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十 内容: 卷十 防病预诀纪时调摄春春三月,乃万物发生之时。 须要行动,以和四肢,不可郁郁久坐也。 春时,天气顿暖,不可骤减绵衣,须一重重渐减,庶不致暴寒。 夏夏之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 心旺肾衰,液化为水,不问老少之人,皆宜食暖物,独宿调养。 夏月单衣,不可坐冷石。 寒气侵外肾,多患疝气偏坠。 女人寒气入血室,则经不如期,或经行腹痛。 夏月衣服单薄,宜系绵布兜肚,日夜皆不可离。 夜间睡着,恐被去体,有兜肚,则无腹痛泻痢诸症。 夏月凡日晒热衣服即穿着者,轻则汗斑,重则暴病。 至杌橙砖石之类,尤不可以坐,恐热毒侵肤,多患坐板疮,或主毒疖。 夏月伏热,不可饮冷水冷物,迫之最易伤人。 夏月热极,不可以冷水浴身浴面及背,令人得虚热目病,筋脉厥逆,霍乱阴黄等疾。 夏月汗湿衣服,不可久着,令人发疮疡,须要频频洗换为佳。 夏月有事动劳,或饮食汤水,身若有汗,须任其出透,不遽脱衣服,不可以湿布拭遏,亦不可以用扇 风,风入毛孔,最易成病。 夏月出门行路,一身热汗,切不可当风,不可急扇,不可即脱除衣帽,不可饮冷茶水,恐血气不常生病。 夏月出外,遇有日晒泉涧水,有毒害人,不可饮。 或入客馆及久无人住之处,地土 湿。 或跋涉雨途,衣裳被褥潮,俱用苍术烧烟熏之,以辟霉 臭恶之气,又能驱逐邪疫、山岚瘴疠。 人到夏季,日长夜短,日间身体困倦,未免昼寝,但不可在午饭之后即睡,恐饭食停滞,多成疾病。 须在未食前睡,俟睡醒少停,吃饮食。 如吃过午饭,或至困倦欲卧,可起来走动,或寻些事消闲,自然不致困倦思睡。 至于大渴饮茶之后,亦不可就睡。 夏月不可用簟席卧 湿处及冷地上,以图凉快, 湿透入筋脉,在上则面黄目浮,在下则股膝肿厥,入里则胀满泄泻,留表则头重身疼。 在阳不去,则气血壅滞。 在阴不去,则化水成形。 或患筋麻痹痛、足痿诸症。 夏月不可露卧,又不可当风卧,恐头受风则痛,背受风则嗽,臂受风则疼,非但是月,每月宜慎。 夏夜帐不可密浓,只要稀罗稀夏布,令人身之热气外出,极好。 如冬帐则浓密无妨。 夏至以后到秋分,须慎肥腻饼、 油酥之物,盖此物与酒浆瓜果相妨,病多由此而起。 秋秋初,余暑尚在,调摄宜同夏月。 秋三月,天气消铄,毛发枯槁,绵衣宜渐增添,不可令背受寒,寒即伤肺。 秋月,凡在舟中旅邸中,衣服单薄,骤遇暴寒,可将袜物裹于肚腹。 人身各处,还可受冷,惟肚冷即生病。 夏秋之月,忽遇大风大雨,震雷昏雾,必是诸煞鬼神经过。 不论在家在外,俱宜入室闭户,烧香恭默,过后乃出,否则恐招损护咎。 冬冬三月乃水藏水闭,血气凝涩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也。 冬月,宜密室温净,衾服轻软,仍要暖裹肚腹。 早眠晏起,以避霜威。 朝宜少饮醇酒,略少一时,然后进粥,其炙爆燥毒之物,尤切戒之。 冬月大冻,出门或坐骡马,或涉雨雪之途,二足冻冷麻木。 或归家,或入店肆,先用温火烘热,以手揉擦,令血脉回阳,又以热水洗之。 如不先烘,即用滚汤泡洗,麻木之足,不知滚热,冻血滞结,损筋伤络,而成废疾,终身大患。 凡冒寒归来,不可就饮热汤,须少停一刻,则无患。 冬月天寒,阳气在内已,自郁热。 若更加以炙衣重裘,近火醉酒,则阳气太甚,春夏之交恐发时行热病。 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 若窄衣贴身,暖气着体,自然血气流通,四肢和畅。 冬月,老人衰迈畏寒,可用锡造汤壶,式似小枕,下长方,上长圆,正中小口,有盖,注热水用布囊紧包,以避湿气。 先时拥被围簇,临睡甚暖,又可温足,且远火气,又无火毒,奉养老人至妙之法。 以上(《多能集》)卷十 防病预诀逐月宜忌正月宜是月天道南行,作事出行,俱宜西南。 是月建寅生气在子,子属北方,坐卧宜向之。 二月同。 是月宜食五辛,以辟厉气。 是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搜通风气。 是月濯足,于沸水中加盐一撮,以泄风毒脚气。 是月立春节,清晨煮桃皮、白芷、青木香三物沐浴吉。 是月雨水节,如天雨,夫妇各饮水一杯,还房,夜即有孕。 是月初一日,以青木香煮汤沐浴,令人至老须发黑。 初十日沐浴,令人齿坚。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寅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勿食生葱蓼子,主面上起油风。 勿食鲫鱼头,其中有虫,防毒。 勿食鼠残之物,令人生 。 二月宜是月上丙日沐浴,愈百病。 上卯日沐浴洗发,去百病。 丁亥日收桃杏花,阴干为末,戊子日和井水,日三服,疗妇人无子兼美容颜。 是月春分节日未出时,用远志去心,以水煎之,饮二盏,吐之不疫。 是月食韭大益人。 是月初二日沐浴光泽,不病不老。 士女皆戴蓬蒿草,以避头风。 初六日沐浴斋戒,可蒙天福。 黄昏时沐浴,令人轻健。 初八日宜沐浴拔白发。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卯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戒食生冷,行途忌饮阴地流泉,令人发疟瘴又脚软。 是月食大蒜,令人气壅,关隔不通。 