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智囊全集(全译珍藏本)》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是十邵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集,辑录了一千多则小故事,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智术计谋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新语》《新语》是西汉时期陆贾的著名政论散文集,全书共计十二个章节。在《新语》中,陆贾主张“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立了一个基本模式。
《观音菩萨传奇》明清小说之一,四十回。作者:不题撰人。据明朝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清末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等书改编而成。
《江南讲记》说古典诗词,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古典诗词。我以为,中国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有韵的最为含蓄凝练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体之一。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它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
《对联大全》名胜联是按对联所题的内容和对象等的不同划分的一大类,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就创作手法而言,名胜联可分为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名胜古迹众多。古今名人置身于名山胜水之中,往往触景生情,欣然命笔,以抒发兴致和情怀。他们留下的这些楹联佳作,或镌刻于亭台楼阁,或张贴、悬挂于寺庙祠墓,不但为山水增色,又陶冶了游人的情操,所以为人所称道、传颂。
《宅经》《黄帝宅经》是风水史上早期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住宅风水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强调修建宅屋要先选择好方位、方向、破土动工的时间,以求阴阳相得。相宅术在建筑学、美学、生态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科学性。《黄帝宅经》,原名《宅经》,书的真实作者无法确考。该书主张住宅要与墓穴配合,强调宅比墓更重要,提出"墓凶宅吉,子孙官禄;墓吉宅凶,子孙衣食不足;墓宅俱吉,子孙荣华;墓宅俱凶,子孙移乡绝种"。
《楹联丛话》上联:新年纳余庆。下联:佳节号长春。【蜀】孟昶题桃符。《蜀梼杌》: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
《眉庐丛话》第一卷举止安详,攸关福泽。常熟翁文端未达时,家贫乡居,偶与二三父老为叶子戏,适雨着钉鞋,竟夕坐博。验其履印,曾不一移。南皮张文襄督一江一鄂日,士有呈赠诗文者,当时未即阅看。俟其人来谒,寒暄毕,辄命侍者...
《大光明藏》凡三卷。全称传灯大光明藏。南宋宝昙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本书系自景德传灯录等书中,抄录传灯诸祖悟法之机缘并加评语。内容包括七佛、西竺二十八祖、震旦诸祖及马祖、黄檗等大师及其法嗣,计收录一九○人。度宗咸淳元年(1265)刊行。其注释书有桂洲道伦所撰大光明藏事苑一卷、此山玄渊所撰大光明藏蔑蒙三卷。
《围棋入门教程》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的棋,说的就是围棋。围棋艺术,千变万化,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这是它流传几千年至今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围棋作为一门科学,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启...
《烧饼歌》古代预言书。相传明太祖食烧饼,刘基适至。太祖询以后世兴亡治乱之事,基以隐语作答。答辞为歌谣体,故称《烧饼歌》、《刘伯温烧饼歌》、《帝师问答歌》。刘伯温《烧饼歌》,全文共计一千九百一十二字,是用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深,难于理解,视为神撰。据卦撰词,《烧饼歌》是从一定的“象数”规律排来,涉及到“象、数、理、占”的入化应用。
