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十四 酒谋对于郊肆恶 鬼对案杨化借尸 内容: 诗曰:从来人死魂不散,况复生前有宿冤! 试看鬼能为活证,始知明晦一般天。 话说山东有一个耕夫,不记姓名。 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邻人墓道。 邻人与他争论,他出言不逊,就把他毒打不休,须臾身死。 家间亲人把邻人告官。 检尸有致命重伤,问成死罪,已是一年。 忽一日,右首邻家所生一子,口里才能说话,便话得前生事体出来。 道:“我是耕者某人,为邻人打死。 死后见阴司,阴司怜我无罪误死,命我复生,说我尸首已坏,就近托生为右邻之子。 即命二鬼送我到右邻房栊外,见一妇人踞床将产,二鬼道:‘此即汝母,汝从囱门入! ’说罢,二鬼即出。 二鬼在外,不听见里头孩子哭声,二鬼回身进来看,说道:‘走了,走了。 ’其时吾躲在衣架之下,被二鬼寻出,复送入囱门。 一会就生下来。 ”历历述说平生事,无一不记。 又到前所耕地界处,再三辨悉。 那些看的人及他父母,明知是耕者再世,叹为异事。 喧传此话到狱中,那前日抵罪的邻人便当官诉状道:“吾杀了耕者,故问死罪。 今耕者已得再生,吾亦该放条活路。 若不然,死者到得生了,生者到要死了,吾这一死还是抵谁的? ”官府看见诉语希奇,吊取前日一干原被犯证里邻问他,他们众口如一,说道:“果是重生。 ”并取小孩儿问他,他言语明明白白,一些不误。 官府虽则断道:“一死自抵前生,岂以再世幸免? ”不准其诉。 然却心里大是惊怪。 因晓得:人身四大,乃是假合。 形有时尽,神则常存。 何况屈死冤魂,岂能遽散。 所以国朝嘉靖年间,有一桩异事:乃是一个山东人,唤名丁戍。 客游北京,途中遇一壮士,名唤卢疆,见他意气慷慨,性格轩昂,两人觉道说得着,结为兄弟。 不多时,卢疆盗情事犯,系在府狱。 丁戍到狱中探望,卢疆对他道:“某不幸犯罪,无人救答。 承兄平日相爱,有句心腹话,要与兄说。 ”丁戍道:“感蒙不弃,若有见托,必当尽心。 ”卢疆道:“得兄应允,死亦暝目。 吾有白金千余,藏在某处,兄可去取了,用些手脚,营救我出狱。 万一不能勾脱,只求兄照管我狱中衣食,不使缺乏。 他日死后,只要兄葬埋了我,余多的东西,任凭兄取了罢。 只此相托,再无余言。 ”说罢,泪如雨下。 丁戍道:“且请宽心! 自当尽力相救。 ”珍重而别。 元来人心本好,见财即变。 自古道得好:“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丁戍见卢疆倾心付托时,也是实心应承,无有虚谬。 及依他到所说的某处取得千金在手,却就转了念头道:“不想他果然为盗,积得许多东西在此。 造化落在我手里,是我一场小富贵,也勾下半世受用了。 总是不义之物,他取得,我也取得,不为罪过。 既到了手,还要救他则甚? ”又想一想道:“若不救他,他若教人问我,无可推托得。 惹得毒了,他万一攀扯出来,得也得不稳。 何不了当了他? 到是口净。 ”正是转一念,狠一念。 从此遂与狱吏两个通用,送了他三十两银子,摆布杀了卢疆。 自此丁戍白白地得了千金,又无人知他来历,摇摇摆摆,在北京受用了三年。 用过七八了,因下了潞河,搭船归家。 丁戍到了船中,与同船之人正在舱里大家说些闲话,你一句,我一句,只见丁戍忽然跌倒了。 一会儿爬起来,睁起双眸,大喝道:“我乃北京大盗卢疆也。 