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002)桓公(元年~十八年) 内容: ◇桓公元年元年春。 王。 桓无王,其曰王何也? 谨始也。 其曰无王何也? 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 以为无王之道,遂可以至焉尔。 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 正月,公即位。 继故不言即位,正也。 继故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 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 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 继故而言即位,是为与闻乎弑何也? 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无恩于先君也。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 会者,外为主焉尔。 郑伯以璧假许田。 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 非假而曰假,讳易地也。 礼,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 无田则无许可知矣,不言许,不与许也。 许田者,鲁朝宿之邑也。 邴者,郑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 用见鲁之不朝于周而郑之不祭泰山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及者,内为志焉尔。 越,盟地之名也。 秋,大水。 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冬,十月。 无事焉,何以书? 不遗时也。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 ◇桓公二年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桓无王,其曰:王何也? 正与夷之卒也。 及其大夫孔父。 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 书尊及卑,《春秋》之义也。 孔父之先死何也? 督欲弑君而恐不立,于是乎先杀孔父,孔父闲也。 何以知其先杀孔父也? 曰子既死,父不忍称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 以是知君之累之也。 孔,氏,父,字谥也。 或曰其不称名,盖为祖讳也,孔子故宋也。 滕子来朝。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以者,内为志焉尔,公为志乎成是乱也。 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辞而加之焉。 于内之恶,而君子无遗焉尔。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 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 其道以周公为弗受也。 郜鼎者,郜之所为也。 曰宋,取之宋也,以是为讨之鼎也。 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 秋,七月,纪侯来朝。 朝时,此其月何也? 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于是为齐侯、陈侯、郑伯讨数日以赂。 己即是事而朝之。 恶之,故谨而月之也。 蔡侯、郑伯会于邓。 九月,入杞。 我入之也。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 桓无会,而其致何也? 远之也。 ◇桓公三年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胥之为言,犹相也。 相命而信谕,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 是必一人先。 其以相言之何也? 不以齐侯命卫侯也。 六月,公会杞侯于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言日言朔,食正朔也。 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 公子翬如齐逆女。 逆女,亲者也。 使大夫,非正也。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言雚。 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阙门。 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诸母般,申之曰:「谨慎从尔父母之言!」送女逾竟,非礼也。 公会齐侯于言雚。 无讥乎? 曰为礼也。 齐侯来也,公之逆而会之可也。 夫人姜氏至自齐。 其不言翬之以来何也? 公亲受之于齐侯也。 子贡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继万世之后,何谓已重乎?」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有年。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桓公四年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 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 四时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桓公五年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 《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 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夏,齐侯、郑伯如纪。 天王使任叔之子来聘。 任叔之子者,录父以使子也。 故微其君臣而着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辞也。 葬陈桓公。 城祝丘。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举从者之辞也。 其举从者之辞何也? 为天王讳伐郑也。 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 于是不服,为天子病矣。 大雩。 螽。 螽,虫灾也。 甚则月,不甚则时。 冬,州公如曹。 外相如不书,此其书何也? 过我也。 ◇桓公六年六年春,正月,寔来。 寔来者,是来也。 何谓是来? 谓州公也。 其谓之是来何也? 以其画我,故简言之也。 诸侯不以过相朝也。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郕。 秋,八月壬午,大阅。 大阅者何? 阅兵车也。 修教明谕,国道也。 平而修戎事,非正也。 其日,以为崇武,故谨而日之,盖以观妇人也。 蔡人杀陈佗。 陈佗者,陈君也。 其曰陈佗何也? 匹夫行,故匹夫称之也。 其匹夫行奈何? 陈侯喜猎,淫猎于蔡,与蔡人争禽。 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 何如知其是陈君也? 两下相杀,不道。 其不地,于蔡也。 九月丁卯,子同生。 疑故志之,时曰同乎人也。 冬,纪侯来朝。 ◇桓公七年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其不言邾咸丘何也? 疾其以火攻也。 夏,谷伯绥来朝。 邓侯吾离来朝。 其名何也? 失国也。 失国,则其以朝言之何也? 尝以诸侯与之接矣,虽失国,弗损吾异日也。 ◇桓公八年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烝,冬事也,春兴之,志不时也。 