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古代名著

(10643)
  • 猘狗经

    《猘狗经》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说受戒而嫉妒其师者,如狮狗还嚙其主,及说不如法授戒,反入泥犁。

    佚名 · 著
  • 历代崇道记

    《历代崇道记》唐五代杜光庭撰。介绍道教历史的散文。载于《全唐文》卷933。记载历代帝王崇奉道教的经书。全书一卷,书末题: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上都太清宫文章应制弘教大师赐紫道士臣杜光庭上进谨记。书从周穆王记起,直到唐僖宗中和(881—885)时,叙述历代帝王修建宫观、度道士等尊崇道教事迹。详列修建道观地点、数量,及所度道士的人数,兼采有关事件。各代文字,前略后详,尤以唐代最为具体完备,占绝大部分篇幅。

    杜光庭 · 著
  •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一卷。书评。南朝梁萧衍撰。全篇仅为两部分,凡二百五十字左右。首论钟繇书法十二意,为:“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捐赠,谓有余也。巧,谓布置也。称,谓大小也。”而“规矩必周”;次评钟繇、二王书,亦“褒贬大备”。

    萧衍 · 著
  • 鬼谷子神奇相法全书

    《鬼谷子神奇相法全书》阅人先欲辨五形 金木水火土也。  陈图南云:金形方正色洁白,肉不盈兮骨不薄;木形瘦直骨节坚,色带青兮人卓荦;水形圆厚重而黑,腹垂背耸真气魄;火形丰锐赤焦燥,反露气枯无常好;土形敦厚色黄光,臀背露兮性乐静。吕尚云:木瘦金方乃常谈,水圆土厚何须宽。麟凤记云:相克於中蹇难多,金木水火由不和。

    王诩 · 著
  • 墨法集要

    《墨法集要》一卷。明沈继孙撰。古法以松煤製墨,南唐李廷珪始兼用桐油,元、明以后多用油烟。此书专论油烟製墨法,自浸油至试墨之各道工序,叙说详明,有图示二十一幅。旧时论墨著述,皆言说松烟墨,是编乃油烟墨专著之嚆矢。叙次详核,条理整然,遂为近代墨坛所祖。继孙早岁为墨匠,惜无遗品可考,故其巧拙不甚了了。而是编所言,皆据实録,价值殊高。载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自序。原书已佚,现存本为清·乾隆时(1736—1795)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刊有《美术丛书》本。

    沈继孙 · 著
  •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又名《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中国古代诗文别集。唐代柳宗元作,唐刘禹锡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予刊行。今存最早的本子为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四库全书》收入。又有宋童宗说等《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存《四部丛刊》本。又有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存蟫隐庐影印宋世彩堂本,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以排印,1974年中华书局重版。还有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存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据以排印。

    柳宗元 · 著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全一卷。略称阿难问事佛经、阿难问事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信佛者若能就教明师、持戒精进、朝夕恭敬等,则诸事和谐,谓之吉;反之则诸事不谐,谓之凶。本经之高丽本与宋、元、明等三本之内容一致,惟文句有异。

    佚名 · 著
  • 国语注

    《国语注》训诂书,三国吴韦昭著。又名《国语解》、《春秋外传国语注》。《国语注》是通过注解的形式疏通《国语》语言的书。韦氏注《国语》的目的,是因前代诸家注文字艰涩,是非相杂,他的注解要为“浅闻初学”服务。《国语注》文字非常简洁明快。原则是“因贾君之精实,采虞、唐之信善”,“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传》,以《世本》考其流,以《尔雅》齐其训”。以《尔雅》释义为准绳,重新全面研究《国语》的语言。韦注为《国语》中各类词汇的各种意义提供了较客观的说解。对后人研究《国语》词汇、先秦词汇系统、从春秋到孙吴时期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皆有重要参考作用。韦注还使用了相当数量的魏晋口语词,所以还有相当的语料价值。另外,韦注中还有释句及少量的说明古今字、注音等,皆具有参考价值。《国语注》较通行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韦昭 · 著
  • 江邻几杂志

    《江邻几杂志》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江休复撰。 《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等题作三卷,实为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题作《嘉杂志》。有《说郛》本、《续百川学海》本,《稗海》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等。是北宋初年较有代表性的笔记,所记广博,涉及诗话文艺、逸闻轶事、典章制度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多是江休复亲历、亲见、亲闻的真实记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江休复 · 著
  • 袌碧斋词话