丁戍天杀的! 得我千金,反害我命,而今须索填还我来! ”同船之人,见他声口与先前不同,又说出这话来,晓得了戍有负心之事,冤魂来索命了,各各心惊,共相跪拜,求告他道:“丁戍自做差了事,害了好汉,须与吾辈无干。 今好汉若是在这船中索命,杀了丁戍,须害我同船之人不得干净,要吃没头官司了。 万望好汉息怒! 略停几时,等我众人上了岸,凭好汉处置他罢。 ”只见丁戍口中作鬼语道:“罢,罢。 我先到他家等他罢。 ”说毕,复又倒地。 须臾,丁戍醒转,众人问他适才的事,一些也不知觉,众人遂俱不道破,随路分别上岸去了。 丁戍到家三日,忽然大叫,又说起船里的说话来。 家人正在骇异,只见他走去,取了一个铁锤,望口中乱打牙齿。 家人慌忙抱住了,夺了他的铁锤。 又走去拿把厨刀在手,把胸前乱砍,家人又来夺住了。 他手中无了器皿,就把指头自挖双眼,眼珠尽出,血流满面。 家人慌张惊喊,街上人听见,一齐跑进来看。 递传出去,弄得看的人填街塞巷。 又有日前同舟回来之人,有好事的来拘听消息,恰好瞧着。 只见丁戍一头自打,一头说卢疆的话,大声价骂。 有大胆的走向前问他道:“这事有几年了? ”附丁戍的鬼道:“三年了。 ”问的道:“你既有冤欲报,如此有灵,为何直等到三年? ”附丁戍的鬼道:“向我关在狱中,不得报仇;近来遇赦,方出得在外来了。 ”说罢又打,直打到丁戍气绝,遂无影响。 于时隆庆改元大赦,要知狱鬼也随阳间例,放了出来,方得报仇。 乃信阴阳一理也。 正是:明不独在人,幽不独在鬼。 阳世与阴间,以隔一层纸。 若还显报时,连纸都彻起。 看官,你道在下为何说出这两段说话? 只因世上的人,瞒心昧己做了事,只道暗中黑漆漆,并无人知觉的;又道是死无对证,见个人死了,就道天大的事也完了。 谁知道冥冥之中,却如此昭然不爽! 说到了这样转世说出前生,附身活现花报,恰象人原不曾死,只在面前一般。 随你欺心的硬胆的人,思之也要毛骨悚然。 却是死后托生,也是常事,附身索命,也是常事,古往今来,说不尽许多。 而今更有一个希奇作怪的,乃是被人害命,附尸诉冤,竟做了活人活证,直到缠过多少时节,经过多少衙门,成狱方休,实为罕见! 这段话,在山东即墨县干家庄。 有一人唤名于大郊,乃是个军藉出身。 这干家本户,有兴州右屯卫顶当祖军一名。 那见在彼处当军的,叫做于守宗。 元来这名军是祖上洪武年间传留下来的,虽则是嫡支嫡派承当充伍,却是通族要帮他银两,叫做“军装盘缠”,约定几年来取一度,是个旧规。 其时乃万历二十一年,守宗在卫,要人到祖藉讨这一项钱粮。 有个家丁叫做杨化,就是蓟镇人,他心性最梗直,多曾到即墨县走过遭把的,守宗就差他前来。 杨化与妻子别了,骑了一只自喂养的蹇驴,不则一日,行到即墨,一径到于大郊屋里居住宿歇了。 各家去派取,接着支系派去,也有几分的,也有上钱的,陆续零星讨将来。 先凑得二两八钱,在身边藏着。 是月正月二十六日,大郊走来对杨化道:“今日鳌山卫集,好不热闹,我要去趁赶,同你去耍耍来。 ”杨化道:“咱家也坐不过,要去走走。 ”把个缠袋束在腰里了,骑了驴同大郊到鳌山卫来。 只因此一去,有分教:雄边壮士,强做了一世冤魂;寒舍村姑,硬当了几番鬼役。 正是:猪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路。 元来于大郊见杨化零零星星收下好些包数银子,却不知有多少,心中动了火,思想要谋他的。 欺他是个单身穷军,人生路不熟,料没有人晓得他来踪去迹。 