《古今医统大全》一百卷。明徐春甫撰。徐春甫,字汝元,号思鹤,祁门(今属安徽省)人。曾从名医汪宦学医,博通内、妇、儿各科医术。不计名利,以救人为己任,后授太医院官职。以《内经》为本,推崇李杲,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著述颇多,另有《内经要旨》、《医学捷径》、《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螽斯广育》等书。此书成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又称《古今医统》,书中广辑明代以前历代医籍史料二百余种。书前有作者自序,称:“以平素按《内经》治验,诸子折中,及收求历史圣贤之旨,合群书而不遗,析诸方而不紊,舍非取是,类聚条分,共厘存卷。”书中前七卷首列历代圣贤名医姓氏,多有小传。然后依次为:内经要旨、翼医通考、内经脉候、运气易览、经穴发明、针灸直指。卷八以下按病证分门,各门先论病机,次治法,后药方。最后部分为本草、制药及养生等内容,此书内容丰富,卷秩浩繁,仅次于王肯堂《证治准绳》。书中虽辑诸家史料,却贯穿作者统一理论。既有系统理论阐述,又有丰富临证实践经验,对于研究中医理论发展及临床实践均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此书篇幅浩大,故后世又有将其中部分内容单刊者,如《历代圣贤名医姓氏》、《内经要旨》等均是出于
《丛林盛事》凡二卷。宋代僧古月道融撰,宁宗庆元五年(1199)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系道融为有见贤思齐、卫宗弘法志向之学人所作;辑录其平日于丛林之所见所闻,及有关古今诸禅师、居士之嘉言善行。内容包括程大卿参黄龙、佛印解东坡玉带、宝峰祥叉手、普慈闻、最庵印、荥阳郡王等,计一四一项。有注释书丛林盛事别考一卷,其作者不详。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冯继先撰。据《崇文总目》及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记,此书旧本类似表谱之体。《文献通考》引李焘谓冯继先作此书之意云:“昔丘明传《春秋》,于列国君臣之名不一其称,多者至或四五,始学者盖病其纷错难记,继先集其同者为一百六十篇。”宋岳珂刻印相台九经之时,附此书于《春秋》经传之后,并订其伪谬、重新分行排列。以每人为一条,下列其不同名号,小字注其见之处。如“周公闵文十四、宰孔僖五年注、宰周公僖九年、经五年周公同。”此书所列人名,以国为别,依次为周、鲁、齐、晋、楚、郑、卫、秦、宋、陈、蔡、曹、吴、邾、杷、莒、滕、薛、许,最后为杂小国。类似今人名索引,非常便于读者检索,实为读《春秋》经传之工具书。后元程公说《春秋分纪》有《名谱》二卷,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有《姓氏表》,即此之发展。此书最早附刻于《春秋经传集解》,有宋龙山书院刻本、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明万历八年金陵亲仁堂刻本。单行本有许氏宋种德堂本、元刻本、明刻本、《通志堂经解》本、武英殿仿岳本、汪刻丛书本等。
《吕氏家塾读诗记》诗经注本。三十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东莱集》等。此书是宋代汉学家的《诗经》代表著作,它坚守序、传、笺、疏,按序说诗。在诗篇正文之前,首列《诗序》。各章之后,分列诸家之说,自毛苌以后,凡引四十四家。书中所称“朱氏曰”者,即所采朱熹早期的见解,其后朱熹疑序,自变前说,吕祖谦则仍坚守毛、郑,成为宋代汉学的最后壁垒。陈振孙称其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剪裁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之。按汉学诗经学,在《毛诗正义》颁行以后,似已告一段落,宋代汉学家虽然作些零碎修补,少有重大发明。此书语言浅显,条理清晰,可以看作宋代汉学《诗经》注释的普及读本。书中名物训诂,较为详悉,于此尚有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宋代诗经学史的重要资料。《吕氏家塾读诗记》有明嘉靖刻本、清嘉庆中听彝堂刊本、《四库全书》本、《经苑》本、《墨海金壶》本、《金华丛书》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和《百部丛书集成》。丛书本以《墨海金壶》本为佳。
