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 论语 内容: 卷五 论语子罕第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罕,少也。)利非世俗之所谓利。 若世俗之利,岂特罕言而已哉。 曰命,曰仁,非可以口耳传也,故不易语。 虽然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则固有不言而言者耳。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 执御乎? 执射乎? 吾执御矣。 ”(达巷者,党名也。 执,偏执也。)党人能以大哉赞夫子,在当时岂易得者。 但以博学无所成名为大,则又未知圣人之所以大耳。 有所执即有所名。 夫子发吾何执之义,其为大便自可见。 执御乎? 执射乎? 吾执御矣。 深言其不然也,所以晓门弟子。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 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麻冕,缁布冠也。 纯,丝也。 俭,谓省约。 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 细而难成。 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 君辞之,乃升成拜。 泰,骄慢也。)从众违众,或古或今,惟其可而已。 继周损益规模可以略见。 或曰:何以又云服周之冕,曰周之衰也? 俗坏,文浮侈,然徇欲以逞,无复先王之旧矣。 而有纯俭者焉,所以特取之救时弊也。 此正与其奢也宁俭之意若。 夫子得时行道,定一代之制作,必若答为邦之问而后可。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必固我,皆私也。 大抵都从意上起,一节深一节。 本心澄然虚明,如何著得此四字。 绝者,去之。 毋者,所以绝也。 子畏于匡。 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去声下同]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去声]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匡,地名。 阳虎曾暴于匡,夫子貌似阳虎,故匡人围之。 文,即道也。 兹,此也,夫子自谓也。 后死,后我而死者,据遇难之时而言也。)斯文之丧未丧在天,则夫子之死生,固不在夫子也,匡人且奈何哉。 大[音泰]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平声]?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太宰,官名。 与,疑辞也。 固者,固是也。 纵,犹使也。 纵之将圣,言将使之为圣人也。 牢,姓琴,字子开,一字子张,孔子弟子。 试,用也。)大宰称夫子之圣而曰多能,子贡答以天纵之圣而又多能。 大宰未足与议也,而子贡之见乃复支离如此,夫子一扫其固陋而直以不多谕之。 道一而已,果在于多乎? 知所以不多则知所以圣。 此语正切子贡之病,不试故艺,贱故多能。 琴牢因举夫子旧语,助明之。 子曰:“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音扣]其两端而竭焉。 ”(空空者,空之又空,彻底洞然,一无所有也。 叩,击也。 问,难之也。 两端,犹言两项也。 竭,尽也。)有意则有知,无意则无知。 所贵于觉者,觉此无知之妙耳。 圣人之心如太虚然,故曰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学者往往以多能多识为务。 圣人恐起意亿度之害道也。 特发无知之旨以示之。 无知如何,下文所以证也。 鄙夫之问,若易答矣。 我实空空无有,止扣其两端而已竭焉。 明乎此,则知。 虽言未尝言,虽思未尝思,而舜禹之所以不与,所以无为,可默喻矣。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平声]! ”(凤,灵鸟,文王时鸣于岐山。 河中龙马负图,伏羲时出。)河图、凤鸟,瑞世之符,非必皆然也。 夫子特假此,以叹时之不可为耳。 《春秋》之作而绝笔于获麟,何哉?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丧服。 冕,冠也。 衣,上服。 裳,下服。 冕而衣裳,贵者之盛服也。 瞽,无目者。)作者,敛然而起。 趋者,翼然而疾。 皆敬之容也。 于此三者,虽少必尔,诚心所形,无间长幼也。 颜渊喟[苦位切]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喟然,叹声。 弥者,愈也。 循循,从容不迫之貌。 诱,引进也。 卓,立也。 未,无也。)高而不可及,坚而不可入,忽前忽后而不可定,此正汲汲皇皇,愤悱之时也。 人情到此,多不能勇进。 夫子却循循善诱,博以文,约以礼,使之欲罢而不能,欲见不得见,欲己不得已,引而不发,惟此时为然。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比瞻忽不同,亦只是若有所见耳。 至于欲从末由,则所谓高与坚者,由是也,本非高与坚也。 一旦洞然,六通四辟,故又作卓尔之见。 此章深见得夫子善教,颜子善学处。 先儒论喟然之叹,当在问仁之前,足以破千古之惑矣。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闲[如字],曰:“久矣哉! 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 欺天乎?