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圣贤录发凡 内容: 凡录往生者。 祇载支那着述。 至经论所明净教缘起。 多从阙略。 譬之治河不由积石。 导江不自岷山。 既昧其原。 其流将壅。 兹首标教主。 着所宗也。 次观音势至。 明有辅也。 普贤文殊。 左右遮那。 而同赞西方。 同扬净业。 故知十方诸大菩萨。 莫不以净土为归矣。 至如西天诸祖及诸论师。 即不尽着往生之验。 而既登果地。 岂局东西。 凡诸议论有关斯教者。 亦并着之。 广资劝诱云尔。 华严入法界品。 如德云比邱。 解脱长者。 [鞥-合+(白-日+田)]瑟胝罗居士。 俱不离念佛而入解脱门。 乃至一念之顷。 现无边剎土。 见无量诸佛。 斯唯达自心原。 穷诸行海。 方能亲证如斯三昧。 修净业人。 决当刳心顶受。 然事属通涂。 不专一剎。 理周沙界。 匪局西方。 倘滥入此编。 恐有乖全例。 故概略其文。 独标其义如此。 历代高僧传。 佛祖统纪。 佛祖通载诸书。 但载诸师事迹。 而议论激扬。 概从简弃。 云栖往生集。 又唯标事验。 行实罕详。 遂可合张李为一身。 溷淄渑而同味。 览未及终。 倦而思卧者多矣。 兹则该罗细行。 圆具全身。 综贯千章。 独标警策。 如智者十疑论。 紫阁宝王论。 永明万善同归。 虎溪莲宗宝鉴。 天如或问。 鄞江直指。 西斋净土诗。 云栖法汇。 截流警语。 以及方内诸公种种论述。 网全帙而难周。 扼片言而奚欠。 用代遒人之诏。 宛同天鼓之鸣。 愿诸仁者。 敬而听之。 向之录往生者。 必着事验。 事验无闻。 遂多阙漏。 虽然。 不睹其形。 愿察其景。 但自净心。 往生何待。 首楞严经云。 若飞心中兼福兼慧。 自然心开见十方佛。 一切净土。 随愿往生。 故知紫阁天衣中峰天如妙叶空谷憨山诸尊宿。 及陈莹中冯济川诸前辈。 密因有在。 正果非虚。 撒手便行。 不移跬步。 何待临终十念。 始能决定往生。 不宜逐迹而求。 转乖教理。 往生集唯以吉祥善逝为高。 其有捐躯舍命者。 概斥而不录。 独尊庸行。 曲为时宜。 虽虑出万全。 而事难一概。 普贤行愿品言。 毗卢遮那如来。 从初发心。 精进不退。 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 六度经中。 广明斯事。 故如此录。 静蔼为法捐躯。 常愍忘身济物。 悲心深广。 净愿坚牢。 载览遗言。 犹怀悚厉。 他如善导志通文辇慧诚超城诸公。 速舍报身。 求生净土。 神明安定。 不震不挠。 是则以普贤愿王。 回向弥陀法界。 凭兹猛烈。 不退菩提。 如斯榜样。 祗应随学。 讵可轻排。 然则魔可毋虑乎。 曰。 魔之与佛。 只在一心。 但办正因。 决成正果。 了知四大本空。 五蕴非有。 当舍身时。 如遗迹等。 如委蜕等。 谁为能舍。 谁为所舍。 然则刀山火聚。 悉是道场。 宝树华池。 不离当处。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夫何远之有。 如其三昧未成。 我执未化。 祗因欣厌之情。 激成取舍之行。 窃恐痛苦所逼。 烦恼转强。 九品难期。 波旬得便。 云栖所虑。 良在於斯。 末法行人。 切宜自审。 从上诸家纪述。 繁简不齐。 雅俗并奏。 不经甄别。 难免淆讹。 兹斟酌旧文。 参稽往牒。 加之润饰。 就我准绳。 要於本旨初无乖刺。 仍各注原书。 以明左证。 净土诸书。 标指古德。 概以师称。 而高僧传则凡属二名。 但举一字。 此录前有佛菩萨。 后有宰官居士。 若不书名。 颇难合辙。 故於出家二众。 准高僧传但书一字。 其在家者。 准前史例。 仍书二名。 往生集载周续之临终见佛。 合掌而逝。 考诸前史及东林传。 都无此文。 当属后人和会。 又载白乐天苏子瞻张天觉三人。 谓据因考果。 当生西方。 夫白公虽有绘图回向之诚。 而平生信乐。 多在兜率。 集中文句。 确然可征(集中画弥勒上生帧记次画西方帧记之后并题开成五年三月或谓白先蕲兜率后归安养者非也)。 子瞻卧病时。 向径山长老口占偈言。 洒然解脱。 洵为希有。 至语及西方。 则曰西方不无。 然个里着力不得。 夫修净业者。 必具三心。 所谓深心。 至诚心。 回向发愿心。 乃至临终十念。 未有不由着力而得者。 至云着力不得。 则三心未具。 难保往生。 无尽居士深入法原。 眼空四海。 今所录发愿文。 有类童蒙。 颇同寒乞。 与他所传文字不类。 亦未可信。 故并删之。 居士传善女人传所录诸贤。 必征素行。 苟有瑕疵。 概从简斥。 兹则但以末后为凭。 不论既往之失。 故如雄俊惟恭之辈。 锺馗善和之徒。 既登末品。 便预圣流。 其他概可知矣。 是知弥陀愿力。 极乐庄严。 如大海不拒夫百川。 杲日不遗於一孔。 但肯回心。 都无弃物。 凡属有情。 普应信受。 右鄙见数条。 当是录草创之始。 即口授希涑。 每一篇成。 辄为随手勘定。 全帙既具。 大旨无乖。 复笔之简端以告来者。 净业学人彭际清记 发布时间:2025-11-09 21:26:00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