    《袌碧斋词话》清陈锐撰。计四十二则,以评论宋代与近代词人为主,然着眼于填词作法、四声、音韵等。如云:“周美成《西平乐》一首,和者方千里、杨泽民、陈西麓,三家句法长短互异,万红友、杜筱舫诸家,亦不能考定。尝疑此调下段十五句,只三用韵,未免先拍。”后读吴文英词,始悟周邦彦之过换处互协。又如云:“上三下五八字句,惟屯田独擅,继之者美成而已。”所论颇有见地。故郑文焯致书作者云:“前诵《袌碧斋词话》,感君真知,实异世上之延誉增重者”。是书收于作者所著《袌碧斋集》中,唐圭璋《词话丛编》据以收入。

    陈锐 · 著
  • 鬼谷子天髓灵文

    《鬼谷子天髓灵文》鬼谷子天髓灵文,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宋代。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本书内容颇为杂乱、以符咒术为主,兼服丹药。上卷为鬼谷子《秘密天文》,内载隐形藏体符、驱冲入室符、魂游三界符,火假四大符、五假符等十余种符文。依法书符吞服,并念咒语,可以隐形尸解,驱役鬼神。又有《求祭福神应灵之法》,内载天甲符、地甲符、人甲符、鬼甲符、通目符、伏藏符、冢墓符等,谓书符念咒,可以识天灾,见伏藏,寻人送鬼,见神捕贼。下卷有《混天移地法》,内载天地人、龙虎风云、金、木、水、火、土等十二种印图。谓施用神印能制天动地,克敌制胜,降龙伏虎,起云生风,辟金生木,行水发火,生长谷菜等。又有《天髓治国安邦章》,内载灰坛图、开心符、通身符、战胜符、神兵符等。谓依法施用,能千变万化,出有人无,撤豆成兵,斩草为马。又有《点检法》,依法施符念咒,可起死回生,又有返魂丹、招魂符、登波术、启扉术、脱壳现形术、分神散、异容散、知命丹等灵药和法术。

    王诩 · 著
  • 范村菊谱

    《范村菊谱》《范村菊谱》一卷,宋范成大撰。记所居范村之菊,成於淳熙丙午。盖其以资政殿学士领宫祠家居时作。自序称所得三十六种,而此本所载凡黄者十六种,白者十五种,杂色四种,实止三十五种,尚阙其一,疑传写有所脱佚也。菊之种类至繁,其形色幻化不一,与芍药、牡丹相类,而变态尤多。故成大自序称东阳人家菊圃多至七十种,将益访求他品为後谱也。今以此谱与史正志谱相核,其异同已十之五六,则菊之不能以谱尽,大概可睹。但各据耳目所及以记一时之名品,正不必以挂漏为嫌矣。至种植之法,《花史》特出芟蕊一条,使一枝之力尽归一蕊,则开花尤大。成大此谱,乃以一榦所出数千百朵婆娑团植为贵,几於俗所谓千头菊矣。是又古今赏鉴之不同,各随其时之风尚者也。又案谢采伯《密斋笔记》,称《菊谱》范石湖略,胡少瀹详。今考胡融谱尚载史铸《百菊集谱》中,其名目亦互有出入,盖各举所知,更无庸以详略分优劣耳。

    范成大 · 著
  • 元丰类稿

    《元丰类稿》诗文别集。北宋曾巩作。其集编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故名。五十卷,计诗八卷,文四十二卷,附行状墓志一卷,有《四部丛刊》影印元黑口本。另有清康熙间顾崧龄刊本,附有集外文二卷。全集按诗、论、传、序、书、记、制诰、表、疏、札子、碑传、本朝政要策、金石录跋尾排列。其文平易质朴,笔力劲健。在宋代文坛独树一帜。其诗清新遒劲,七言绝句风格近于王安石。

    曾巩 · 著
  • 桯史

    《桯史》宋岳珂撰,15卷。记载两宋故事,凡140余条。所述宋金和战、交涉诸事,皆较正史详备。 所录诗文,亦多足以旁资考证。 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鉴》,采是书资证。是书始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旧版刻于浙江嘉兴,现残存亡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刊本为常熟瞿氏之铁琴铜剑楼所藏,陈璧曾校勘、批点之,款式悉依宋本,后代诸本多源于此本。明有成化本,嘉靖重刻本、《津逮》本、《学津》本、《稗海》本等。清修《四库全书》,收入是书。存明成化十一年江泝刊本、嘉靖中钱如京重刊本、天启间岳元声校刊本、《稗海》本等为十五卷本。又《历代小史》本、《说郛》本等为一卷本。1981年中华书局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元刊本为底本,参校各本,标点出版,书后有附录二十一条,以备考。

