁皇在御。 日月久。 春秋高。 天下之本未立。 眷求宗藩。 烛见潜隐。 试难皇子。 正命储宫。 嘉祐末年。 乃位天德。 配体俪极。 母仪四方。 夤事庆寿。 师其矩度。 忘崇高之奉。 弥以敦素为修身刑家之本。 其服御顾非弊极。 虽更历年纪。 未尝輙易以苟费天物。 敬以妇道风天下。 骏惠我慈圣之懿则。 克相英宗。 绍仁宗之休荣。 薄海内外。 罔不配天其泽。 迨英皇厌代。 神考继序。 崇庆宝慈。 敬致色养。 益怀谦抑。 以尊东朝。 清明内融。 仰稽天若。 超心道微。 泠然乎万物之表。 日绎旧学。 覃思前往。 增益其所自修。 元丰八年。 神宗寝疾。 请同听览。 俄鼎湖上仙。 玉几遗命。 拥保圣嗣。 出震继照。 共御延和。 制政四海。 安正明微。 不踰防范。 以至拜庆册礼。 上寿坤成。 率避临前朝。 以推隆乎先后。 监观前世后族之家。 怙势干政。 乱国殄家。 昏迷颠覆。 相踵而不戒者。 训饬厥家。 毋得妄祈恩宠。 以玷国章。 乃大出所奉。 营第合族。 阜其僦入。 毕给常养。 惇我亲仁。 以修正义。 有拟仲父。 践更有劳。 请擢置法从。 明喻非欲。 以戒开宠。 有以恩入官者实繁。 宜以时损。 首裁外家。 以申厥命。 妙选坤极。 咸属贤阀。 兴言满盈。 确乎不可。 肇自治平。 格于元祐。 历年踰世。 家无一人翱翔任事乎显要之路。 咸以抑畏退藏。 承教自励。 罔或一毫之私。 冒谒诸朝。 宾帝之后。 其内亲外戚。 左右侍御之臣。 惟朝夕论德流涕。 而无平时侥幸之虞。 考诗任姒。 徽音相承。 以隆周家。 而光绝乎后。 其治内有如此者。 体坤用乾。 妙乎其不为首。 研极论相。 以统百官。 代天器工。 分乂庶务。 未尝出聪明。 见适莫。 专智擅事。 或罹偏吝之累。 旷然凝然。 以仰厥成。 故当国大臣。 敬委任责。 咸得以程大猷。 申故实。 曲列详说。 周旋事情。 以承可否之命。 尤屏绝侧听。 峻防奸几。 付之庶谟。 大同乃绎。 增置谏员。 审求端士。 俾危言笃论。 不留下情。 畅乎上闻。 以疏壅塞之弊。 听受之际。 一以民为度。 民之所欲者行。 民之所否者已。 无所为而不与民同者。 故天下之民。 不能离而议也。 间或六气戾和。 三辰异轨。 则辍食忘寝。 反覆究省。 询过于朝。 引咎于己。 侧身咨嗟。 感动中外。 二帝三王之所以治天下不过乎是。 其治外有如此者。 履天下之利势。 运天下之利用。 不出闺闼。 九年之间。 无内外之难。 泰定纯终。 由古以来未之有也。 圣心曲妙。 不可形容。 窃用民言。 仿佛其迹。 尊贤在位。 使能在官。 贵老兴教。 哀穷恤隐。 省徭惜力。 薄赋厚生。 常武戢兵。 平法轻刑。 蠲藏惠民。 去吝濯俗。 愚夫愚妇。 咸孚大公。 夫是之谓宣。 饬严其在己。 恕裕其在人。 内无诸华。 外无四夷。 哀矜一视。 允怀如伤。 夫是之谓仁。 研几超睿。 迪顺佑神。 兢业言动。 奠而后发。 惟恐一物不当。 有忧乎上帝之心。 始卒一诚。 二配俱极。 夫是之谓圣。 政贵有常。 人惟求旧。 允厘百度。 以定众志。 倍其笃实。 披靡浮华。 纯素之风。 孚近浃远。 克相上帝。 宠绥四方。 诒谋燕翼。 丕承烈圣之鸿绪。 以固无疆之大业。 夫是之谓烈。 臣谨按谥法。 圣善周闻曰宣。 施而不私曰宣。 克己复礼曰仁。 功施于民曰仁。 穷理尽性曰圣。 裁成万物曰圣。 秉德遵业曰烈。 安民有功曰烈。 合是众美。 宜敬承乎祖宗之命。 光大其徽称。 以信无穷之传。 谨上尊谥曰宣仁圣烈皇后。 谥册慈圣光献谥册维元丰三年岁次庚申。 正月乙丑朔。 十四日戊寅。 孝孙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曰。 臣闻道本无形。 不可拟以称谓。 德合无疆。 不可规以封畛。 然自昔贤圣相继。 作民父母。 莫不稽行以立谥。 纪功而建号。 著在典册。 声于郊庙。 盖休烈盛美。 