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用无用二五 内容: 有用无用,是相对而言的。 没有无用也就无所谓有用。 譬如用网捕鸟,用上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网眼,其余的似乎无用,但没有这众多的网眼,只靠一个网眼,是永远捕不到鸟的。 其次,有用与无用,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 世上本来没有什么无用之物,关键看你会不会用。 【经文】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 然张一目之罗,终不能得鸟矣。 鸟之所以能远飞者,六翩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功,则飞不能远矣。 ”以是推之,无用之为用也大矣。 故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矣。 ”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夫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 然则削足而垫之至黄泉,人尚有用乎? ”惠子曰:“无用。 ”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昔陈平智有余而见疑,周勃质朴,忠而见信。 夫仁义不足相怀,则智者以有余见疑,而朴者以不足取信矣。 汉征处士樊英、杨厚,朝廷若待神明。 至,竟无他异。 李固、朱穆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于用。 然而后进希之以成器,世主礼之以得众。 [孔子称:“举逸民,天下之人归心焉。 ”燕昭尊郭隗,以致剧、乐;齐桓礼九九之术,所以致英俊之类也。 ]原其无用亦所以为用也。 而惑者忽不践之地,赊无用之功,至乃诮讪远术,贱斥国华。 不亦过乎? 【译文】古人这样说过:捕获鸟的,只是罗网上的一个网眼,然而只张一个眼的网,是永远捕不到鸟的。 鸟所以飞得远,是靠健羽,然而如果只有健羽而无其它的毳毛,是飞不远的。 以此推论,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是有很大作用的。 “没用了。 ”庄子说:“那么,由此可见无用就是有用。 这个道理不是很明白吗? ”从前陈平由于智谋有余而被刘邦疑忌,可是周勃因质朴却被认为忠诚而受到信任。 在仁义不足以使人们互相信任的时候,聪明人因智谋有余而被疑忌,不聪明的人却因智谋不足取得了信任。 东汉时,征召隐士樊英、杨厚人朝做官,朝廷盼他们俩就象盼神明一样。 可是他们到了朝堂上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李固、朱穆认为这种隐士纯属欺世盗名之辈,对国家一无用处。 然而随后慕名而来的都以他们为榜样,使皇帝招揽了更多的人才。 [这就证明孔子说过的那句话:把隐逸的人士推举出来,天下的人就都会归顺你了。 燕昭王尊礼郭隗也是这个用意。 郭隗虽非杰出的人才,但尊礼郭隗,剧辛、乐毅这样的英杰就随之而来了。 齐桓公尊礼九九天道之术,也是这个用意,都是为招徕天下人才的。 ]推究起来,无用就是有用。 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容易忽视足下的无用之地,看不起无用之物的特殊作用,甚至于嘲笑这一理论是迂腐的空谈,轻视排斥国家的英才。 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按语】有用与无用本来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关系,没有无用也就无所谓有用。 例如切割东西的是刀刃,刀背似乎无用,但是没有刀背,又哪里有刀刃? 种庄稼必须留下足够的空隙,空隙不打粮,看似无用,但没有空隙也就不会长出庄稼来。 所以世界上本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只看你如何运用它们罢了。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明白,但在实践中却往往被忽视。 看到明显有用的就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结果使有用之物资源枯竭;看到似乎无用之物便弃掷一边,不屑一顾,结果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白白浪费。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运用有用之物,人们往往不感到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利用看似无用之物。 本文则给我们不少启发。 比方说,你如果是一个学理工的大学生,人文科学对你来说可能是无用的,但当你涉足其问,就会发现那是一个非常美妙的领域,不仅可以陶冶你的情操,还能开扩你的视野,对你将来的自然科学研究也会大有裨益。 反之,文科学生学些看似无用的数理化,你的思维方式也将受益非浅。 假如你是一个企业家,就会对你的经营管理做合理安排,做到物尽其用。 懂得用无用的道理,你就不会把商场塞满货架,而应该辟出一块寸土寸金的空间,设置一个免费儿童乐园,给老人放几把歇脚的座椅,这可能使你出乎意外的效益大增。 或者,假如你是一位市长,就不会急功近利地把一个城市修成“水泥森林”,而会留下几片绿地,使人们生活在其中心旷神怡,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城市,工作起来效率才会更高. .. . 发布时间:2024-12-01 23:03:21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0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