食小蒜伤人志。 食鸡子滞气。 是月初三日戒昼眠。 初九日勿食鱼鳖。 三月宜是月建辰,生气在午,午属南方,坐卧宜向之。 六月、九月、十二月同。 是月采何首乌,赤白各半,米泔水浸一宿,同黑豆于饭锅上蒸熟,晒干,去豆为末,或加茯苓三分之一,炼蜜为丸。 每酒服一二钱。 百日后,百病皆除,延年益寿,多子。 忌食猪肉、鱼鳖、萝卜。 是月取羊粪烧灰存性,和轻粉、麻油,可搽恶疮。 是月谷雨节前采茶炒藏,消痰嗽,治百病。 是月寒食日,水浸糯米一二升,逐日换水。 至小满日,漉起晒干,炒黄为末,跌打损伤、恶疮,以水调涂甚效。 用纸袋盛面,挂净室当风处,遇中暑者,水调服愈。 是月初二日,取桃叶晒干捣末,井花水服一钱,治心痛。 初三日,收桃花晒干,贮至七月七日,和乌鸡血涂面与身,肌肤润泽。 采桃花浸酒饮之,除病注颜。 采夏枯草煎汁熬膏,每日热酒调服,治远年伤损,手足凝血,天阴作痛,七日可痊。 兼治娩妇诸血病症。 男妇戴荠菜花,入夏头不晕。 初六日午时,洗头利益,沐浴无厄。 二十七日沐浴,令人神气清爽。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辰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戒杀一切生命。 是月食韭神昏。 食陈俎发病。 食鱼鳖不化食,发宿疾。 遇辰寅日,食小蒜及鸡子,令人昏乱。 是月初三日,戒食诸鳞物。 初五日戒看一切生血物。 初八日食芹菜,使面青黄,腹大如孕。 犯之,服糖水吐出愈。 四月宜是月建已,生气在卯,卯属东方,坐卧宜向之。 五月同。 是月空心肚,服葱头酒,令人血气通畅。 是月丁巳日祀灶吉。 是月初二日拔白发。 初四日,日未出时,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耐老泽肌却病。 初七、初八、初九同。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巳日时,犯月建不利,死气在酉,亦宜避之。 是月纯阳,用事宜禁欲,并戒暴怒、伤心致秋疟。 是月勿用宿水洗面漱口。 是月食雉令人气逆。 食 防毒。 食抱鸡肉,令人作痈,男女虚乏。 食生蒜损目。 勿食韭。 勿食诸物之心。 勿食隔宿肉菜。 勿大醉。 是月初四日,切戒色欲,犯者失音。 初五日戒看一切生血物。 勿食生菜。 初八日切戒房事,犯者血死。 十六日犯色损寿。 五月宜是月戊辰日,以猪首祀灶吉。 是月用贯众浸食水缸中,可避时疫,解水毒。 是月收霉雨水,贮瓶中,洗癣疥,灭瘢痕。 是月夏至节日,佩五彩符,辟兵厌鬼,不染瘟疾。 吃百家饭,则不 夏。 是月初一日,枸杞汤沐浴,不病不老。 初五日采萱花作菹,利胸膈。 采马齿苋,同苋菜等分为末,与妊妇佩,临期易产。 收鲤鱼枕骨烧灰,治久痢。 捣烂独囊蒜涂面,手足身体一年不作恶疮,冬月不作冻疮。 午时采鸡肠草为末,凡齿痛擦之立愈。 初七日沐浴长命,初八、初九同。 二十日采小蒜曝干,治心烦痛,解诸毒。 二十七日服五味子汤甚益。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午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盖屋,令人头秃,并不可上屋,令人魂魄不安。 是月五六七为九毒日,忌夫妇事损寿。 是月天气渐热,不可汗身贪风凉,倚墙坐卧,令毛孔闭塞,血气凝滞,为害不小。 是月多食韭,令人乏力昏目。 多食茄动气。 多食鲤发风。 黄鱼同荞麦食,令人失音。 桃与鳖同食成淋。 是月甲子日,戒食一切兽肉并牛肺。 是月夏至节后丙丁日,不可合阴阳,大凶。 六月宜是月暑伏时,捣大蒜为泥,上年曾有冻疮之处,手指、耳边、足跟,俱以捣蒜敷上,过一日一夜洗去。 迟三四日,再敷一次。 本年冬虽极寒,亦不再患。 凡小儿手足及各处,虽不患冻疮,亦敷两次则耐寒。 若不隔几日,连敷则肉上起泡,甚至破皮。 此法可传脚船夫,是一德。 是月伏日,晒干茄子,炒黑色为末。 凡发脏毒者,连服十日愈。 如或不止,再用数年陈槐花炒黑为末,服之数日,永不发。 俱空心酒下一钱。 是月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 不拘鱼肉菜汤,只多入葱白、姜,汗乘热泡饭食之。 要令满身汗淋如雨,停歇,方用热水洗拭。 多出二三次极妙。 是月天热出汗,任其尽出,不可止遏。 若汗未干,即在风内乘凉或 扇、或以冷水凉布抹逼,皆致病不小。 是月途中中暑暴死者,勿用冷水灌沃,急就道上取热土,填于死者脐上成堆,中间拨一孔,令人溺之,通脐孔。 次用生大蒜捣烂,和热汤灌之即活。 是月初一日,沐浴去病。 初六日清晨,汲井华水,以白盐淘于水中,用新锅复煎作盐擦牙,每日擦毕,漱吐手心洗眼,日日如此。 虽老年,夜能细书。 十四日用糖果、白鸡、黑豆祀灶神。 二十二日沐浴去病。 二十七日沐浴,至老不病。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未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冷水浸手足,引风气,狂发四肢。 是月食冷水杀人。 食韭昏目。 食羊肉伤神气。 是月初六日沐浴,令人体臭。 忌掘土。 盖六六纯阴,犯之大凶。 七月宜是月捣芙蓉叶敷诸肿。 又可干为末,醋调涂。 是月收黄葵,用香油浸贮,治汤火伤。 是月收蒺藜子,阴干捣末。 食后服二钱,治失明,半月效。 