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十五 内容: 诸腰痛筋骨冷疼【木瓜虎骨丸】治风寒湿合而成痹。 脚重不仁。 疼痛少力。 足下隐痛。 不能踏地。 脚膝筋挛。 不能屈伸。 及项背拘急。 手背无力。 耳内蝉鸣。 头眩目晕诸证。 香港脚。 行步艰难。 并皆服之。 木瓜骐竭(研)虎胫骨(酒炙)没药(研)自然铜(醋淬七次)枫香脂败龟(醋炙去阑)骨碎补(去毛)甜瓜子当归(切焙)桂(以上各一两)乳香(研。 半两)木香(一两)安息香(重汤酒煮入药)地龙(去土。 各二两)上为末。 入研药和匀。 酒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温酒送下。 煎木瓜汤送下亦得。 渐加至五十丸。 空心食前。 【葱丸】治寒湿筋骨冷疼。 不能举动。 川乌(去皮尖。 生)黑牵牛(头末)盐豉(各三钱)乳香(研)没药(研。 各一钱)上为末。 入研药匀。 用肥葱一握。 洗去土。 淡醋一升。 不犯铜铁。 于文武火熬葱醋一半。 漉去渣。 慢火再熬成膏。 滴水中不散为度。 将前药末和丸如桐子大。 每服一十丸加至二十丸。 温酒送下。 大便微利则愈。 【活血应痛丸】治风湿为病血脉凝滞。 腰腿重疼。 身体麻木。 头面虚肿。 下注脚膝重痛。 行履艰难。 狗脊(六两半)苍术(十两)香附(十二两)陈皮(九两)没药(一两二钱)威灵仙(三两)草乌头(二两半)上七味为末。 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温酒或熟水任下。 不以时。 【左经丸】治筋骨诸疾。 手足不遂。 不能行步运动。 但不曾针灸伤筋脉者。 四五丸必效。 此药尤能通行荣卫。 导经络。 专治心肾肝三经。 服后小便少淋涩。 乃其验也。 木鳖子(去壳。 别研)白胶香(研)五灵脂(各三两半)常归(去土一两)草乌头(生。 去皮脐。 三两半)斑蝥(五个。 去头足翅。 炒。 醋煮熟)上后四味为末。 与前二味和匀。 用黑豆去皮。 生杵粉一斤。 醋煮为糊和药。 丸如鸡头大。 每服一丸。 酒磨下。 【神应丸】治一切腰痛。 当归肉桂(各十两)威灵仙(二十两)上为末。 酒煮面糊为丸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 温酒下。 【乌灵丸】久患风虚麻痛。 行步艰难。 正宜服之。 川乌(炮去皮。 一两)五灵脂(二两)上为末。 酒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十丸加至五十丸。 空心温酒送下。 忌一切冷物。 【克效饼子】治腰痛及腿膝累效。 甘遂(麸炒黄)荞面(各一两)黑牵牛(净。 四两。 半生半熟。 取头末二两半)上为末。 每服三钱。 夜卧滴水和成饼。 慢火烧黄色取出。 气实者作一服。 烂嚼后煎。 半生半熟。 葱白酒送下。 气虚人作两服。 先吃一多半。 至明取动。 再嚼一少半。 亦用半生半熟。 葱白酒送下。 微取一行。 如妇人有胎。 不可服之。 【独活寄生汤】治肾气虚弱。 冷卧湿地。 腰背拘蜷。 筋骨挛痛。 或当风取凉。 风邪流入脚膝。 为偏枯冷痹。 缓弱疼痛。 或腰痛牵引脚重。 行步艰辛。 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桂心茯苓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各一两半)当归熟地黄芍药(各一两)上咀。 每服三钱。 水二盏。 生姜五片。 煎至一盏。 去渣。 稍热服。 食前。 【独活汤】治因劳役得腰痛如折。 沉重如山。 