天王使家父来聘。 夏,五月丁丑,烝。 烝,冬事也,春夏兴之,黩祀也。 志不敬也。 秋,伐邾。 冬,十月,雨雪。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其不言使焉何也? 不正其以宗庙之大事,即谋于我,故弗与使也。 遂,继事之辞也。 其曰遂逆王后,故略之也,或曰天子无外,王命之则成矣。 ◇桓公九年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为之中者归之也。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 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曹伯失正矣。 诸侯相见曰朝。 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内为失正矣。 内失正,曹伯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则是放命也。 《尸子》曰:「夫已,多乎道。」◇桓公十年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 桓无王,其曰王何也? 正终生之卒也。 夏,五月,葬曹桓公。 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 弗遇者,志不相得也。 弗,内辞也。 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来战者,前定之战也。 内不言战,言战则败也。 不言其人,以吾败也。 不言及者,为内讳也。 ◇桓公十一年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 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 秋,七月,葬郑庄公。 九月,宋人执郑祭仲。 宋人者,宋公也。 其曰人何也? 贬之也。 突归于郑。 曰突,贱之也。 曰归,易辞也。 祭仲易其事,权在祭仲也。 死君难,臣道也。 今立恶而黜正,恶祭仲也。 郑忽出奔卫。 郑忽者,世子忽也。 其名,失国也。 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 柔者何? 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公会宋公于夫钟。 冬,十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 ◇桓公十二年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会纪侯、莒子,盟于曲池。 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公会宋公于虚。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 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 丙戌,卫侯晋卒。 再称日,决日义也。 非与所与伐战也。 不言与郑战,耻不和也。 于伐与战,败也。 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 ◇桓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 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其言及者,由内及之也。 其曰战者,由外言之也。 战称人,败称师,重众也。 其不地,于纪也。 三月,葬卫宣公。 夏,大水。 秋,七月。 冬,十月。 ◇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 无冰。 无冰,时燠也。 夏,五。 郑伯使其弟御来盟。 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 其弟云者,以其来我举其贵者也。 来盟,前定也。 不日,前定之盟不日。 孔子曰:听远音者,闻其疾而不闻其舒;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 立乎定、哀以指隐、桓,隐、桓之日远矣。 夏五,传疑也。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 乙亥,尝。 御廪之灾不志,此其志何也? 以为唯未易灾之馀而尝可也。 志不敬也。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 何用见其未易灾之馀而尝也? 曰甸粟,而内之三宫,三宫米而藏之御廪,夫尝必有兼甸之事焉。 壬申,御廪灾。 乙亥尝。 以为未易灾之馀而尝也。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以者,不以者也。 民者,君之本也。 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桓公十五年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求车非礼也,求金甚矣。 三月乙未,天王崩。 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 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讥夺正也。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反正也。 许叔入于许。 许叔,许之贵者也。 莫宜乎许叔,其曰入何也? 其归之道,非所以归也。 公会齐侯于蒿。 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 地而后伐,疑辞也。 非其疑也。 ◇桓公十六年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 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 秋,七月,公至自伐郑。 桓无会,其致何也? 危之也。 冬,城向。 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朔之名,恶也。 天子召而不往也。 ◇桓公十七年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 二月丙午,公及邾仪父盟于趡。 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郎。 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 不言其人,以吾败也。 不言及之者,为内讳也。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蔡季,蔡之贵者也。 自陈,陈有奉焉尔。 癸巳,葬蔡桓侯。 及宋人、卫人伐邾。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桓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 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泺之会,不言及夫人何也? 以夫人之伉,弗称数也。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其地,于外也。 薨称公,举上也。 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葬我君,接上下也。 君弑贼不讨,不书葬,此其言葬,何也? 不责逾国而讨于是也。 桓公葬而后举谥,谥所以成德也,于卒事乎加之矣。 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备,然后可以会矣。 发布时间:2025-05-17 21:39:23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1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