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三十七回 辨秋审连升三级 过沂岭绝处逢生 内容: 却说西门孝省亲加任,走了数日。 这日到了本府交界,早有本县带领四衙衙役三班迎接。 西门孝下了马,大家见礼,换了大轿,全副的执事进了城。 穿街过巷,喝道鸣锣,进了衙门。 众官参见已毕,掩了门,甘小姐带着青鸾、丹凤接入里面,叙了些远别的离情。 在后堂摆酒,与小官人接风。 又有本道知县来送礼物,全行收入。 整吃了一日酒。 至晚,夫妻入房,青鸾、丹凤伺候上床,放下帐子。 久别胜似新婚,不免鱼水和谐,相亲相爱,不必细说。 到了次日,坐了堂,办了公事,又出衙拜了本道大小官员,至晚回衙。 有本道姓徐名继祖是个四海人,久闻西门庆的大名,未能见面。 今见西门孝本府同寅,十分爱慕。 意欲换帖,差人送了一台戏,四个家人。 门上的回了西门孝,叫戏子外边等候,将四个人带进来与小官人磕了头。 举目一看,见是两个小童,两个长随。 西门孝问道:“小的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二人答应:一个叫侍书,十五岁了;一个叫待砚,十六岁了。 又问道:“那两个大的呢? ”二人答应:一个说小的叫吕有,三十七岁;一个说小的叫崔成,三十五岁了。 又问:“有家小无有? ”吕有说:“小的女人二十五岁。 ”崔成说:“小的女人二十三岁。 都愿投主人讨碗饭吃。 ”西门孝大喜。 又看小的,眉清目秀,伶俐聪明。 再看大的,年力精壮,善相老诚。 西门孝说:“好,正无人使,都留下罢。 先拿帖致谢,明日会酒面见再谢。 叫戏子在戏台上预备,客厅上摆席,游廊上挂灯,各门上都要挂彩绸。 须聂先行写了请帖,备下南北筵席。 ”到了是日,先是徐道台来了,西门孝道了谢,后是本县教官、参府、守府、千户、百户都到齐。 新来的待书、待砚上了茶。 茶罢入席,把酒来斟。 开了大戏,徐道说:“久仰大名,幸得同府一见如故,可见有缘多矣! 欲讨脸,若不弃嫌,你我何不做个兄弟,岂不亲近? ”西门孝大喜说:“既蒙抬爱,求之不得。 ”于是二人叙了年齿:徐继祖长五岁,称为年兄;西门孝是世弟,二人换了帖,又拜了揖才看戏饮酒。 小戏唱完,上了热吃点心,跳了加官,放了赏,开了胄子,吃了饭,大家品茶。 天晚了,煞了台。 众官站起道了谢,一齐散去。 话不可重叙。 光阴似箭,不觉到了中秋。 是年是大考之期,本府各县都来考试。 西门孝出了题,也是搜检入场。 沂州府十分热闹。 各行买卖,园馆居楼,是人山人海。 送场的,应役的,不记其数。 完了篇,交了卷子,出了场,西门孝与聂雨湖批点了,拟了次序。 出了榜,大家观看,中了的欢天喜地,落第的无精打采,不在话下。 且说西门庆打发西门孝回任去后,四月二十五日是春梅的生日。 官人说:“今年同不得往年,她是有功之臣,必须好好的办一办。 ”叫人定下对子戏与四个家乐合唱,在木香亭摆酒。 到了是日,月娘差天香儿请了春娘众姊妹都来了。 春娘说:“姐姐又多礼,年年做什么? ”说着摆上席,开了大戏。 丫环仆妇拜了寿。 春娘斟了盅,大家畅饮。 春娘说:“我的扇子忘了,叫玉香取了来。 ”丫环将走到仪门,遇见了胡秀。 