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成功的七个谎言 内容: “心灵是自我作主的地方。 在心灵中,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 ”——弥尔顿我们的生活,是由自己选定的,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 如果我们选择幸福,我们会得,到;如果我们选择悲惨,我们也会得到。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信念是卓越的根基,而我们的信念,就是构成我们能以特别的、前后一致的方式去认识一切。 信念是对生命认知、生活方式所做的最基本选择,教我们如何开启和关闭自己的思绪。 因此,要迈向卓越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能引导我们迈向心愿的信念。 成功之道包括知道自己的目标、全盘的做法、每一步的结果、变通的弹十性十,以迄成功。 建立信念也得循相同的途径,你得找出能助你成功,让你达成心愿的信念。 如果你的信念与其相悖,就得丢弃,并另寻其他的。 当我谈到成功的谎言时,有时候人们会不屑一顾。 谁想靠说谎为生? 其实他们误解了,我的意思是指我们不了解世界的真貌,不确定那条线是内凹或外凸,不知道自己的信念是对是错。 然而,我们却知道,如果那些信念能帮助我们,使人生更丰富,生活更美好,自己以及他人都受益的话,那就是有效的信念。 在本章使用谎言一词,只是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对于事物的真貌,我们是不确知的。 如果一旦我们确定那条线是内凹的,我们就无法再把它看成是外凸的。 在此,谎言不是指欺骗或不诚实,而是一种有用的方法,提醒我们,不管观念是多么地根深蒂固,我们一定得接受其他的可能十性十,且不断地学十习十。 我建议你,好好地认识这七个信念,看看是否对你管用。 不过在我模仿的那些成功者身上,我看见它们的确管用。 它们鼓舞人们不断运用这些信念,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得到更佳的结果。 这七样不是成功惟一的信念,只是开始,它们帮助过别人,也希望有益于你。 信念一:每件事的发生,一定有其原因和目的,并且有益于你。 还记得米切尔的故事吧? 什么是他克服逆境的中心信念呢? 他面对不幸的事实、决心尽可能加以利用。 同样地,成功者都拥有神奇的能力,留意任何情况中的可能十性十,找出有利结果。 不管他们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总认为事有可为。 他们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必对他有益。 他们相信,在任何逆境里,总有可资利用的变化。 我敢向你保证,杰出的人具有上述想法,请你也用相同信念,想想你自己。 在任何情况中,都有无限多应变的方法。 假设,你失去了一笔盼望许久而深信必能得到的生意,你可能会难过或沮丧,坐在家里发楞或外出买醉。 你甚至于会生闷气,骂那抢生意的公司,或埋怨自己公司的人搞砸了到手的生意。 这些行为或许可以让我们气消一些,但无济于事,因为那并不能让我们重新获取生意。 我们倒应该极力自制,重新调整脚步、检讨缺失、亡羊补牢,再去寻找其他的新机会,这才是扭转乾坤的惟一之道。 让我再告诉你一个有关可能十性十的好例子。 玛里琳·汉米尔顿曾担任教师并当上选美皇后,目前是加州佛瑞斯诺市的成功商人。 她在29岁那年,玩滑翔翼失事,坠十落悬崖,虽侥幸不死,但自腰部以下瘫痪,终身离不开轮椅。 玛里琳是可以为此遭遇自怜自艾,但是她没有,她反而去注意横在她面前的诸多可能,决意找出这场悲剧背后的机会。 打从她坐上轮椅,就不太满意,总觉得它不太方便。 或许你和我是正常人,不能体会出轮椅的实用十性十,但是玛里琳,她认为自己可以设计出更好的轮椅。 于是她召集两位建造滑翔翼的朋友,开始制作新轮椅的样品。 他们为自己的公司取名为“动作设计”公司。 目前该公司年营业额数百万美元,并膺选为加州中小企业楷模。 该公司于1981年创立,经销店超过800家。 我不晓得玛里琳是否曾有意决定她要的信念,但她的做法是显示出对可能十性十的认同,相信她能有所为,所有伟大的成功就是来自与此相同的信念! 花点时间再想想你的信念。 通常你对事情的期望是好,还是坏? 你希望自己的心血是终有所成,亦或付诸东流? 在艰难环境中,你看见的是自己的潜能,还是路上的绊脚石? 不幸的是,许多人悲观多于乐观。 要想人生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认识改变的本质。 若心存无力感,便会成为没有能力的人,要想改变,就是消除无力感,从相信自己办得到开始。 人群的领导者,就是那些能看见良机的人,哪怕他们走进沙漠、亦能寻到花园。 不可能? 那以色列是怎么办到的? 如果你强烈地相信可能,就有可能达成。 信念二:没有失败这回事,只有结果。 本信念的重要十性十仅次于信念一。 许多人深怕“失败”,然而常常就是有天不从人愿的时倏,像失恋、计划泡汤等等。 我不把这种情况称作失败,在整本书里,我称其为“结果”。 