既有以冒于四海。 则隆名尊称。 必有以照于万世。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 实天祐宋。 诞生淑圣。 聪明渊静。 至性得于自然。 慈仁粹和。 懿范冠于往昔。 惟艺祖肇造区夏。 武惠之勋。 从享太室。 积德流庆。 用大集于后昆。 迺登中闱。 作配仁祖。 夙夜警戒。 逾三十年。 亿宁神人。 嘉靖内外。 翊赞圣治。 迄用有成。 深惟宗社之重。 援立先帝。 大策既定。 五谋协从。 谅闇之初。 哀疾弗豫。 勉同听决。 庸济艰难。 群情于是获安。 神器以之增重。 而进退以正。 劳谦有终。 迹不践于外庭。 岁甫期而复辟。 方且宅心道秘。 颐神物表。 享东朝之尊。 十有七年。 福浸黎元、而撝挹不居。 奉极天下。 而恭俭自牧。 较其全德远度。 休声茂实。 虽诗入所载。 任姒之美。 殆无以加。 汉氏以来。 马邓之列。 莫得而比伦矣。 顾惟冲菲。 获奉晨昬。 教诲抚存。 慈惠兼至。 间禀要务。 仰遵成规。 家用平康。 民以宁一。 庶蒙休祐。 永锡难老。 以伸小子欲报之志。 以慰万方欣戴之心。 不图邦衅上延。 奄弃崇极。 玉衣如在。 飈驾不旋。 痛色养之长违。 顾孺慕而何及。 考卜惟吉。 因山有期。 迺稽旧章。 □□惠。 □鸿名。 请于祖宗。 告于几筵。 谨遣摄太尉、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臣王圭。 奉宝册。 上尊谥曰慈圣光献皇后。 伏惟明□在天。 昭鉴于下。 膺兹典礼。 永配庙祏。 储祉锡羡。 光于无穷。 呜呼哀哉。 谨言。 宣仁圣烈谥册维元祐八年岁次癸酉。 十二月甲辰朔。 二十六日己巳。 孝孙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言曰。 臣闻圣人之兴。 默契天运。 昔真宗仁宗之际。 章献临御。 岁周一纪。 实能协和神人。 以靖国家。 逮我圣考。 蚤厌万国。 惟末小子。 未堪多难。 则亦圣祖母躬受其艰。 始终九年。 臣民以宁。 社稷以固。 欲报之德。 未获其所。 惟周人以讳事神。 以谥易名。 明诏圣德。 以示后嗣。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 实天生德。 作合皇祖。 无私如天。 博爱如地。 内自宫省之秘。 外薄华戎之广。 丕冒德泽。 以生以成。 昔在景德。 北人弗宾。 时则武烈参定大计。 师于澶渊。 克遂有功。 南北底定。 垂九十年。 民获养生送死。 功书鼎彝。 泽加于后。 及我仁祖。 将援宣考。 以奠天位。 亦惟慈圣。 实以从母。 先识潜德。 宜于室家。 施及朝廷。 元丰之末。 天地震烈。 疾方弥留。 群公卿士。 拱手相视。 罔知所措。 而大策中定。 与天为谋。 肆时冲人。 实主神器。 帷幄既施。 号令时叙。 稽于众庶。 庸一二老。 政无旧新以便民为先。 人无戚疏以守正为用。 故士耻奇衺。 民知向方。 耕田而食。 遂底于今。 雨旸小愆。 责躬菲食。 饥馑时告。 振廪辍漕。 忧世之心。 常若不及。 人赖其赐。 神享其诚。 熏然和平。 无大灾害。 间修咸平之政。 大弛逋责。 中外所释。 以千万计。 饥寒者得以衣食。 流散者得以安处。 歌舞之音。 流于四方。 辽人恃和。 时肆猾奸。 一闻信义。 敛然知畏。 迄无一言之争。 夏人恃远。 更出侵扰。 一被恩德。 屡叛仍屈。 卒为乞盟之计。 虽燕处于中壶。 实大赉于万邦。 究观设施。 莫见其眹。 惟约心以公。 自二王一主。 洎于外家。 均遇以法。 无侥幸之求。 处躬以俭。 自饮食服器。 至于宫室。 取足于用。 无华靡之饰。 虽履大位。 以天下养。 而岁月之奉。 子弟之荐。 犹视长乐之故。 是以贵戚近习。 相视而愧。 元臣耋老。 闻风而叹。 不言而化成。 