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八十四回 吴月娘大闹碧霞宫曾静师化缘雪涧洞 内容: 诗曰:一自当年折凤凰,至今情绪几惶惶。 盖棺不作横金妇,入地还从折桂郎。 彭泽晓烟归宿梦,潇湘夜雨断愁肠。 新诗写向空山寺,高挂云帆过豫章。 说话一日,吴月娘请将吴大舅来商议,要往泰安州顶上与娘娘进香,因西门庆病重之时许的愿心。 吴大舅道:"既要去,须是我同了你去。 "一面备办香烛纸马祭品之物,玳安、来安儿跟随,雇了三个头口,月娘便坐一乘暖轿,分付孟玉楼、潘金莲、孙雪娥、西门大姐:"好生看家,同奶子如意儿、众丫头好生看孝哥儿。 后边仪门无事早早关了,休要出外边去。 "又分付陈敬济:"休要那去,同傅伙计大门首看顾。 我约莫到月尽就来家了。 "十五日早辰烧纸通信,晚夕辞了西门庆灵,与众姊妹置酒作别,把房门、各库门房钥匙交付与小玉拿着。 次日早五更起身,离了家门,一行人奔大路而去。 那秋深时分,天寒日短,一日行程六七十里之地。 未到黄昏,投客店村房安歇,次日再行。 一路上,秋云淡淡,寒雁凄凄,树木凋落,景物荒凉,不胜悲怆。 话休饶舌。 一路无词,行了数日,到了泰安州,望见泰山,端的是天下第一名山,根盘地脚,顶接天心,居齐鲁之邦,有岩岩之气象。 吴大舅见天晚,投在客店歇宿一宵。 次日早起上山,望岱岳庙来。 那岱岳库就在山前,乃累朝祀典,历代封禅,为第一庙貌也。 但见:庙居岱岳,山镇乾坤,为山岳之尊,乃万福之领袖。 山头倚槛,直望弱水蓬莱;绝顶攀松,都是浓云薄雾。 楼台森耸,金乌展翅飞来;殿宇棱层,玉兔腾身走到。 雕梁画栋,碧瓦朱檐,凤扉亮槅映黄纱,龟背绣帘垂锦带。 遥观圣像,九猎舞舜目尧眉;近观神颜,衮龙袍汤肩禹背。 御香不断,天神飞马报丹书;祭祀依时,老幼望风祈护福。 嘉宁殿祥云香霭,正阳门瑞气盘旋。 正是:万民朝拜碧霞宫,四海皈依神圣帝。 吴大舅领月娘到了岱岳庙,正殿上进了香,瞻拜了圣像,庙祝道士在旁宣念了文书。 然后两廊都烧化了纸钱,吃了些斋食。 然后领月娘上顶,登四十九盘,攀藤揽葛上去。 娘娘金殿在半空中云烟深处,约四五十里,风云雷雨都望下观看。 月娘众人从辰牌时分岱岳庙起身,登盘上顶,至申时已后方到。 娘娘金殿上朱红牌扁,金书"碧霞宫"三字。 进入宫内,瞻礼娘娘金身。 怎生模样? 但见:头绾九龙飞凤髻,身穿金缕绛绡衣。 蓝田玉带曳长裾,白玉圭璋(敬木)彩袖。 脸如莲萼,天然眉目映云鬟;唇似金朱,自在规模端雪体。 犹如王母宴瑶池,却似嫦娥离月殿。 正大仙云描不就,威严形象画难成。 月娘瞻拜了娘娘仙容,香案边立着一个庙祝道士,约四十年纪,生的五短身材,三溜髭须,明眸牿齿,头戴簪冠,身披绛服,足登云履,向前替月娘宣读了还愿文疏,金炉内炷了香,焚化了纸马金银,令小童收了祭供。 原来这庙祝道士,也不是个守本分的,乃是前边岱岳庙里金住持的大徒弟,姓石,双名伯才,极是个贪财好色之辈,趋时揽事之徒。 这本地有个殷太岁,姓殷,双名天锡,乃是本州知州高廉的妻弟。 常领许多不务本的人,或张弓挟弹,牵架鹰犬,在这上下二宫,专一睃看四方烧香妇女,人不敢惹他。 这道士石伯才,专一藏奸蓄诈,替他赚诱妇女到方丈,任意奸淫,取他喜欢。 