羌活肉桂大黄(酒煨)防风独活泽泻(各三钱)当归连翘(各五钱)桃仁(五十个)甘草(炙。 二钱)黄柏(酒炙)防己(各一两)上咀。 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 酒半盏。 煎至一盏。 去渣。 热服。 食前。 立愈。 【薏苡仁汤】疗病者一身尽痛。 发热所剧者。 此名风湿。 此病伤于肝。 汗出当风。 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麻黄(六钱。 去节)薏苡仁(二钱)杏仁(六个。 麸炒去皮尖)甘草(炙。 二钱)上咀。 作一服。 水三盏半。 煎至二盏。 去渣。 分温二服。 【防己黄汤】疗风湿脉浮身重。 汗出恶风。 防己(二钱)黄(二钱半)甘草(一钱炙)白术生姜(各二钱半)大枣(一个擘)上咀作一服。 水三盏。 煎至一盏半。 去渣。 温分作二服。 卷十五灸腰痛法肾俞二穴。 在十四椎下两傍各寸半陷中。 灸五壮。 主腰痛不可俯仰。 转侧难。 身寒热。 食倍多。 身羸瘦。 面黄黑。 目KTKT。 又主丈夫妇人冷积气劳病。 中膂俞二穴。 在十一椎下两傍各寸半。 灸五壮。 主腰痛不可俯仰。 夹脊膂痛。 上下按之应手者。 从项后始至此穴。 痛皆灸之。 立愈也。 腰俞一穴。 在二十一椎节下。 间陷中。 灸五壮。 主腰疼不能久立。 腰以下至足冷不仁。 起坐难。 腰脊痛不能立。 急强不得俯。 腰重如石。 难举动也。 张仲文传神仙灸法。 疗腰重痛不可转侧。 起坐难。 及冷痹脚筋挛急。 不可转侧屈伸。 灸曲两文头。 左右脚四处各三壮。 每灸一脚。 二火齐下。 艾炷到肉。 初觉疼痛。 用二人两边齐吹。 至火灭。 午时着灸。 人定己来。 脏腑自动一两行。 或转动如雷声。 其疾立愈。 此法神效。 卒不可量也。 疝气痛及腰痛膝无力及控睾证。 (启玄子云。 控。 引也。 睾阴丸也)至真大要论云。 小腹控睾。 引腰脊上冲心。 唾出清水。 及为哕噫。 甚则入心。 善悲善忘。 甲乙经曰。 邪在小肠也。 小肠病者。 小腹痛引腰脊。 贯肝肺。 其经虚不足。 则风冷乘间而入。 邪气既入则厥之证。 上冲肝肺。 客冷散于胸。 结于脐。 控引睾丸。 上而不下。 痛而入腹。 甚则冲心胸。 盖其经络所属所系也。 【控引睾丸】治小肠病结。 上而不下。 痛引心臆。 茴香(炒)楝实(锉炒)食茱萸陈皮马兰花(各一两。 醋炒)芫花(五钱。 醋炒)上为末。 醋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十丸至二十丸。 温酒送下。 空心食前。 阴疝足厥阴之脉。 环阴器。 抵少腹。 或痛。 肾虚寒水涸竭。 泻邪补肝。 宜以蒺藜汤主之。 【蒺藜汤】治阴疝牵引小腹痛。 诸厥疝即阴疝也。 喜欲劳痛不可忍也。 蒺藜(炒。 去尖)附子(炮。 去皮脐)栀子(去皮。 各等分)上为末。 每服三钱。 水一盏半。 煎至七分。 去渣。 温服食前。 【茴香楝实丸】治阴疝痛不可忍。 及小肠气痛。 川楝实(炒)茴香(炒)山茱萸食茱萸吴茱萸青皮(去白)马兰花芫花(醋炒)陈皮(去白。 各等分)上为末。 醋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温酒送下。 食前。 【丁香楝实丸】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 妇人瘕聚带下。 皆任脉所主阴经也。 乃肾肝受病。 治法同归。 当归(去芦锉)附子(炮。 去皮脐)川楝(锉)茴香(炒)上四味各一两。 以好酒三升同煮。 酒尽焙干为细末。 每秤药末一两。 再入下项药。 丁香木香(各半钱)全蝎(十三个)玄胡索(五钱)上四味同为末。 