是月立秋节日未出时,采楸叶敷膏。 其法,捣汁熬煎,滴水成珠为度,收藏,擦疮疡立愈。 用水吞赤小豆七粒,或十四粒,一秋可免痢疾。 是月初七日,夜取荧火虫二七枚捻发,白可变黑。 十六日,将一年所剪指甲烧灰,服之灭九虫三尸。 二十三日沐浴。 发不白。 二十五日沐浴,益寿。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申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立秋节沐浴,令人皮肤燥,生白屑。 是月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 是月食 ,上有蝎虫害人。 食韭损目。 多食凫类伤人。 多食菱动气。 多食生蜜暴霍乱。 多食猪肉猪肺、生姜、茱萸,伤神气。 少食油盐,能无病。 是月初七日,切戒色欲,勿想恶事。 十五日犯色欲,损寿。 八月宜是月采百合花曝干蒸,食之益气力。 是月食韭菜、露葵少疾。 是月社日清晨,用瓷器收百草头露磨浓墨,治百病,名曰天炎。 是月初三日,灶神诞祀之吉。 初八日沐浴益人。 初十日,以朱点小儿额,谓之天灾。 二十二日用枸杞汤沐浴却病。 二十五日用枸杞汤沐浴却病。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酉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勿饮阴池流泉,令人发瘴脚软。 是月秋谷初成,食之发病。 是月食雉肉猪肚,冬发喘病。 食生果令人多疮。 勿多食新姜、生蒜、饴鸡肉、鸭、猪肺。 是月秋分节,忌杀生、房事、吊丧、问疾、大醉。 九月宜是月收菊花,晒干为末,五两用糯米一斗蒸熟,以曲并菊花搜搂,如常酝法酒熟。 每日温服一小杯,以治头风、明目。 是月预收葫芦藤,俟除夕煎汤,浴小儿,不出痘。 是月取枸杞子浸酒饮之,令人不老。 是月宜食野鸭,如多年小热疮不愈,食多即瘥,但不可合胡桃、木耳、豆豉食。 是月初九日,采茱萸房插头鬓,辟恶气而御初寒。 采菊花为末,遇酒醉,调服二钱即醒。 采黄菊、茯苓,以松柏枝合服之,延年。 二十日,宜斋戒,于鸡鸣时沐浴辟邪。 二十一日,枸杞汤沐浴,光泽不老。 二十三日,采桑叶煎汤洗眼,至老如童,眼不昏花。 二十八日沐浴吉。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戌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食生姜成痼疾。 食小蒜伤神损寿。 多食鸡,魂魄不安。 多食生冷,恐致痢疾。 勿食霜下瓜,翻味。 勿食葵,不消化。 是月初九日,食姜损寿。 动床席招横恶。 十月宜是月建亥,生气在酉,酉属西方,坐卧宜向之。 十一月同。 是月食芋益人。 是月采槐子,食之去病。 是月取大枣除皮,核破开,于文武火上反复炙令香,然后泡汤,宜常服,大益。 是月遇亥日食饼,令人无病。 是月立冬节,采桑叶一百二十 ,遇闰月多采十 ,每用十 。 遇洗眼日期,煎汤洗之,除百病。 是月初一日沐浴吉。 初十日采决明子阴干,百日可服。 能治青盲等眼疾,又治唇口青。 十四日枸杞汤沐浴。 十八日鸡初鸣时沐浴。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亥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纯阴用事,慎房事。 是月勿戴暖帽,使脑受冻,则无眩晕之疾。 是月多食猪肉,发宿气。 食椒伤血脉。 食葱损精。 食韭动宿疾,多涕唾(下二月皆同)。 食霜打熟菜,令面失色、目涩、心痛腰疼。 十一月宜是月天气渐冷,老年人夜用火炉烘被。 既有火毒,又恐误事,惟锡制汤壶,每晚用热水满贮,安放被内,可以放心温暖。 小孩、病患,俱当用此。 或力不能制锡壶,用砖一块烧暖,布包温被,亦胜火炉多矣。 是月冬至节,夜宜于北牖下铺草卧,以受元气。 是月初十日沐浴,至老光泽。 三十日煮赤小豆粥祭门毕,合家食之,辟瘟疫。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子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勿枕冷石铁物,昏人目。 勿伤水。 冻,勿以炎火炙腹背。 勿以火炙肉食。 是月勿食龟鳖,令人水病。 勿食螺蟹长尸虫。 勿食虾蚌着甲之物,害人。 勿食生菜,发客疾。 十二月宜是月多收雪水,盛贮缶器,埋土中高平处,覆以草荐,勿令风吹及雨水滋渗。 治一切热疾、痘疹瘢 等疮,兼疗六畜疮疫,诸病皆效。 是月取川乌炒黄,绢袋盛装,如法浸酒听服,少许治头风。 是月取乌鸦一二只,入瓶泥封固,烧为末。 治一切痨嗽骨蒸,米饮下二钱。 是月四九极冻日,碾糯米不拘斗石,蒸透熟,用芦席铺在板门上,将蒸米摊放天井中空地,冷透晒干,收贮大瓷罐或缸内,放干燥处,下用木板垫高,勿着潮湿,经久不坏。 老年人、虚弱人、小孩子以及病后煮粥饭食,最益脏腑。 夏月用滚水泡食,能止泻痢及治脾膈诸疾有余。 家备些济人,大有功德。 是月初八日,取猪油悬风处,以备熬膏药解毒。 收鳜鱼烧存性研细,用酒调服,治小儿痘疹不出。 二十日沐浴去灾。 二十四鸡未鸣时,取第一汲井华水于净器,浸乳香至元旦。 五更暖温,合家从小饮起,各吞乳香一豆大,咽水二三口,一年无时疾。 三十日五更,抱小儿于独槽猪窝内滚过,则痘疮稀。 