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 病闲,少差也。 大葬,谓君臣礼葬。 道路,弃于道路也。)于本分上有纤毫不安稳处,便是欺天,况诈为臣乎。 观死于二三子之手,与死于道路之语,只据本分,气象自然正大。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纡粉切]椟[徒木切]而藏诸? 求善贾[音嫁]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韫,藏也。 椟,匮也。 沽,卖也。)忧则违之,未尝韫藏。 乐则行之,未尝求沽。 子贡殆失问矣。 两言沽之哉,不然之辞也。 待贾,犹言待时。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者,深叹诸夏之无君,非真欲往居之也。)虽蛮貊之邦行矣,何陋之有乎? 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未正之先,雅颂必多失所。 雍,颂也,而歌于三家之堂。 他可概见,斯道不行于天下。 晚歳而归,拳拳一鲁。 吁,真不幸矣哉。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纯德孔明,无非妙用。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虽应酬交错而我一无所有,非谦辞也。 虚明洞洞,如水镜中象,实未尝有也。 流俗于此数者,多不尽其分,故特揭以警之欤。 然其大旨,惟不起意乃善耳。 有意即有,无意本无,何有之言,学者宜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音扶]! 不舍[上声]昼夜。 ”愚尝作《竹泉赞》云:源源而来,涓涓而滴,不昼而出,不夜而息,与天地而始终,惟吾之一。 子曰:“吾未见好[去声下同]德如好色者也。 ”民之秉彝,固好是懿德也,梏之反复,欲蔽情昬,则去禽兽不远矣,安得以其好色之心而好德哉? 易犹转枢,难于登天。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求位切],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芳服切]一篑,进,吾往也。 ”(篑,土笼也。)止则止于此矣,而方进者不可量也。 或止或往,谁实为之。 子曰:“语[去声]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平声]! ”(惰,懈怠也。)个中人闻个中语,句句皆实事也。 无所不悦,所以不惰。 不然只是空言耳,如何强得。 子谓颜渊,曰:“惜乎!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此道无穷,岂有止哉。 见其进,未见其止,所以叹颜子之能自强不息,而惜之耳。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音扶下同]!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谷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谷曰实。)苗而秀,秀而实,生理之自然也。 有以夭阏之,则不尽其天矣。 人皆有是四端,其苗之谓欤。 是故不可以无学。 子曰:“后生可畏,焉[于虔切]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来,后来。 今,今日也。)后生之所以可畏者,以方来者之未易量也。 可畏之年不知所勉,至不足畏,则何及哉? 古人之于四十,每每致意,如曰不惑,曰强仕,曰不动心之类,盖自幼而学。 成德达才,此其时也,故又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可不重欤,可不惧欤。 闻言闻道,非谓有闻于人也。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法语者,有法度之语,巽与者,巽顺而与之言。 绎,思绎也。)正大之论,不能不从。 婉入之辞,不能不悦。 悦而绎,方有味。 从而改,方有益。 不然则诡随,苟殉之徒耳,何足与之言哉?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人之心,固各有所主也。 惟主于忠信,方是立德之本。 一失所主,横流奔放,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圣人所以再提此语,为一章之首而申言欤。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帅,主将也。)匹夫有志尚不可夺,况志学者乎。 此是力行第一个字。 子曰:“衣[去声下同]敝缊[纡粉切]袍,与衣狐貉[胡各切]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平声]? 不忮[之豉切]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敝,坏也。 缊,枲著也。 袍,衣有著者,衣之贱也。 狐貉,以狐貉之皮为裘,衣之贵也。 忮,害。 求,贪。 臧,善也。 二句卫风雄雉篇中语。)耻衣之不若人,则其人可知矣。 观子路车焉轻裘,气象不如是也,才耻于此。 不忮则求,能不忮求,何所用而不善乎。 夫子所以善之,虽然不以外物为心害,而后可进于道耳。 苟进于道,忮求殆不足言也,果可以此为尽善而遂终身乎? 夫子所以抑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易曰:困,德之辨也。 