亦且这些族中人,怕他蒿恼,巴不得他去的,若不见了他,大家干净,必无人提起。 却不这项银子落得要了? 所以故意把这样狠酒灌醉了他。 杨化睡至一个更次,于大郊呆呆在旁边侯着。 你道平日若是软心的人,此时纵要谋他银两,乘他酒醉,腰里模了他的,走了去,明日杨化酒醒,也只道醉后失了,就是疑心大郊,没个实据,可以抵赖,事也易处。 何致定要害他性命? 谁知北人手辣心硬,一不做,二不休,叫得先打后商量。 不论银钱多少,只是那断路抢衣帽的小小强人,也必了了性命,然后动手的。 风俗如此,心性如此。 看着一个人性命,只当掐个虱子,不在心上。 当日见杨化不醒,四旁无人,便将杨化驴子上缰绳解将下来,打了个扣儿,将杨化的脖项套好了。 就除下杨化的帽儿,塞住其口,把一只脚踏住其面,两手用力将缰绳扯起来一勒,可怜杨化一个穷军,能有多少银子? 今日死于非命! 于大郊将手去按杨化鼻子底下,已无气了。 就于腰间搜动前银,连缠袋取来,缠在自己腰内。 又想道:“尸首在此,天明时有人看见,须是不便。 ”随抱起杨化尸首,驮在驴背上,赶至海边,离于家庄有三里地远了,扑通一声,撺入海内。 牵了驴儿转回来,又想一想道:“此是杨化的驴,有人认得。 我收在家里,必有人问起,难以遮盖,弃了他罢。 ”当将此驴赶至黄铺舍漫坡散放了,任他自去。 那驴散了缰辔,随他打滚,好不自在。 次日不知那个收去了。 是夜于大郊悄悄地回家,无人知道。 至二月初八日,已死过十二日了。 于大郊魂梦里也道此时死尸,不知漂去几千万里了。 你道可杀作怪! 那死尸潮上潮下,退了多日,一夜乘潮逆流上来,恰恰到于家庄本社海边,停着不去。 本社保正于良等看见,将情报知即墨县。 那即墨县李知县查得海潮死尸,不知何处人氏,何由落水,其故难明,亦且颈有绳痕,中间必有冤仰。 除责令地方一面收贮,一面访拿外,李知县斋戒了到城隍庙虔诚祈祷,务期报应,以显灵佑不题。 本月十三日有于大郊本户居民于得水妻李氏,正与丈夫碾米,忽然跌倒在地。 得水慌忙扶住叫唤。 将及半个时辰,猛可站将起来,紧闭双眸,口中吓道:“于大郊,还我命来! 还我命来! ”于得水惊诧问道:“你是何处神鬼,辄来作怪? ”李氏口里道:“我是讨军装杨化,在鳌山集被于大郊将黄烧酒灌醉,扶至石桥子沟,将缰绳把我勒死,抛尸海中。 我恐大郊逃走,官府连累无干,以此前来告诉。 我家中还有亲兄杨大,又有妻张氏,有二男二女,俱远在蓟州,不及前来执命,可怜! 可怜! 故此自来,要与大郊质对,务要当官报仇。 ”于得水道:“此冤仇实与我无干,如何缠扰着我家里? ”李氏口里道:“暂借贤妻贵体,与我做个凭依,好得质对。 待完成了事,我自当去,不来相扰。 烦你与我报知地方则个。 你若不肯,我也不出你的门。 ”于得水当时无奈,只得走去通知了保正于良。 于良不信,到得水家中看个的确,只见李氏再说那杨化一番说话,明明白白,一些不差。 于良走去报知老人邵强与地方牌头小甲等,都来看了。 前后说话,都是一样。 于良、邵强遂同地方人等,一拥来到于大郊家里,叫出大郊来道:“你干得好事! 今有冤魂在于得水家中,你可快去面对。 ”大郊心里有病,见说着这话,好不心惊! 却又道:“有甚么冤魂在得水家里? 可又作怪,且去看一看,怕做甚么! ”违不得众人,只得软软随了去。 到得水家,只见李氏大喝道:“于大郊,你来了么? 我与你有甚么冤仇? 你却谋我东西,下此毒手! 害得我好苦! ”大郊犹兀自道无人知证,口强道:“呸! 那个谋你甚么? 