用枸杞汤沐浴益人。 以合家头发烧灰,同鞋底泥上泥包投井水。 一年不害恶疾。 忌是月,万事不宜用丑日时,犯月建不利。 是月勿食猪脾。 勿食带甲之物。 勿食生椒、薤、霜烂果菜等物。 勿食生葵,令人饮食不化,发百病。 非但是月,每月皆忌。 (以上《月令考》)卷十 防病预诀谨口食米麦类粳米同马肉食,发痼疾。 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食疗》)凡新谷初成,老人及脾弱人,切不可食。 (《传家宝》)糯米久食,身软筋缓,发风动气,合酒食之、醉难醒。 (《通元》)凡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从新》)黍米共有五种,久食生烦热昏,五脏发宿疾,令人好睡。 不可与白酒、葵菜、牛肉同食。 (《图经》)稷米食之,发三十六种冷病。 不可与瓠子同食。 (《食鉴》)粟米(北人谓之小米)生者难化,熟者滞气,隔食生虫。 (《衍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日用》)大麦久食,则心气盛而内热,令人作疥。 (《要略》)虚者少食,防消肾水。 (《传心 》)小麦南方少,霜雪夜开花,面有湿热,食之发病。 (《食鉴》)湿面炙面,咯血吐血衄血人,终身宜忌。 (《玄通药性解》)附:劝面店勿用灰水以防喉症说近人食切面,而不知面用灰水打成,今大概烧煤者,十居七八,煤灰即与炭灰搀杂,换灰者莫辨,从而收之。 卖与面店人,食其面即暗受煤毒。 或十年一发,或五年一发,虽未必人人尽发,惟视人受毒之浅深,即病之迟速存亡判焉。 凡人受煤毒之气,于烧用之时,尚可服萝卜菜卤及海带菜等,以解之煤毒之蛊。 于肺肠之内,竟无医药所能救治,近时之发为烂喉疹疾,真九死一生也。 用特刊布是说,并后附神效仙方。 奉劝仁人君子,先于厨下分别煤炭灰,不可稍有搀杂,并祈劝知面店,一概尽用碱水和面,不至误用煤灰,为功莫大。 伏冀广行传布,使之家喻户晓,或者蛊毒稍轻,喉症渐减也。 附:治烂喉疹仙方紫石英(四钱,解煤蛊) 六神曲(三钱,消面积) 蒲公英(四钱,解喉消) 杏仁泥(五钱,消痰火) 水煎,三服即愈。 婴孩减半,孕妇勿忌。 荞麦(一名乌麦)久食发病,或成风癞。 (《日用》)同石膏食立死。 (《类案》)与白矾食杀人。 和猪肉食,令人患头眩,脱眉发。 (《寿世青编》)菽豆类黑大豆,脾虚人食最泻肚,同猪肉食,拥气至危。 小儿勿食炒豆、煮豆。 (《食疗》)黄大豆多食拥气生痰动嗽。 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 (《纲目》)赤小豆久食瘦人,合鱼 食,成消渴症。 作酱同饭食,成口疮。 (《食鉴》)绿豆(俗作录者非),胃寒者不宜食。 (《必读》)合鲤鱼 食,久则令人肝黄,成渴病。 (《拾遗》)同榧子食,杀人。 (《食忌节要》)蚕豆多食发胀,忌同猪肉食。 豌豆(即寒豆)多食发气病。 (《日用》)白扁豆多食壅气,患寒热者,不可食。 (《本草经》)冷气人忌之。 (《食疗》)刀豆多食损脾。 (《传心 》)藜豆(一名 豆)多食令人闷。 (《从新》)荤辛菜类韭,病患少食,多食助阳,损神昏目,酒后尤忌。 (《衍义》)不可与蜜同食。 若共牛肉食,成瘕病。 (《会编》)薤(似葱而细)食之,生痰涕,动邪火。 反牛肉。 (《食鉴》)葱多食,令人神昏发落,虚气上冲。 (《从新》)同蜜食,下痢腹痛。 同犬雉肉食,九窍出血害人。 (《金匮玉函》)蒜多食,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昏目,损神伐性。 虚弱有热之人,切勿沾唇。 (《图经》)食蒜行房,令人面变颜色。 (《千金》)芸台(俗名油菜),患腰脚者不可食,食之加疾,又损阳气,发疮及口齿病。 胡臭人不可食,又能生腹中诸虫。 道家特忌,以为五荤之一。 (《食疗》)芥菜久食,则积温成热。 辛散太甚,耗人真元,昏目发疮。 (《从新》)同兔肉食,成恶邪病。 同鲫鱼食,发水肿。 《食治》)有癣疮痔疾便血者忌之。 (《单方全集》)白菜(本草名菘菜),夏至前食,发皮肤风痒,动气发病。 (《四声》)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气。 (《纲目》)萝卜(本草名莱菔),多食,耗肺气。 生食渗血嘈心。 如服地黄、何首乌者食之,须鬓发易白。 (《传家宝》)蔓菁子(即芜菁,一名诸葛菜)多食动气。 (《衍义》)胡荽久食,损神健忘,病患食之脚软。 (《从新》)根大损阳滑精,发痼疾。 (《食鉴》)生姜八九月多食,至春患眼疾,损寿减精力。 (《孙真人方》)茴香(古作 香),食之,能昏目、发疮。 若阳道数举,得热则吐者,均戒。 (《征要》)蓬蒿菜(古名同蒿),多食,动风发气。 (《食鉴》)柔滑菜类菜多食,滑大小肠,久食脚软腰痛,动冷气。 (《食性》)荠菜(即野菜)与面同食,令人背闷。 服丹石人不可食。 (《食疗》)苋菜有六种,多食动气生烦闷,同鳖及蕨食成瘕。 (《日华》)马齿苋不可与鳖同食。 又一种紫大者,似是实非,尤不宜食。 (《本草经》)莴苣有毒,百虫不敢近。 (《博物志》)久食昏人目。 患冷人不宜食。 (《广笔记》)蕨,食之令人多睡、弱阳眼昏,鼻塞发落,气冷人食之,多腹胀。 (《食鉴》)芋(俗名芋 ),多食动宿冷,难克化,滞气困脾。 (《唐本草》)山药(《本草》)名薯蓣),勿同面食。 (《从新》)百合红花者,中寒下陷人忌之。 (《必读》)吾乡白花百合,食之极清肺。 (《续桐溪记略》)竹荀(俗作笋),诸 皆发冷血及气。 (《拾遗》)滑利大肠,无益于脾,俗谓之刮肠篦。 (《 谱》)同羊肝食,令人目盲。 (《日华》)菜类茄子,多食,动风发病。 秋后食,多损目。 (《本草经》)大肠易动者忌之。 (《丹溪补遗》)冬瓜,久病与阴虚者忌之。 未被霜者,食之成反胃病。 (同上)甜瓜(俗名熟瓜),多食伤胃破腹,发黄胆,动冷气,生湿疮,发痞癖,令人虚羸。 (《日用》)五月甜瓜沉水者,一瓜两蒂者,皆能杀人。 (《食治》)南瓜,多食发脚气黄胆。 (《纲目》)切不可与羊肉同食。 (《类案》)黄瓜(《本草》)名胡瓜),多食损脾,令人泻痢。 (《传心 》)菜瓜(《本草》)多越瓜,有青白二种,多食致膨作泻,发诸疮,令脐下症痛。 不可同乳酪鱼 食,令脘痛,又暗人耳目。 (《食鉴》)。 丝瓜,多食滑肠,令人泄泻。 (《通元》)葫芦《本草》)名壶卢,多食令人吐。 (《日用》)水菜类(一作淳)菜逐水而性滑,能发痔。 (《陆佃诗疏》)茭白滑利而冷,甚不益人。 合蜜同食,发痼疾,损阳气。 (《别 》)紫菜多食,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 (《拾遗》)中有小螺蛳损人,须拣出海菜亦然。 (《食鉴》)果类黑枣(北产者)与葱同食,令人脏腑不和。 与鱼同食,令人心腹痛。 有风疾痰热虫 人,不宜吃。 小儿疳病亦禁。 (《日华》)白枣(土产者)多食,令人热渴膨胀,动脏腑,损脾元,助湿热。 (《千金》)凡羸瘦有疾者,尤不可食。 (《日食方物》)胡桃性热,不可多食,多则生痰动火,令人咯血,肺病尤忌,油者有毒。 (《图经》)有风病患,食之即发。 (《唐本草》)栗子不宜多食,生者难化,生虫,熟者隔食滞气。 患风气病患,尤忌之。 (《日用》)榧子多食,引火入肺,大肠受损。 (《药对》)同鹅肉食,生断节风。 榧皮反绿豆,能杀人。 (《食鉴》)荔枝多食,发虚热。 (《食治》)龈肿衄血、病齿及火病患忌之。 (《备要》)橄榄(即青果)性热,多食能致上壅。 (《丹溪补遗》)银杏(即白果)多食则收。 令太过,令人壅气胪胀,小儿发惊动疳,食千枚者死。 (同上)石榴多食,损肺坏齿。 凡服饵人尤忌。 (同上)林檎(即红花)多食,发热闭百脉。 (《从新》)梨子多食冷利,脾虚泄泻及乳妇血虚人忌之。 (《征要》)橘子多食,聚痰损气。 (《纲目》)同螃蟹食,令人患软痈。 (《日用》)柑子多食,令人脾冷发痼疾、大肠泄。 (《传家宝》)橙皮多食伤肝,与槟榔同食,头旋恶心。 (同上)患恶核瘰 痰症人,食虽愈,后复发。 (《定定子方》)山楂多食,令人嘈烦易肌,反伐脾胃生发之气。 (同上)樱桃多食伤筋骨,有暗风人不可食,食之立发。 (《生生编》)枇杷多食发痰热,与炙肉面同食,发黄病。 (同上)杨梅多食,令人发热衄血、损齿及筋。 (《食疗》)同生葱食,发疮致痰。 (《日用》)同烧酒食,致毙。 患疝病患忌食。 (《全生集》)柿子性颇寒,肺经无火,及风寒作嗽、冷痢滑泄者忌之。 不宜与蟹同食,令人腹痛作泻。 (《征要》)李子合蜜食,损五脏。 不沉水者,有大毒。 (《蜀本草》)久病患,勿食李杏,犯之加重,不愈。 (《发明》)杏子多食伤筋骨,令人目盲、须眉落。 (《扁鹊》)酸熟有毒,双仁者杀人。 (《马氏别本》)梅子多食,损齿伤筋、蚀脾胃。 (《衍义》)小儿孕妇忌食。 服地黄人更不可食。 (《食鉴》)桃子多食令人热,仍不得入水浴,令人病寒热淋沥病。 (《金匮要略》)西瓜多食作吐利,胃弱者不可复。 (《日用》)世人取一时之快,忘伤胃之忧。 古人有天生白虎汤之号稔其寒也,不明者,妄云不伤脾胃,误矣。 (《通元》)桑椹不可多食、多食致衄。 (《卫生杂兴》)甘蔗多食发虚热、动衄血,同酒食生痰。 (《会编》)胃寒呕吐、中满滑泻者忌之。 (《征要》)荸荠(一名地栗)性极凉泻,有冷气,人不可食,致腹胀气满,孕妇尤为大忌。 (《食疗》)芡实(一名鸡豆)生食,动风发气,甚难消化。 (《发明》)(一名菱角)生食,冷脏伤脾。 (《食鉴》)熟食发痼疾,损阳事。 (《日用》)藕市中所卖熟藕,俱用碱水煮,不宜食。 (《从新》)慈菇多食,发肠风痔漏,崩中带下,脚气瘫风,又使人干呕损齿,失颜色,皮肤干燥。 (同上)沙糖多食心痛。 鲫鱼同食成疳。 笋同食成瘕,身重不能行。 (《食鉴》)生胃火,助湿热,损齿生虫。 (《本草经》)饴糖多食,动火生痰。 凡中满吐逆、酒病牙疳均忌。 (《药镜》)补,有毒不可食诸果凡果生食,生疮、腹胀作泻。 (《张氏要略》)凡果落地经宿,蚁缘过者,食之令人患九漏。 (同上)凡果未成核者,食之令人发痈疖及寒热。 (《陈氏拾遗》)凡果忽有异常者,根下必有毒蛇,食之杀人。 (同上)禽类鹅,多食令人霍乱,发风动气、生疮。 火熏者有毒。 (《蒙筌》)卵发痼疾。 (《玄通药性解》)鸭,六月忌食,黑者毒目,白者杀人。 滑中发冷,脚气人,与肠风下血人,俱不可食。 (《汤液》)卵忌与蒜鳖同食。 又勿与李子、桑椹食。 (《食物本草》)野鸭不可合胡桃、木耳、豆豉食,春夏有毒,忌食。 (同上)鸡,五色六翮四距(脚爪也),乌鸡白头者,俱不可食。 (《拾遗》)合胡蒜食滞气。 合鲤鱼食生痈疽。 同糯米食生疣虫。 同生葱食成虫痔。 同鱼汁食成心瘕。 (《四声》)四月勿食抱鸡卵,多食滞闷,有八字纹者害人。 (《食性》)野鸡久食,令人瘦。 同胡桃食,发头风眩运及心痛。 与菌木耳食发痔血。 卵同葱食,生寸白虫。 (《图经》)山鸡不可合鸟兽肉食之。 (《本事方》)补:有毒不可食诸禽凡禽肝青者,食之杀人。 (《金匮要略》)凡禽自死,口目不闭,翅不合者,不可食之。 (同上)凡禽自死不伸足,白鸟乌首,黑鸟白乌,三足四翼,死无伤处,并有大毒杀人。 (《寿世青编》)兽类猪久食能生湿痰,易招风热,伤风寒及病起初。 人尤为大忌。 (《别说》)同荞麦食,脱须眉。 合葵食少气。 以生胡荽食烂脐。 和羊肝食心闷。 (《本经》)羊独角者不可食。 黑头白身,食其脑,作肠痈。 心有孔者杀人。 肝有窍者破脏。 蹄甲中有珠子白者名羊悬筋,食之令人癫脯三日,后有虫如马尾者有毒,宜忌。 (《纲目》)牛为稼穑之资,不轻屠杀。 市中所卖,非老病,即瘟死者、极毒杀人。 非惟不可食,吸闻其气,亦能害人。 (《食鉴》)马鞍下肉有大毒,白马黑头,白马青蹄,及脚无夜眼者,皆不可食。 (《要略》)马汗气及毛,误入食中害人。 凡有汗阴疮者,近之杀人。 (《韩氏医通》)驴动风发痼疾,合猪食成霍乱。 (同上)骡动风发疮,脂肥者尤甚,若与酒同食,致暴疾杀人。 (《食鉴》)鹿,五月食之,痿人阳。 合蒲白作羹食,发恶疮。 (《拾遗》)獐发风动,气合 及生菜、梅李果,食之伤人。 (同上)兔合鸡食,令人面发黄,损阳事。 着干姜食,成霍乱。 同上 死而眼合者杀人。 独目者,不可食。 (《别 》)犬气壮多火,阳事易举者,忌之。 热病后食之杀人。 (《征要》)悬蹄肉中有星如米者、白犬自死,舌下不吐者,皆有大毒,并害人。 (《寿世青编》)补:有毒不可食诸兽凡兽有并头岐尾、赤足及形色异常者,不可食。 凡兽临杀,惊气入心,绝气入肝,并不可食。 凡兽北向自死,及死不僵而伏地者,不可食。 凡兽自死,或瘟疫疮疥死,及被箭死者,不可食。 凡兽肉中有如朱点者,得咸酢不变色者、落水浮者、堕地不沾尘者、经宿尚暖者、曝炙不燥者、久煮不熟者、煮熟不敛水者、热血不断者、久藏米瓮中者、祭肉自动者,皆有大毒,并杀人。 (以上俱《本草拾遗》)鱼类鲤鱼发风热。 凡一切风病,及痈疽疮疥、疟痢,俱不可食。 (《食鉴》)患膈 翻胃者,愈后食之,复发难救。 (《杨氏梓送方》)青鱼不可合生胡荽、生葵、菜豆、霍麦酱同食。 (《本经》)鲩鱼(俗名草鱼、又名池鱼)能发诸疮。 (《延寿书》)鲢鱼多食,令人热中发渴,又发疮疥。 (《食疗》)鲫鱼多食动火。 同芥菜食,成肿。 同猪肝鸡肉食生痈。 (《张鼎本草》)患脚气人食之,久不愈。 (《同寿 》)鲥鱼多食染瘟疫,小儿不宜食。 (《日食方物》)鲚鱼助火生痰,发疥不可食。 (同上)鱼赤目赤须者,杀人。 白鱼发脓,有疮疖人不可食。 经宿者,令人腹冷。 (《石氏》)与枣同食患腰痛。 (《陶氏》)鲂鱼(大者即 鱼),疳痢人勿食。 (《蜀本草》)鲈鱼发 癖疮肿。 (《传信》)肝不可食,剥人面皮。 鲟鱼多食心痛腰痛。 合笋食成瘫痪。 (《会编》)鳜鱼有十二骨,每月一骨,有毒杀人。 (《寿世青编》)河 毒之所在腹之子、目之睛、春之血,有损无益。 浸血不尽,有紫赤斑眼者,及误破伤子,或修治不如法,误染屋尘者,俱胀杀人。 凡服荆芥、菊花、附子、乌头之人,食之必死。 (同上)鲳 腹中子毒,令人下痢。 (同上)鳗鲡水行昂头者,背有白点者,腹下有黑斑者,无腮者,重四五斤者,俱不可食。 (《拾遗》)(即黄鱼)滑肠动火。 今所名黄鱼者,石首鱼也。 (《食鉴》)患肺疽者,终身戒食。 (《全生后集》)(俗作虾)无须,及腹下通黑,壳反白者,不宜食。 (《四声》)(俗名黄鳝)大而黑者,通身浮水上者,项下有黑点者,昂头出水二三寸者,皆有毒杀人。 (同上)补,有毒不可食诸鱼凡鱼头正白,如连珠至脊上,食之杀人。 凡鱼头中无腮者,食之杀人。 凡鱼头似有角者,不可食之。 凡鱼目合者,不可食之。 凡鱼无肠胆者,不可食之,三年阴不起,女子绝生。 凡鱼投地,尘土不污者,不可食之。 凡鱼狗不食、鸟不啄者,不可食之。 凡鱼 ,不可合小豆藿(即小豆叶也)食之。 凡鱼子不可合猪肝食之。 以上俱《金匮要略》)介类鳖冷而难消,脾虚者大忌。 (《从新》)凡足赤、三足、头足不缩、独目赤目、目凹陷、腹下红、或生王字形及有蛇纹者,皆蛇化也,不可食。 (《拾遗》)蟹未被霜者,食之伤中败胃,动风,大伤阴血。 (《广利》) 凡背有黑点生,脚不全,独螯独目,两目相向,目赤足斑,腹下有毛,腹中有骨者,并杀人。 (《拾遗》)蚌多食,发风动冷气。 (《衍义》)蚬多食,发嗽生痰及冷气,消肾。 (《食治》)蛤蜊多食,令人腹结痛。 (《别 》)淡菜多食,令人烦闷,发丹石毒。 (《食鉴》)虫类蜂蜜(俗名蜂糖,生岩石者名岩蜜,亦名石蜜),大肠虚滑者,虽熟蜜亦在禁例。 酸者食之,令人心烦。 同葱食害人。 食蜜饱后,不可食酢,令人暴亡。 (《从新》)黄蜡误杂于鸡肉内者,食之令人气塞而死。 (《类钞》)总补:有毒不可食诸物凡酒及水,照见人影动者,不可饮之。 饮酒食生苍耳,令人心痛。 饮酒大醉,炙腹背,令人肠结。 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 蜘蛛落食中,不可食之。 蜂蝇虫蚁等,多集食上,食之致 。 (以上俱《金匮要略》)鸡鱼诸肉经宿者,不再煮,勿食,食之吐泻作胀。 诸肉汁藏器中,不泄气者,食之令人腹胀吐泻。 以铜器盖,铜生汗,滴下亦毒。 饮食放露天,飞丝堕其内,食之喉肿生泡。 烈日晒热瓷器,不可便放食物,食之有损无益。 铜罐内贮茶水,锡瓶内盛烧酒,经宿看,渴甚不可饮。 (以上俱《本草食鉴》)米饭面粉之类,如遗入水缸内,致生毛衣者,人若误食,多生痈毒。 久晴甫雨,屋檐水不可供人饮食。 要知屋上每多蛛尿猫粪等秽,壁虎、蜈蚣虫涎诸毒,食之不独不洁,且生疽生病,须遇大雨冲流之后,方可无忌也。 