    岳珂 · 著
  • 阿难同学经

    《阿难同学经》阿难同学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掘多比丘欲还俗,阿难启佛开示之,使之证果入灭。

    佚名 · 著
  • 西清诗话

    《西清诗话》宋代诗论著作。3卷。蔡絛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或曰蔡絛使其客为之也。”此书成于宋徽宗之时,却于苏轼、黄庭坚等人多有称引;据曾敏行《独醒杂志》和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蔡絛 一度因此“落职勒停”。《西清诗话》,或作《金玉诗话》,三卷,《说郛》本仅十一则,罗根泽《两宋诗话辑校》辑得一百零七则,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旧版辑得一百十二则,后发现有旧抄本,一百十九则。据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称:“絛为徽猷阁待制时作《西清诗话》一编,多载元祐诸公诗词,未几,臣寮论列,以为絛所为私文,专以苏轼、黄庭坚为本,有误天下学术,遂落职勒停。”是书当成于禁元祐学术时,絛亦曾因此丢官。实则书中论诗虽倾向于苏、黄,但于苏、黄也间有微词,于王安石也并未厚非,又多称引其父之诗及论诗之语,可见并不专主一家。其主要诗学观点,一是强调要有真实的生活感受,称“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乎自得”。二是主才气情致,称“诗家要当有情致,抑扬高下,使气宏拔,快字凌纸,又用事皆破觚为圜,挫刚成柔,始为有功者,昔人所谓缚虎手也”。这一见解大抵与苏轼为近。三是认为用事要含而不露,不着痕迹,称“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

    蔡絛 · 著
  • 天玉经内传

    《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内传》三卷、《外编》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考郑樵《通志·艺文略》、陈振孙《书录解题》,杨、曾二家书无《天玉经》之名。相传杨氏师弟秘之,不行於世。至宋,吴见诚遇真人,始授以此经,其子景发乃鸾明其义。然则是书亦至宋始出。其为筠松所撰与否,更在影响之间矣。特其流传稍远,词旨亦颇有义意,故言理气者至今宗之,其真伪可置勿论也。内传首言江东一卦,江西一卦,南北八神一卦,术者罕通其说。近时潘思榘作《天玉经笺》,许清奇作《天玉经注》,始推绎下文有父母三般卦,又有天卦江东掌上寻之语。疑所谓江东者即天卦,所谓江西者即地卦,所谓南北者即父母卦,大抵以甲丙庚壬四阳干左旋起长生者为东卦。阳数奇,故曰天卦,曰八神四一。以乙丁辛癸四阴干右旋起长生者为西卦。阴数耦,故曰地卦,曰八神四二。又以山家之坐向为南北一卦,由天地而及人,故曰父母卦。盖自神其说,故为隐奥之词,使人惝恍迷离,骤不得其指要。方技家之谲智,往往如斯,不独此书为然也。外篇专言四经五行,其以子寅辰乾丙乙为金,午申戌坤壬辛为木,卯巳丑艮庚丁为水,酉亥未巽甲癸为火,又谓之玄空卦。亦莫能明其所以然。旧有天谷散人注,未详其名,词意尚属明显,合并录之,以备

    杨筠松 · 著
  • 歙州砚谱

    《歙州砚谱》一卷。宋唐积撰。书为记述歙州砚台种类、制作的专书。全书分采发、石坑、攻取、品目、修斫、名状、石病、道路、匠手、攻器十部分。所记开凿制造之法十分详尽,以端样最为珍贵。《书录解题》称该书为《歙砚图谱》,米芾称为《歙州砚图》,该书原来有图有谱,而今传世本有谱无图,这是因为左圭刊入《百川学海》时,认为绘图繁费,删而不载,现已无从考补。现存《百川学海》本、明华氏刊本、《说郛》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唐积 · 著
  • 李太白集

    《李太白集》诗文别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白生前曾有魏颢为之编集二卷;后李阳冰编其遗著为十卷,名《草堂集》;唐元和十二年范传正编李白集为二十卷。以上三本均已早佚。今传三十卷本为北宋宋敏求所编,清缪曰芑重刻,计序言、碑记一卷,歌诗二十三卷,杂著六卷。又有宋咸淳刻本三十卷,计诗二十卷,文十卷,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4月影印出版。此外历代均有李诗注本,校著者有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之《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后明郭云鹏就杨、萧原注本精简注文,附加文集,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有明胡震亨评注《李诗通》;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该本参合诸本重编,并增附录六卷,较为详赡,中华书局曾加校补,于1977年排印再版;又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有《李白集校注》,对王琦注本有所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