这小优儿想起了心事,拉住玉香往学房里跑,说:“今日可等着你了。 ”玉香不知是哪一葫芦药。 胡秀说:“完了事告诉你。 ”不容分说,巫山交会。 玉香要喊,被胡秀握住嘴,软语温存,百般哀告。 玉香无法,只得依从。 正在难解难分,不想官人解手,募地走来,见屋内有人。 进房一看,见二人正在拉拉扯扯。 官人大怒,说:“你们做什么呢? ”胡秀跪下哭着说:“爹别生气,小的实说:玉香未来时原许了我,不想主人把他卖到爹家。 小的投来,一为报爹的恩,二来实是不舍玉香。 ”说罢,只是磕头。 官人也笑了,说:“既如此,何不早说? 若是别人断乎不依。 不必哭,明日把他给了你就是了。 ”胡秀磕了头,官人仍回木香亭吃了饭。 听完了戏,天晚了,点上灯,又坐了一会,大家安歇,不题。 再说西门孝到任一年。 这日办理秋审有两件人命重案,看着不符,即调出口供案件,经细细查访,始知前任贪赃枉法,屈打成招,定了死罪。 西门孝禀明本道,重新会审,才将恶棍并歹徒拿究,翻了案。 又审出诬良为盗,借剑杀人的无头公案一件,洗明冤枉,释放良民,将凶犯入于情实,收监候旨。 徐道台大喜说:“若非老弟秉公勤政,险些儿屈杀了人命,可嘉之至。 ”于是详报臬宪,回明按院,亦甚夸奖。 将此事奏明天子高宗皇帝,龙心甚喜:先嘉奖保官蓝壁;后降旨西门孝秉公办事,慎重秋审大典,着即补山东泰安府兵备道,查访杂犯。 使地方清静,钦此。 钦命到部,用了印文,按站飞递沂州府。 西门孝接旨,不免一愣,说:“我有何能,才到任年半又,调了泰安府兵备。 道皇恩太重了! 西门孝以何报答? ”即排了香案,谢了恩,阖城都来贺喜,把甘小姐喜的无可不可。 西门孝说:“好在泰安府离此不远,容易上任。 ”甘小姐说:“几时起身? ”西门孝说:“新官到了任交待了,就得收拾起程。 ”说罢,即修书一封,差人上清河县禀知父母。 甘小姐摆酒与小官人贺喜,夫妻痛饮,满面春风。 叫青鸾、丹凤弹唱歌舞。 原来这两个丫环是自幼有师傅教授,故而排演的有板有眼,幽雅动听,真有绕梁之音。 饮至二更,酒够了,撤去残席,上床安歇。 次日,各衙门贺喜会酒,不必细说。 这日,西门孝在书房闷坐。 衙役报道:新官离此不远,接到何处? 西门孝说:“预备全副执事,接到官厅。 我在衙门里等候。 ”差役答应,接待去了。 衙门内结彩悬花,堂上贴了“上任大吉”。 不多时,新官到来。 西门孝接至仪门,大堂上交待了印信,叙了礼。 新官告辞暂回公馆。 这里,小官人收拾行李。 住了三天,大摆酒席,与新知府、徐道台、阖城官员吃酒话别,不忍分离。 次早起程。 前呼后拥出了城,来到十里亭。 众客都在那里送行。 西门孝下了马,各领了三杯酒,告别上马,带着家眷上任去了。 在路行程,正遇阳和天气,看了些青山绿水,住的是公馆驿站。 走了几日,这日起得早。 走至一座大山,是沂州府有名的沂岭。 天降一阵大雨,甘小姐的驮轿落在后面。 西门孝进入山口,只见道路难行。 过了几个弯子,有两条路,不知从那里走。 正然寻路,只听的一棒锣鼓,出来了无数的喽罗,拦住去路,说:“往那里去? 犯吾境界,留下买路金银,放你过去。 牙迸半个不字,叫你目下作鬼! ”西门孝一见,掉下马来。 骡夫、从人都跑了。 吓的浑身打战。 李海、杨安跪在地下说:“我们是上任的,这是官夫,那有金银? 