与前项药末拌和匀。 酒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一百丸。 用酒送下。 空心食前。 凡疝气带下。 皆属于风。 全蝎治风之圣药。 茴香、川楝、皆入小肠经。 当归、玄胡。 活血止痛。 疝气带下。 皆积寒邪入于小肠之间。 故用附子佐之。 丁香、木香为引导也。 【沉香鹿茸丸】大补益脾胃。 强壮筋骨。 辟除一切恶气。 令人内实五脏。 外充肌肤。 补益阳气。 和畅荣卫。 沉香(一两。 另为末)麝香(一两。 研)鹿茸(一两。 先用草火烧去毛为末)上三味同研匀。 水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 暖酒送下。 空心食前。 【三白散】治阴囊肿胀。 大小便不通。 白牵牛(二两)桑白皮白术木通(去节)陈皮(各半两)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姜汤调下。 空心服。 未觉再进。 【葫芦巴丸】治小肠疝气。 偏坠阴肿。 小腹有物如卵。 上下去来。 痛不堪忍。 或绞结绕脐攻刺。 呕吐闷乱。 葫芦巴(一斤。 炒)吴茱萸(十两。 洗炒)川楝子(炒。 一两)巴戟(去心。 炒)川乌头(炮。 去皮。 各六两)茴香(盐炒。 去盐。 十两)上为末。 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 空心温酒下。 【川苦楝散】治小肠气痛。 木香(一两。 另为末)茴香(一两。 盐炒黄。 去盐)川楝子(一两锉。 用巴豆十个碎与川楝炒黄。 去巴豆)上为末。 每服二钱。 温酒一盏调下。 空心食前。 许学士云。 大抵此疾因虚得之。 不可以虚骤补。 经云。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留而不去。 其病则实。 故必先涤所蓄之热。 然后补之。 是以诸方多借巴豆气者。 盖谓此也。 卷十五疝气治验癸丑岁。 奉诏至六盘山。 上命治火儿赤纽邻。 久病疝气。 复因七月间饥饱劳役。 过饮乳所发。 甚如初。 面色青黄不泽。 脐腹阵痛。 搐撮不可忍。 腰曲不能伸。 热物熨之稍缓。 脉得细小而急。 予思难经云。 任之为病。 男子内结七疝。 皆积寒于小肠之间所致也。 非大热之剂。 即不能愈。 遂制此方。 【沉香桂附丸】治中气虚弱。 脾胃虚寒。 饮食不美。 气不调和。 退阴助阳。 除脏腑积冷。 心腹疼痛。 胁肋膨胀。 腹中雷鸣。 面色不泽。 手足厥冷。 便利无度。 又治下焦阳虚。 及疗七疝。 痛引小腹不可忍。 腰屈不能伸。 喜热熨稍缓。 沉香附子(炮。 去皮脐)川乌(炮。 去皮脐。 切作小块)干姜(炮)良姜(炒)茴香(炒)官桂吴茱萸(各一两。 汤浸去苦)上为末。 醋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 热米饮汤送下。 温酒吞下亦得。 空心食前。 日二服。 忌冷物。 【天台乌药散】治小肠疝气。 牵引脐腹疼痛。 乌药木香茴香(炒)良姜(炒)青皮(去白。 各五钱)槟榔(锉。 两个)川楝(十个)巴豆(十四个。 微打破。 同川楝。 实用麸炒。 候麸黑色。 去麸巴不用。 只用川楝。)上为末。 每服一钱。 温酒调下。 痛甚者炒生姜热酒调下亦得。 服此二药。 旬日良愈。 明秋。 王征班师。 遂远迎拜。 精神如故。 上大悦。 辄录于此。 卷十五阴毒伤寒【玉肚】川乌细辛良姜干姜天仙子牡蛎粉肉桂胡椒(各等分)上为末。 醋糊调涂脐下。 绵衣覆之。 又名温内玉抱肚。 【回阳丹】治阴毒伤寒。 手足厥冷。 川乌(炮)牡蛎(烧)不灰木(烧)良姜(炒)白芍药(各二钱)麝香(少许)上为末。 