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五十九回 干儿子贪得被拐出洋 戈什哈神通能撤人任 内容: 我听那同栈寓客的话,心中也十分疑虑,万一明日出起事来,岂不是一番扰乱。 早知如此,何不在香港多住两天呢;此刻如果再回香港去,又未免太张惶了。 一个人回到房里,闷闷不乐。 到了傍晚时候,忽听得房外有搬运东西的声音,这本来是客栈里的常事,也不在意。 忽又听得一个人道:“你也走么? ”一个应道:“暂时避一避再说。 好在香港一夜就到了,打听着没事再来。 ”我听了,知道居然有人走避的了。 便到帐房里去打听打听,还有甚么消息。 吉人一见了我,就道:“你走么? 要走就要快点下船了,再迟一刻,只怕船上站也没处站了。 ”我道:“何以挤到如此? ”吉人道:“而且今天还特为多开一艘船呢。 孖舲艇(广东小快船)码头的孖舲艇都叫空了。 ”我道:“这又到哪里去的? ”吉人道:“这都是到四乡去的了。 ”我道:“要走,就要到香港、澳门去。 这件事要是闹大了,只怕四乡也不见得安靖。 若是一哄而散的,这里离万寿宫很远,又有一城之隔,只怕还不要紧。 而且我撒开的事情在外面,走了也不是事。 我这回来,本打算料理一料理,就要到上海去的了,所以我打算不走了。 ”吉人点头无语。 我又到门口闲望一回,只见团练勇巡的更紧了。 忽然一个人,扛着一扇牌,牌上贴了一张四言有韵告示,手里敲着锣,嘴里喊道:“走路各人听啊! 今天早点回家。 县大老爷出了告示,今天断黑关闸,没有公事,不准私开的啊! ”这个人想是个地保了。 看了一会,仍旧回房。 虽说是定了主意不走,然而总不免有点耽心。 幸喜我所办的事,都在城外的,还可以稍为宽慰。 又想到明日既然在督署行礼,或者那强徒得了信息,罢了手不放那炸药,也未可知。 既而又想到,他既然预备了,怎肯白白放过,虽然众官不在那里,他也可以借此起事。 终夜耽着这个心,竟夜不曾合眼。 听着街上打过五更,一会儿天窗上透出白色来,天色已经黎明了。 便起来走到露台上,一来乘凉,二来听听声息。 过了一会,太阳出来了,却还绝无消息。 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 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一连过了三天,竟是没有这件事,那巡查的就慢慢疏了;再过两天,督抚衙门的防守兵也撤退了,算是解严了。 这两天我的事也料理妥贴,打算走了。 一天正在客厅闲坐,同栈的那客也走了来道:“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我们可以走了。 ”我问道:“这话怎讲? ”他道:“今天杀了二十多人,你还不知道么? ”我惊道:“是甚么案子? ”他道:“就是为的前两天的谣言了。 也不知在哪里抓住了这些人目、学序、修身、处世、接物之要。 对后世书院制度产生很,没有一点证据,就这么杀了。 有人上了条陈,叫他们雇人把万寿宫的地挖开,查看那隧道通到哪里,这案便可以有了头绪了。 你想这不是极容易、极应该的么? 他们却又一定不肯这么办。 你想照这样情形看去,这挖成隧道,谋为不轨的话,岂不是他们以意为之,拟议之词么。 此刻他们还自诩为弭巨患于无形呢。 ”说罢,喟然长叹。 我和他谈论了一回,便各自走开。 恰好何理之走来,我问可是广利到了。 理之道:“不是。 我回乡下去了一个多月,这回要附富顺到上海。 ”我问富顺几时走。 理之道:“到了好几天了,说是今天走,大约还要明天,此刻还上货呢。 ”我道:“既如此,代我写一张船票罢。 ”理之道:“怎么便回去了? 几时再来? ”我道:“这个一年半载说不定的,走动了,总要常来。 ”理之便去预备船票,定了地方。 到了明天,发行李下船。 下午时展轮出口。 到了香港,便下锚停泊。 这一停泊,总要耽搁一天多才启轮,我便上岸去走一趟,买点零碎东西。 广东用的银元,是每经一个人的手,便打上一个硬印的。 硬印打多了,便成了一块烂板,甚至碎成数片,除了广东、福建,没处行用的。 