不威而心服。 自三代汉唐。 一人而已。 若夫先后旧仪。 具在有司。 每自抑畏。 置而弗举。 受册之礼。 当在文德也。 而退即于崇政。 明堂之贺。 当在集英也。 而仪止于东闱。 将成宣光。 则原庙之说。 自处于治隆。 将损任子。 则族人之恩。 下比于列辟。 凡轻于约身。 重于违礼。 推之庶政。 盖有不可胜言者矣。 臣夙遭闵凶。 未习师保之训。 提携闵闵。 若农夫之望岁。 诱之以诗书之乐。 滋之以劝讲之良。 示之以听纳之宽。 导之以决断之明。 久而弗忘。 遂以成性。 方将率德以自广。 致养以尽诚。 而命之弗知。 哀恫邦国。 临朝悯然。 未知攸济。 易月之制。 既弗敢违。 因山之期。 兹复以告。 是用博访于卿士。 受命于祖宗。 惟德之至。 不可以名言。 而功之隆。 不可以数举。 敢因古人一惠之义。 益以累朝四谥之法。 庶以尽子孙之诚。 而慰海内之望。 谨遣摄太尉、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汲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三百户、食实封二千八百户臣吕大防。 奉册宝。 上尊谥曰宣仁圣烈太皇太后。 伏惟灵德在天。 令名垂世。 光配庙祏。 □于太史。 没而不忘。 永永无极。 呜呼哀哉。 谨言。 哀册慈圣光献哀册维元丰二年岁次己未。 十月丙申朔。 二十日乙卯。 慈圣光献太皇太后崩于庆寿宫之萃德殿。 旋殡于庆寿殿之西阶。 粤三年三月甲子朔。 十日癸酉迁座祔于永昭陵。 礼也。 燎映九关。 漏终五夜。 凄风吹以发音。 俨金根其趋骛。 孝孙嗣皇帝臣某。 痛悲远日之至。 擗踊终天之诀。 飞驭莫攀。 奠觞既彻。 迺诏迩臣。 追扬休烈。 其词曰。 猗欤太母。 遐矣鸿绪。 承派轩后。 启封邾子。 逮于武惠。 为宋方虎。 阴有善庆。 超汉援禹。 其在后昆。 笃生圣女。 瑞气天连。 玉毫众睹。 当炎精之四帝。 求母闱之内辅。 既作之合。 遂定厥祥。 占陋沙麓。 兆轻寿房。 正家阴顺。 载物坤方。 聪明睿智。 端一诚庄。 珩佩惟和。 练衣犹浣。 出阃无言。 脱簪有谏。 蚕织是亲。 图书是玩。 海赋圣学。 鸾飞神翰。 化自身先。 恩无私谒。 盛公族之麟趾。 微外家之金穴。 于穆英考。 入绍仁宗。 与子天下。 赞□禁中。 □□鼎之岌岌。 慰万国之禺禺。 皇躬未康。 勉亲机政。 明辟旋复。 避远权柄。 心契乎道。 权归乎正。 盛德若虚。 至仁斯静。 再副遗托。 克昌继嗣。 劳神乎遭变之始。 受养乎承平之际。 一人定省。 大务咨议。 每颜温而训笃。 何慈深而爱至。 造金仙之妙旨。 探柱史之微言。 抚赤绶之诸主。 弄文褓之曾孙。 斗维诞日之庆。 天囿嘉时之燕。 寿觞举而三宫乐。 宝舆动而九逵抃。 忽脱屣于紫房。 遽归神于清汉。 玉音绝兮窅何所及。 黼幄空兮漠无所见。 呜呼哀哉。 下诰之夕。 霜霰寒初。 祖庭之旦。 草木春余。 惊流景之过隙。 从吉占而启途。 去深殿兮背白日。 指新宫兮竁黄垆。 呜呼哀哉。 烟拂羽仗。 月低斗城。 出六衣于东闼。 转五路于西埛。 纷相趋兮侍卫。 恍如在兮平生。 呜呼哀哉。 马踯躅兮风萧散。 度巩原兮临洛岸。 近桥山之衣冠。 下银海之凫雁。 龙鉴收兮将就蚀。 剑户阖兮何时晨。 寝肃肃兮苍野。 帘阴阴兮绿尘。 拂晓风兮泣长御。 瞻暮柏兮悲宫臣。 圣孝执丧于三岁。 舆情结惨于八垠。 呜呼哀哉。 涂山嫔兮夏盛。 大任归兮周隆。 视今兮揆古。 轶德兮踰功。 彤管之纪。 但传于土苴。 白玉之镂。 恶足以形容。 严清庙之登配。 光亿载以无穷。 呜呼哀哉。 宣仁圣烈哀册维元祐八年岁次癸酉。 九月丙子朔。 四日己卯。 大行太皇太后崩于崇庆宫之寿康殿。 旋殡于崇庆殿之西阶。 有司奏谥曰宣仁圣烈。 粤明年二月癸卯朔。 七日己酉迁座祔于永厚陵。 礼也。 □□帟空。 神庭燎晻。 