    李白 · 著
  • 冥音录

    《冥音录》传奇小说。《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九收有此篇,不题撰人,不注出处,当为单篇作品。《说郛》本、 《虞初志》本、《唐人说荟》本等均题朱庆余撰,无据。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皆据《太平广记》辑录。小说中称李德裕为“故相”,当作于大中或咸通后,属晚唐作品。故事如其篇名,记阴司音乐传于人世的故事。崔氏有妹名茝奴,善弹筝,年17岁未嫁而死。崔氏生2女,幼时曾随其姨茝奴学筝。茝奴死后,崔氏长女祈祷姨母显灵,帮助自己提高弹筝水平。一夜,忽梦其姨来,自言死后在诸帝宫中弹筝,并答应教给崔氏长女阴司10曲。崔氏长女一夜之间学会10曲,传播于阳世。崔氏小女又求传10曲,茝奴也教会了她。故事写传授乐曲的经过甚详,曲名、定调、迭数等都有具体叙述,意在为筝曲的流传加一点神秘色彩。作者显然也是懂音乐的。

    佚名 · 著
  • 法华经文句纂要

    《法华经文句纂要》法华经文句纂要,七卷,清道霈纂要并序。

    为霖道霈 · 著
  • 海南杂著

    《海南杂著》本书(一册六二面三七、二○○字)凡三篇:一曰「沧溟纪险」、一曰「炎荒纪程」,又一曰「越南纪略」;蔡廷兰撰。廷兰字香祖,号秋园;澎湖人。年十三入泮,嗣食饩。清道光十二年,澎湖饥,兴泉永道周凯勘赈,上「请急赈歌」以进。十五年秋,赴省试报罢,由厦渡澎,遭风飘至越南;次年初夏,由陆返闽。因成「海南杂着」三篇,记其见闻。后领乡荐、登进士,澎湖科甲自此始。出为峡江知县,历官至同知。本书「沧溟纪险」篇,叙遭风历险十画夜抵越南之情景;「炎荒纪程」篇,按日记在越及归途之经过;「越南纪略」篇,述越南史事并及其典章服物、风土人情。书末,今另据「澎湖厅志」抄出蔡氏若干诗文及其传略与著作书目,刊作「附录」。

    蔡廷兰 · 著
  • 读书杂志

    《读书杂志》清人王念孙撰。嘉庆十七年后陆续刊行,道光十一年甫毕。八十二卷。收入史、子、集部十种书的研究成果(经部收入《经义述闻》),即:《逸周书》四卷,《战国策》三卷,《史记》六卷,《汉书》十六卷,《管子》十二卷,《晏子春秋》二卷,《墨子》六卷,《荀子》八卷另补遗一卷,《淮南内篇》二十二卷另补遗一卷,《汉隶拾遗》一卷。王氏殁后,其子王引之检其手订遗稿二百六十馀条,于道光十二年刻成馀编二卷,收入有关《后汉书》、《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韩子》、《法言》、《楚辞》、《文选》等八种古籍的杂志。全书校勘比重较大,其次为释解词句、句读。充分运用古音、文字、训诂、语法、修辞等知识,使用本证、旁证、推理等方法,校读原文,纠弹旧注,使许多千年疑滞得以解决,识见卓绝,凌越前人。如《战国策杂志》“触讋、揖之”条,考证“讋”系龍言二字误合,当为“龍”,“揖”乃“胥”字隶讹又加偏旁之误,当为“胥”,均被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帛书所证实。于《淮南子》用力最勤,在《读淮南子杂志书后》中将错讹归为“传写讹脱”、“冯(憑)意妄改”两类,条分缕析致误原因、表现、后果。有王氏家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

    王念孙 · 著
  • 中国的理智

    《中国的理智》林语堂著,本书所辑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谈话。这些短而辛辣的文章背后,隐藏着作者一颗热爱生活、睿智旷达的心。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幽默、闲适、享受的人生哲学。 林语堂 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林语堂 · 著
  • 海东札记