平居无事,如何辨得? 直到打不过处,方见力量浅深。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无疑故不惑,无累故不忧,无馁故不惧。 知,所以致知也。 勇,所以力行也。 知则仁矣,仁则勇矣。 三者只一事。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适之也。 ”(适道,犹言造道也。 权,称锤,衡所取平者。)有志于道,决定不回,方可与之共学。 悠悠泛泛,一出一入,何足与语也哉。 然道非智探力索所可强也。 一旦感悟,心通内明,乃自得耳。 是谓适道,是谓知及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是故贵于立也。 此立非力,此立非思,常觉常明,不昏不滞,则万变交错自然不动矣。 此仁,守之功也。 若夫达权则非圣人不可。 桀纣可伐也,管蔡可诛也,蒲盟可背也,南子可见也,此仕止久速。 所以为圣之时也。 四节功夫,断断乎曰可与,曰未可与,具有科级次第。 后世才说学便说权,可谓无忌惮。 “唐棣[大计切]之华,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 室是远而。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首四句,逸诗也。 唐棣,郁李也。 偏反者,言华之或偏或反也。 而,语助也。 《诗》云:室迩人远。 则此室亦当是言人之居室。 然夫子特借此以发何远之旨耳,不谓人也。)诗曰: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夫子则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嗟夫,思则得不劳,瞬息不思则不得,风马牛之不相及。 思与不思者,谁? 远与不远者,何物哉? 乡党第十孔子于乡党,恂恂[相伦切]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直遥切下同]廷,便便[旁连切]言,唯谨尔。 (恂恂,信实貌。 便便,辨也。)入里必式固,自不当以颊舌多尚人,况吾夫子也耶。 然愚三复斯旨深悟处。 乡党之道,恂恂,似不能言,宜优游涵泳而得之。 若宗庙朝廷,则有不可不明辨者,但谨而不放耳。 或言或不言,虽各有宜,无往而非忠信笃敬也。 他人才多言便佞给,必不谨。 才不言便缄嘿,必不能恂恂。 圣人于枢机,甚重记言行者,特冠一篇之首。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苦旦切]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鱼巾切]如也。 君在,踧[子六切]踖[子亦切]如也。 与与如也。 (侃侃,和乐貌。 訚訚,中正貌。 踧踖,不敢自安也。 与与,不忘向君也。)下大夫则侃侃,上大夫则訚訚。 君在则踧踖与与。 等级高下,无适不宜,变化虚明,自然中节。 君召使摈[必刃切],色勃如也,足躩[驱若切]如也。 揖所与立,左右手。 衣前后,襜[赤占切]如也。 趋进,翼如也。 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摈,主国之君所使出接宾者。 勃,变色貌。 躩,盘辟貌。 所与立,同为摈者,摈用命教之半,如上公九命,则用五人。 揖左人,则左其手;揖右人,则右其手也。 襜,整貌。 翼,如鸟舒翼也。)此一节,记摈相之容。 色勃足躩,重君命之始也。 宾退必告,谨君命之终也。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 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屛气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没阶趋进,翼如也。 复其位,踧踖如也。 入公门如不容,过位言似不足,升堂屏气似不息,君愈近而愈肃也。 出降一等逞颜色,君渐远而渐舒也。 没阶言趋进者,进复于位也。 复位言踧踖者,不敢自安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平声]。 上如揖,下如授。 勃如战色,足缩缩[色六切],如有循。 享礼,有容色。 私觌[直歴切],愉愉[羊朱切]如也。 (圭,诸侯命圭。 聘问邻国,则使大夫执以通信。 如不胜者,如力不能堪也。 上堂则如揖,下堂则如授圭,于人皆恭也。 战色,战而色惧也。 缩缩,举足促狭也。 如有循,言行不离地,如缘物也。 享,献也。 既聘而享,用圭璧,有庭实。 私觌,以私礼见也。 愉愉,色和也。)执圭者,通信之始,故如战色,谨之至也。 享礼者,交际之时,故有容色,气之和也。 私觌者,燕见之暇,故愉愉,情之亲也。 阳开阴阖,无非造化自然。 君子不以绀[古暗切]緅[侧由切]饰。 红紫不以为亵服。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研奚切]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 短右袂。 必有寝衣,长[去声]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 去[上声]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必杀[去声]之。 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言大凡也。 绀,深青扬赤色,齐服也。 緅,绛色。 三年之丧,以饰练服者。 饰,领缘也。 红紫,间色也。 亵服,私居服也。 亵服犹不用,其它可知。 袗,单。 葛之精者曰絺。 麤者曰绤。 表,外也,出必加外衣也。 