每用一钱。 男病女津唾调。 涂外肾上。 女病男津唾调。 涂乳上。 【手阳丹】治阴毒伤寒。 手足逆冷。 指甲青色。 体冷。 脉沉细而微。 神效。 憨葱(五枝。 捣如泥)陈蜂窝(四五个。 烧存性为末)上和丸如弹子大。 手心内握。 定用手帕紧扎定。 须臾汗出。 以绵被覆盖。 如手心热甚。 休解开如服药时。 先服升麻汤五钱。 出子葱连须三枝。 生姜五片。 水二大盏。 煎至一盏。 去渣。 温服。 以被覆之。 汗出而愈。 【王海藏已寒丸】治沉寒痼冷。 脐腹冷疼。 回阳返阴。 附子(炮)干姜(炮)茴香(炒。 各一两)良姜(七钱)茯苓(五钱)桂(三钱)上为末。 醋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温酒送下。 食前。 卷十五白淫诸证痿论云。 思想无穷。 所愿不得。 意淫于外。 入房太甚。 宗筋弛纵。 发为筋痿。 及为白淫。 夫肾脏天一。 以悭为事。 志意内治。 则精全而涩。 若思外淫。 于房室太甚。 则固有淫不守。 随溲溺而下也。 然本于筋痿者。 以宗筋弛纵也。 【内补鹿茸丸】治劳伤思想。 阴阳气虚。 益精。 止白淫。 鹿茸(酥炙)菟丝(酒浸)蒺藜(炒)紫菀白蒺藜肉苁蓉官桂附子(炮)阳起石蛇床(酒浸)桑螵蛸黄(各等分)上为末。 炼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温酒送下。 食前。 【茯菟丸】治小便白浊。 及梦泄遗精。 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二两)上为细末。 酒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盐汤下。 【金箔丸】治下焦虚。 小便白淫。 夜多异梦遗泄。 韭子(炒)原蚕蛾破故纸(炒)牛膝(酒浸)肉苁蓉山茱萸龙骨菟丝子桑螵蛸(各一两)上为末。 炼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温酒送下。 空心食前。 【珍珠粉丸】治白淫梦泄遗精。 及滑出而不收。 真蛤粉(一斤)黄柏(一斤新瓦上炒赤)上为末。 滴水丸如桐子大。 每服一百丸。 空心温酒送下。 法曰。 阳盛阴虚。 故精泄也。 黄柏降心火。 蛤粉咸而补肾阴。 【补真玉露丸】治阳虚阴盛。 精脱淫乐胫酸。 白茯苓(去皮)白龙骨(水飞)韭子(酒浸)菟丝(酒浸。 各等分。 火日修合)上为末。 醋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温酒送下。 盐汤亦得。 空心食前。 待少时。 以饭羹压之。 【王瓜散】治小便自利如泔色。 此肾虚也。 王瓜根桂心(各一两)白石脂菟丝子(酒浸)牡蛎(盐泥裹。 烧赤。 候冷去泥。 各二两)上为末。 每服二钱。 大麦煎粥汤调下。 一日三服。 食前。 【府判补药方】菟丝子(三钱。 酒浸)肉苁蓉(三钱。 酒浸)牛膝(酒浸)巴戟(去心。 酒浸。)没药(研。 各二钱)麻黄(去节。 一钱半)穿山甲(醋炙)鹿茸(酥炙。 各二钱)乳香(研)麝香(研。 各一钱)甘草(头末。 五钱)通草(三钱)海马(两对。 酥炙)上为末。 炼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温酒送下。 盐汤亦得。 发布时间:2025-11-08 00:20:25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2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