《谭襄敏奏议》十卷。谭纶撰。谭纶 (1520—1577),明江西宜黄人,字子理,号二华。嘉靖甲辰(1544)进士,任台州知府,练兵御倭,屡战屡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率刘显、俞大猷、戚继光,大破倭寇。后以兵部侍郎巡抚两广,至即平七山诸贼。隆庆元年(1567)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与戚继光图上方略,扼守居庸关至山海关一线,整饬边备,以功进兵部尚书。前后掌管军事三十年,与戚继光齐名,称谭戚,卒谥襄敏。有《谭襄敏奏议》、《谭襄敏公遗集》。此奏议皆是其历官疏草,共分为三集:闽稿、蜀稿、蓟辽稿,是他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嘉靖四十四年(1565)起为陕西巡抚,后调任四川以后及隆庆元年至四年总督蓟辽时所上。谭纶在御倭、平寇、备边方面颇有政绩,是集则可见其谋划之大略。有《四库全书》本、《宜黄丛书》第一辑本。
《禅宗正脉》凡十卷。明代如卺集。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本书系节略宋代普济所编之五灯会元而成。因五灯会元卷册浩繁难读,机缘峻险,如壁立万仞,致上根之人咋舌,下根之人无所措,故唯取其显明简直,编成此书,俾使人人皆得易解。
《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清末葛士濬辑。一百二十卷。葛氏以贺长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以来已历六十年,时殊世易,遂于光绪十二年(1886)复辑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历朝名人匡济时世之文成此编。十三年稿成,后又有增补,以十四年为断。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又隶七十余子目。
《禅灯世谱》凡九卷。明代僧山翁道忞编,吴侗集,崇祯五年(163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初时,道忞欲搜录诸传灯录、碑铭残简等,以编集禅宗祖师之世系,偶知闽人吴侗亦有类似之撰述,道忞遂合二人之作,加以修订成书。内容系以图表列述自释迦牟尼以下,南岳、沩仰、临济、黄龙、杨岐、虎丘、云门、法眼、青原、曹洞等诸正脉,旁出嗣法传承之源流。清顺治十一年(1654),介庵悟进(1612~ 1673)刊行所编之佛祖宗派世谱八卷,因其内容、形式与本书颇多雷同,故卍续藏仅收录其与本书有出入之卷一、卷五、卷六等小部分,并附于本书之后。
《曹溪大师别传》全一卷。撰者不详,日本临济宗僧汉兴祖芳(1722~1806)校订。日本宝历十二年(176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内容包括六祖慧能之传记、传法宗旨、高宗等帝之敕书、曹溪山宝林寺之由来、六祖之六种灵瑞异闻等。推测本传成于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日僧最澄获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之写本,藏于比睿山,一度流落市井。后又归比睿山,曾被指定为日本国宝。胡适于所撰‘坛经考之一’,举出本传之八项讹误。
《太宗文皇帝圣训》全称《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康熙朝官修。清世祖福临敕编,清圣祖玄烨续编,共6卷,3万余字。有《四库全书》本及 《十朝圣训》本行世。顺治年间开始纂修,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完成。汇辑了皇太极治国的各种言论,分类编排。全书共111条,分为23类,包括论治道、训诸王、训群臣、谦德、宽仁、智略、求贤、求言、辑人心、恤民、劝农、兴文教、训将、励将士、怀远人、训诸藩、恤隆、招降、恤旧劳、敦睦、节俭、谨嗜好、禁异端等类目。是研究皇太极生平和思想的珍贵史料。乾隆四年(1739),与清太祖圣训同时刊布,清末也出现了多种翻刻本。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简称《八十八祖传赞》、《诸祖道影传赞》、《诸祖道影》、《诸祖传赞》等。佛教传赞。明德清撰,高承埏补。四卷。卷首为各名家序、题辞及目录,附录一卷是袾宏、真可、德清三人和附入的圆信的传赞。卷二、卷三为正文。据载,明代宫中原藏诸祖道影八十八帧,洪武元年(1368)传摹供奉于南京牛首山堂,万历十二年(1584)真可请丁云鹏临摹,分置于五台山、峨眉山、南岳等处。泰昌元年(1620)德清在每幅像后填写小传,并加赞语,遂成此书。所据材料除明代僧传外,其他均据《佛祖统记》等书。崇祯五年(1632)钱应金去其像,以传赞付梓,但仅得七十七人。崇祯十七年,高承埏补写了十一人的传赞,合编成四卷。此书所载僧传以唐以来禅宗祖师为主,约占半数以上,另有天台宗十七祖、法相宗三祖、律宗九祖、华严宗五祖、密宗五祖。在慧远传后,还附莲宗十七祖赞。本书收录于《憨山老人梦游集》,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孙毅庵奏议》二卷。孙懋撰。孙懋,明慈溪(今属浙江)人。字德天,号毅庵。正德辛未(1511)进士,历南吏科给事中,敢于言事,出为广东参议,迁副使,有锦衣官校侦事广东,懋疑其伪,执之,谪藤县(今属广西)典史,以后迁广西布政,入为应天府尹,坐事忤旨,致仕。孙懋立身介洁、处事周详,所居辄大书“天理”二字,用以自省,有《孙毅庵奏议》。孙懋官给事中时,明武宗方狎昵小人,但孙懋独抗直不回,如劾太监于喜、史宣、陈泽诸疏,俱能直陈无隐,颇著风采,又所奏湖广之管解棉花绒,及严考察各条,皆足补《明史》食货、选举各志所未备。故此奏议集中诸疏,记载史实详备,以与史相参核,可惜其中所劾诸人,刻本多空缺姓名,今无从查考。有 《四库全书》 本。