有雷雨水,不可供食。 雷有焰毒,凡有雷之时,其雨水饮之,腹胀生病。 (以上俱《传家宝》)小满、芒种、白露三节内,水并有毒,人饮之,易生脾胃病。 (《陶氏别 》)屋漏水,滴物上,有大毒,茅舍漏尤甚。 菜在檐下滴水处者,亦不可食。 花瓶水有大毒,不可食。 若浸蜡梅花者,尤能杀人。 (二说俱《慈惠小编》)卷十 防病预诀戒色欲一戒风雷圣人以迅雷风烈必变,所以敬天之成怒也。 此时,若犯色欲,不但天夺其算,神降之殃,抑且生子丑貌怪相,非邪僻下流,即损身非命,可不慎哉。 一戒寒暑天时炎热寒冻,无论老少,须加保重,度此危关,已属万幸。 若加房事,鲜不致病损寿。 予友夏会宗,老而康强。 自言无他术,惟于少壮时,五六两月及冬至后两月,独宿保养。 予深敬服。 惟是夏热赤体,冬寒偎傍,邪兴易起,当另具坚忍之心,戒之。 一戒虚弱今人心思尖倒,自十四五岁,童心无所不知,每每破身口而弱,根悉由于此。 何况生来充实者甚少,虚弱者颇多,若留恋纵欲,自然疾病丛生,医药难效,将有用之才,一旦长往,可不哀哉。 一戒衰老人年半百以后,精神气血渐次日衰,譬如油少之灯,若不添油,再加灯草多耗,欲灯之不灭,何可得乎。 昔人云:油尽灯灭,髓竭人亡,甚可畏也。 每见一等老人,精气已衰,犹在此中讲求。 甚有儿孙满前,多置外家媵,以图一时欢乐者,所谓阎罗王未曾相唤,何乃目求押到,深可叹也。 一戒醉饱古语云:醉饱莫行房,五脏皆反复,极言其大有损伤也。 但酒醉行房,则血气流溢,渗入大小肠腑,多成便血、肠癖、浊淋、痈疽、痔毒等病。 食饱行房。 则脾胃损伤,多成中膈气鼓、脐痛偏枯等病,不可不慎。 一戒忧怒男女交合,乃欢乐事也。 人或有忧愁恼怒,每借房事以消遣。 殊不知忧怒既伤于神,色欲又伤于精,精神两伤,极危道也。 明述之人,何可以性命自陷于危乎。 (以上《传家宝》)附九天神霄玉诀戊日禁忌昔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望日,西池王母降临。 帝问曰:世间虫蝗水旱之灾,缘何而至? 王母曰:世间下民,无知四时之内,犁锄田土冒犯阴阳之禁忌。 是故水泽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饥馑。 帝曰:如何禳解得免此灾? 王母曰:夫禁最重,无法可禳。 不惟虫蝗之灾,而四时所犯,各有其应。 若动土,尤当禁忌,春犯六戊日,令人寿夭。 无后动土,则犯地灵。 夏犯六戊日,令人损目。 非灾动土,则犯五岳威灵。 秋犯六戊日,令人时疫疟痢,动土则犯山川社会。 冬犯六戊日,令人官非口舌,动土则犯四渎神 。 世人若能畏忌,不犯六戊日之禁,即得时和,岁稔衣食丰足,又玄科天律。 凡法官、道士、僧俗等众,于六戊日建斋祀,醮关申天曹者灭身。 知而过犯者,殃及九祖。 风刀割裂不宥,非受法 者,灭三等。 道家烧香,玄科最重,而无解释之门也。 抱朴子曰:蛇逢已日不出道,燕逢社日不衔泥,虫鸟尚知阴阳忌,何况人为万物灵。 附斗母天尊肥亲丸方世上只有肥儿丸,并无肥亲丸,揆之乌鸟反哺之,私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凡家有老亲,及年六十外,气血已衰者。 宜时时照方修合,药止用匕,分两准,加现身譬喻之言,不过深望人子之血心办药耳。 人参一钱(多者更妙),此味即在人子身上取用,出内府带心血者佳。 肉桂一两(少者二三钱),此味即在人子贴肉上取用,无心者不堪入药。 归身二两(酒炒),此味即在人子及身体巳者取用,无二心者真。 茯神二两(抱木),此味即在人子服劳安静上取用,若味薄性躁者伪。 远志(三两),此味即在人子立身远大,显亲扬名上取用,若能体亲,心坚若志者尤效。 枣仁(三两),此味即在人子早发仁心,贻亲令名上取用,产心田出肺腑者妙。 甘草(二两),此味即在人子情性和平、善摄亲心上取用。 若甘言蜜语,出之不真者,服之无功。 此数药肥亲,亲有不肥者,天翻地覆,必无是理也。 根据方取用,斯为人子,果能肥亲,不必用药肥儿,而儿自无不肥也。 佛偈曰:堂上有佛二尊,懊恼世人不识不用,金彩 成,非是檀香雕刻,只有在世爹娘,便是释家弥勒,若能敬奉得他,何用别求功德。 附纯阳祖师救世服药用引节要寒病用淡姜汤作引。 热用黄连或用石膏、黄柏等味。 痰症用贝母。 筋络有不快,用钩钩。 暑症用青蒿、藿香、木香等味。 毒症用银花。 肝气用小茴或玫瑰花、建兰叶、素兰花。 邪病用真降香。 痢疾用青蒿、藿香、木香、银花、钩钩,此指红痢、五色痢也。 心神不宁不交,用远志、枣仁、丹参、枸杞等药,其引不可尽述。 大抵如热痛用热药为引之类,如不识其症候,但重用钩钩,或五钱七钱,此品是仙品,医者未洞知其妙。 其次莫如金银花,须用一半生一半熟。 虚证要药神品,乃钩钩、枸杞、丹参三味。 钩钩为君,须重用。 余二品等分,或三钱五钱不等。 丹参醋制九次,枸杞盐制九次,钩钧酒拌晒九次,此皆时医所罕论也。 附用药诫人中黄肠胃热毒偶有用入丸散者,今入煎药,则是以粪汁灌人而倒其胃矣。 人中白飞净入末药。 若煎服,是以溺汁灌人矣。 鹿茸麋茸俱入丸药。 外症痘症偶入煎药。 又古方以治血寒久痢,今人以治热毒时痢,腐肠而死。 河车脐带补肾丸药偶用。 今入煎剂,腥秽不堪。 又,脐带必用数条,肆中以羊肠、龟肠代之。 蚌水大寒伤胃,前人有用一二匙,治阳明热毒。 今人用一碗半碗,以治小儿,死者八九。 蚯蚓痘症用一二条酒冲,已属不典。 今用三四十条,大毒大寒,服者多死。 蜈蚣、蝎子、胡蜂皆极毒之物,用者多死,间有不死者,幸耳。 石决明眼科。 磨光盐水煮,入末药。 