    《海东札记》地理杂志。清朱景英撰。四卷。景英字幼芝,一字梅冶,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乾隆举人,官至北路理藩同知。著有《畲经堂集》。历官台湾,遍及南北路,凡所见闻,俱成杂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成书,记事止于乾隆三十三年,约三万字。正文含方隅、岩壑、洋澳、政纪、气习、土物、丛璅、社属等八记。方隅,考台湾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土地面积、四至八到;岩壑专载台湾山水、一年四季自然景观、地理形势、火山喷泉;洋澳则自厦门出海,有澎湖、鹿耳门、海啸、风雨以及航海须知;气习记飓风、台风、风向、风信、气候(四时皆夏,一雨成秋);土物、丛巢分记台湾动物、植物, 物产尤多,大陆鹊至此难活,土气不宜,马小且弱等目以自然地理为主。政纪、社属则专载行政区划、社会组织,偏重人文地理。有乾隆三十七年刻本,1968年福州古旧书店据此复印本。

    朱景英 · 著
  • 法华经入疏

    《法华经入疏》法华经入疏,十二卷,隋智顗疏并记,宋道威入注,日本光谦刊行序。

    智顗 · 著
  • 鼓山艺文志

    《鼓山艺文志》地方志。本志收载了有关鼓山的诗、词和游记文学作品。

    佚名 · 著
  •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本书不分卷,吴赞诚撰。赞诚字存甫,安徽庐江人。清咸丰元年,由拔贡朝考知县。光绪二年,以三品京堂继丁日昌督办福建船政。四年四月,兼署福建巡抚;十月,转光禄寺卿,仍留署任。旋辞署抚篆,留办船政。在使闽期间,尝两渡台湾办理「开山抚番」事宜。殁后遗有「吴光禄使闽奏稿汇存」三卷,各卷分别题曰「船政奏事各折」、「台湾奏事各折」及「陈病状辞任各折」。日本国立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选录」影摄其中卷二、卷三部分,整理排印。「台湾奏事各折」有折片十三篇,起自光绪三年四月,迄于四年十一月;「陈病状辞任各折」有折八篇,起于光绪四年五月、迄于五年八月,亦多涉在台情形。此外,书后另刊有「卞制军奏议选录」十三折片,作为「附录」。按仪征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先于同治七年廷福建巡抚,旋奉母终养。至光绪七年,复拜湘抚之命;十二年三月,擢升闽浙总督。所录十三折片中,一篇系在闽怃时奏给同治六年分台、澎各营俸饷事宜,一篇系在湘抚后期奏覆查抄台湾道刘璈财产之折;余均为在闽浙总督任内奏报台湾核销及人事有关等折片。卞氏另撰有「闽峤輶轩录」,其中涉及台湾府部分,已摘刊于第二一六种「台湾与地汇钞」;

    吴赞诚 · 著
  • 西村诗集

    《西村诗集》明诗别集。朱朴(字元素)著。朱朴诗稿甚多,但大部亡佚。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其孙朱彩才搜诸散逸,梓刻之。《西村诗集》凡上下2卷,下卷并附集句、诗余。另别辑《补遗》1卷。前有许云村序。四库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其人不乐仕途,与文徵明、孙一元相唱酬。四库馆臣评其诗说:“其近体格调清远超然出群。古诗差逊,然亦不坠俗氛。从不为王世贞等所奖誉,故名不甚著。然当太仓、历下坛坫争雄之日,士大夫奔走不遑,七子之数,辗转屡增,一时山人墨客,亦莫不望景趋风,乞齿牙之余论,冀一顾以增声价。盖诗道之盛,未有盛于是时者,诗道之滥,亦未有滥于是时者。朴独闭户苦吟,不假借嘘枯吹生之力,其人品已高,其诗品苕苕物表,固亦理之自然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2)

    朱朴 · 著
  • 宋史全文[四库本]

    《宋史全文[四库本]》三十六卷,元佚名撰。该书记载北宋、南宋朝史事,起自建隆,终于咸淳(1265—1274)。用编年文体,以次排纂。每卷标题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靖康以前内容,本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颇加删节。高、孝二代则取诸留正之中兴圣政草,其文大同小异。留正等所附案语,亦援引甚多。光、宁二宗以后,别无蓝本可据,系编者所自缀辑。至其余诸家议论,采录尤富,如吕中《大事记讲义》、李沆《太祖实录论》、《足国论富》、陈瓘《论大事记》等诸书,虽然其立说不尽精醇,但原书多失传,亦足以资参考。该书第三十六卷内度宗、少帝及益王、广王事迹均有录无书。有元刊本,《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

    佚名 · 著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