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十一章 弟子记 内容: 苏格拉底弟子綦众,其人有工,有商,有兵士,有处女,有文人,有伧夫,而以青年为尤多。 其性行亦有刚,有柔,有训谨,有放诞,有恬淡,有勇敢,有真率,而无不因其材性之所宜,各有所造就。 今举其尤著者数人,以著苏学之流派焉。 柏拉图(Plato)者,一名雅里大各(Aristocle),以纪元前四百二十九年(周考王十二年)生,形貌魁梧,善武事,故其师字之曰柏拉图。 柏拉图,华言骈胁也。 初擅诗歌,一见苏格拉底,尽弃旧学,从之十年。 苏死,柏为讼其冤,后遍游埃及意大利,归讲学于亚克特美园(Academy),独得苏氏真传。 苏学之有柏拉图,犹孔门之有颜渊也。 安得臣(Antisthenes)者,初居什匿克(Cynics)射圃,设帐授徒,号曰什匿克派。 及闻苏格拉底名,遂撤皋比,自请为弟子,又命其门人亦从学焉。 安得臣之学,主绝欲遗世,克己励行。 其初谒苏氏也,衣敝衣,有自矜色。 苏讽之曰:“吾自汝衣之破绽中,而窥见汝之虚伪矣。 ”安有弟子曰棣俄奇纳(Diogenes)尤狂诞,常白昼携灯,徘徊于市,谓遍觅雅典城,不得一男子。 家贫无室庐,以一木器自随,坐卧起居,皆在其内。 一日方曝体,亚历山德大王谒之,问所欲,曰:“若无混我而蔽我日光也。 ”叱之去,其骄慢如此。 后亦随安得臣而受业于苏。 阿黎士梯布者,富人也,亦孰贽于苏氏之门,其学以求乐为归。 人以其故居在锡伦纳(Cyrene),因名之曰锡伦纳学派,与什匿克学派对峙。 尤有士奥陀罗(Theodorus)、海格西亚(Hegesias)、安尼塞罗(Annicerus)三人,亦主求乐之说,而持论不同,各为别派。 苏格拉底尝戒阿曰:“吾辈教青少年而欲其成就伟业,莫如导之艰难辛苦,以养其坚忍克己之性质。 ”盖亦以主乐之说为有弊也。 欧克黎特(Euclid)者,美加拉(Megara)人。 慕苏格拉底名,欲亲炙之。 会雅典与美加拉失和,禁美加拉人至其国,犯者锢之终身。 欧克黎特乃伪为女装,日行路二十英里,而听讲于苏氏之门。 及有所得,遂归创美加拉学派,标明真善出于理性之义。 后苏格拉底遇难,诸弟子多避居美加拉者,得欧之营助为多,盖所以报师恩也。 芝诺芬者,雅典少年之杰出者也。 苏格拉底识其人,欲招致之。 一日遇诸途,问之曰:“欲沽美食,于何求之? ”芝告以其处。 又曰:“欲为善人,于何求之? ”芝踌躇不能答。 苏曰:“然则从我而学耳。 ”于是芝遂执贽称弟子。 后以史学称,且于波斯之战著勇名。 【批评】苏格拉底之学,自柏拉图外,所得皆偏而不全,甚至有互相反对者,史称小苏格拉底派(Imperfect Socratists )。 犹孔子之后,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彫氏之儒,仲良氏之儒,苟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墨子之后,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也(见《韩非子显学篇》)。 然见仁见智,各明一义,可以见苏氏宗门之广大,不足为本师咎也。 苏格拉底不著书,其事迹散见于柏拉图之问答篇(Dialogue)及芝诺芬之纪念录(Memorabilia)中。 柏书长于论学,而事实或未得其真。 芝书详于事实,而学说则有误解之处。 故说者谓二书不可偏废云。 苏格拉底的学生极多,他们中有工人,有商人,有士兵,有处女,有会写文章的学者,有贫贱的粗汉,其中以青年人尤其多。 这些人中性情有的刚烈,有的柔性,有的性格谨慎,有的行为放纵怪诞,有的性情恬淡,有的勇猛敢为,有的性情率直。 苏格拉底都因材施教,使他们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现在列举几个比较优秀的人,让大家看看苏格拉底学说流派的伟大。 柏拉图,又叫雅里大各,公元前429年(周考王十二年)出生,外形高大魁梧,善长武事,所以他的老师给他取名叫柏拉图。 