缁,黑色。 羔裘,用黑羊皮。 麑,鹿子,色白。 狐,色黄。 以衣裼裘,欲相称也。 亵裘长,欲其温。 短右袂,便用事也。 寝衣,衾也。 长一身有半,舒缩自便,覆足不露也。 狐貉,毛深温厚,私居适体也。 君子常佩,惟居丧则否。 朝祭之服,裳用正幅如帷,要有襞绩,而旁无杀缝。 其余若深衣,要半下,齐倍要,则无襞绩而有杀缝矣。 丧主素,吉主玄,吊必易素也。 吉月,月朔也。)服者,身之章也。 其色有宜,其制有度,其用有节,皆所以防非僻之心而养之以正也。 先圣垂训如此,故概以君子言之。 齐[侧皆切下同],必有明衣,布。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齐,则沐浴而着明衣,所以明洁其体也。)变食者,变其常日之馔。 迁坐者,迁其常居之所。 皆所以严祀事也。 食[音嗣]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音嗣]饐[于逸切]而餲[追迈切],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而甚切],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音嗣]气。 唯酒无量[去声],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 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音士]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食,饭也。 精,凿也。 饐,饭伤热湿也。 餲,味变也。 鱼臭烂曰馁。 肉伤曰败。 色恶臭恶,味败而色臭变也。 臭,气也。 失饪,烹调失生熟之节。 不时,非时之物也。 割不正,谓割牲之不以礼者。 食以谷为主,不可使肉气胜之。 无量,言不足为杯之限,惟以不及乱为度也。 沽、市,皆买也,恐不洁。 姜助胃不多,恐伤胃也。 祭于公,助祭公家。 不宿,不经宿也。 出三日,供之者迟,慢神失礼也。)滋味所以养血气,一失其宜,则伤生矣。 圣人于此,纤悉不苟,非为口腹也。 凡十余条,皆节饮食之道。 食不语,寝不言,不特严于自防,亦且周于养生。 祭肉不慢,虽薄必齐,所以事鬼神也。 席不正,不坐。 圣人之心,无时而非正,起居饮食皆行其所安也。 后世乱伦失次,人道冺冺,有弗暇恤,而暇一席之计乎?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乡人傩[乃多切],朝服而立于阼阶。 (杖者,老人也。 六十杖于乡。 傩,所以驱疫。 阼阶,东阶也。)不敢先杖者而出,所以尊乡老。 朝服,非特安室神,且与乡人共敬其事也。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 曰:“丘未达,不敢尝。 ”再拜送之,重而有情也。 辞曰未达,恭而不诡也。 厩焚厩。 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圣人之仁有义行焉。 若人与马,杂问便不可。 爱无差等,墨子之学也。 记者特书不问马三字,深见圣人之心。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扶晚切]。 疾,君视之,东首[去声],加朝服,拖[徒我切]绅。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食或馂余,故不荐。 正席先尝,如对君也。 腥,生肉也。 先饭,为君当食也。 君视疾,则迁之南牖首东而面北,加朝服于身,引大带于上也。 不俟驾,急趋徒行,不敢留君命也。)食则先尝,腥则熟而荐,生则畜,重君赐也。 入太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 曰:“于我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于我殡,殡于其家也。)死无所归,朋友之责也。 夫子以身任之。 独拜祭肉,所以重先祖。 寝不尸,居不容。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凶服者式之。 式负版者。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迅雷风烈,必变。 (尸,仰卧如死也。 容,容仪。 式,车前横木。 有所敬,则俯而凭之。 负版,持邦国图籍者。)寝不尸,虽寝而未尝肆也。 居不容,非惰也,申申夭夭是也。 前言虽少必作,而此又以亵狎言之圣人。 于人其有亵狎者哉,犹至亲且密云耳,甚言其不敢慢也。 凶服不必齐衰,故变。 与式亦异。 盛馔与迅雷风烈必变,重主礼,敬天威也。 升车,必正立执绥。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绥,挽以登车者。 内顾,回视也。)正立而执,不特威仪有度,稍不正且倾敧矣。 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皆车中安重之容也。 正大气象,可以想见。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曰:“山梁雌雉,时哉! 时哉! ”子路共[九用切]之,三嗅[许又切]而作。 (雉,文禽。 色者,指雉而言也。 共,供之也。 嗅者,嗅其气也。 作者,起而不顾也。)色斯举,与翚斯飞之类,语法正同始也。 但见有色之飞举,中也翔,终也集。 于山梁而后知其为雌雉焉。 夫子连发时哉之叹,其义大矣,其旨远矣。 子路取而共之,何为者哉? 三嗅而作,不与之言而示之意。 发布时间:2025-11-16 20:18:55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