云似郤以复凝。 月虽辉而如惨。 孝孙嗣皇帝臣某。 临遣奠以兴哀。 瞻振容而永慕。 凤吟管以何悲。 龙挟輴而若驻。 羽卫罗阙。 神仪布路。 爰制近司。 纪陈圣度。 其词曰。 皇矣大宋。 宝命自天。 重明累圣。 跨功轶宣。 圣后在中。 契于坤乾。 校任比姒。 亦逾于前。 有系自姜。 源深积厚。 功熙我朝。 方虎是偶。 奄韩宅鲁。 益昌厥后。 月瑞日□。 是兴太母。 于铄太母。 躬义率仁。 居静犹地。 含和如春。 正素自禀。 聪明夙闻。 作合英祖。 齐昇并耀。 受养神考。 阴功善教。 体道不违。 唯德是傚。 元丰末命。 帝念惟辟。 听断勉同。 以补天隙。 拥佑神孙。 立民之极。 公以莅人。 俭惟化俗。 衣有大练。 奁无片玉。 房闼不出。 四海在目。 信义由中。 九夷思服。 如鉴不尘。 如瑾不缁。 三事大夫。 正直是咨。 宗藩外戚。 渗漉惠慈。 人爵王官。 虽卑不私。 庙谒靡行。 外朝靡践。 池籞靡临。 唯政是勉。 服御靡更。 唯德是善。 庸示万方。 为则为典。 左右皇躬。 日就月将。 动有坛宇。 居由范防。 造次于是。 寖隆且昌。 如天清明。 霁日之光。 治化方成。 忧劳亦至。 外若平居。 中潜遘疠。 坤轴斡以夜摧。 月轮翩而晓坠。 曾大化之靡怛。 尚斯民之为意。 呜呼哀哉。 珠箔低垂兮云雾犹隔。 繐帐仿佛兮炉烟未消。 想仙驭以何适。 谢人寰而已遥。 万乘号恸。 哀缠九霄。 千官缟素。 雨泣东朝。 呜呼哀哉。 人与神兮变何速。 秋复春兮时已徂。 牺盈兮未忘于平昔。 綍动兮难留于须臾。 翼八翣以为卫。 陈六衣而起涂。 呜呼哀哉。 野苍茫兮人渐远。 仗徘徊兮天欲晚。 溯洛涧兮嗟备物之如在。 逾巩岸兮知神游之不返。 山川已兆于真宅。 松柏犹疑于故苑。 呜呼哀哉。 玉晦龙蛰。 金藏鉴昏。 泉关掩夜。 宫闱泣晨。 车轨同兮虽来于万国。 宝座闭兮唯朝于百神。 鱼为炬以非日。 鴈长飞而不春。 呜呼哀哉。 成内则于三朝。 贻素风于千祀。 致理之勤兮今已往。 大道之公兮古如此。 何远其家以为国。 而忧其民之犹子。 宜大书而作册。 俾永光于宋史。 呜呼哀哉。 山陵太皇太后称山陵诏元丰二年十月戊午大行太皇太后辅佐仁宗皇帝。 援立先皇帝。 保翊朕躬。 获安宗庙社稷。 功德隆盛。 闻于四海。 垂及后世。 光辉无穷。 而天畀圣质。 今昔绝拟。 游心道域。 退托不居。 渊默宸闱。 福芘天下。 方图崇报。 未知攸为。 今遗命陵号。 于本朝旧制。 乃重有贬抑。 曷以茂对显烈。 慰塞中外之望乎。 可诏有司。 易园陵曰山陵。 余恭依遗诰施行。 易太后园陵作山陵诏元祐八年九月己卯太皇太后受遗称制。 保佑眇躬。 勤劳九年。 阜安四海。 大德未报。 奄弃东朝。 布宣末命。 中外悲怛。 永惟平日谦恭之至意。 每避先后临御之常仪。 逮此遗言。 止以园陵为号。 既非朕尊崇之本志。 又失臣下爱戴之诚心。 宜诏有司。 易园陵为山陵。 余恭依遗诰。 宋大诏令集卷第十三皇太后一尊立有司请上皇太后尊号奏建隆伏以王者立显亲之殿。 所以尊母仪。 开长乐之宫。 所以伸子道。 稽诸历代。 实有彝章。 伏惟□母南阳郡太夫人。 象叶阴灵。 功深厚载。 涂山助夏。 首冠于三王。 文武兴周。 名存乎十乱。 徽号未正。 阙孰甚焉。 谨按汉书曰。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 帝母曰皇太后。 皇帝陛下膺图资始。 孝治攸先。 宜彰坠燕之祥。 式表濯龙之贵。 伏请上尊号曰皇太后。 诏曰恭依典礼。 仍令所司。 候追册四亲庙毕。 择日备礼奉册。 尊皇太后制至道元年四月乙未王者膺顾托之重。 居宸极之尊。 稽考旧章。 宣明孝治。 用尊尊之义。 慰蒸蒸之心。 风化攸先。 莫尚于此。 顾惟眇质。 获嗣庆基。 仰奉慈颜。 敢忘前训。 洪惟大行皇后坤元表德。 壸范流芳。 辅佐先朝。 厥功斯茂。 俾陈典册。 