柏拉图,中文意思为圣人之像。 他最开始是善于写诗歌,一见到苏格拉底,就都放弃了之前的东西,跟随苏格拉底十年。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替他诉讼冤屈。 后来,他游遍埃及、意大利,回来后在亚克特美园讲学,得到苏格拉底的真传。 苏格拉底有柏拉图这个学生,就像孔子有颜回一样。 安得臣,最开始住在什匿克的习射场地,建有帐篷营地教授学生,号称什匿克门派。 等到他听闻了苏格拉底的名声后,便撤了讲学的座席,自己请求做苏格拉底的学生,又命令自己门下的人也跟着苏格拉底学习。 安得臣的学习,主要是拒绝欲望超脱尘世,避世隐居,克制和约束自己,培养良好的品行。 他开始拜见苏格拉底的时候,穿着破旧的衣服,神情骄傲。 苏格拉底讽刺他说:“我从你衣服的破绽中,看到了你的虚伪。 ”安得臣有一个学生叫棣俄奇纳,尤其狂傲荒诞,经常白天带着一个灯,在大街上徘徊,称走遍雅典城里,看不到一个男子。 他家里非常贫穷,没有住的地地方,只有一个木制的器具,随身带着,坐卧起居都在木器里面。 一天他刚刚从木器里面出来,亚历山德大王来拜见他,问想要什么,他说:“如果想要给予我什么,那就为我把日光遮住吧。 ”大声呵斥,让亚历山德离开了,他就是这样骄傲蛮横,后来也跟随安德臣向苏格拉底学习。 阿黎士梯布,是个富人,也拿着礼物拜在苏格拉底的门下学习,他学习主要是为了追求快乐。 人们因为他的故居在锡伦纳,因而称为锡伦纳学派,和什匿克学派是相互对峙的。 又有士奥陀罗、海格西亚、安尼塞罗三人,也是主张追求快乐的学说。 他们因为坚持的理论不同,所以各自为一个派系。 苏格拉底曾经告诫阿黎士梯布说:“我们这辈人教育青少年,想要他们成就伟大的事业,莫不如教导他们艰难辛苦的道理,培养他们坚持忍耐克制自己的秉性。 ”所以也认为追求快乐的学说是有弊端的。 欧克黎特,是美加拉人。 他仰慕苏格拉底的名气,想要亲自去拜访他。 当时刚好雅典和美加拉关系不好,政府禁止美加拉国家的人到雅典,规定违反者就终身禁锢。 欧克黎特于是穿上女装,日行20英里路,到苏格拉底门下听课。 等到学有所得,回到自己国家创建了美加拉学派,标明真理和善良源于理性。 后来苏格拉底遇难,很多苏格拉底的学生逃到美加拉避难居住,得到了欧克黎特的营救,这就是报答苏格拉底的教育之恩吧。 芝诺芬,是雅典少年中的杰出者。 苏格拉底了解他,想要将他招到门下。 一天他在路上遇到芝诺芬,问:“想要去吃美食,到哪里去找呢? ”芝诺芬告诉了它地方。 苏格拉底又说:“想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怎么样能做到呢? ”芝诺芬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回答。 苏格拉底说:“既然你回答不上来,那就跟着我学习吧。 ”于是芝诺芬拿着礼物拜苏格拉底为师。 后来他因史学而出名,并且在波斯战役中勇猛果敢,非常有名气。 【评论】苏格拉底的学说,除柏拉图外,其他的都学习得比较片面,甚至还有的是互相矛盾的,历史上称为小苏格拉底学派。 就像孔子的后人,有子张儒学,子思儒学,颜氏儒学,孟氏儒学,漆彤氏儒学,仲良氏儒学,苟氏儒学,乐正氏儒学。 墨子之后,有相里氏墨学,相夫氏墨学,邓陵氏墨学(见《韩非子显学篇》中)。 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坚持正义。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门下宗派广大,不是老师的罪过。 苏格拉底不写书,他的事迹都是在柏拉图的问答篇以及芝诺芬的纪念录中记载的。 柏拉图的书擅长写理论,事实可能不是真的。 芝诺芬的书描写事实比较详细,但学说可能有误解的地方。 所以有人说这两本书不可偏信其一,二者结合看最好。 发布时间:2025-11-17 23:00:49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