因见月娘生的姿容非俗,戴着孝冠儿,若非官户娘子,定是豪家闺眷;又是一位苍白髭髯老子跟随,两个家童,不免向前稽首,收谢神福:"请二位施主方丈一茶。 "吴大舅便道:"不劳生受,还要赶下山去。 "伯才道:"就是下山也还早哩。 "不一时,请至方丈,里面糊的雪白,正面放一张芝麻花坐床,柳黄锦帐,香几上供养一幅洞宾戏白牡丹图画,左右一对联,大书着:"两袖清风舞鹤,一轩明月谈经。 "伯才问吴大舅上姓,大舅道:"在下姓吴,这个就是舍妹吴氏,因为夫主来还香愿,不当取扰上宫。 "伯才道:"既是令亲,俱延上坐。 "他便主位坐了,便叫徒弟看茶。 原来他手下有两个徒弟,一个叫郭守清,一个名郭守礼,皆十六岁,生得标致,头上戴青段道髻,身穿青绢道服,脚上凉鞋净袜,浑身香气袭人。 客至则递茶递水,斟酒下菜。 到晚来,背地便拿他解馋填馅。 不一时,守清、守礼安放桌儿,就摆斋上来,都是美口甜食,蒸堞饼馓,各样菜蔬,摆满春台。 每人送上甜水好茶,吃了茶,收下家火去。 就摆上案酒。 大盘大碗肴馔,都是鸡鹅鱼鸭上来。 用琥珀镶盏,满泛金波。 吴月娘见酒来,就要起身,叫玳安近前,用红漆盘托出一匹大布、二两白金,与石道士作致谢之礼。 吴大舅便说:"不当打搅上宫,这些微礼致谢仙长。 不劳见赐酒食,天色晚来,如今还要赶下山去。 "慌的石伯才致谢不已,说:"小道不才,娘娘福荫,在本山碧霞宫做个住持,仗赖四方钱粮,不管待四方财主,作何项下使用? 今聊备粗斋薄馔,倒反劳见赐厚礼,使小道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辞谢再三,方令徒弟收下去。 一面留月娘、吴大舅坐:"好歹坐片时,略饮三杯,尽小道一点薄情而已。 "吴大舅见款留恳切,不得已和月娘坐下。 不一时,热下饭上来。 石道士分付徒弟:"这个酒不中吃,另打开昨日徐知府老爷送的那一坛透瓶香荷花酒来,与你吴老爹用。 "不一时,徒弟另用热壶筛热酒上来。 先满斟一杯,双手递与月娘,月娘不肯接。 吴大舅道:"舍妹他天性不用酒。 "伯才道:"老夫人一路风霜,用些何害? 好歹浅用些。 "一面倒去半钟,递上去与月娘接了。 又斟一杯递与吴大舅,说:"吴老爹,你老人家试用此酒,其味如何? "吴大舅饮了一口,觉香甜绝美,其味深长,说道:"此酒甚好。 "伯才道:"不瞒你老人家说,此是青州徐知府老爹送与小道的酒。 他老夫人、小姐、公子,年年来岱岳庙烧香建醮,与小道相交极厚。 他小姐;衙内又寄名在娘娘位下。 见小道立心平淡,殷勤香火,一味至诚,甚是敬爱小道。 常年,这岱岳庙上下二宫钱粮,有一半征收入库。 近年多亏了我这恩主徐知府老爹题奏过,也不征收,都全放常住用度,侍奉娘娘香火,余者接待四方香客。 "这里说话,下边玳安、来安、跟从轿夫,下边自有坐处,汤饭点心,大盘大碗酒肉,都吃饱了。 吴大舅饮了几杯,见天晚要起身。 伯才道:"日色将落,晚了赶不下山去。 倘不弃,在小道方丈权宿一宵,明早下山从容些。 "吴大舅道:"争奈有些小行李在店内,诚恐一时小人罗唣。 "伯才笑道:"这个何须挂意! 决无丝毫差池。 听得是我这里进香的,不拘村坊店面,闻风害怕,好不好把店家拿来本州来打,就教他寻贼人下落。 "吴大舅听了,就坐住了。 伯才拿大钟斟上酒来。 吴大舅见酒利害,便推醉更衣,遂往后边阁上观看随喜去了。 这月娘觉身子乏困,便在床上侧侧儿。 这石伯才一面把房门拽上,外边去了。 月娘方才床上歪着,忽听里面响亮了一声,床背后纸门内跳出一个人来,淡红面貌,三柳髭须,约三十年纪,头戴渗青巾,身穿紫锦袴衫,双手抱住月娘,说道:"小生殷天锡,乃高太守妻弟。 久闻娘子乃官豪宅眷,天然国色,思慕如渴。 今既接英标,乃三生有幸,倘蒙见怜,死生难忘也。 "一面按着月娘在床上求欢。 月娘唬的慌做一团,高声大叫:"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没事把良人妻室,强霸拦在此做甚! "就要夺门而走。 被天锡抵死拦挡不放,便跪下说:"娘子禁声,下顾小生,恳求怜允。 "那月娘越高声叫的紧了,口口大叫:"救人! "平安、玳安听见是月娘声音,慌慌张张走去后边阁上,叫大舅说:"大舅快去,我娘在方丈和人合口哩。 "这吴大舅慌的两步做一步奔到方丈推门,那里推得开。 只见月娘高声:"清平世界,拦烧香妇女在此做甚么? "这吴大舅便叫:"姐姐休慌,我来了! "一面拿石头把门砸开。 那殷天锡见有人来,撇开手,打床背后一溜烟走了。 原来这石道士床背后都有出路。 吴大舅砸开方丈门。 问月娘道:"姐姐,那厮玷污不曾? "月娘道:"不曾玷污。 那厮打床背后走了。 "吴大舅寻道士,那石道士躲去一边,只教徒弟来支调。 大舅大怒,喝令手下跟随玳安、来安儿把道士门窗户壁都打碎了。 一面保月娘出离碧霞宫,上了轿子,便赶下山来。 约黄昏时分起身,走了半夜,方到山下客店内。 如此这般,告店小二说。 小二叫苦连声,说:"不合惹了殷太岁,他是本州知州相公妻弟,有名殷太岁。 你便去了,俺开店之家,定遭他凌辱,怎肯干休! "吴大舅便多与他一两店钱,取了行李,保定月娘轿子,急急奔走。 后面殷天锡气不舍,率领二三十闲汉,各执腰刀短棍,赶下山来。 吴大舅一行人,两程做一程,约四更时分,赶到一山凹里。 远远树木丛中有灯光,走到跟前,却是一座石洞,里面有一老僧秉烛念经。 吴大舅问:"老师,我等顶上烧香,被强人所赶,奔下山来,天色昏黑,迷踪失路至此。 敢问老师,此处是何地名? 从那条路回得清河县去? "老僧说:"此是岱岳东峰,这洞名唤雪涧洞。 贫僧就叫雪洞禅师,法名普静,在此修行二三十年。 你今遇我,实乃有缘。 休往前去,山下狼虽虎豹极多。 明日早行,一直大道就是你清河县了。 "吴大舅道:"只怕有人追赶。 "老师把眼一观说:"无妨,那强人赶至半山,已回去了。 "因问月娘姓氏。 吴大舅道:"此乃吾妹,西门庆之妻。 因为夫主,来此进香。 得遇老师搭救,恩有重报,不敢有忘。 "于是在洞内歇了一夜。 世上只有人心歹,万物还教天养人。 但交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发布时间:2024-07-14 23:22:46 来源:番茄文学网 链接:https://www.kuansang.com/book/10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