式荐徽称。 谨上尊号曰皇太后。 追尊贤妃李氏为皇太后制至道元年十一月丙申朕获纂洪图。 仰怀慈训。 式遵茂典。 诞举徽章。 太宗皇帝贤妃李氏。 辅佐先朝。 发挥内则。 柔明之范。 图史传□。 顾惟凉薄之资。 敢忘劬劳之德。 追崇礼秩。 用慰孝思。 宜追上尊号为皇太后。 追尊李宸妃位号营奉园陵诏明道二年四月二十一日朕哀制之中。 未遑议政。 皇太后谓朕曰。 宸妃早事先帝。 尤为懿恭。 膺降诞之符。 守谦冲之德。 至于号位陵寝。 聿周禫祥。 归奉母仪。 克勤辅佑。 兴居合礼。 言动有常。 两播徽音。 九优彝典。 以贲慎终。 可追崇为皇太后。 故圣瑞皇太妃朱氏追尊为皇太后制崇宁元年二月十七日门下。 夫孝之至者其爱广。 报之厚者其礼隆。 朕遹骏皇图。 极思父念兄之感。 怆怀圣瑞。 尽饬终追远之情。 敷告治朝。 特尊显号。 故圣瑞皇太妃朱氏。 懿恭惟则。 柔惠且仁。 早衍庆于螽斯。 克相仪于椒掖。 辅佐昭考。 有警戒之道。 而无险诐私谒之心。 保佑泰陵。 助继述之功。 而遵柔懿慈俭之德。 仰徽音之逾茂。 嗟淑命之不融。 于戏。 妇顺谦冲。 生不及四海之崇养。 宠章华焕。 殁而加万世之鸿名。 惟哀慕之无穷。 用褒崇于罔极。 宜追尊为皇太后。 仍令所司备礼册命。 谕崇宁初奸臣损钦成旧仪诏大观三年二月五日朕惟钦成皇后辅佐神考。 淑慎懿恭。 诞育哲宗。 慈仁顾复。 尊为帝母。 十有五年。 就养宫闱。 阴利天下。 而崇宁之初。 奸臣用事。 饰终送往。 因陋就简。 妄骋私意。 悉损旧仪。 屡加诘问。 终莫遵承。 比阅典礼。 欲加是正。 而岁月遄迈。 既往莫追。 事违本怀。 情深惋恻。 咨尔在位。 体朕意焉。 尊号百官上皇太后尊号不许批答天圣二年七月甲辰吾顷在先朝。 实当内治。 虽极崇高之位。 常思抑损之风。 昨以嗣君。 始膺丕绪。 聿承遗诏。 协预政经。 赖宗祏之降祥。 复忠贤之戮力。 迄臻康乂。 肇举燔烟。 而鼎臣宗工。 庶尹多士。 遽形勤请。 愿上尊称。 念何德之克堪。 实以荣而为惧。 眷言列位。 宜察素怀。 皇太后降毋得上尊号手书天圣五年七月己未吾奉先朝之顾言。 保嗣圣之鸿业。 间临便殿。 同访远谋。 乃至寤寐不遑。 旰宵若厉。 而咎证屡见。 政化未孚。 将戒天正。 聿新郊报。 虑循旧典。 载上尊名。 宜告在廷。 当体吾意。 追尊李宸妃为皇太后制明道二年四月壬寅王者抚育黎元。 务恢要道。 盖孝笃于己则化之厚。 感发于心则报必隆。 有怀顾复之恩。 爰举尊崇之典。 故宸妃李氏。 辅佐先圣。 诞育眇躬。 空流彤管之音。 未正轩星之位。 是用顺稽旧典。 恭荐徽名。 庶申创慕之思。 以称劬劳之德。 宜追尊为皇太后。 仍令所司择日。 备礼册命。 皇太后号保庆诏景祐元年九月壬子皇太后顷在先朝。 久参内辅。 顾惟冲眇之质。 备承抚爱之恩。 自显受于尊名。 赖总临于中壸。 益彰谦懿。 思罄恭虔。 载钦保祐之慈。 式叶熙隆之庆。 聿崇称谓。 庶表光扬。 宜令宫禁上下。 此后并以保庆皇太后为称呼。 并置所居殿额。 咨尔宰弼。 当体至怀。 尊皇太后制嘉祐八年四月丙子王化之基。 所先者孝治。 邦典之重。 莫大乎尊亲。 言念眇躬。 获承圣绪。 况钦闻于顾命。 俾祗奉于母仪。 敢率旧章。 式陈显册。 大行皇帝皇后配德宸极。 比大坤维。 柔范蔼于宫闱。 徽音流乎天<宀禹>。 辅佐先帝。 肃雍罔违。 抚毓冲人。 爱慈至厚。 奉加徽称。 仰慰慈颜。 谨上尊号曰皇太后。 其合行册礼。 令有司检详典故以闻。 尊皇太后制治平四年正月己未圣人之制世驭俗也。 莫大乎孝治。 先王之正国安人也。 必先于礼经。 矧惟帝母之尊。 夙毗王国之化。 朕绍膺宝祚。 祗遹圣谟。 恭遵凭几之言。 深惟置器之重。 遵行典册。 仰奉徽名。 大行皇帝皇后柔范布于中宫。 阴教播于天下。 辅佐先帝。 贤德内修。 抚循朕躬。 慈训备至。 恭加懿号。 允迪先猷。 