《毛诗陆疏广要》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着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原有文集,已佚,后人辑为《陆士衡集》。明毛晋(1598-1659)注。晋原名凤苞,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晋家富图籍,世所传影宋精本,多所收藏。又喜刻古书,汲古阁版至今流布天下。此书为晋所自编。陆机原书二卷,每卷又分二子卷。因晋储藏丰富,采摭既多,故异同滋甚,颇须辨难考订。如“南山有台”一条,则引《韵书》证其佚脱;“有集维鷮”一条,则引《诗辑》证其同异。考订亦颇不苟。由于嗜异贪多,每伤支蔓。如“鹤鸣于九皋”一条,后附《焦山瘗鹤铭考》一篇,蔓延及于石刻,于经义无关。然虽伤冗碎,究胜空疏说诗之家。有《四库全书》本。
《南方草木状》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之一。旧题为西晋襄城太守嵇含撰于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但学者们对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均有不同看法,尚无定论。不过,根据书中的一些记载,可以推断此书的渊源较古老。此书在南宋后又有增补。书中记述岭南地区植物,包括草类29种、木类28种、果类17种、竹类6种,共计80种,大多数是亚热带植物,除少数系从国外引进驯化的以外,主要生长在岭南的番禺、南海、合浦、林邑等地。作 者详细描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用途及产地等。书中首次记载了我国古代利用黄猄蚁防除柑桔害虫的生物防除法。 该书的学术价值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在国内,自宋代开始,曾被多种花谱和地方志所引用。 1979年被译成英文出版。
《花底拾遗》《花底拾遗》为明末清初的南明朝廷将领黎美周所著散文。本书主要讲述了造物者欲生百花,以泄其华英之秘,不知费几许经营,而始各臻其妙,美之人人也。
《山斋文集》明代诗文别集。郑岳(字汝华)著。郑岳著述较丰,所著诗文有《蒙难录》、《西行记》、《南还录》、《山斋吟稿》及漫稿、净稿、续稿、奏议等,因雕版焚毁,所存不过数集。此集为其曾孙郑炫所编,于万历十九年(1591)梓行,凡24卷。其中诗7卷、文17卷。据郑炫跋,是集视旧集十不能存二三。清人在郑炫刻印本基础上进行过增修,前加印了郑岳像。《四库全书》著录的也是郑炫刻本。《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人与其集说:“柯维骐《续莆阳志》称其所作诗文,俱畅达蕴藉。朱彝尊《明诗综》引谢山子之言,亦称其诗深于讽喻之体。考《明史》岳本传,称其屡拒中官崔文之干请,争宁王宸濠之侵占,又以争兴献王袝庙,忤旨夺俸。其居官颇著风节。而为江西按察使时,与李梦阳互讦,为兵部侍郎时,又为聂豹劾罢。所与龃龉者,乃皆正人。盖其天性孤介,非惟与小人相忤,即君子亦不苟合也。其文章落落远俗,因亦有由焉。”其诗作颇能吐露真情,较有个性,五言诗尤优,弥见风韵。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原题「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宗禹即南宋夏元鼎。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编首载宝庆三年(1227)真德秀〈序〉,谓夏氏所撰《悟真讲义》,「章剖句析,读之使人焕然无疑」。全书取《悟真篇》正编诗词九十三首逐一诠释,而不取该书附录之禅宗歌颂诗曲杂言。注文依张伯端「三教合一」之旨,征引丹书以阐发内丹修炼之旨。所述丹法属南宗,强调自身修炼,文字明白流畅。
《妒律》该书列女子各种嫉妒骄悍之状,比照大清律法,予以各种刑罪之名和处罚之法。书虽体露出浓重的男权思想,但对今人了解清季女性所受社会之压制,颇具认识意义。 是书《八千卷楼书目》小说家著录。
《续灯正统》凡四十二卷,另有目录一卷。清代僧别庵性统编,康熙三十年(1691 )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四册。辑录宋末至明代禅林耆宿之略传与机缘问答。共收录临济宗大鉴下第十六世至第三十五世、曹洞宗大鉴下第十六世至第三十七世,以及法系未详者,约计二千三百余人。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