见鬼了! ”李氏口里道:“还要抵赖? 你将驴缰勒死了我,又驴驮我海边,丢尸海中了。 藏着我银子二两八钱,打点自家快活。 快拿出我的银子来,不然,我就打你,咬你的肉,泄我的恨! ”大郊见他说出银子数目相对,已知果是杨化附魂,不敢隐匿,遂对众吐机“前情是实。 却不料阴魂附人,如此显明,只索死去休! ”于良等听罢,当即押了大郊回家,将原劫杨化缠袋一条,内盛军装银二两八钱,于本家灶锅烟笼里取出。 于良等道:“好了。 好了。 有此赃物,便可报官定罪,了这海上浮尸的公案。 若只是阴魂鬼话,万一后边本人醒了,阴魂去了,我们难替他担错。 ”就急急押了于大郊,连赃送县。 大郊想道:“罪无可逃了。 坐在监中,无人送饭,须索多攀本户两个,大家不得安闲。 等他们送饭时,须好歹也有些及我。 ”就对于良道:“这事须有本户于大豹、于大敖、于大节三人与我同谋的,如何只做我一人不着? ”于良等并将三人拘集。 三人口称无干,这里也不听他,一同送到县来首明。 知县准了首词,批道:“情似真而事则鬼。 必李氏当官证之! ”随拘李氏到官。 李氏与大郊面质,句句是杨化口谈,咬定大郊谋死真情。 知县看那诉词上面,还有几个名字,问:“这于大豹等几人,却是怎的? ”李氏道:“止是大郊一个,余人并不相干。 正恐累及平人,故不避幽明,特来告陈。 ”知县厉声问大郊道:“你怎么说? ”大郊此时已被李氏附魂活灵活现的说话,惊得三魂俱不在体了,只得叩头道:“爷爷,今日才晓得鬼神难昧,委系自己将杨化勒死,图财是实,并与他人无干。 小的该死! ”知县看系谋杀人命重情,未经检验,当日亲押大郊等到海边潮上杨化尸所相验。 拘取一班仵作,相得杨化身尸,颈子上有绳子交匝之伤,的系生前被人勒死。 取了伤单,回到县中,将一干人犯口词取了,问成于大郊死罪。 众人在官的多画了供,连李氏也画了一个供。 又分付他道:“此事须解上司,你改不得口! 李氏道:“小的不改口,只是一样说话。 ”元来知县只怕杨化魂灵散了,故如此对李氏说。 不知杨化真魂,只说自家的说话,却如此答。 知县就把文案叠成,连入解府。 知府看了招卷,道是希奇,心下有些疑惑,当堂亲审,前情无异。 题笔判云:看得杨化以边塞贫军,跋涉千里,银不满三两。 于大郊辄起毒心,先之酒醉,继之绳勒,又继之驴驮,丢尸海内。 彼以为葬鱼腹,求之无尸,质之无证。 己可私享前银,宴然无事。 孰意天道昭彰,鬼神不昧! 尸入海而不沉,魂附人而自语。 发微瞬之好,循凶人之魄。 至于‘咬肉泄恨’一语,凛然斧钺;‘恐连累无干’数言,赫然公平。 化可谓死而灵,灵而正直,不以死而遂泯者。 孰谓人可谋杀,又可漏网哉? 该县祷神有应,异政足录。 拟斩情已不枉,缘系面鞠,杀劫魂附情真,理合解审。 抚按定夺。 府中起了解批,连人连卷,解至督抚孙军门案下告投。 孙军门看了来因,好些不然。 疑道:“李氏一个妇人,又是人作鬼语,如何做得杀人定案? 安知不有诡诈? ”就当堂逐一点过面审。 点到李氏,便住了笔,问道:“你是那里人? ”李氏道:“是蓟州人。 ”又叫地方上来,问:“李氏是那里人? ”地方道:“是即墨人。 ”孙军门道:“他如何说是蓟州人? ”地方道:“李氏是即墨人,附尸的杨化是蓟州人。 ”孙军门又唤李氏问道:“你叫甚么名字? ”李氏道:“小的杨化,是兴州右屯卫于守宗名下余丁。 ”遂把讨军装被谋死,是长是短,说了一遍。 宛然是个北边男子声口,并不象妇女说话,亦不是山东说话。 孙军门问得明白,点一点头,笑道:“果有此等异事! ”遂批卷上道:扬化魂附诉冤,面审惧蓟镇人语,诚为甚异。 