谨上尊号曰皇太后。 其合行册礼。 令有司检详典故以闻。 尊皇太后制元丰八年三月庚子王者之治国也。 莫重于礼文。 人子之事亲也。 莫先于孝敬。 矧正母仪之位。 实基王化之纲。 顾惟冲人。 祗绍大统。 奉爱同之遗训。 崇俪极之徽名。 申敕攸司。 答扬盛典。 大行皇帝皇后化刑四国。 被教六宫。 辅佐先朝。 秉齐明之德。 抚循菲质。 致均一之仁。 恭迪圣猷。 奉加美称。 可上尊号曰皇太后。 追尊陈太妃为皇太后制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十六日门下。 守位曰仁。 事亲者仁之实。 教民以孝。 因心者孝之先。 茕然眇躬。 幼失所恃。 有霜降露濡之感。 无昏定晨省之因。 隆祐深慈。 具言于遗训。 章懿盛典。 并列于有司。 明告治朝。 追荣显号。 故皇太妃陈氏。 柔仪慎靖。 淑德齐明。 标茂范于皇闱。 蔼徽音于彤史。 辅佐永祐。 肃雝内庭。 诞育冲人。 缵承大统。 彼苍不吊。 陟屺缠哀。 闻鸡犹想于问安。 吹棘徒增于陨涕。 既不能致四海之养。 衔恤无穷。 将何以报昊天之恩。 崇名为慰。 用广如存之敬。 以伸终慕之情。 宜追尊为皇太后。 瑞圣皇太妃追崇为皇太后诏崇庆元年正月十六日瑞圣皇太妃昔事神考。 柔懿顺恭。 无险诐私谒之心。 有警戒相成之道。 诞育哲庙。 飨养西宫。 助绍承继述之功。 遵慈俭保佑之德。 今云殂殒。 良用衋伤。 思父念兄。 礼宜隆厚。 特申郊报。 载上尊名。 宜告在廷。 当体吾意。 文武百寮再上表加上皇太后尊号不许批答天圣八年夫道以冲而为用。 易以谦而蒙福。 傥自矜大。 所不与焉。 吾获绍基图。 深惟抑畏。 盖勉遵于先托。 固无助于君明。 曩岁群臣吁言。 嗣皇内请。 膺受丕贶。 良非素怀。 今郊报有期。 国家常典。 众心输向。 复上美名。 且方隅敉宁。 运历隆治。 盖天地之储贶。 庙社之流祥。 惟帝丕承。 乃克臻此。 在吾菲德。 敢自为功。 矧有愧于前称。 谅难从于今议。 庶全撝挹之志。 免惭记注之传。 册文皇太后尊号玉册文维天圣二年岁次甲子。 十一月乙酉朔。 十三日丁酉。 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 恭以为天下之母者。 爱育之功博。 居域中之大者。 覆载之道均。 乃有饰盛礼以推崇。 因强名而丕显。 以恩则尊亲偕极。 以义则中外一辞。 表德垂鸿。 非可以报也。 况乎保宁丕绪。 抚览权纲。 格万宇之洽平。 副舆情之输戴。 式隆称号。 以播休铄。 伏维皇太后陛下聪明淑哲。 渊默懿恭。 袭御龙之遐源。 启曾沙之瑞命。 辅佐先圣。 辑睦藩房。 申翊宫朝。 叶敷阃教。 服图史之至诫。 慕黄老之微言。 乃正位承天。 居尊治内。 勤俭之化。 式于中闱。 和平之风。 被于四表。 王基允固。 睿问载融。 曩者号弓在辰。 仍几有命。 粤以大宝。 付于菲躬。 茕茕哀荒。 惧罔攸济。 实赖慈荫。 以援鸿图。 上奉顾托之明。 俯慰迩遐之望。 详录机务。 咨谋政经。 宪祖宗之旧章。 勖官师之凝绩。 本乎子物之惠。 济乃守成之业。 今蛮夷款附。 封宇靖安。 百度聿修。 六气时若。 肇禋肆类。 克展上仪。 享是休嘉。 率由保翼。 故得公卿庶尹。 藩岳守臣。 武旅戎酋。 缁黄耋艾。 咸谓周有思齐之□。 播于声歌。 汉有长乐之注。 垂于竹帛。 斟酌前训。 拟议盛猷。 允非鸿名。 莫扬盛烈。 绵代旷典。 自我而著。 犹且推美而弗省。 约己以至谦。 连袂叩阍。 露章五请。 臣得以因人之欲。 拜疏于内。 甫回冲虑。 乃徇公言。 夫含章履顺之谓应元。 诏训率下之谓崇德。 体仁所以膺寿藏之福。 宣慈所以隆圣善之懿。 不胜大愿。 谨与百寮士庶。 奉玉册琮宝。 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 伏惟懋叶欢心。 