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七 内容: 帝统七违豫康复微恙谕辅臣手诏天禧四年十二月乙亥朕觉微恙发动。 四体不得痊和。 每念太祖太宗创业艰难。 不敢懈怠。 忧劳积久。 成此疾疢。 太子虽至性天赋。 而年未及壮。 须文武大臣尽忠翊赞。 自今后。 有要切时政。 可召入内都知会议闻奏。 内廷有皇后辅佐。 庶无忧也。 康复诸道德音天禧五年正月十□日门下。 朕荷三宝之纯祐。 □二圣之宏基。 慈庇万方。 宠绥庶类。 博文轨而无外。 罄小大以咸宜。 备申昭报之诚。 允集来同之祉。 钦崇天道。 益励于寅恭。 敷畅国经。 务臻于嘉靖。 克固重熙之业。 聿恢至治之风。 而朕旰昃弥勤。 节宣微爽。 斋居涤虑。 简政怡神。 夙昔以□。 保宁如故。 属以芳春肇起。 品物□萌。 眷农事之方兴。 矧彝伦之式序。 兆人允殖。 六府交修。 体阴阳之和。 所期大顺。 □雷雨之动。 用洽至仁。 应三京及诸道云云于戏。 恭己向□。 既谐于有裕。 宣恩协庆。 良表于胥欢。 咨尔群伦。 当体予意。 元符三年不豫赦正月十日门下。 朕以夙兴御朝。 数冒寒气。 比婴腹疾。 未获痊平。 载念囹圄之间。 不无缧系之久。 宜推恩宥。 以格善祥。 嘉与含生。 用臻寿域。 于戏。 帝王之德。 莫大好生。 天地之心。 寔惟助顺。 冀导迎于和气。 永孚祐于不图。 咨尔多方。 咸知朕意。 康复德音政和元年□月十一日门下。 朕守积累之宏基。 抚盈□之景运。 深自抑畏。 靡怀宴安。 顾万物之得宜。 惧一夫之失所。 勤劳政治。 儆戒几微。 □爽节宣。 乃为祲沴。 旋日勿药。 涓辰御朝。 神荐康宁。 人胥庆悦。 丕共三灵之眷。 于昭九庙之休。 嘉应翕臻。 至和充塞。 惟纯佑命。 岂备福之敢专。 以浸黎民。 俾湛恩之溥及。 应四京云云于戏。 视履考祥。 永缉熙于纯嘏。 发号出令。 大敷锡于庶民。 咨尔多方。 体予至意。 内禅宣和传位诏宣和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朕以不德。 获奉宗庙。 赖天地之灵。 方内乂安。 二十有六年。 永惟累圣付托之重。 夙夜祇惧。 靡遑康宁。 迺忧勤感疾。 虑壅万机。 断自朕心。 以决大计。 皇太子桓。 聪明之质。 日就月将。 孝友温文。 闻于天下。 主鬯十载。 练达政经。 宜从春宫。 付以社稷。 天人之望。 非朕敢私。 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 凡军国庶务。 一听裁决。 予当以道君号退居旧宫。 予体道为心。 释此重负。 大器有托。 寔所欣然。 尚赖文武忠良。 同德协心。 永底于治。 遗制开宝遗制开宝九年十一月甲寅脩短有定期。 死生有冥数。 圣人达理。 古无所逃。 朕生长军戎。 勤劳邦国。 艰难险阻。 实备尝之。 定天下妖尘。 成域中大业。 而焦劳成疾。 弥留不瘳。 言念亲贤。 可付后事。 皇弟晋王某。 天钟睿哲。 神授英奇。 自列王蕃。 愈彰厚德。 授以神器。 时惟长君。 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丧制以日易月。 皇帝三日听政。 十三日小祥。 二十七日大祥。 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知州等。 并不得辄离任赴阙。 闻哀之日。 所在军府三日出临释服。 其余并委嗣君处分。 更赖将相协力。 中外同心。 共辅乃君。 永光丕祚。 至道遗制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朕闻两曜丽天。 