这个字眼是成功者所相信的,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失败,只有结果,失败是动摇不了他们的。 只有追求结果的人,才能获致最后成功。 成功的人不是从不失败,他们也有劳而无功的时候,但他们认为那是学十习十经验,借用这个经验,再另起炉灶,得到新的结果。 仔细想一想,你每天能比前一天增加的一种资产或利益是什么? 答案一定是经验了。 害怕失败的人,内心产生畏惧不前的心理,不敢下手去做,不可能成功。 你是否害怕失败? 那么,你对学十习十又持何种看法? 如果你肯学十习十别人的经验,那么就能无往不利。 马克·吐十温十有一次说道:“年轻而悲观,是最悲哀的事。 ”他说得很对,当人心存失败的想法,无异于保证将一辈子庸碌。 可是有伟大成就的人,却不把失败放在心上,他们不容许任何有害身心的消极思想存在。 让我告诉你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在21岁时,做生意失败。 22岁时,角逐州员落选。 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 26岁时,十爱十侣去世。 27岁时,一度十精十神崩溃。 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52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亚伯拉罕·林肯。 各位想一想,如果他把上述这些事情当成失败,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吗? 不大可能吧! 另外还有一则关于十爱十迪生的故事。 当他在从事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历经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失败后,有人问他:“你是否还打算尝试第一万次失败? ”十爱十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败,我只是发现那些方法做不出电灯来。 ”听到了吗? 他只是要找出可产生不同结果的做法来。 赢家、领导者、大师以及拥有个人魅力的人,都晓得如果徒劳无功,那是表示得另谋他途,才能达成心愿。 富勒说过:“人类的一切学十习十,都是来自不断错误的经验,也就是从错误中学十习十。 ”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经验,有时候从他人的错误中学十习十。 在此请你回想一下,从你一生中找出五件你称之为最大的“失败”中,看看学到了些什么? 相信这些经验一定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教训。 富勒说过一个船舵的比喻。 他说当船舵偏转一个角度,船就不会照着舵手的方向前进,而只是在原地打转。 他若想抵达目的地,就得回转船舵,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航向才行。 请把这幅画面记在脑海里,想像一艘船在宁静的海面上航行,舵手做了上千次必须的修正,维持航向。 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告诉我们成功人生的方式。 然而却有人不这么想,每一次的错误,造成他心头上的包袱,认为那是失败,留下长期的十陰十影。 例如,有许多人因为过胖而烦恼。 这种态度并不能改变现状,相反地,他们应接受事实,了解之所以过胖,是因为过去饮食没有节制,现在应该节食减肥。 如果他们真采取新的做法,就必会有新的结果。 担心失败,是一种毒害心灵的方式。 当我们心存消极想法,生理状态、思考方式和心境就都跟着而变,而我们最消极的想法,就莫过于担心失败了。 舒勒博士倡导“可能十性十思考法”。 他问道:“如果你预先就知道不会失败,你会怎么做? ”你好好想一想,该怎么回答。 如果你真相信不会失败,也许你就会用一套全新的做法,得到空前的成功。 所以你为何不一试呢? 这不就是让你成长的方法吗? 在此,我要告诉你,从现在开始就相信没有失败那玩意儿,有的只是结果。 事实上,你是一直在做成结果,如果不是你所要的,只要改变做法,就会有新的结果。 画掉“失败”这个字眼,圈出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结果”字眼,并且致力于从经验中学十习十。 信念三:不论发生什么,勇于负责。 成功者共有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相信他们在改造环境。 也许你会多次听过“我是主事者,我负全责”这句话,希望你不要认为那是偶然。 有成就的人都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是好是坏,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即使不是亲手做的,或多或少影响过别人。 我不知道没有科学家证明过,思想会改变环境的这句话是否有道理,但它的确是有用的话,是一个激励人的信念。 我相信各人的人生经验,不论是有形的行为或无形的观念,都是自己经历过的,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十习十。 