今亦以此法入一切煎剂,何义。 白螺壳此收湿糁药,亦入煎剂,其味何在。 鸡子黄此少阴不寐引经之药,今无病不用。 燕窝、海参,淡菜、鹿筋、丑筋、鱼肚、鹿尾此皆食品,不入药剂。 必须洗浸极净,加以姜椒葱酒,方可入口。 今与熟地、麦冬、附桂、同煎,则腥臭欲呕。 醋炒半夏、醋 赭石、麻油炒半夏皆能伤肺,令人声哑而死。 橘白、橘内筋、荷叶边、枇杷核、查核、扁豆壳此皆方书所弃,今偏取之以示异,更有宜炒者反用生,宜切者反用囫囵,其类不胜枚举。 (各说并见《慎疾刍言》)桑虫取桑蠹虫,用以发痘,不知创自何人。 予尝遍考痘症诸书,从未见有用之者,及审其质性,不过为阴寒湿毒之虫耳。 惟其有毒,所以亦能发痘。 惟其寒湿,所以最能败脾。 顾发痘,不从气血而从毒药,此与揠苗者何异。 矧其湿毒侵脾,弱稚何堪。 故每见多服桑虫者,毒发则唇肤俱裂。 脾败则泄泻不止。 人但见痘症之死,而不知其败在虫毒也。 前之既覆,后可鉴矣。 其奈蒙蒙者,率犹长夜之不醒,何予欲呼之用,斯代柝而并咎,夫作俑者之可恨。 (《景岳全书》)牛虱啖血例比虻虫,苦寒有毒,尤非痘家所宜。 而世习用之,其为害不知若干人矣。 (《本草从新》)附制剂说徐灵胎古时权量甚轻,古一两今二钱零。 古一升,今二合。 古一剂,今之三服。 又,古之医者,皆自采鲜药,如生地、半夏之类,其重比干者数倍。 故古方虽重,其实无过今之一两左右者,惟(《千金》)(孙思藐着《千金方》)(《外台》)(王焘着《外台秘要》)间有重剂,此乃治强实大症,亦不轻用也。 若宋元以来,每总制一剂方,下必注云,每服或三钱或五钱,亦无过一两外者,此煎剂之法也。 末药则用一钱匕,丸药则如桐子大者,十丸加至二三十丸。 试将古方细细考之,有如今日二三两至七八两之煎剂乎。 皆由医者不明古制,以为权量与今无异,又自疑为太重,为之说曰。 今人气薄,当略为减轻,不知已重于古方数倍矣。 所以药价日贵,而受害愈速也。 又有方中熟地用三四两,余药只用一二钱者亦从无此轻重悬殊之法。 要知药气入胃,不过借此调和气血,非药入口即变为气血,所以不在多也。 又有病患粒米不入,反用腻膈酸苦腥臭之药,大碗浓煎灌之,即使中病,尚难运化,况与病相反之药,填塞胃中,即不药死,亦必灌死。 小儿尤甚。 又不论人之贫富,人参总为不挑之品,人情无不贪生,必竭蹶措处,熟知反以此而丧身。 其贫者,送终无具,妻子飘零,是杀其身而并破其家也。 吾少时,见前辈老医,必审贫富而后用药,尤见居心长浓,况是时参,价犹贱于今日数十倍,尚如此谨慎,即此等存心,今人已不逮,昔人远矣。 附劝惜字纸三官大帝 雷府刘天君撰惜字垂训,求禄求名求嗣,功惟惜字为先。 昔巳职之文帝,吾今复何赘焉。 但见世人扰扰,贫穷困 盈前,大半非他过恶,秽污字纸 愆,虽有训文广劝,终无一士心坚。 小子矜驰佻达,老成狃习安闲,敬奉未闻一二,毁残殆有万千。 或以糊房衬裹,或以裹物取便,或以残章委弃,或以零字沦淹,或以习书桌几,或以带上厕边,或以临时拭秽,或以糊衬蚕笾,种种罪深辜积,一一上奏帝前,罚令此曹受报,疾厄禁锢相牵,农贾鄙俚无减,士夫荣禄难延,大则灭身灭嗣,小则夺纪夺年。 吾今下哀蠢尔,特为奉 降骈,普劝世间士子,遵行须要虔虔,毋论经书史子,毋论野史稗官,毋论缃函茧帙,毋论断简残编,毋论长篇累牍,毋论只字片言,务必尽加护惜。 勿因俗论避嫌,始则焚诸火内,继则送去流泉。 不可因循苟免,不可时日耽延。 急急奉行一月,寸心复旧光鲜。 急急奉行一载,本身科甲蝉联。 急急奉行一世,此生名列上仙,实有如斯果报,非吾虚语取妍。 倘有痴蠢野狼子,敢为诽谤憎嫌,吾已奉旨专事,立时雷火熬煎。 今特广为传示,子其代我布宣:检拾字纸,随在烧化,固属敬惜。 但惜字戒内有曰:勿于灶内烧灰,勿烧灰仍弃于地,未读此戒而不犯者鲜矣。 因思物聚于所好,一人检取有限,似不若劝人。 一法颇善,凡亲友许酬,神愿演戏者,何不竟许焚字纸数百斤,或数千斤,随力随愿。 此法可贴一字条于空铺内,收卖每斤给钱一二分,彼市徒知其价,无不检来。 无论城乡,俱可行之。 盖神戏,原欲广劝愚顽,岂料近今演戏,俱非正经,反教不善,定干阴,谴何冀降福。 若能遵此,了酬愿心者,有祷必应矣。 买到焚时,恐飞灰弃地。 若无字炉处,可于地下挖一坑,旁留洞出烟,上盖破锅,将字由锅破处入烧为妥,烧过用净水泼浇,再用细蒲包,或油纸盛灰,每包内放石或砖一块,将绳捆好,送大江大河急水中,听其流去,包内有砖,不致漂流岸边。 店铺招纸等项,每多花、字相间,小儿性爱花纸顽耍,扯碎抛弃,岂不造孽。 须用者,将花、字分开,或在上下左右,庶大人见时,可将字裁去,不致糟塌。 庙宇许愿上幡,僧道每卖与人,染作茶棚、风矾,并有改为被褥,字迹亵渎,俱罹大罪,今后施挂,惟祈将剪字缝于幡上,总属心愿。 倘有出资收买焚化者,以杜后弊,功德更难量矣。 道路抛弃字纸,见宜收拾。 而墙壁披挂者,及碗底并伞柄、笔梗、扇面有字破碎者,俱宜收惜。 凡一切字簿,勿与妇女为针线本,勿令小儿顽耍。 “ ”字,即古万字,考(《字汇》)云: 字,古佛胸中吉祥之相,人皆不知,或绣或画,杂于秽处,甚且织绣于绸绫上,或为衫裤,或为被褥,岂非不敬人,多不察,特为广布凡做佛事,须备小缸两只,一化元宝冥镪,一化文疏纸马。 盖字虽焚化,其迹不灭,纸灰沾地,罪过实甚。 若遇僧道,亦须劝导。 我等举议,施送字笼,笼面签上将要条刊一二则,或另刻一张同送书馆之处广劝,凡乐善君子,亦可遵此办理。 发布时间:2025-11-17 21:28:30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