不能逃亏昃之数。 四时成岁。 无以逾代谢之期。 知冥运之有终。 乃达人之大观。 朕以凉德。 君临万邦。 二纪于兹。 庶民咸乂。 爰从春首。 忧劳遘灾。 虽药石之载加。 奈沉绵而愈剧。 以至大渐。 弗寤弗兴。 皇太子克茂温文。 夙彰孝爱。 自处前星之位。 弥光主鬯之贤。 嗣守丕图。 必符昌运。 宜于柩前即皇帝位。 尔其任贤去邪。 克遵于往诰。 布德施惠。 深念于黎民。 更赖中外荩臣。 文武多士。 一心协佐。 共致雍熙。 诸军赏给。 并取嗣君处分。 丧纪以日易月。 山陵制度。 务从俭约。 应在外臣寮不得擅离治所。 只于本处举哀。 于戏。 有生必死。 品物之大端。 送往事居。 前哲之明训。 克慎洪业。 吾无恨焉。 乾兴遗诏门下。 朕嗣守丕基。 君临万寓。 惧德弗类。 侧身靡宁。 业业兢兢。 倐逾二纪。 幸赖天地之祐。 祖宗之灵。 符瑞荐臻。 边鄙不耸。 臻乎至治。 无让古先。 而寒暑外侵。 忧劳内积。 遘兹疾疢。 屡易炎凉。 虽博访良医。 遍走群望。 逮诸禳禬之法。 徒竭精格之诚。 弗获寤兴。 至于大渐。 皇太子某。 予之元子。 国之储君。 仁孝自天。 岐嶷成质。 爰自正名上嗣。 毓德春闱。 延企隽髦。 尊礼师傅。 动遵四术之教。 诞扬三善之称。 矧穹昊眷怀。 寰区系望。 付之神器。 式协至公。 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然念方在冲年。 适临庶务。 保兹皇绪。 属于母仪。 宜尊皇后为皇太后。 淑妃为皇太妃。 军国事权兼取皇太后处分。 必能祇荷庆灵。 奉若成宪。 抚重熙之运。 副率土之心。 更赖佑佐宗工。 文武列辟。 辅其不逮。 惟怀永图。 诸军赏给。 并取嗣君处分。 丧服以日易月。 山陵制度。 务从俭约。 在外群臣止于本处举哀。 不得擅离治所。 于戏。 修短之数。 岂物理之能逃。 付托之宜。 谅舆情之增慰。 咨尔中外。 体朕至怀。 主者施行。 嘉祐遗制朕荷国大统四十有二年。 尝惧菲凉。 不足以承祖宗之鸿烈。 然兵休民靖。 底于丕平。 顾朕何德以堪之。 乃自春已来。 积勤爽豫。 今至大渐。 恐不得负扆以见群臣。 皇子某。 以天性之爱。 朝夕寝门。 未始少懈。 况聪知明睿。 朕素有承嗣之托矣。 夫岂不顺天人之望哉。 可柩前即皇帝位。 皇后以坤仪之尊。 左右朕躬。 慈仁端顺。 闻于天下。 宜尊皇后为皇太后。 应诸军赏给。 并取嗣君处分。 丧服以日易月。 山陵制度。 务从俭约。 在外群臣止于本处举哀。 不得擅离治所。 成服三日而除。 应沿边州镇皆以金革从事。 不用举哀。 于戏。 死生之际。 惟圣为能达其归。 矧天之宝命。 不坠于我有邦。 更赖文武列辟。 辅其不逮。 朕何慊焉。 咨尔中外。 体予至怀。 主者施行。 治平遗制治平四年正月丁巳朕蒙先帝之遗休。 荷高穹之眷命。 获主大器。 于兹五年。 乐与群公。 讲求至治。 先身以俭。 冀臻四海之富康。 励志之勤。 未尝一日而暇逸。 而忧劳积虑。 疾恙踰时。 有加无瘳。 遂至大渐。 皇太子某。 睿哲之性。 天姿夙成。 储两之明。 人望攸瞩。 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皇后为皇太后。 诸军赏给。 取嗣君处分。 丧服以日易月。 山陵制度。 务从俭约。 在外群臣止于本处举哀。 不得擅离治所。 成服三日而除。 应沿边州镇皆以金革从事。 不用举哀。 于戏。 死生之理。 圣哲所同。 惟赖宗社之灵。 臣邻协德。 辅我元子。 永康王家。 咨尔多方。 当体予意。 元丰遗诏八年三月戊戌朕以菲凉。 奉承大统。 获事宗庙。 十有九年。 永惟万机。 靡敢暇佚。 赖天右序。 方内乂宁。 逮至首春。 偶至违豫。 