此时我要回上海,这些烂板银,早在广州贴水换了光板银元。 此时在香港买东西,讲好了价钱,便取出一元光板银元给他。 那店伙拿在手里,看了又看,掼了又掼,说道:“换一元罢。 ”我换给他一元,他仍然要看个不了,掼个不了,又对我看看。 我倒不懂起来,难道我贴了水换来的,倒是铜银。 便把小皮夹里十几元一起拿出来道:“你拣一元罢。 ”那店伙又看看我,倒不另拣,就那么收了。 再到一家买东西,亦复如此。 买完了,又走了几处有往来的人家,方才回船上去。 停泊了一夜,次日便开行。 在船上没事,便和理之谈天,谈起我昨天买东西,那店伙看银元的光景。 理之笑道:“光板和烂板比较子论学说,并把它向前发展,克服了一切皆必然的宿命论观,要伸三分多银子的水;你用出去,不和他讨补水,他那得不疑心你用铜银呢。 ”我听了方才恍然大悟。 然而那些香港人,也未免太不张眼睛了。 我连年和继之办事经营,虽说是趸来趸去,也是一般的做买卖,何尝这样小器来。 于是和理之谈谈香港的风气,我谈起那咸水妹嫁乡下人的事。 理之道:“这个是喜出意外的。 我此次回家,住了一个多月,却看见一件祸出意外的事。 ”我问甚么祸出意外。 理之道:“我家里隔壁一家人家,有两间房子空着,便贴了一张‘余屋召租’的条子。 不多几天,来了一个老婆子,租来住了,起居动用,象是很宽裕的。 然而只有一个人,用了一个仆妇。 住了两个月,便与那女房东相好起来。 他自己说是在新加坡开甚么行栈的,丈夫没了,又没有儿子,此刻回来,要在同族中过继一个儿子。 谁知回来一查,族中的子侄,竟没有一个成器的,自己身后,正不知倚靠谁人。 说着,便不胜凄惶,以后便常常说起。 新加坡也常常有信来,有银子汇来。 来了信,他便央男房东念给他听。 以后更形相熟了。 房东本有三个儿子,那第二个已经十七八岁了。 那老婆子常常说他好:‘我有了这么个儿子就好了’那女房东便说:‘你欢喜他,何不收他做个干儿子呢? ’那老婆子不胜欢喜,便看了黄道吉日,拜干娘。 到了这天,他还慎重其事的,置酒庆贺。 干娘干儿子,叫得十分亲热。 他又说要替干儿子娶亲了,一切费用,他都一力担任。 那房东也乐得依他。 于是就张罗起来,便有许多媒人来送庚贴说亲。 说定了,便忙着拣日子行聘迎娶,十分热闹。 待媳妇也十分和气。 又替媳妇用了一个年轻梳头老妈子。 房东见他这等相待,便说是亲生儿子,也不过这样了。 老婆子道:‘我们没有儿子的人,干儿子就和亲生的一般。 我今年五十多岁,没有几年的人了,只要他将来肯当我亲娘一般,送我的终,我的一分家当便传授给他,也不去族中过继甚么儿子了。 ’女房东一想,他是个开行栈的人,家当至少也有几万,如何不乐从。 便叫了儿子来,说知此事,儿子自然也乐得应允。 老婆子更是欢喜,就在那里天天望孙了。 偏偏这媳妇娶了来差不多一年,还没有喜信。 老婆子就天天求神拜佛,请医生调理身子。 过了几个月,依然没有信息。 老婆子急不能待,便要和干儿子纳妾。 叫了媒婆来说知,看了几家丫头和贫家女儿。 看对了,便娶了一个过来。 一样的和他用一个年轻梳头老妈子。 刚娶了没有几天,忽然新加坡来了一封电信,说有一单货到期要出,恰好行里所有存款,都支发了出去。 放在外面的,一时又收不回来。 银行的一个存折,被女东带了回粤,务祈从速寄来云云。 老婆子央房东翻出来,念了一遍,便道:‘你看,我不在那里,便一点主意都没了。 自己的款项虽然支发出去,又何妨在别处调动呢。 我们几十年的老行号,还怕没人相信么。 ’说着,闷闷不乐。 又道:‘这个存折怎好便轻易寄去,倘或寄失了,那还了得么。 ’商量了半天道:‘不如我自己回去一趟罢。 我还想带了干儿子同去。 他此刻是小东家了,叫他去看看,也历练点见识,出来经历过一两年,自己就好当事了。 ’房东一心以为儿子承受了这分大家当,有甚么不肯之理。 他见房东应允了,自是不胜欢喜。 于是带了一个干儿子、两房干媳妇、两个梳头老妈子,一同到新加坡去了。 这是去年的事。 我这回到家里去,那房东接了他儿子来信了。 你晓得他在新加坡开的是甚么行号? 原来开的是娼寮。 那老婆子便是鸨妇。 一到了新加坡,他便翻转了面皮,把干儿子关在一间暗室里面。 