仰按察司复审详报! 按察司转发本府带管理刑厅刘同知复审。 解官将一干人犯仍带至府中,当堂回销解批。 只见李氏之夫于得水哭禀知府道:“小的妻子李氏久为杨化冤魂所附,真性迷失。 又且身系在官,展转勘问,动辄经旬累月,有子失乳,母子不免两伤。 望乞爷台做主,救命超生! ”知府见他说得可怜,点头道:“此原不是常理,如何可久假不归? 却是鬼神之事,我亦难处。 ”便唤李氏到案前道:“你是李氏,还是杨化? ”李氏道:“小的是杨化。 ”知府道:“你的冤已雪了。 ”李氏道:“多谢老爷天恩! ”知府道:“你虽是杨化,你身却是李氏,你晓得么? ”李氏道:“小的晓得。 却是小的冤虽已报,无家可归,住在此罢。 ”知府大怒道:“胡说! 你冤既雪,只该依你体骨去,为何耽阁人妻子? 你可速去,不然痛打你一顿。 ”李氏见说要打,却象有些怕的一般,连连叩头道:“小的去了就是。 ”说罢,李氏站起就走。 知府又叫人拉他转来道:“我自叫杨化去,李氏待到那里去? ”李氏仍做杨化的声口,叩头道:“小人自去。 ”起身又走。 知府拍桌大喝,叫他转来道:“这样糊涂可恶! 杨化自去,须留下李氏身子。 如何三回两转,违我言语? 皂隶与我着实打! ”皂隶发一声喊,把满堂竹片尽撇在地,震得一片价响。 只见李氏一交跌倒,叫皂隶唤他,不应,再叫他杨化! 也不应,眼睛紧闭,面色如灰。 于得水慌了手脚,附着耳朵连声呼之,只是不应。 也不管公堂之上,大声痛哭。 知府也没法处得。 得水榛着李氏,只见四脚摇战,汗下如雨。 有一个多时辰,忽然张开眼睛,看见公堂虚敞,满前面生人众,打扮异样,大惊道:“吾李氏女,何故在此? ”就把两袖紧遮其面。 知府晓得其真性已回,问他一向知道甚么,说道:“在家碾米,不知何故在此。 ”并过了许多时日也不知道。 知府便将朱笔大书“李氏元身”四字镇之,取印印其背,令得水扶归调养。 次日,刘同知提审,李氏名尚未销。 得水见妻子出惯了官的,不以为意,谁知李氏这回着实羞怯,不肯到衙门来。 得水把从前话一一备细说与李氏知道,李氏哭道:“是睡梦里,不知做此出丑勾当,一向没处追悔了,今既已醒,我自是女人,岂可复到公庭? 得水道:“罪案已成,太爷昨日已经把你发放过了。 今日只得复审一次,便可了事。 ”李氏道:“复审不复审与我何干? ”得水道:“若不去时,须累及我。 ”李氏没奈何,只得同到衙门里来。 比及刘同知问时,只是哭泣,并不晓得说一句说话。 同知唤其夫得水问他,得水把向来杨化附魂证狱,昨日太爷发放,杨化已去,今是元身李氏,与前日不同缘故说了。 就将太爷朱笔亲书并背上印文验过。 刘同知深叹其异,把文书申详上司道:“杨化冤魂已散,理合释放李氏宁家,免其再提。 于大郊自有真赃,不必别证。 秋后处决。 ”一日晚间,于得水梦见杨化来谢道:“久劳贤室,无可为报。 止有叫驴一头,一向散缰走失,被人收去。 今我引他到你家门首,你可收用,权为谢意。 ”得水次日开门出去,果遇一驴在门,将他拴鞠起来骑用,方知杨化灵尚未泯。 从来说鬼神难欺,无如此一段话本,最为真实骇听。 人杀人而成鬼,鬼借人以证人。 人鬼公然相报,冤家宜结宜分。 发布时间:2025-04-23 00:15:10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1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