病既益进。 遂尔弥留。 恐不复誓言。 以嗣兹志。 皇太子某。 温文日就。 睿智夙成。 仁厚孝恭。 发于天性。 人望攸属。 神器所归。 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然念方在冲年。 庶务至广。 保兹皇绪。 寔繄母仪。 皇太后圣哲渊深。 慈仁恻隐。 辅佐先帝。 拥佑朕躬。 识达几微。 闻于四海。 宜尊为太皇太后。 皇后为皇太后。 德妃朱氏为皇太妃。 应军国事。 并太皇太后权同处分。 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施行。 如向来典礼。 有所阙失。 命有司更加讨论。 诸军赏给。 并取嗣君处分。 丧服以日易月。 山陵制度。 务从俭约。 在外群臣止于本处举哀。 不得擅离治所。 成服三日而除。 应缘边州镇皆以金革从事。 不用举哀。 于戏。 惟生知死。 惟圣人能达其情。 托重受遗。 惟贤者能致其义。 尚赖左右辅弼。 文武官师。 同寅协恭。 永底至治。 元符遗制朕嗣守大业。 十有六年。 永惟付托之重。 夙夜祇惧。 靡敢遑宁。 赖天之休。 方内乂安。 蛮夷率服。 乃自故冬以来。 数冒大寒。 浸以成疾。 药石弗效。 遂至弥留。 恐不获嗣言。 以诏列位。 皇弟端王某。 先帝之子。 而朕之爱弟也。 仁孝恭俭。 闻于天下。 宜授神器。 以昭前人之光。 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皇太后、皇太妃、保佑朕躬。 恩德至厚。 凡在礼数。 其议所以增崇。 以称朕欲报无已之意。 方嗣君践祚之初。 应军国事。 请皇太后权同处分。 应诸军赏给。 并取嗣君处分。 丧服以日易月。 山陵制度。 务从俭约。 在外群臣止于本处举哀。 不得擅离治所。 成服三日而除。 应缘边州镇皆以金革从事。 不用举哀。 于戏。 死生之期。 理有必至。 宗社之奉。 其永无疆。 尚赖股肱近臣。 中外百辟。 协辅王室。 底绥万邦。 咨尔臣民。 咸体朕意。 谥议上太祖谥议朕以易名之典。 抑惟旧章。 所以昭著圣猷。 传示来世。 流芳垂裕。 永永无穷。 此百王不易之道也。 伏惟大行皇帝禀上圣之姿。 君至尊之位。 契三灵之眷命。 开万世之洪基。 应乎天而顺乎人。 声为律而身为度。 奄宅区宇十有七年。 以乃圣乃神之功。 守克勤克俭之德。 躬决庶务。 则日旰忘疲。 广览群书。 则宵分辍寐。 外诫畋游之乐。 内无耳目之娱。 揭进善之旌。 悬敢谏之鼓。 解衣推食。 悯战士之勤劳。 薄赋轻徭。 念农人之疾苦。 万古皇王之道。 平窥于掌握之中。 三方僣伪之君。 生致于阙廷之下。 威加四海。 德合二仪。 三辰顺而天道无差。 兆民康而年谷屡稔。 功已成矣。 理已定矣。 而犹小心恭己。 诘旦视朝。 既勤倦以劳神。 致寒暄而遘厉。 马归华岳。 方臻偃武之期。 龙去鼎湖。 遽促上仙之驾。 今虔遵旧典。 上易尊称。 谨案谥法。 道德应物曰英。 除乱静难曰武。 穷神知化曰圣。 经纬天地曰文。 阴阳不测曰神。 功成民用曰德。 若乃坐筹决胜。 训卒练兵。 复吴蜀之土疆。 吊交广之生聚。 畏天威者不召而至。 慕皇风者重译而来。 岂不谓之英武乎。 又若兴起学校。 搜访隐沦。 广延儒雅之徒。 乐闻俎豆之事。 明王圣帝。 靡不葺其祠宇。 名山大川。 靡不奉其禋祀。 岂不谓之圣文乎。 又若宸谋不测。 睿略遐敷。 先天而天不违。 作事而事无愆。 素功侔造化。 智识洞元微。 万灵归指顾之中。 六合入牢笼之内。 岂不谓之神德乎。 太者表极尊之称。 祖者彰开基之德。 洪惟清庙。 永配昊天。 伏请上大行皇帝尊谥为英武圣文神德皇帝。 庙号太祖。 