如果你不相信你正在改变环境,不管那环境是好是坏,那么你就是环境的十奴十隶。 你成了个被造者,而非创造者。 如果我有这种情形,我宁可跑到另一个环境、另一个社会或者另一个国家,为何要待在这里,成为外力下的牺牲品? 就我看来,勇于负责是衡量个人能力及成熟度的最佳方法之一,由此也可看出他其他的信念,考验他是否是心口如一的人。 如果你不相信会有失败的情形,而只相信会有最后的结果,那么勇于负责的态度,并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反而会有许多收获。 如果你能在自我控制之下,就终必成功。 肯尼迪总统就有勇于负责的信念。 丹·拉瑟曾说过,肯尼迪是经过猪湾事件之后,才成为一位真正的领袖。 当时,他站在美国大众面前,公开承认猪湾事件是一件不可再发生的错误,然后对该事件负起全责。 在那一刻,他从一位能干的年轻政客,蜕变为真正的领袖。 肯尼迪做到了每一位伟人所当做的。 勇于负责的人是真正的勇者,逃避责任的人却是懦夫。 勇于负责也可适用于个人。 许多人必有过向别人表达善意,却未料对方不领情,造成双方反唇相讥、怒目相视的经验。 有时候在追究挑十起争端责任时,你会责备对方,要其负责。 虽然这样做很简单,但不见得聪明。 既然你说的话成为导火线,若你还记得你要的结果,你的话仍然可以改变情势。 你只要换个态度、口气、脸色即可。 我们说过,沟通的意义在于达成目的,如果你换个态度,就可改变你的沟通方式;你敢负责,就能得到掌握情势的力量。 信念四:不一定要完全知道细节,才采取行动。 有许多成功者不相信做任何事都得完全清楚细节,他们知道什么是必须知道的,而不让细节拖慢前进的脚步。 那些能干的人,在做许多事时都有一套工作哲学,就是不全理会每一细节。 在第一章里我们会说过,模仿别人可以节省我们最无可取代的资源——时间。 从观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特殊做法,你就能学到他们的技巧,得到相同的成功,可是花的时间更少。 时间是太宝贵了,无人能使它延长,而成功的人对时间的看法,真可算是十足的吝啬鬼了。 他们清楚一切的状况,只取所需,留下其他的。 如果他们对某件东西有兴趣,像是想知道马达运转原理或产品制造方法,就会花额外的时间去学。 不过,他们永远留意需要的程度,哪些必需,哪些不需。 我敢打赌,如果我跟你问起电的十性十质,你一定是一问三不知或略知一二,不过你还是会照常按动开关或扭亮电灯,我不相信你会因不懂电学,而改在烛光下阅读本书。 成功者擅长于区分什么该是他们知道的,什么是不必知道的。 为了有效使用本书的资料及你人生的一切,你应该在行与知之间找到平衡点,投下全部时间探讨根本的事项,或仅撷取既有的经验。 要成功并不需要知道一切。 这也就是为何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及工程师,虽然对电脑电路知道的比乔布斯更多,但只有乔布斯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他所知道的。 信念五:“人”是最伟大的资源。 卓越的人,也就是指有杰出成就的人,差不多都有一个不寻常的认识,即尊重和珍惜每个人。 他们重视十十团十十队,重视共同的目标,重视十十团十十结。 如果说在每一本企管名著里,都传送一项重要且相同的信息,那就是员工之间若无共识,若不能结合成同心协力的十十团十十队,便不会保有永久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日本工厂的情形,工人与职员共餐,一起努力工作,他们的成功说明了一件事,惟有尊重而不颐指气使员工,才能创造奇迹。 《追求卓越》一书分析出企业卓越的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对人的关注。 书中指出,卓越公司弥漫最浓的观念,就是尊重个人。 他们给予每个人应有的尊重及尊严,他们视每一位员工都是工作伙伴,不是工具。 根据书中所做的调查,惠普公司中20位职员中有18位认为,该公司的成功全赖于他们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各位应知道,惠普公司不是要常与大众接触的零售商,也不是靠信誉的服务公司,它是从事最复杂的现代科技业者。 由此看来,即使是在尖端工业里,有效处理人际问题也是列为首要任务的。 每当你看本书,希望脑海里自然能浮现舵手掌舵、修正航向、直驶目的地的画面。 我们要常保警觉、调整态度、修正做法、确定人生方向无误。 要尊重别人,说和做是两码子事,今后当你在人际十十交十十往上,要常说:“我们要怎样,才会做得更好? ”“我们要如何处理这件事? ”“我们当如何行,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要知道三个臭皮匠,绝对是胜过一个诸葛亮的。 信念六:工作即游戏。 你可听过有哪个人讨厌自己的工作,而获致很大的成功? 我没听过。 有个成功的秘诀,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兴趣密切结合在一起。 毕加索曾说过:“我工作时,觉得舒服自在;无所事事或谈天说地,令我困倦。 ”或许我们都不像毕加索,但是我们仍可以尽力找出能令我们兴奋的事来,把许多游戏时的方式带到工作中。 