放我们过去罢。 ”内中一个头目说:“上任的更走不得,宋朝的官有什么好人? 必是赃官污吏! 孩子们,与我拿上山去! ”喽罗们答应,不容分说,把西门孝、李海、杨安押上山来。 喽罗们将西门孝、李海、杨安押到剥皮亭,令其朝上跪倒,后告寨主说:“适才巡哨,拿了三只肥羊,乞令定夺。 ”列公:此山叫作沂岭,山下是泰安的大路,山上住着个“草寇”,绰号“黑旋风”,假名李逵,手使两把板斧,身高力大,招聚了上千的喽兵,哨聚山寨。 只因此山出了草寇,把沂州进香的都断了。 如今坐在剥皮亭上的是个不学好的歹人,自号“李天王”。 他闻听来报,满心欢喜,说:“在那里? 带进来! ”喽罗答应,把西门孝推推搡搡,拿到剥皮亭,朝上跪倒。 只吓得:魂飞海外三千里,十二重楼唤不回。 李天王问道:“你是那里来的? ”西门孝满眼淌泪说:“启上大王爷爷,小官是泰安府上任的,并无冲撞,望乞饶命! ”李天王大怒说:“大宋的官儿那有好的? 我们不久要夺他的天下,满朝文武全行杀尽! 别说你一个狗官也提在话下? ”喝令:“孩儿们,与我把他绑在桩上,用凉水浇头,摘心渗酒! ”喽罗们答应,将西门孝剥了衣服,五花大绑,绑在桩橛上。 可怜一个文字官,小小年纪,那里受得? 只吓得放声大哭,魂不附体。 喽罗跪倒说:“请大王几时开刀? ”假李逵说:“且住,待我问明来历,再斩不迟。 ”说罢,下了金交椅,走到桩前说:“那汉子叫什么名字,那里人氏? ”西门孝大放悲声说:“小可是沂州府知府,名叫西门孝,东平府人氏。 ”假李逵又问:“你是上任的,是回任的? 从实说来。 ”西门孝喘了半日说:“只因秋审大典,翻了两条人命重案,天子龙恩,把我补授泰安道上任的是实。 ”说罢昏将过去。 李天王闻听,半晌无言。 心想昨日我母亲说,表兄因无头案屈打成招,定了死罪,亏新任知府翻了案,释放回家,别是此人? 待我再问他一问。 想罢,复又问道:“那汉子,果然是沂州府么? 有什么凭据? ”西门孝苏醒半日才答道:“现有劄符为证,不敢说谎。 ”假李逵回嗔作喜,叫喽罗快松了绑,拖地一躬,说:“恩官,受惊了! 小人不知,多有得罪。 ”忙叫喽罗穿好衣服,让至剥皮亭叙礼让座。 西门孝那敢坐? 李天王说明缘故,方才坐下。 西门孝复又站起说:“谢大王不斩之恩。 ”李天王笑道:“长官若不说明,险些儿白送了性命。 若不是表兄说起,如何得知? 喽罗冲撞,小人之过。 ”西门孝说:“大王大恩感之不尽。 既蒙释放,外面还有家眷未知存亡,就此告别。 ”李天王还要摆酒,西门孝执意不肯。 无奈,叫喽罗护送下山。 李海、杨安也放出来。 原来甘小姐的驮轿走至山口,听的锣鸣人喊,就知有了歹人。 衙役头儿说:“不好,快些逃命! ”与吕有、崔成保着驮轿藏在一丛树林内一座破庙中躲避,把小姐的魂都吓冒了。 青鸾、丹凤抱头痛哭。 衙役头儿说:“不可高声,听天由命罢! ”正在危急之间,只见远远从山口里出来了二三十人。 丫头说:“不好了,拿咱们来了。 ”才要跑,只听的西门孝高声叫道:“不要怕,大王是好人,放咱们过去呢! ”众人才放了心。 虎口逃生,亲人相见,甘小姐复又大哭。 西门孝说:“不必哭,走路要紧。 ”寻着了骡夫,喽罗在前引路。 小姐、丫环都上了驮轿,小官人上了马,复入山口,喽罗送下沂岭。 