太宗谥议臣闻明一合道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聪明文思。 行也。 尧舜禹汤。 谥也。 王者膺图受历。 应天顺人。 美盛德而试诸难。 腾英声而节一惠。 生有尊号。 终受大名。 垂诸简编。 如揭日月。 伏惟大行皇帝允恭克让。 豁达神武。 千年诞圣。 彤云紫气之祥。 五行钟秀。 日角龙颜之表。 纯孝因心。 奉宣祖而尊严父。 雍睦悌弟。 翊太祖而肇兴王。 始者姬室下衰。 梁王在位。 讴歌狱讼。 去周归宋。 至于出征。 帝亦言迈。 三灵改卜百姓与能。 陈桥有切谏之言。 京邑无敚攘之患。 市不易肆。 遂登皇极。 佐圣之功大也。 乃荒鲁邦。 乃建元侯。 内总熊罴。 肃清禁卫。 龙潜邸第。 晦九五之迹。 凤德尹京。 洽亿兆之心。 洎奄有四海。 为天下君。 大宝曰位。 其命惟新。 改元太平。 符守文之代。 于铄军政。 协下武之时。 应运之期至也。 蕞尔汾晋。 结援林胡。 逆节乱常。 两朝三纪。 劳人动众。 坚不可拔。 帝赫斯怒。 定议亲征。 矢石齐攻。 金汤不守。 折铁易于摧枯。 渠魁倐已衔璧。 与民更始。 惠如春阳。 本封晋王。 终定厥土。 受天之命光也。 漳泉入觐。 混同文轨。 杭越献地。 一统寰区。 无思不服。 无远弗届。 占城于阗之封。 大食宾同之国。 献琛奉贽。 岁无虚月。 白鹦紫鹊之异。 神麟丹凤之灵。 嘉禾连理。 史不绝书。 中孚之信及也。 经纬天地。 克定祸乱。 政之大者必躬亲之。 高台讲武。 临轩选士。 英儒赡文之鸿博。 骨腾肉飞之杰俊。 天下英雄。 落吾彀中。 升之峻级。 待以清华。 不数十年有登廊庙而定疆场者。 知臣之鉴精也。 幽有鬼神。 明有礼乐。 坠典聿脩。 无文咸秩。 五展南郊之仪。 一议东封之礼。 籍田劝农。 御楼肆赦。 释老之教。 崇奉为先。 名山大川。 灵迹胜境。 仁祠仙宇。 经之营之。 致恭之诚广也。 求贤审官。 化民成俗。 为政以德。 惟刑恤哉。 置详刑之曹。 下考课之令。 菅蒯不弃。 泾渭分流。 时无遗才。 吏皆守法。 兴废继绝。 矜孤赈寡。 视民如子。 使无蹈乎水旱。 思艰食为忧。 遐幽在念。 吁天无所。 增加使额。 勤恤人隐。 纳隍之言远也。 俯仰山谷。 详延隐沦。 修史氏之职。 改班秩之称。 著治化之书。 贞观之风也。 纪仙山之石。 开元之事也。 弧矢以威天下。 善射通神。 药石以救齐人。 仙方填委。 乐正雅颂。 无相夺伦。 幸太学以谈经。 召儒臣而侍读。 卑宫室、则斵雕为朴。 减尊称、则法天崇道。 开理检以登闻。 升便殿而崇政。 立储定社稷之本。 清心希天庭之妙。 治世之规备也。 在宥天下。 二十有二年。 王泽深矣。 机务详矣。 臣下之归尊至矣。 黎甿之受赐多矣。 越书契以无伦。 尽帝王之能事。 还淳反古。 如指诸掌。 泥金检玉。 方卜近期。 而鼎成龙至。 圣驾上仙。 万方缟素。 九成遏密。 下臣奉诏。 拟议徽烈。 丕扬耿光。 追惟古始。 巢燧之际。 载籍未备。 炎黄已还。 声明有章。 若乃兼商周之质文。 总汉唐之雄盛。 乃圣乃神。 乃武乃文。 叙全功与令德。 实映后而辉前也。 旁稽礼文。 恭案谥典。 应变无方。 不疾而速。 得不谓之神乎。 施为于民。 裁成万物。 得不谓之圣乎。 万邦为宪。 帝德广运。 得不谓之文乎。 保大定功。 奄有九域。 得不谓之武乎。 夫法太初前志。 谓太上立德。 以宗礼经。 有宗祀配天。 惟千龄应运之君。 为百代不迁之主。 请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庙号太宗。 发布时间:2025-11-18 20:24:59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