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十 内容: 大全集拾遗圣人未尝无喜也,「象喜亦喜」;圣人未尝无怒也,「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圣人未尝无哀也,「哀此茕独」;圣人未尝无惧也,「临事而惧」;圣人未尝无爱也,「仁民而爱物」;圣人未尝无欲也,「我欲仁,斯仁至矣」。 但中其节,则谓之和。 荀卿才高学陋,以礼为伪,以性为恶,不见圣贤,虽曰尊子弓,然而时相去甚远。 圣人之道,至卿不传。 杨子云仕莽贼,谓之「旁烛无疆」,可乎? 隐可也,仕不可也。 刘子文之学甚支离,只立名做法语,便不是了。 游酢于《西铭》,读之已能不逆于心,言语之外,别立得这个义理,便道中庸矣(道,一作到)。 向日与向火意思别,火只是一个酷烈底性,日则自然一般生底气,便与人气接。 问星辰。 曰:「星是二十八宿,辰是日月五星。」井泉之异,全由地脉一溜之别。 伯淳在扶沟,扶沟水皆咸,惟僧舍井小甘,不欲令妇女往汲之,乃禁之。 既禁之,又一县无水。 乃相一端凿一井,其味适别,地脉是一溜也。 又如在襄城,寺中水咸,寺外即甘。 一日观其墙下有地皮一旋裂,于是试令近墙凿井,遂亦甘,只是要相地脉如何。 冬桃,今视之似先春,其实晚桃也,直到如今方发。 南京三十六冈改葬,只是台中人为之,要得自振其术以营利也。 有人葬埋,至有毁伐其亲之尸以祈福利,然偶获祸。 其事虽未必然,然据理,安得不招此祸。 冬至与诸友贺,先生不出,云有司法服,慰乃出。 《子夏易》虽非卜商作,必非杜子夏所能为,必得于师传也。 《易》因爻象论变化,因变化论神,因神论人,因人论德行,大体通论《易》道,而终于「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复者反本也,本有而去之,今来复,乃见天地之心也,乃天理也,此贤人之事也。 「惟圣罔念作狂」,如《周官》六德之圣,通明之谓也。 徽柔懿恭,四事也。 徽懿皆美也。 懿,美中似有宽裕意,研其意味乃得之。 若渊亦深也,渊则深中有奥意。 《周礼》不全是周公之礼法,亦有后世随时添入者,亦有汉儒撰入者。 如《吕刑》、《文侯之命》,通谓之《周书》。 学者有所得,不必在谈经论道间,当于行事动容周旋中礼得之。 学者不学圣人则已,欲学之,须是熟玩圣人气象,不可止于名上理会。 如是,只是讲论文字。 《易》学,后来曾子、子夏学得积到上面也。 君实近年病渐较积放得下也。 致知在格物,格,至也,穷理而至于物,则物理尽。 先生曰:「司马迁为近古,书中多有前人格言。 如作《纪》本《尚书》,但其间有晓不得《书》意,有错用却处。」嘉仲问:「项籍作《纪》,如何?」曰:「《纪》只是有天下方可作。」又问:「班固尝议迁之失,如何?」曰:「后人议前人固甚易。」天下宁无魏公之忠亮,而不可无忠臣之义。 昔事建成而今事太宗,可乎。 薛公言黥布出上策,则关东非汉有,非也。 使出上策,亦败。 赵襄子姊为代国夫人,襄子既杀代王,将夺其国,夫人距战,是也。 身为代国夫人,社稷无主,独当其任,义不可弃社稷以与弟,则战而杀之,非姊杀弟也,代国夫人杀贼也。 陈寔见张让,是故旧,见之可也,不然则非矣。 此所谓太丘道广。 唐之有天下数百年,自是无纲纪。 太宗、肃宗皆篡也,更有什君臣父子? 其妻则取之不正。 又妻杀其夫,篡其位,无不至也。 若太宗,言以功取#8203;#8203;天下,此尤不可,最启僭夺之端。 其恶大,是杀兄篡位,又取元吉之妻。 后世以为圣明之主,不可会也。 太宗与建成,史所书却是也。 肃宗则分明是乘危而篡。 若是,则今后父有事,安得使其子? 《新书》且未说义中否,且如与小人说能,亦有至言,然只是一个气象。 今日《新书》读之,便有一个支离气象(疑有误字)。 观太学诸生数千人,今日之学,要之亦无有自信者。 如游酢、杨时等二三人游其间,诸人遂为之警动,敬而远之。 先生自少时未尝乘轿。 顷在蜀,与二使者游二峡,使者相强乘轿,不可。 诘其故,语之曰:「某不忍乘,分明以人代畜。 若疾病及泥泞,则不得已也。」二使者亦将不乘,某语之曰:「使者安可不乘?」既至,留题壁间,先生曰:「毋书某名。」诘其故,曰:「以使者与一闲人游,若铮客。」当时竟不乘轿,亦不留名。 