马克·吐十温十说过:“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休闲。 ”这似乎就是所有成功者的工作态度。 我们常听说有关工作狂的故事,他们除了工作外,没有一丝休闲时间。 有些人就因为热十爱十工作,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因为工作给他成就感,工作让他兴奋,工作使他活得充实。 他们对工作的看法,犹如我们对游戏。 他们认为工作是扩展自我、获取新知、探求新境界的方式;有哪些工作态度能让你更有劲? 当然有,秘诀就在于对你的工作,要有独到的做法。 如果你在工作中,发现更多更好的做法,它就能帮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果你认为工作索然无味,仅是为了养家糊口,那我看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先前我们曾说到,始终不悖的信念系统具有相乘的效果,即积极的信念能强化积极的信念。 例如,我不认为有前途黯淡的职业,除非你不敢承担责任,担心会失败。 当然,我也不主张你应该成为工作狂,把自己的世界绕着工作打转。 但是我建议你,若想人生充实、乐在工作,那么就必须把游戏时的好奇心及活力,带到工作里去。 信念七:若不全心投入,就不会有恒久的成功。 成功者都相信热诚的力量,如果要挑出一个与成功绝不可分的信念,那就是完全的投入。 你可以观察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不尽都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最敏捷的、最健壮的,但绝对都是最苦干的。 前苏联的著名芭蕾舞家帕芙洛娃说过:“不休止地朝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的秘诀。 ”这也就是我所强调的——知道目标,找出好的方法,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修正调整,以达目标为止。 在任何领域中,我们都可看到全心投入的例子,甚至于在以体力争胜的领域中。 就以体育界来说吧,是什么因素让拉里·伯德成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最佳球员之一? 有许多人一直都感到奇怪。 他行动慢、又跳不高,在以重视手脚迅捷的世界里,伯德的行动看起来彷佛是慢动作。 但是当你详细分析后会发现,伯德之能成功,就在于他全心投入。 他平日辛勤苦练,矢志不懈,打起球来比别人认真,对,门己要求也高,结果成就也冠于他人。 另外再看看伟大的高尔夫球手汤姆·沃森。 当他在斯坦福大学时仍是默默无闻。 虽然他只是队中的一名普通球贝,但他的教练对其苦练的十精十神万分称许,认为是一生中仅见的用功球员。 在以技巧取胜的领域中,说明了惟有埋头苦练,方能脱颖而出。 全心投人的确是任何领域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丹雷瑟尚未成名前,就是休士顿电视公司内最辛勤工作的新闻记者。 同事常津津乐道他有次为了采访龙卷风即将肆虐德州海边的新闻,不惜把自己吊在现场的树上。 还有一天我听别人谈到黑人超级歌手杰克逊,说他是一十夜成名。 真是一十夜成名吗? 他有没有天份? 当然他有。 从他还是五岁大时,就开始朝演唱界发展,他把工作当成娱乐,训练唱歌技巧,勤练舞蹈,学十习十作曲。 不错,他是有天份,也有幸生长在支持他往此发展的环境中,建立了积极的信念,周围有许多可以效法的先例,更有家人的支持。 但是最主要的是他肯付出代价,不计任何代价。 成功者为了追求成功,是愿意不计任何代价的,当然这是指不伤害他人的代价。 也因此,使他们能鹤立鸡群。 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信念,能助长卓越呢? 当然还有。 如果你能想到更多,那更好。 这本书所讲的有限,你应尽力增添其他有助于你的信念和成功的秘诀。 别忘了,成功是会留下足迹的。 希望你能常观察成功之人,找出让他们能力增强的信念。 在此所列的七个信念,曾神奇地帮助过其他人,我相信只要你能始终不懈地全心投入,也必能从其中得着神奇的结果。 不过,我相信各位心中仍然会有一些问题。 例如:如果心里有一些不能帮助你迈向卓越的信念,该怎么办? 如果心里的信念不是积极而是消极的,又该怎么办? 要怎么样才能改变信念? 各位不必耽心,在前面各位已学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觉悟,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第二步就是做法,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内心的储忆和信念,以及好好运用自己的脑子。 现在,我就要告诉你一些有效的技巧,帮助你活用前面所学到的那些知识。 下面要学的是…… 发布时间:2024-08-03 22:03:57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0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