把两房干媳妇和两个梳头老妈子,都改上名字,要他们当娼;倘若不从,他家里有的是皮鞭烙铁,便要请你尝这个滋味。 可怜这四个好人家女子,从此便跳落火坑了。 那个干儿子呢,被他幽禁了两个月,便把他‘卖猪仔(读若崽)’到吉冷去了。 卖了猪仔到那边做工。 那边管得极为苛虐,一步都不能乱走的。 这位先生能够设法寄一封信回来,算是他天大的本领了。 ”我道:“卖猪仔之说,我也常有得听见,但不知是怎么个情形。 说的那么苦,谁还去呢? ”理之道:“卖猪仔其实并不是卖断了,就是那招工馆代外国人招的工,招去做工,不过订定了几年合同,合同满了,就可以回来。 外国人本来招去做工,也未必一定要怎么苛待。 后来偶然苛待了一两次,我们中国政府也不过问。 那没有中国领事的地方,不要说了;就是设有中国领事的地方,中国人被人苛虐了,那领事就和不见不闻,与他绝不相干的一般。 外国人从此知道中国人不护卫自己百姓的,便一天苛似一天起来了。 ”我道:“那苛虐的情形,是怎么样的呢? ”理之道:“这个我也不仔细,大约各处的办法不同。 听说南洋那边有一个软办法:他招工的时候,恐怕人家不去,把工钱定得极优。 他却在工场旁边,设了许多妓馆、赌馆、酒馆、烟馆之类,无非是销耗钱财的所在。 做工的进了工场,合同未满,本来不能出工场一步的,惟有这个地方,他准你到。 若是一无嗜好的,就不必说了;倘使有了一门嗜好,任从你工钱怎么优,也都被他赚了回去,依然两手空空。 他又肯借给你,等你十年八年的合同满了,总要亏空他几年工钱,脱身不得,只得又联几年合同下去。 你想这个人这一辈子还可以望有回来的一天么,还不和卖了给他一样么。 因此广东人起他一个名字,叫他卖猪仔。 ”说话之间,船上买办打发人来招呼理之去有事,便各自走开。 一路无事。 到了上海便登岸,搬行李到字号里去。 德泉接着道:“辛苦了! 何以到此时才来? 继之半个月前,就说你要到了呢。 ”我道:“继之到上海来过么? ”德泉道:“没有来过,只怕也会来走一趟呢。 有信在这里,你看了就知道了。 ”说着,检出一封信来道:“半个月前就寄来的,说是不必寄给你,你就要到上海的了。 ”我拆开一看,吃了一惊,原来继之得了个撤任调省的处分,不知为了甚么事,此时不知交卸了没有。 连忙打了个电报去问。 直到次日午间,才接了个回电。 一看电码的末末了一个字,不是继之的名字。 继之向来通电给我,只押一个“吴”字,这吴字的码,是0七0二,这是我看惯了,一望而知的;这回的码,却是个六六一五,因先翻出来一看,是个“述”字,知道是述农复的了。 逐字翻好,是“继昨已回省。 述”六个字。 我得了这个电,便即晚动身,回到南京,与继之相见。 却喜得家中人人康健。 继之又新生了一个儿子,不免去见老太太存在主义又译“生存主义”或“实存主义”。 现代西方哲,先和干娘道喜。 老太太一见了我,便欢喜的了不得。 忙叫奶娘抱撤儿出来见叔叔。 我接过一看,小孩子生得血红的脸儿,十分朏壮。 因赞了两句,交还奶娘道:“已经有了名儿了,干娘叫他甚么,我还没有听清楚。 是几时生的? 大嫂身子可好? ”老太太道:“他娘身子坏得很,继之也为了他赶回来的。 此刻交代还没有算清,只留下文师爷在那边。 这小孩子还有三天就满月了。 他出世那一天,恰好挂出撤任的牌来,所以继之给他个名字叫撤儿。 ”我道:“大哥虽然撤了任,却还得常在干娘跟前,又抱了孙子,还该喜欢才是。 ”老太太道:“可不是么。 我也说继之丢了一个印把子,得了个儿子,只好算秤钩儿打钉——扯直罢了。 ”我笑道:“印把子甚么希奇,交了出去,乐得清净些,还是儿子好。 ”说罢,辞了出来,仍到书房和继之说话,问起撤任缘由,未免着恼。 继之道:“这有甚么可恼。 得失之间,我看得极淡的。 ”于是把撤任情由,对我说了。 正是:不必蜚言腾毁谤,敢将直道拨雷霆。 那戈什哈不是说继之坏话,不知说的是甚么话,且待下回再记。 发布时间:2024-11-30 21:59:03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0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