村酒肆,要之蠹米麦,聚闲人,妨农工,致词讼,藏贼盗,州县极有害。 正叔谓子厚在礼院所定龙女衣冠,使依封号夫人品秩为准。 正叔语其非,此事合理会。 夫大河之塞,莫非上天降鉴之灵,官吏勤职,士卒效命。 彼龙,水兽也,何力焉? 今最宜与他正人畜分,不宜使畜产而用人之衣服。 汝之多瘿,以地气壅滞。 尝有人以器杂贮州中诸处,水例皆重浊,至有水脚如胶者,食之安得无瘿? 治之之术,于中开凿数道沟渠,泄地之气,然后少可也。 介甫言律是八分书,是他见得。 又有学律者,言今之人析言破律。 正叔谓律便是此律否? 但恐非也。 学者以传世来,未之或能改也。 惟近年改了一字。 旧言指斥乘舆言理恶者死,今改曰情理,亦非也。 今有人极一场凶恶,无礼于上#8203;#8203;,犹不当死,须是反逆得死也邪。 酒是麹糵为之,以乱其气。 人苟持其志,则不到于乱。 乃知饮酒须德持之,未有害也。 志之为力极可怪。 石炭穴中遗火,则连蔓火不绝,故有数百千年。 今火山盖为山中时有火光,必是此个火时发于山间也。 昔聂觉唱不信鬼神之说,故身杀湫鱼。 其同行者有不食鱼而病死者,有食鱼亦不病不死者,只是其心打得过。 或食而病,或不食而病。 要之,山中阴森之气,心怀忧思,以致动其气血也。 如太一湫鱼,自唐以来,自不敢取,今当不可容,然亦只如此者,盖自相食及亦有死伤也。 若晋祠之鱼则极多,必是吞鱼之鱼不众也。 伯淳尝到其水滨,鱼可俯拾,然众人不取,以神为畏,而特不残及于此鱼也。 今人家买乳婢,亦多有不得已者。 或不能自乳,须着使人。 然食己子而杀人之子,不是道理。 必不得已,用二乳而食二子。 我之子,又足备他虞,或乳母病且死,则不能为害。 或以势要二人,又不更为己子而杀人子,要之只是有所费。 若不幸致误其子,害孰大焉。 今人居覆载中,却不知天地在照临之内,却不理会得日月,此冥然而行者也。 凡人有斗筲之量,有钟鼎之量,有釜斛之量。 江海亦大矣,然尚有限。 惟圣人之量与天地并,故至多不盈,至少不虚。 凡人为器量所拘,到满后自然形见。 本朝向敏中号有度量,至作相,却与张齐贤争取一妻,为其有十万囊橐故也。 王随亦有德行,仁宗尝称王随德行,李淑文章。 至作相,萧端公欲得作三路运使,及退,随语室中人曰:「何不以溺自照面,看做得三路运使无?」皆量所动也。 今人何尝不动? 只得绫写一卷与便动,又干他身分甚事。 程、苏之姓传于天下者不蕃,至于张、王、李、赵,虽其出不一,要之其姓蕃衍,此亦受姓之祖,其流之盛,固有定分也。 日再中,只是新垣平诈言也,史册实之,后世遂以为诚然。 如丁谓天书之类,当时人却未必全信,却是后世观史者已信矣。 太行山千里一块,石更无间,故于石上起峰。 天下独高处,无如河东上党者,言上与天为党也。 泽州北望有桑林村,盖汤自为牺牲处。 汤十一迁,所居皆言亳,却似今言京师之比。 佛毕竟不知性命。 世之人相诋曰尔安知性命,是果报知之。 问:「古人所谓衣冠不正,无容止为身之耻。 今学佛者反以为幻妄,此诚为理否?」曰:「只如一株树,春华秋枯,乃是常理,若是常华,则无此理,却是妄也。 今佛氏以死为无常,有死则有常,无死却是无常。」周茂叔谓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卦可了。 要之,释氏之学,他只是一个自私奸黠,闭眉合眼,林间石上自适而已。 明言吾理,使学者晓然审其是非,始得。 释氏之说,其归欺诈。 今在法欺诈,虽赦不原,为其罪重也。 及至释氏,自古至今,欺诈天下,人莫不溺其说,而不自觉也,岂不谓之大惑耶? 原释祖只是一个黠胡,亦能窥测,因缘转化。 其始亦只似譬喻,其徒识卑,看得入于形器,故后来只去就上结果,其说始以世界为幻妄,而谓有天宫,后亦以天为幻,卒归之无。 佛有发,而僧复毁形;佛有妻子舍之,而僧绝其类。 若使人尽为此,则老者何养? 幼者何长? 以至剪帛为衲,夜食欲省,举事皆反常,不近人情。 至如夜食后睡,要败阳气,其意尤不美,直如此奈何不下。 大宗小宗图子,六七年前被人将出,后来京师印却便是这本。 发布时间:2024-09-29 20:21:42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0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