西门孝金命、水命,逃出了高山,才上了官塘大道,一气儿走了八十里才敢歇下。 又走了几日,这日到了碧霞宫驿站打尖,有庙内道士迎接,小官人想起殷天锡之事,不由得咬牙切齿,心中发恨,也不言语,忍耐过了。 打了尖,复又赶路。 一日,离泰安府不远,早有阖城的大小官员在二十里堡迎接,递了手本,摆开全分的执事,红伞大轿,接进城去,惊动军民百姓,齐来观看。 三声大炮,喝道鸣锣,到了衙门,在仪门下轿。 祭了门,拜了印,众官参见。 家眷也到了,一齐进了后堂。 边走边看,不由的感叹:好一座衙署! 只见前面东西辕门,三间大门,一座牌楼;进了大门,左边是土地祠,右边是狱神庙;进了仪门,东西是六大科房,大堂上有暖阁、公案;过了大堂,是垂花门;门内是二堂,两边都有配房;二堂后是卧房,亦是东西两厢;卧房后五间大楼;楼后是群房环绕,东边是花园,西边是书院,还有戏台、马号,共二百余间。 从人卸了驮子,搬入里面,各处铺陈已毕。 西门孝少歇片时,冠戴出衙。 只听的云牌响亮,三声大炮,全副执事。 拜了大小官员,至晚回衙,过了一夜。 次日,泰安府衙会酒。 此人姓魏名进爵,是个清官,惜军爱民。 西门孝长揖入座,把酒来斟。 提起地理情形,只见魏知府愁眉不展。 西门孝问:“贵府有何为难,何不面讲? ”魏进爵道:“道宪才来,不好便讲,奈民生以要,不得不说。 泰安府是个冲要地方,自去岁一年荒旱,军民多不能糊口。 下官竭力账济,不过暂济燃眉。 现在将近五月,并无见个雨点。 今年再遭荒旱,人民逃散,如何是好? ”西门孝闻听出犯踌蹰,思想多时说:“贵府所言甚是。 为官若不爱民,岂不罔食君禄? 先吃酒,在下自有道理。 ”说着上了南北碗菜,羹汤点心,吃了饭,西门孝说:“不可久坐,早些回去还要料理民情。 ”魏知府说:“过忙了,吃了茶再去。 ”内司献了茶,茶罢,西门孝告辞回衙。 西门孝见了甘小姐说:“今日遇了一件为难的事。 ”小姐说:“怎么? ”小官人说:“我打量此处年景也好,今日才知去岁一年未见雨,田苗都旱坏了,处处都报饥荒,人心离散。 你说怎样好? ”小姐说:“这可难办,快想方法才好! ”西门孝急得搓手,满屋里乱转。 到书房与聂先生商议也无个主意。 又思想半日说:“有了! ”即出了一张告示写本道:“叩天祈雨,斋戒沐浴。 自此日起,吃素七日,派了三十名道士、三十名和尚,在龙王庙设坛拜谶,焚香诵经,书符念咒,叩天祈雨。 西门孝每日步行礼拜,大缸中取水。 僧道执着黑旗黑幡,用柳枝乱酒,转咒行香,求了五日不见一块阴云。 西门孝急了,升了一通表,把头都碰肿了。 也是泰安府有救,虔诚所感,到第七日忽然彤云密布,雷雨交加,下了三日三夜。 府界之内,沟满濠平,把西门孝喜的拍手打掌,复到龙王庙叩头谢降甘霖。 阖府欢欣,军民人等无不感念。 自此之后,人心才定了。 这一来毕竟后文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发布时间:2024-07-20 22:28:06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0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