诞膺洪册。 承七庙之流祥。 受九昊之敷锡。 拥佑家邦。 祉祚无极。 臣某诚欢诚抃。 顿首顿首谨言。 明道二年皇太后尊号册文维明道二年岁次癸酉。 二月丁酉朔。 九日乙巳。 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 恭惟荷神器之重者。 必能充其道。 措天下于治者。 乃可享其尊。 虽复虔巩大猷。 抑畏先宪。 周藏功表。 迹隐言外。 至于体乾之健。 则四德随具。 法坤之顺。 则万物自光。 乃知圣人施尊名。 建显号。 有以答四海之望。 未始缺三神之欢。 况夫有亲之慈。 有国之典。 有亿众之勤请。 有冲人之奉承。 则鸿徽景铄。 揭无垠而耿千古。 不得为身专辞也。 伏惟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陛下。 徇齐懿淑。 钦明惇大。 覃葛表乎成德。 伣天禀乎睿姿。 内辅先帝。 布昭阴教。 柔风彷徉。 太和絪緼。 惟深以钩天下之志。 弥简而知天下之限。 及真庙凭几。 缀衣在廷。 导扬审训。 参录庶务。 时惟寡薄。 嗣膺宸统。 惧德弗类。 惟天难忱。 实繄宝慈。 佐佑丕业。 于是进耆哲。 黜憸壬。 鼓清风。 阜群品。 烝云以濡之。 揭日以照之。 回霜收电。 恤狱犴之苦。 金声玉振。 制条令之当。 不爱牲牷以裕于神。 不玩印钮以宠其勋。 好直而无翳谏。 育材而善多士。 浣衣训俭。 程书戒勤。 出入十年。 上下一德。 至乃师兵不试。 方陲无警。 一介之使。 朝服以至穹庐。 丈余之组。 驰轺而抚西夏。 荡然王德。 无思不服。 遂能内外有谧。 宪度具张。 俗祛奇衺。 民服敦庞。 箫勺之和。 极天而蟠于地。 义慈之爱。 浃肌而沦于髓。 拔其疠疵。 纳之仁寿。 百昌蕃芜。 而竞乎昏作。 三辰阳明。 而顺乎发敛。 使眇眇之质。 托王公之上。 无遗德。 无愆令。 重拥越成。 以缉熙于光明。 谅非谆诲。 畴克臻此。 曩以崖略上德。 形容丕称。 大功日新。 舆情未惬。 方今款谒庙祏。 祗见祖宗。 馨香升闻。 休嘉振动。 而廊庙文武。 相臣将臣。 卿尹师校。 家陪耆艾。 仙释之净众。 要荒之渠长。 蔼然咸造。 以义固争。 佥曰备物不膺。 无以贲天命。 群生不怀。 无以绥方国。 既即旧典、创新制。 则因而易行。 略小节、著大美。 唯称而后可。 切订茂实。 以增圣号。 陛下方复允恭克让。 劳谦终吉。 连襼五请。 始曰俞哉。 夫高明资始。 是之谓应元。 思睿周达。 是之谓齐圣。 鼓舞范围。 是之谓显功。 敷施化育。 是之谓崇德。 睦族济众。 是之谓慈仁。 祈年永思。 是之谓保寿。 臣不胜大愿。 谨遣摄太尉、籍田大礼使、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东平郡开国公、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二千八百户吕夷简。 奉玉册玉宝。 上尊号曰应元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伏惟钦受鸿册。 昭迪成功。 挹道观妙。 援天比崇。 迈任姒之遐武。 袭黄老之渊宗。 乂安鼎祚。 以摅无穷。 皇太后册文维治平二年岁次乙巳。 十一月丁巳朔。 十有六日壬申。 嗣皇帝臣某谨稽首再拜言曰。 臣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者。 非家至而日见也。 盖有要道焉。 推所以行于己者。 为天下率。 尽所以奉其亲者。 为天下先。 而四海靡然其承风矣。 洪惟有宋。 受命造邦。 百年四圣。 而小子获承之。 以继我仁考之遗休余烈。 方与群公卿士。 夙夜以思。 勉其不逮。 庶几如我仁考付畀之意。 以申罔极欲报之心。 此固栗栗祗惧。 不敢遑宁者也。 顾惟眇末之质。 提携鞠育。 慈仁咻呴。 至于有成。 自我圣母。 嗣位之始。 哀迷在疚。 而忧劳艰难。 一日万务。 叶和绥静。 保佑扶持。 功施邦家。 亦惟我圣母。 永惟至恩大德。 无物可称。 是用稽参典礼。 率吁群心。 合志一辞。 恳恳惓惓。 不胜大愿。 谨遣具官韩琦。 具官胡宿。 奉玉册金宝。 上尊号曰皇太后。 恭惟皇太后圣善明哲。 柔闲静专。 粤自正位中宫。 内助先帝。 阴礼修而教行。 俭德著而下化。 遂及万国。 先于正家。 逮夫玉几受遗。 遭时多难。 勉徇勤请。 权同听决。 而明识远虑。 动怀谦畏。 深鉴汉家母后之失。 讫不践于外朝。 及归政冲人。 合于易之进退不失其正之圣。 是惟全节钜美。 固已超出前古。 垂法后世。 宜乎盛烈播于声诗。 尊名光于典册。 惟末小子。 获奉温凊。 呜呼。 殚九州之富以为养。 未足尽于孝心。 享万寿之福而无疆。 期永承于慈训。 臣某诚欢诚抃。 稽首再拜谨言。 皇太后册文熙宁二年四月壬戌臣闻子亲生之。 而恩咻仁喣。 至于有成。 其义若天覆。 无有穷极。 矧眇躬所系。 以提以护。 乃至托王公之上。 而获承祖宗之余烈。 亲德所载。 不己极隆而愈重欤。 欲报之恳。 顾天下无物以称其大。 是用率吁众志。 顺稽典礼。 一辞欣合。 不胜至愿。 谨遣摄太尉、推忠协谋崇仁同德赞治守正保运亮节佐理翊戴功臣、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 管内观察处置桥道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检校太师、兼侍中、兼群牧制置使、行成都尹、上柱国、潞国公、食邑一万七千二百户、食实封六千七百户臣文彦博。 摄司徒、推忠佐理功臣、正奉大夫、行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柱国、南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赐紫金鱼袋臣赵抃。 奉玉册金宝。 上尊号曰皇太后。 恭惟皇太后静专柔明。 禀协坤体。 以承天之顺。 内助英考。 惇俭德以为阴教之冠。 而世莫不矜式。 杜私恩以保外家之贵。 而福□□畀之长享。 懿铄远虑。 高出前古。 肆小子缵服。 惟慈训是禀。 夙夜夤畏。 不敢坠继承之业。 比见上帝。 告成大礼。 仰惟我圣母保佑之力。 于戏。 养有九州之富。 而莫大之德。 不足报万一。 孝形四海之广。 而因心之笃。 不足见仿佛。 惟是尊名徽册。 合乎万寿之无疆。 予末小子永惟左右之是奉。 兹实惓惓之愿。 皇太后册文元祐臣闻鸿名显号。 尊一仪而后为大。 丰禄备养。 极四海而后为至。 夫惟厚德积载。 则极尊靡亢。 纯佑流泽。 则多福无疆。 爱敬尽于孝治。 情文达于礼本。 卓哉煌乎。 非甚盛德。 何以兼大名享至养哉。 本朝受命溥将。 隆化熙洽。 惟皇叶之昌炽。 由圣母之辅治。 阴教修而内化。 俭德怀于永图。 遐迩一体。 中外禔福。 迨于冲人。 纂承皇绪。 母仪崇训。 实赖慈宝。 坤元资生。 并及品物。 天地并贶。 华夏乐推。 率吁众心。 不胜大愿。 谨遣摄太尉臣安焘、摄司徒臣范纯仁。 奉玉册金宝。 上尊号曰皇太后。 恭惟皇太后秉德圣淑。 处躬静专。 徽音。 迈于三母。 柔范形于四表。 上当天心。 则纷纶葳蕤。 应诚之景贶。 下符民愿。 则讴歌鼓舞。 傒志之群甿。 各敬奉宝策。 光显隆祚。 岂特思齐咏诗。 纪宗周之尽美。 长乐注记。 述汉氏之懿铄。 然后膺受介福。 降格永平。 如川之方至。 如日之始升。 九功之德。 莫匪可歌。 万邦之民。 率由于变。 发布时间:2025-11-18 20:42:32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